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中教育理念的當代價值論文

學識都 人氣:2.42W

《孫子兵法》一書,不僅對我國古代的軍事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它對當今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仍然發揮着一定的作用,它給各行各業的工作以智慧的啓迪,它被用於企業經營、商界大戰、人才管理等。它對我們當今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有很大的借鑑價值。

《孫子兵法》中教育理念的當代價值論文

一、《孫子兵法》中蘊含的教育理念

1.“未戰而廟算”

《孫子兵法·始計篇》說:“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夫?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1](P.8)孫子強調的是戰爭前 “廟算”的重要性,教育教學工作同樣需要“廟算”,即最初的戰略是否料事在先,考慮是否周全,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2.“不戰而屈人之兵”

《孫子兵法·謀攻篇》雲:“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P.17)孫子意在說明百戰百勝不謂最高明的戰術,而是未戰便使對手屈服的戰術,纔是最高明的戰術。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在全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家風、校風和社會風氣。

3.“並敵一向”

《孫子·九地篇》:“並敵一向,千里殺敵,此謂巧能成事者也。”[2](P.89) “並敵一向”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同樣適用。長期以來,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還普遍存在着“教、訓分家”問題以及各部門人爲的、“橫的割裂”現象。這種弊端的出現,除了人際關係不協調及管理體制的原因外,關鍵是缺乏“整體育人”的教育理念。“整體育人”的教育理念就是把受教育者視爲一個整體,實現育人系統的最佳優化組合,並主動出擊,最大可能地發揮教學育人的整體效力。

二、《孫子兵法》中蘊含的教學方法

1.“因地制流”

《孫子兵法·虛實篇》說:“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2](P.42)這句話用比喻的手法來說明用兵沒有一成不變、僵化的作戰模式,而是根據不同的情況決定不同的打法,要機動靈活。這種因人施教法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很有啓發。根據教育對象的差異,找出問題的不同之處,採取相應的方式,利用針對性的策略,找準思想的切入點,摸清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舉解決問題。

2.“察人情之理”

《孫子兵法·九地篇》說:“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2](P.85)孫子認爲士卒在不同環境下有不同的心理狀況,要認真考察和仔細研究這些心理狀態,並採取相應的作戰計劃。這種因人而異的方法同樣適用於當今的教育教學。如進入青春期的學生,情感的變化往往十分強烈,波動的.幅度往往也很大;而進入成年後,他們的情感往往會有所沉澱,會在不同的情況下,進行冷靜的、現實的思考 ,以取得較爲妥當的解決之法。因而,善於發現並及時利用學生的情緒、情感發生 波動和變化的規律,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

3.“擇人而任勢”

《孫子兵法·兵勢篇》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2](P.34)。所謂“勢”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主客觀必然的趨勢。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造勢”可用的方法和手段花樣繁多,可在實際教學中擇其善者而從之,切實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

4.“因地制宜”

《孫子兵法·虛實篇》說:“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2](P.37)。對當今的教育教學工作來說,就是要求我們善於利用各種有利的現實條件,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搶佔各種有利的教育平臺,提高教育教學的威力。我們可利用有力的“戰地”,藉助學校周邊的紀念館、遺蹟、博物館等作爲載體,開展形式多樣靈活的實踐活動,以搶佔先機。

5.“避其銳氣”

《孫子·虛實篇》:“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2](P.42)對今天的教育教學工作來說,即“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陳”[2](P.50),而宜以靈活的、迂迴的、輸導方式來開展工作,做到以治待亂,以靜制動,待到學生情緒逐漸平穩,牴觸情緒慢慢消弭之時,便是進行工作的良機。

三、《孫子兵法》對提升教師素質的啓示

孫子非常重視將帥的作用,把“將”看作是敵我力量對比中僅次於“道”的第二個因素,他在《作戰篇》中強調:“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這種以“將帥五德”爲核心的將帥素質觀對我們今天的教師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具有重要的啓示和借鑑價值。

