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機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係分析

學識都 人氣:1.66W
信任危機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係分析
內容摘要:針對當前出現的市場信任危機事件,本文以爲企業的市場信任程度與企業社會責任是正向相關的,同時中國市場企業信任危機事件存在“道德風險”題目,企業短期利益的***和社會監視體制的缺失造成了企業“賞罰不一”的投機動機,也是引起這些事件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本文以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贏得市場信任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要樹立中國企業良好的市場信任,首先要進步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同時要加強貿易倫理道德和企業誠信體系的建設,完善監視監管機制,監視和保護企業的市場信任和社會責任。
  關鍵詞:信任危機 道德風險 社會責任
  
  從“大頭娃娃”到“腎結石患兒”的“奶粉事件”震動了整個乳品行業,也震動了整個食品行業,一些中國乳製品行業的巨頭們一夜之間陷進了信任危機的漩渦,類似這樣一些由於產品質量低劣造成的重大食品與藥品安全事件近幾年來連續發生,甚至一些享譽全球的跨國品牌也在進進中國市場後出現質量題目而被曝光者屢見不鮮,如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寶潔SK-II被訴含有有害成分,亨氏、肯德基、麥當勞等先後因蘇丹紅題目被曝光,強生嬰兒油和聯合利華立頓速溶茶都被指責存在質量題目等等。
  在上述這些廠商不負責任的生產和廣大消費者深受產品之害的時候,一系列深層次值得全社會思考的題目擺在了眼前:企業爲什麼能在國內市場上屢次出現對社會、對廣大消費者不負責任的生產行爲而失往市場信譽呢?他們的動機在哪裏?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在哪裏?
  
  企業信任危機產生的原因
  
  關於中國市場上接連不斷的這種產品質量題目而導致的社會對企業的信任危機題目,有很多國內外學者都給予了廣泛的關注。其中Fukuyama(1995)從公司治理的角度考查了中國企業的市場信任題目,以爲中國企業之所以無法樹立品牌和市場信譽主要由於企業的經營者不能信任非血緣關係的職業經理人,從而造成家族企業的封閉發展和規模難以擴張的侷限。張維迎(2001)提出“無恆產者無恆心”,他以爲產權不清楚是中國企業無法形成高信譽品牌的關鍵。但上述兩種觀點都沒有對中國民營企業所面臨的社會信譽題目給出解釋。
  現階段中國的民營企業已經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企業出現的信任危機在中國不僅是跨企業,而且跨行業也是很普遍的。企業的這些行爲導致了企業市場信譽的缺失,進而影響到企業着名品牌的建設,也使得企業不能真正享受到由品牌上風帶來的收益即“品牌溢價效應”。
  對此,本文給出了一個表象的簡單解釋,即企業短期利益***大於樹立信譽帶來的長期收益,而且產品質量帶來的不利影響短期內被社會發現的機率很低造成企業經營者有必要爲了短期的利益而往冒險,至少有這樣的衝動而且這種衝動行爲爲該企業短期帶來明顯收益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在沒有很強的市場監視監管的外部因素影響下,該狀況會一直延續而變成一種長期的穩定狀態,而這一狀態的延續恰正是企業不履行社會責任的最基本表現。
  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治理學對社會責任的定義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於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治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於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企業作爲一個組織、一個社會的組成元素,需要承擔社會的責任,而且企業也是在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情況下誕生的。只有消費者認可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纔會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產生信任,以至於購買所信任的企業的產品。任何一個品牌都包含社會責任的,品牌價值就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貨幣化,社會責任越大,品牌價值也就越大。假如企業沒有履行社會責任,這個企業的經營不可能長久,註定要失敗。
  進進21世紀以來,企業社會責任被賦予越來越多的內涵,國內很多企業家都在通過媒體宣傳企業應該承擔社會責任,然而,他們可能更多的將企業社會責任理解爲是一場公益性、社會性的活動。例如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一場史無前例的冰凍災難,一場損失巨大的大地震,衆多企業捐款、捐物達到上億元。這其中包括了一些因產品和服務質量題目被曝光的企業,很多號稱走在企業社會責任前列的企業出現產品質量題目,不能不讓人反思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程度。理性思考企業的社會責任,更應該是爲全社會的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安全可靠的產品和服務,這些纔是企業要承擔的最基本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