關於工學結合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探討論文

學識都 人氣:4.56K

論文摘要: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主體應該是高水平的技術人才,能夠在實際會計崗位中進行熟練操作,當前各高校都在大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其中實行“工學結合”是被廣大會計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所倡導的,按照這一模式進行的教學改革也應該按照各個專業形成自己的體系。但是,不同專業不能盲目照搬執行,所以應該尋找一套適合本專業的教學體系,現結合教學改革的實施,闡述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關於工學結合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會計;工學結合;教學改革

實施工學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特色。高等職業教育既具有高教屬性又具有職教屬性,而且更注重職教屬性。教育部在教高(2006)16號文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

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學科。高職教育的會計教學不同於普通高等教育的會計教學。如何在會計專業課程中很好地實行工學結合,是高職會計教學必須考慮的問題。這對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006年財政部重修了《企業會計準則》,必然會推動會計教學改革,而會計教學改革的關鍵之一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因此,探索建立符合高職會計專業目標特色的、以就業爲導向、以能力爲本位、以會計專業所需知識和技能爲核心的教學模式,已成爲高職會計專業的當務之急和核心任務。

1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爲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爲目標,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爲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因此,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爲,通過對會計職業崗位羣和職業能力進行分析,按照“突出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要求,將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於中小企業的各會計崗位專門人才。即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會計和計算機的基本知識,能夠熟練運用會計流程、處理經濟業務、計算各種成本、操作電算化系統、進行財務報表分析,能夠勝任中小企業各會計崗位工作,具有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電算化專門人才。而將高職會計專業的崗位定位爲:各類中小型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及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的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納稅申報等相關工作崗位;基層服務行業會計、出納等崗位。

2工學結合下,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作用

(1)做到“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能快速提高學生會計業務處理技能。

“工學結合”教學應該在一體化的教學實習場地對學生進行一體化的教學活動,重點強調老師講授的課程,示範的操作,與學生動手的訓練一起完成,通過現場示範,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突出了立體感,使課堂變得鮮活起來。

(2)快速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升教師素質。

“工學結合”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有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成爲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教師。所以教師在授課之前,就應該相關會計崗位或工作的要求、重點、難點,根據崗位業務知識的特點,編寫“工學結合”的教案。而且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課程的實際內容,運用不同的課程講授方法和實踐技能的操作方法進行教學,在授課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工學結合”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在授課之前,就要求教師到企業中熟悉自己的課程內容,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鍛鍊教師實踐業務能力,促使教師努力鑽研會計業務,熟悉相關行業不同會計崗位的業務技能,提高教學水平。

(3)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優勢。

“工學結合”教學的開展,明顯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使學生更加了解企業,明確企業的組織機構和日常運行。尤其會計專業,在所能見到的招聘信息中往往都有實踐經驗要求。其實,對實踐經驗的要求,無非是要求錄用的員工到單位就可以動手去做所屬崗位的工作,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可以依據自己的判斷加以解決。而“工學結合”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就是對實踐業務的處理,這樣的學生必將更加適合企業的需求,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適合社會和市場需要的人才,一方面會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另一方面,會擴大學校在某個地域或全國的影響,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促進學校的發展。

3工學結合下,改革高職會計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3.1面向對象原則

從目標上說,高職會計教學模式針對的是會計職業工作崗位;若將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崗位要求的技能模塊;從教學主客體上說,高職會計教學模式是面向學生、以學生爲本的;從具體內容上說,高職會計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就是會計職業工作崗位模塊及其組合。

3.2順序銜接,結構合理

組合恰當教學模式是指向教學結構的,是影響教學目標達成的諸要素在一定時空結構內或某一教學環節中的組合,這就要求縱向教學結構要順序銜接,橫向教學結構要結構合理,教學模塊要組合恰當。

3.3循序漸進原則

改革高職會計教學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轉變觀念到擬定計劃、組織實施、控制質量,再到結果評估與處理,都需要結合實際,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地展開。

3.4成本效益原則

改革高職會計教學模式的效益必須大於改革高職會計教學模式所需的成本。

4工學結合下,改革高職會計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1)改革教學觀念。

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把立德樹人作爲根本任務;堅持以就業爲導向,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爲一體;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2)改革教學管理。

建立工學結合的會計教學管理機構和教師團隊;將指導工學結合教學納入教學任務和工作量之中;建立工學結合的課程評價和考覈機制;實施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等。 (3)加快教材建設。

學校與企業共同開發工學結合的崗位實訓教材,以滿足學生的需要

(4)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

建立與會計專業崗位相適應的校內仿真實訓室;建立長期合作、利益相關、數量適當的工學合作企業。

5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

(1)修訂教學計劃。

會計專業教學計劃即會計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會計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指南,要形成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計劃的制定流程。爲此,在制定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中,一是以國家高職高專政策爲指南,以就業爲導向能力爲本位,定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經過專業建設委員會審覈批准,執行並反饋教學計劃情況形成特色教學計劃。

(2)改革教學模式。

充分借鑑國內外職業教育高職教學模式,結合會計職業崗位對培養對象的要求,構建“三段遞進、崗證結合、螺旋上升”型模塊式課程體系,從整體上構建高職會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把理論、實習、實訓整合爲一個有機的系統,遵循從基礎到專業,從單項到綜合,關鍵技術反覆強化的教學規律,統籌安排理論、實驗、實訓的各個環節。把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大體上分爲三個階段:理論學習階段,工學交替階段,頂崗實習階段。理論學習階段是工學交替階段的基礎,理論學習階段知識會在工學交替階段中得到鞏固、應用、拓展和加深,學生的能力不斷得到發展與提升。在頂崗實習階段又對前兩階段進行全面總結和提升,這樣有利於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就是在這種多次反覆、螺旋上升的過程中完成。

(3)改革教學內容。

高職會計的教學內容要真正體現會計複合性人才的“綜合適應力+核心專業競爭力+實踐操作動手力+關鍵崗位競爭力+專業特質表現力”。

(4)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既要堅持傳統與繼承,又要開拓與創新,在教學中要引入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理念,適應高職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法與手段,充分開展項目導向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研究性討論法、案例教學法、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等。全面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建設系列化的會計核心課程多媒體課件庫、視頻信息庫、網上試題庫,努力提高特色會計專業教學效率,提升教育質量。

(5)培養教學隊伍。

對於教師,只有把握專業培養目標,達到教學內容與自身素質的雙重協調,才能使專業教學創新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因此,需要建立起一隻在會計專業上有熟練的專業動手能力,教學上有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實現從觀念到行爲的新型教師團隊。教學上體現爲用而教,教有所效,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形成培養合力。

(6)建立新的教學管理體系。

充分實施會計專業建設中的學分制信息系統規範化管理,建立“學分績點”。在學校層面,賦予系部更大的專業建設和教學管理自主權;如在辦學資金投人、教師調研、外出學習等方面政策上的傾斜;而在院系層面,加快推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分制結合,建立有利於實踐與理論結合的學籍管理辦法,作好對實習學生的管理,做好學生實習中的勞動保護和安全工作,切實落實校系兩級學分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