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識都 人氣:1W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但就現階段的教學行爲來說,有些學生從來不想提問題,缺乏問題意識,總是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那麼,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如何培養?課堂效率要如何提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希望大家喜歡。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1

[摘要]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求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保證。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這是我們數學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關鍵詞]提出問題 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提高能力

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較高質量的思維。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求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保證。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這是我們數學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隨着課堂改革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教學理念,已成爲大家的共識。師生共同研究的過程、學生自主創新地學習都離不開“問題”這一內在因素,所以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尤爲重要。

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

有“生命”的材料是指教學內容應是現實的、有價值的,它具有新穎性、探究性等特徵。如果我們爲學生提供有“生命”的教學內容,學生就會樂此不疲地去探究。

1.改變呈現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兒童天生具有好奇心。根據兒童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將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修改、再創造,有效地促進學生以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爲學生的發展提供機會,給學生創造“異想天開”的機會。

2.重塑教材與學生的對話方式,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

傳統教材過多的是學生與文本(教材)之間的封閉的,一一對應地對話。在此應着力凸顯學生與教材之間開放式互動式的交往和對話,拓寬學生表達和交流的渠道,爲他們創造更多與同伴、與問題情境、與現實生活,甚至與自己原有知識經驗進行對話與互動的機會,從而爲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學生表達與交流更具開放性,更有利於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二、增強學生質疑能力,提高問題意識

“質疑”是學生動腦筋的一種表現方式,是他們善於發現問題,提出疑義,以求解決問題的形式。因此,教師不僅要“釋義”、“解惑”,而且要啓思、設疑,引而不發。主要通過三方面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1.創設問題情景,激勵學生想問的慾望。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教師要善於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多種手段呈現問題情境,製造學生的認知衝突,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確實感到有問題要問。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他們原有數學認知結構與新知相互產生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往往運用已有的觀念和意識去解決和接納新的概念和方法。所以,教師應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並將其作爲教學的實際出發點,從提高自身提問的藝術水平入手,提問講究啓發性、開放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思維。提的問題不只是“這一題答案是什麼?”而是要問學生:“你是怎麼知道這個結果的?”

2.營造民主氛圍,鼓勵學生勇敢提問。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慾旺盛,對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於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氛圍。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我認爲作爲一個教師除了應具有和藹可親的態度,大方的儀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語等,尊重每一個學生,倡導“思維無禁區”。

三、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激發學生問題意識

自我認知意在使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認知過程和認知水平,從而在教學中讓學生從自己內在需要中誕生問題,讓問題成爲學生自己的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

1.在新舊知識的聯接時,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有價值的探索材料中,肯定孕伏了學習新知所必須的舊知識。因此,一般情況下,應讓學生在完成任務後想一想:自己用了什麼方法解決的?還有別的方法嗎?爲什麼採用這種方法等,最後說說。使學生在做、想、說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哪些方面已經做到,哪些方面還不夠好,爲學習新課作好準備。

2.在探索規律時,引導學生不斷反思

探索規律階段是新知的集中體現。教學中,要積極培養學生不斷反思,不斷進行數學思考的能力。所謂反思就是通過批判、推斷、概括、抽象化思維活動,將新知識在頭腦中進一步完善、豐富和系統化。

總之,在適宜的土壤中運用適當的方法去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有一定價值的問題會“不盡長江滾滾來”!它促使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而發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篇2

一、營造和諧氛圍,使學生想問。

小學生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於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因而我們要營造寬鬆,自由的教學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求新求異。這樣問題意識的種子纔有成長的可能。

比如教師在課上要用溫和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用恰當的肢體語言表達對學生的尊重。在學生提出問題後,要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先小組內討論,總結問題有哪些,再組織彙報問題,這樣,消除了學生的畏懼心理,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進行思維的碰撞,就更容易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二、教會質疑方法,使學生會問。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要讓學生會問。教師應當交會學生一些提問的技巧。

1.針對課題質疑。比如,看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可按照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的思路來問。

2. 抓關鍵詞質疑。在課文中抓住幾個關鍵詞,就能將課文思路及重難點解決。比如《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問道“中華不振”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恰好是解決課文的關鍵。

3.在新舊聯繫中尋疑。事物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繫,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舊和新之間尋找結合點,以舊促新。

4.抓關鍵詞質疑。比如,在《去年的樹》中,學生髮現文中的“看”有兩處,就問道“這兩個看的意思一樣麼?”

