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不典型川崎病臨牀發病狀態與分析

學識都 人氣:1.1W
川崎病是兒童時期主要累及小動脈的急性全身性非特異性血管炎,其中以累及冠狀動脈最爲重要,其繼發的冠狀動脈病變如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狹窄等可引起冠狀動脈瘤破裂、心肌梗死等嚴重的併發症,是決定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後的主要因素。川崎病的診斷主要依據是其特徵性臨牀表現。但近年來,兒童不典型川崎病逐漸增多,臨牀表現多種多樣,與許多疾病有相似之處,易導致誤診漏診;且因其冠狀動脈受累的發生率高而危及患兒的生活質量,故探討不典型川崎病的臨牀早期診斷有着重要的意義。現將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病例報道如下:

兒童不典型川崎病臨牀發病狀態與分析

1資料和方法

1.1診斷標準典型川崎病診斷標準[1]:發熱五天以上,伴下列5項臨牀表現中至少4項者,排除其它疾病後,即可診斷:①四肢變化:急性期掌趾紅斑/手足硬性水腫/恢復期指趾端膜狀脫皮;②多形性皮疹;③雙側眼球結合膜充血;④口脣充血皸裂,黏膜充血,草莓舌;⑤頸部淋巴結腫大。

1.2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2例,3~5歲11例,5~10歲7例7~12歲;確診時間10天以內24例,大於10天3例。

1.3臨牀表現:3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中有持續發熱症狀的28例,雙側球結膜充血的27例,口腔粘膜充血乾裂29例,頸部淋巴結腫大14例,皮診12例,30例均出現指端膜狀脫屑,發現虹膜炎7例,2例有肝臟腫大,21例出現肛周潮紅脫皮。

1.4實驗室檢查結果30例中26例白細胞總數>11×109/L;29例血小板>350×109/L;28血C反應蛋白>4mg/dl;27例血沉>40mm/h;16例血清腦利鈉肽(BNP)≥22pmol/L;17例血高密度脂蛋白(HDL)<80mg/dl;4例肝功異常。

1.530例病例均行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有16例冠狀動脈壁回聲增強.其中冠狀動脈擴張13例,冠狀動脈瘤3例。

1.6及預後30例患者病初均按感染性疾病抗炎治療,所有病例確診後均給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IVIG)1g/kg,2d治療,同時加用阿斯匹林30~50mg/Kg.d,分2~3次口服,熱退後減量,約2周後減至3~5mg/kg.d,維持治療6~8周或至血沉/冠脈恢復正常後停藥。僅有2例病例經上述治療後3天仍未退熱,加用0.3mg/kg治療2天,體溫恢復正常;5例合併支原體感染者,加用阿奇黴素10mg/kg5天;所有病例均全部治癒,無遠期併發症發生。

2討論

川崎病近年來發病率逐漸增高,已取代風溼熱成爲小兒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川崎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免疫系統過度活化所致的全身性血管炎,也是兒童時期主要累及小型動脈的急性全身性非特異性血管炎[2],其中以累及冠狀動脈最爲重要,其繼發的冠狀動脈病變如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狹窄等可引起冠狀動脈瘤破裂、心肌梗死等嚴重的併發症,且與青年時期的冠心病動脈硬化、心肌纖維化有相關性而日益受到重視[3]。近年來非典型川崎病的報道日益增多,由於其臨牀症狀的不典型更易誤診漏診,延誤治療。深入研究其臨牀特點是及時診斷和採取有效治療措施的關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