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統計專業統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模式探討經濟論文

學識都 人氣:2.01W

統計學在學術研究、公司決策、國家制定方針政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等都發揮着重要作用,其有獨立而完備的理論體系。它以數學作爲基本工具,比數學更有實際用途,可以對生活中大量無序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出規律,從而爲研究、決策提供基本的依據,它是其他學科的一切理論的基礎和來源。如何解決非統計專業學生學習《統計學原理》課程的難點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實用、靈活的課程教學模式。

非統計專業統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模式探討經濟論文

一、非統計專業《統計學原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意識問題。學習《統計學原理》之前,學生心目中都會感覺統計學是一門枯燥、複雜的學科,而且和中學時的數學水平以及從未涉及的高等數學密切相關,讓學生對這門學科存在異乎尋常的恐懼。

(2)教師的問題。一是按部就班的按照學期初的授課計劃講授,不顧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注重完成授課計劃;二是針對不同非統計專業的學生着重應當掌握的內容、方法不清晰,授課過程中缺乏對應專業的着重點。只講求量的積累,不追求質的要求。

(3)教學內容問題。教學內容主要通過教材體現,教材的內容中涉及具體方法時的事例,還僅侷限於很小的範圍,不能夠擴展到更大的社會經濟範圍。教材應向實用性方向完善,在名稱上可以叫做《統計實用技術》,其內容及結構體系以經濟統計學爲主線,融入Excel的應用技術。非統計專業的《統計學原理》課程,一般是作爲專業拓展課程來開設的,周課時爲4學時,總課時一般在52~68課時之間。致使學時少,內容多的矛盾亦越來越突出。教學內容偏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授,輕視實踐技能的訓練。這個問題在本科院校仍然存在,高職高專院校有所改變,但是還不夠徹底。

(4)教學方法問題。灌輸式教學方式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是主講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5)教學效果問題。大多數院校的統計學原理考覈方式仍然以答卷爲主,許多學生沒有轉變固有的學習、思維方式,習慣於死記硬背公式、概念,應付考試,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現象,無法真正反映學生對統計方法掌握的程度和具體應用的能力。

二、非統計專業統計學原理課程實用的教學模式

(1)在課程學習的第一節課,消除學生數學不好就學不好統計的顧慮。剛開始學習《統計學原理》接觸的主要是一些統計學的基礎術語,所以這時應當採用的教學模式是:強化記憶。這是學習後面內容的基礎。所謂的強化記憶,是從最開始的機械記憶——理解記憶——訓練有關題目加強記憶——反覆記憶——牢固記憶,達到最終的完全記憶,也就是強化記憶。

(2)基礎概況內容之後的學習,採用學生參與實際工作內容做爲一種主要的教學模式,不再過於強調教師的教,而是強調學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比如,統計調查。在這個內容學習之初,由教師簡要介紹調查方案設計的有關知識點,給出思路,給出任務。需要學生按照程序來完成這個學習任務,由學生動手操作,進行調查問卷的設計,並真正到調查對象中去完成,整個學期的學習以這份調查爲主線,接下來進行統計整理、統計分析、統計報表、統計圖、統計預測等一系列學習任務,並且將計算機的技術融入其中。這樣能夠鍛鍊學生系統設計統計調查方案,而且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

(3)在統計整理、統計分析等內容學習時採用先簡要介紹主要內容,然後結合學生完成統計調查蒐集的第一手材料,給出任務的教學模式來完成學習。以任務爲基礎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有很大不同,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爲主,而不是以教師的講授爲主。通過強調學生的主動操作,學生通過相互討論、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求知的慾望和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成效。

(4)統計預測內容的學習採用突破書本範圍,結合實際案例討論的方法,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聯繫其他專業課程內容,解決實際預測問題的教學模式。能夠使枯燥的統計學知識變得更加有吸引力。

(5)考覈的方式改爲上機完成或者一個學期實際系統完成一項調查、整理、分析任務,並最終提供一系列相關資料作爲佐證材料。並將平時討論、工作的態度,紀律,與小組成員的協作能力綜合評價,給出這門課程的成績。

三、多種教學模式運用過程中需要解決和注意的問題

(1)強化記憶的過程,不僅利用課堂時間,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訓練記憶這個環節可以在課後思考題的完成過程中進行。

(2)統計調查實際操作時,應當規定完成的時間,避免影響之後的學習內容。這就需要教師與教務部門聯繫,安排集中的兩天到三天的時間完成從設計調查方案到完成調查資料蒐集的全部內容。

(3)強化記憶、實際操作、案例討論等教學模式進行時,都應當對學生分組。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任務完成過程中,強調學生爲主,教師適當引導,對關鍵問題及時提示,指導學生思考。教師應掌握學生的進展情況,要適當設置疑問,讓學生的思路緊跟老師的思路。學生帶着問題思考並參考教材,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4)在統計整理、統計分析內容的學習時,應當將Excel的功能融入其中,而不是在一個主線內容完成之後,再單獨學習計算機技術。這樣就需要與實習基地協調,保證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

(5)實際工作中很多工作內容都與統計表、統計圖、EXCEL的應用有密切關係,作爲非統計專業學生的學習不一定有很高深的統計理論知識,但是必須要學會和生活、工作、其他專業課程密切相關的統計技能。也就是學習的內容不在於多,而在於精煉。

(6)合理制訂教學計劃,整合教學內容。任課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對教學內容和時間進行合理規劃和設計。在課堂上主要是完成理論的學習及少量的討論,有關調查方案的設計、組織實施、撰寫調查報告等工作主要靠課餘時間來完成,課堂教學與課餘調查進度要銜接。爲了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效果,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打破各章節的限制,將相關知識點結合起來進行系統性和整體性安排,充分考慮實用性、技術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7)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由於實踐教學需要教師對各個環節進行指導、檢查、考覈等,因此,對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能力和知識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精通各種理論和方法,並及時瞭解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最新進展,把最先進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要求教師具備使用多媒體和統計軟件的能力,真正把計算機作爲備課、授課、組織教學活動的工具;要求教師經常深入實際,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深入實踐教學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能力,只有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提高了,才能達到將學生培養成爲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統計學更加地貼近實際,在學習中必須緊密聯繫現實意義,在統計之後,必須理解分析出來的數據所具有的實際經濟意義,這樣就完成了整文祕站:個統計的過程。學生在統計學原理課程完成之後,在未來的學習或工作中,能夠運用統計學的知識,提高學習、工作的效率及水平,讓學生都能夠成爲一個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