5.抓矛盾衝突提問。“疑”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我們在教學中可有意識地設置矛盾,讓學生抓住矛盾,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比如,在《母雞》這篇課文中,我將總結的母雞的特點寫在黑板上,學生很快抓住矛盾,提出問題“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作者爲什麼要這麼寫?”“這麼寫的好處是什麼?”正好,我就將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介紹給學生。

三、給予學生評價,使學生會問。

要使學生提高提問的質量,教師還要適時總結評價。首先,對學生的提問,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於簡單的'問題,可請同學回答,有難度的問題可師生共同探討。其次,評價的語言要有針對性,讓人信服,切不可說一些套話。

這樣,不斷地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會有效地凸顯出來。同時,利用問題激發學生去學習,去發展知識,去實踐,去觀察,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將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我相信,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的。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篇3

摘 要:語文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基本學科,它教學的內容就是語言文字,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也是語言文字能力。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也是現代社會的一門非常重要的人文學科。語言實質上是一種工具,是人們進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但是,在近幾年的新課改背景下,很多地區和學校對新課改的要求不適應,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強,課堂效率有待提高。就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語文教學;問題意識;培養方式

一、問題意識的內涵

問題意識主要是指思維的問題性心理。從心理學上講,是指在人的認知中,通常會遇到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或是問題,進而在心底產生疑問,並且加以探求的一種心理狀態。在語文教學中,通常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靜待老師提問,才解決問題。學生自己缺乏主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目前我國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問題意識現狀

長期以來,相較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尤其是英美國家而言,我們國家的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較差。我國著名的主持人楊瀾曾經說過,她在國外求學的時候,每科成績的測驗分數都是優秀,但最後學期末的時候,教授給的成績卻不高,她去詢問原因,教授告訴她,雖然她的書面成績優秀,但是因爲她上課從來不提問題,因此纔會拉低整體分數。這件事確實能夠反映我們國家目前學生的課堂狀況。也因此說明,我國在語文教學中存在一系列嚴重的問題意識缺乏狀況。

1.難以主動發現問題

目前,在課堂學習中,很多學生的學習觀念比較滯後,對於課堂學習中的知識點,存在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很多人認爲,反正老師在上課時都會講解到,因此沒必要提前尋找問題。再加上一些學生對自己本身存在的學習習慣認識不清,對自己與其他學生的差距也不敏感,在這種自以爲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就很難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

2.不懂得變通地探討問題

俗話常說,以不變應萬變,但目前來說,我們的大多數學生都不能做到真正的變通。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學習的知識本身就是廣泛的。語文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複雜難學的。因爲內容太過龐雜,不像數、理、化等學科,有其固定的公式定理。因此,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很難變通地去提出問題,甚至探討問題,也就是說,學生不能做到舉一反三。

3.懶於深入分析問題

一些學生對各種司空見慣的問題,往往只停留於表層議論,忽視深入分析,抓不住要害,致使一些問題仍不斷髮生,矛盾難以根治,成果難以持久、鞏固和提升,學習上難以實現大的跨越。在語文學習中,對於一些知識點的學習,學生往往只停留在表層的理解方面,而難以真正地完全認識與理解。比如,在對古詩的學習方面,很多時候,詩詞的寓意都是多方面的`,不能僅僅根據字詞的表面意思來理解詩人的整體情感、態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懶於深入地分析問題,以致問題意識越來越淡薄。

三、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問題意識

1.創設情境,有效教學

古語有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問題是一切思維的基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有價值的生活情境。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課是《小蝌蚪找媽媽》,對於這堂課的學習,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用相關的視頻或是音頻資源,爲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的、形象的動物世界溫情的一面,讓學生體會到動物之間可貴的親情。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對知識點產生疑惑,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於提問

教師要調整自身的教學態度,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部分。有的老師每每在上課的時候就無比嚴肅,自己因自身問題或是學生問題等在課堂上冷臉面對學生,使得課堂氣氛非常嚴肅,以致學生不能甚至不敢當堂提問。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輕鬆地、愉悅地爲學生講授知識。