1.教育工作者應具有大智奇謀的才能

孫子尚智,所謂“智者,先見而不惑,能謀慮,通權變也”。[2](P.7)孫子善於用“計”,做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2](P.7);善於用“謀”,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2](P.7);善於“造勢”,“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2](P.7);善於利用“虛實”,做到“避實而擊虛,……因敵而制勝” [2](P.7)。作爲教育工作者,也必須具備大智奇謀的才能。尤其目前,面對多元文化和網絡信息的衝擊,意識領域也日趨多元化和複雜化,作爲教育工作者,應借鑑孫子的“智”思想,做到擁有大智,善於奇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教育工作者應具備賞罰有信的品質

信,就是誠信,所謂“信者,號令一也” [3](P.7)。作爲將帥應該做到言而有信,賞罰分明。“信”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的胸襟和人格素質的體現。“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孫子強調,作爲將帥,不僅要言而有信,更要賞罰分明。獎賞和懲罰,本是將帥激勵士卒鬥志和從嚴治軍常用的手段,但若將帥賞罰不明,濫賞濫罰,或出爾反爾,就會喪失軍心,削弱軍隊的士氣。作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自“信”,要有堅定不移的社會主義政治信仰,並以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和政治主張去感染和教育學生,把學生帶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理論殿堂。這樣,學生們會被老師偉大的人格魅力所征服,產生思想共鳴,形成一種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相互信任、和諧統一的教育氛圍,就會大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後,在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必須賞罰嚴明,公正無私,做到有功則賞,有過則罰,並有統一的獎懲標準,標準面前,人人平等,做到賞罰有信,才能達到獎善罰惡之目的。

3.教育工作者應具有勇敢果斷的能力

勇,即勇敢果斷,“徇義不懼,能果毅也” [3](P.7),在戰爭中能乘勢決勝。孫子認爲,作爲將帥應該有膽量,有魄力,勇者無畏,關鍵時刻能果敢決斷。作爲教育工作者應具備勇氣和魄力,做到不懼風險,勇擔責任。作爲教育工作者,要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勇於打破陳舊的條條框框,大膽進行創新和改革,勇於嘗試新的工作方法和理論。其次,要處事果斷,及時有效地處理各種棘手的新問題,在挑戰和困惑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百折不撓的勇氣和堅定地意志力,勇敢的面面困難,履行好自己教書與人的職責。

4.教育工作者應具有嚴法明紀的氣魄

嚴,指嚴明軍紀和法令。孫子認爲行軍打仗,嚴明的紀律是極爲重要的,“嚴者,以威嚴肅衆心也” [3](P.7),並認爲行軍打仗,必須有嚴明的軍紀,孫子還強調從嚴治軍的前提,是先要嚴於律己,只有這樣,部隊才能上下團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並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教育工作者要想教育好別人,前提是必須要教育好自己,“正人先正己”,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必要先嚴格要求自己,不說有悖師道之言,不做有違師德之事,時時以嚴要求高標準對待自己,做到“子率以正,孰敢不正”[3](P.156)。再就是教育教學工作要與行政管理結合起來,與嚴格的紀律結合起來,以嚴格的管理和紀律爲保證。

孫子的 “智、信、仁、勇、嚴”是一個充滿着辯證法思想的體系,作爲教育工作者,也只有五德兼備,方可爲真正傑出的一代人師表。當然,《孫子兵法》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我們要借鑑其高超的軍事思想和軍事藝術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參考文獻]

[1]駢於騫等譯註.孫子兵法·孫臏兵法[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十一家注孫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孫立權主編.論語註譯[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4] 王炎可,袁豔.《孫子兵法》對教育人力資源管理的啓示[J]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2,(7).

[5]譚鼎莎.《孫子兵法》課程在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實踐探索 [J].鄂州大學學報,2014,(1).

[6] 趙翠蘭.品“孫子文化”餘韻揚“孫子文化”之智——“孫子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探析[J].美與時代(中),2017,(1).

[7]劉豔紅.《孫子兵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6,(8).

[8]問鴻濱,徐宇春,李科.普通高校開展《孫子兵法》教學的價值分析[J],赤峯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6).

[9]王欣.《孫子兵法》謀略思想在體育教學中的巧妙運用[J]語文建設,2015,(36).

[10]田兆廣; 張玉.《兵聖孫武三字經》編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J],孫子研究 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