3.增強課堂趣味性,讓學生樂於提問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魯巴克曾經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在當今課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提問。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辯論方式、小組競賽的方式、一對一的互助學習模式等等,活躍學生,在教學中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採用多種教學模式結合的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一種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吸收知識點,並能夠加以自主地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4.教給學生髮現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啓發式的教學,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有的老師在上課中,不經常讓學生提問,反而在學生提問之前就宣佈答案,這樣,學生甚至都沒有提問的必要,久而久之,問題意識就會逐漸淡薄。因此,在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反問法、類比法及聯想法等方法提出問題。

本文就目前我國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缺乏現狀進行了分析,並從創設情境,有效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於提問;增強課堂趣味性,讓學生樂於提問;教給學生髮現問題的方法等四個方面給予瞭解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於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銀保,尹篤林.基於化學專業高師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研究[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5).

[2]鍾榮輝.在化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J].中學教學參考,2010(17).

[3]袁巍.論初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途徑[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7).

[4]文軼.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增強提問能力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範大學,2005.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篇4

一、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

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必須有過硬的基礎知識,纔有可能弄懂、理解新知識、纔有可能對新知識產生興趣、好奇,纔有可能有問問題的意識和衝動。所以掌握過硬的知識是產生問題意識的前提,古人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共同探討知識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要讓學生學得紮實,學得靈活,學得輕鬆、有趣,對沒懂的、好奇的、有興趣的東西有問的衝動,有問問題的信心和勇氣。因此,我們要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尊重前輩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學習,汲取營養。只有學好課內知識,又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和訓練,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厚積而薄發,形成敏捷的思維,產生各種真知灼見,從而質疑問難。如果不學無術,卻指望“天下掉下一大餡餅”,一下子具備了強烈的問題意識,那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敢問問題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就要使學生敢問。但是,處於初中階段的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和緊張心理:害怕提問題,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淺顯、幼稚而招來譏諷,或者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引起老師不悅,再加上教師和教材的權威地位,使學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教師則樂於以“教”爲中心,以中考爲最終目標,完全忽視學生對學習的情感,致使學生根本無法真正參與學習。因此,給學生創設真正寬鬆和諧的民主課堂,讓它來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使學生有一種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真正做到師生平等、生生平等至爲重要。

課堂中的師生平等,應該是教師以參與者的姿態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索、交流,而不以權威者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在課堂上應尊重所有學生的人格、思想、情感、個性以及他們各自的哪怕是極爲細小的創造力。課堂上無論學生提的問題多麼膚淺,多麼幼稚,甚至離題萬里,也不要簡單予以否定,都須給予熱情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引導他們再認識,再發現,再創造。在這種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方能逐步解放自己,在思維的空間自由馳騁,逐步做到敢於思考,勤于思考,勇於提問,善於提問。

三、要給學生動手實踐、思考、提問的時間和空間。

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學生沒有自己思考的空間與時間,沒有機會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平時教學中,無論是概念教學,還是解題教學,凡是學生能想、能說、能做的就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想、去猜測、去探索、並動手操作,讓教室成爲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空間和樂園,而不是老師代替包辦。例如:在幾何教學中,要儘量讓學生動手、動腦,通過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來探索、證明定理、定義、推論等。在學生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就會碰到各種困難、發現很多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會有問問題的衝動、需要,長期如此,就會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因此,我們教師就應該爲學生提供這種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問題意識。作爲老師我們也可以在課堂上故意留點疑問,露點破綻,在講解過程中設置點誤區,引起學生的質疑,讓學生思考,利用認知衝突引起討論,甚至爭論,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認真聽講,大膽發現,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當然給學生提問的時間和空間也需有“度”。當學生已“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就顯得非常必要,讓他們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有問題想問。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還依賴於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爲學生創設提問題的課堂情境。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引起,且以解決問題爲目的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質疑釋疑的情境,通過教師的點撥、誘導,引導學生去體會、去感悟,打破已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喚起學生思維,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困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作進一步的探究以解答問題,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如進行“太陽光和影子”教學前,讓學生觀察自己一天的影子變化,第二天上課時讓幾位學生講述自已觀察的結果,學生對這幾位同學觀察的結果很是懷疑,問了很多關於太陽光與影子的問題。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是在“人在太陽光下影子是不是如此……”的情境中進行的。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引導他們產生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五、增強學生質疑能力,使學生會問問題。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除了要讓學生敢問、想問,還要讓學生會問問題,教師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和技巧,真正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促其得法善問,必須經常性地指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質疑。例如,可從創設問題情景上質疑,從問題證明推理上質疑,從知識應用上質疑,還可以從內容的矛盾處、對比處質疑……啓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分析、比較、歸納、篩選,使學生明白什麼是有效提問,什麼是無效提問,什麼是膚淺的問題,什麼是深刻的問題,從而影響其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我還會讓會提問題的孩子講講他是如何設計提問的,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水平,其創新思維得到激發,就一定能提出有創造性的問題。質疑問難不僅僅是在學習新課前,也可以出現在對課文深入理解進行反思後。例如:在學習了幾何“順次連結任意四邊形的四邊中點所得到的圖形是什麼圖形?”同學們通過猜測可能的答案,在猜想、說理中就會提出許多問題,有的是膚淺的,有的是有質量的,有學生就問到原對角線位置對新四邊形的結論有何影響?這就是一很好的問題。在數學學習中,有關概念、性質、法則、定律等基礎知識,只有聯繫實際加以應用,才能加深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他們最大限度地去發現問題。

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出合理的評價,多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

學生最渴望得到的是老師的欣賞和讚美,尤其是後進生,如果學生的提問得不到及時的讚美和恰如其分的評價,則會喪失提問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我們教師要耐心地傾聽並投以信任、讚許的目光,並鼓勵學生與教師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對學生提出的不明確的問題,應採用與學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導,幫助學生理清問題的思路,抓住關鍵處提問,如學生提問出現問題或錯誤,教師不宜加以嘲笑,應肯定其大膽行爲,發現其發光點。教師如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評價學生,會更好地起到傳授知識、表達思想、喚醒學生潛能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主動提問的時間和空間,同時要處理好“放”與“收”,“提問”與“釋疑”的關係。只有這樣,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爲學生主動創新能力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開發訓練批判性思維,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

批判性思維就是不相信權威,敢於在既定理論、觀點方面進行質疑,突破常規定型模式,超越傳統理論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領域。開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需要在教學中鍛鍊學生的各種思維,關鍵在於排除學生思維定勢的干擾,引導學生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經常採用“變式”以及問題的前後聯繫來消除學生思維中的定向思維。

開發學生的批判思維應鼓勵學生挑戰“權威”。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學生往往把教師和教材看作是知識的權威,一味迷信。“老師說的”、“書上寫的”成了他們的口頭禪。我們老師應引導學生挑戰“權威”,。總之,批判性意識人人具有,只要注意巧妙引導,批判性思維就可形成,而這種思維正是問題意識形成的一個核心要素,如果我們有意識放開手腳,讓學生大膽反思與批判,我們就會常常驚喜於學生耳目一新的見解。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主動提問的時間和空間,同時要處理好“放”與“收”,“提問”與“釋疑”的關係。只有這樣,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爲學生主動創新能力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篇5

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我認爲要抓住如下幾個步驟:

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一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了問“爲什麼”、“怎麼辦”等認知需要時,並具有進行探索這個“爲什麼”疑難問題的願望和心理時,他就會集中全部精力,把自己的思維活躍地發動起來。因而,我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仔細尋疑,敢於問疑。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我着重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學生略加思索便舉手提問:“親人是指哪些人?”“爲什麼說再見了親人?”等。這樣,學生就明確思維目標,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

二、在新舊聯繫中尋疑。

事物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繫,教師指導學生由此及彼,從已知和未知之間尋找相似點,舉一反三,知微見著,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我們知道,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不是零,他們有一定的知識庫存和知識積累。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既能以舊促新,又能構成新的知識體系。這樣學有聯繫,學有所得,會讓學生感到舊知識有所用,新知識有所託,求知慾會更強。

三、在表象與本質中探疑。

作爲小學生,知識面窄,生活閱力淺,理解問題簡單。所以,要引導學生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在表象與本質中探疑,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斷增進知識的深度、廣度。

四、引導學生解疑,最終釋疑。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篇6

摘 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過程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呢?

一、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激起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教師要利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等各種手段,製造一種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啓發、善於將課題轉化爲學生認知中的矛盾、內在的需要,還要不斷設疑、激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望。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是讓學生從情境中激發求知慾,從情境中產生問題。我經常採用的方法有:以舊引新,溝通引趣;提示矛盾,設疑生趣;故事開場,引發興趣;製造懸念,激發興趣等。在教學中,我嘗試利用學校多媒體以動畫效果來創設問題情境。

例如,教學《圓的面積》的導入部分,先設計一個動畫,利用動畫複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推導方法“數方格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方法“割補法”、三角形面積推導方法“拼合法”,從而提出問題:求圓的面積應用哪一種方法呢?學生情緒高漲,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慾望,有的說用“數方格法”,有的說用“拼合法”,有的說用“割補法”,但學生通過繼續觀察動畫卻發現這三種方法都不能準確得出圓面積的大小。通過討論,有的學生提出能不能把圓切開再拼,這樣做能行嗎?由此產生新的問題。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畫演示,驗證了只有“切拼法”才能得出圓面積極大小的設想,使學生對圓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發現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應教給學生關於如何產生問題意識的思維方法,形成提問技能,並在課前、課中、課後的學習中分別提出要求,使學生產生不同水平、不同種類的問題意識,並加以引導訓練,從而爲學生創設一個積極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敢於懷疑,善於發現,教給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教授說過:“學習,就是學習問問題,學習怎樣問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師精心指導。在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從仔細觀察入手,導他們觀察事物可以有步驟、多側面、分層次進行,在此基礎上,再對觀察對象進行聯想、思考,並反覆質疑,從而發現存在的問題。

三、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已有不少教師認識到數學教學的本質應是“數學思維活動過程”的教學,通過追溯問題的解決過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性思維能力。具體到教學中,要求教師:通過展現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誘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課堂教學有三個因素組成,即學生、教師、教材,與此相適應,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三種思維活動,即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的思維活動、科學家的思維活動(體現在教材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通過鑽研教材,將教材中蘊涵的科學家的思維活動內化爲自己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在分析、研究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受到科學思維的薰陶,進而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通過實驗操作和科學探究,訓練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規律、概括特徵、掌握方法,在體驗中領悟數學、學會想象、學會創新。

四、解決問題

一個具有創新性思維能力的人,往往不受傳統觀念、思想束縛,能從事物的反面、聯繫、發展變化中去揭示事物的本質,探求事物的變化規律。我們在指導學生解決具體問題時,從這些方面給予方法上的指導。

1.逆向思維法。

逆向思維也叫反向思維,它是從相反的角度,立場去思考問題,執果索因,使思維順序倒逆;分析這一結果或結論的原因或條件。它是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該種思維方式的培養有利於學生解題拓展思路,活化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又有利於防止思維僵化,它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未來具有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若按傳統的思維方法,一步一步的推導,將費時費力。但若採用列表的方式逆推,就可以很容易的求出各桶原有的油。逆向思維是發明創造的重要思維方法,經常進行此種思維方法的訓練,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縱橫聯繫法。

縱橫聯繫法就是指將要解決的問題與其它事物、知識聯繫起來,從而受到啓示,找到規律的思維方法。在數學教學中,這種思維方法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啓發或提示。這種思維方法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繫,它十分有利於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從而帶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更突出的一點是,它能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讓學生在探求共性的思維活動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3.多維發散法。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發散性是創造的核心。它是指在研究問題時,學生能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全部信息,對單一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沿着不同方向,進行各種不同層次的思考,多觸角、全方位地去尋求與探索和發展新的多樣性的方法和結論的開放式思維。從多維度、多層次進行構思,提出解題思路,這爲學生大膽推廣舊知、引申舊知,進而發現新規律,得出新方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多維發散訓練,不僅可以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篇7

學習過程中,對於教師來說,答疑解惑是不可缺少的教授環節,對於學生來說,問題的所在也是學會掌握課程知識的關鍵。特別對於現在來說,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而且也要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只有正確的教導方式纔會促進人才的鑄就。

一、問題意識的解讀與分析

問題是事物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人人幾乎都存在問題意識,也都具備創造力的潛能,從真正意義上了解問題意識才會對於問題的解決起到輔助性的作用,尤其對於中學生來說,問題意識的培養與創新能力有着密切的聯繫。然而問題被給予何種闡釋,從文學語言分析的角度來說,問題是需要討論研究並得到解釋的難題。綜合本人的實踐教學經歷,個人認爲問題不同於難題,問題即是對新事物的不理解,或不能轉化爲直觀性的一種反應。

對於問題的解讀可以在不同領域有着不同的界定,西方學者把問題劃分爲不同的類型,諸如:創新型問題、呈現型問題以及發現型問題。在教學領域,以探究發現型問題爲主,通過對學生提出問題的頻繁成都,做出分析判斷,挖掘學生理解問題的潛力問題雖然分爲多樣,但一般都會由三個基礎部分組成:給定、目標、障礙。這三部分之間有着內在聯繫,並需要與相應的步驟進行組合。

二、中學生課堂問題意識的現狀分析

(一)缺乏敢於提問意識。結合有關調查發現,在許多中學教學課堂上,大多數學生扮演的是聽課的角色,老師負責教授課程知識,學生則負責走馬觀花,很少有針對課程提出相關性的意見。學生缺乏問問題的意識於老師來說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有的老師過於強勢或過於嚴謹,從而使得學生懼怕老師,導致學生將問題埋藏於心中,不善於表達。對於老師而言,有的老師不鼓勵學生進行提問,原因或許可以歸結爲以下幾點:第一,擔心提問影響較小進度,反而忽視了教學的真正意義;第二,擔心學生的問題超過自己的備課熟知範圍,自尊心過於嚴重;第三,如果主張思考性的提問,由於時間過長,老師怕課上難以活躍課堂氣氛。出於這些原因,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就不言而喻了。

(二)缺乏提問的主動性。素質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成爲改革的趨勢,特別是中學生,只有課程的問題得到良好的解決纔會爲學生以後的學習歷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一些課程中,學生很容易對課程理論知識表現出懈怠,尤其是從年級的遞進過程中,越高年級的學生越不願意參與問題的回答,由於學生的熱情度不高,課程的理解程度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缺乏提問的方法。中學生對於看待問題的角度有着不同理解力,一些優秀的學生願意利用問題來增強自己的邏輯能力,對於普通的學生而言,它們有的也想提問,但是又不敢提問,有的學生雖然提問,但是把握不住問題的重心。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爲學生對於問題的認知還不夠深刻。老師一般在教授過程中容易循規蹈矩,不能激發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在提問的時候沒有得到良好的指導,通常會偏離主題,導致學生缺乏思維的表達能力。

三、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改善課堂氛圍。課程的教授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而且也要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教師在課堂上扮演者教授者的角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是義不容辭的任務。教師需要根據中學生的心理訴求,掌握新型的教學理念,克服學生的恐懼感,並且擺脫自己的嚴肅的態度,以朋友的態度活躍課堂氛圍,使得學生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勇於發言。只有良師益友纔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做到提問開放自由。一般,學生會選擇追隨着老師的講課步伐,這裏面會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學生的積極性表現的並不高,不願意提出相關問題,這時就需要老師來帶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主導作用,在課堂上儘量給同學多一點的交流時間,用自由師生交流的形式來進行討論,並引導學生對於知識點的問題塑造,多一些交流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指導學生問題意識的方向。中學生階段,學生一般對於長輩或家庭有一定的依賴性,所以不管家長還是老師都對他們起着至關重要的啓蒙作用。一些同學在問題形成的過程中往往缺乏有效性的指導,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想。所以,針對這些問題,老師可以結合家長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並且在問題回答上善於觀察學生的理解程度,並進一步就知識給同學以完整全面的講述。有效的教導方式可以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從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結語:中學生的學習階段是塑造人才的基本階段,由於自身的知識體系還不夠完善,問題意識還存在欠缺,所以在現今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應該對於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起到指導性並且輔助性的作用。問題意識的培養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自身的創造潛能,這種能力有助於未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從而創造出了不朽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