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認知在教學中的初步實踐與探論文

學識都 人氣:2.47W

元認知是現代認知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已爲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重視。元認知是一種高級的認知,它通常被定義爲對認知的認知,也有人稱它爲超級認知。如果說對剛讀完的材料加以概括是認知的過程,那麼對認知過程的概括就是元認知。具體說,元認知既是認知主體對自己的心理狀態、能力、任務與目標、認知策略等方面的認識,又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控和調節的過程。

元認知在教學中的初步實踐與探論文

一、幫助學生獲得並掌握正確的元認知知識

1、提高學生對認知個體的認識。關於認知個體的知識,即關於自己和他人作爲認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識,它包括關於認知個體內部差異的知識、關於認知個體間差異的知識以及認知個體間相似的知識。這方面的元認知知識主要來源於教師、家長以及同伴等人的外部評價,而教師的學生觀則對學生的元認知知識起着潛移默化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影響。只有當學生具有了正確的關於認知個體的知識,才能以此來指導、監控或調節自己的學習過程。

2、提高學生對認知任務的認識。關於認知任務的知識,則是與人們在進行認知活動時獲得的信息有關,它又包括認知任務中有關信息特點的知識以及關於任務要求和目的的知識。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關於認知任務的知識,教師可在佈置認知任務(如學習課文、解決某個數學問題等)時提醒學生意識到諸如理解並記住複雜的、不熟悉的信息是比較困難和費時間的,因此要求學生在完成認知活動的過程中要進行自我調節、自我監控;還應提醒學生注意關於認知任務的信息性質如何,是豐富的或貧乏的,是簡約的'或冗餘的,是有組織的或無組織的。

這些信息的性質對學生將要進行的認知活動產生的影響有時是能意識到的,有時是意識不到的,因此要求學生學會自覺主動地分析認知任務的目的。

3、提高學生對認知策略的認識。關於認知策略的知識則包括進行認知活動和完成認知任務有什麼策略、針對不同認知任務使用何種策略更有效以及如何具體使用這些策略等。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關於認知策略的知識,教師可指導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特點、風格控制自己的注意,按一定的思路解題,運用組織、複述、精細加工等記憶策略。掌握一定的筆記技術(如摘抄、註釋、加標題、寫節要概括語和結構提綱等)可使學生藉助它來控制自己的注意和信息加工的過程,從而有助於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這種技術一旦形成,就可能被遷移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

二、豐富學生的元認知體驗,指導學生調節與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1、讓學生每天記學習日記。讓學生每天記學習日記可以促使學生澄清自己頭腦中的想法,有助於學生主動地控制自己的學習,使學生從對學習結果的注意轉移到對學習過程的認識。

2、證明與討論元認知活動。教師在對待陌生的任務與學習情境時可運用“出聲的思維”這一有效策略,還可假設自己的理解發生困難時,設想補救措施,同時用語言將思維過程展現給學生。教師運用元認知的榜樣,能有意識地影響學生的元認知。有時教師可以故意出錯,誘使學生“步步陷入”,以後又使學生“恍然大悟”、“後悔莫及”,讓學生由此體驗到認知活動中自我調節與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教師還可促使全班同學注意某些學生的元認知活動,如在佈置一個作業或提出一個問題以後,讓全體學生都來討論這些問題的難度,完成目標,闡述一系列的步驟以及設計對結果的評價。這種討論有助於學生加強對自身學習過程的認識、調節與監控。

3、經常給學生提供反饋的機會。教師應儘量創設一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良好互動的環境,在其中每個學生都可以評價他人,也可以被其他學生所評價;更重要的是,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幫助和引導學生將以教師爲主導的外部反饋轉化爲學生對自己的內部反饋,並逐漸成爲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4、指導學生如何提問及怎樣思考。教師經常發現有些學生不假思索地迅速地完成了作業,其目的僅在於“做完”,而這些作業通常錯誤百出。通過學生自我質疑的培養,可以形成學生自我檢查的習慣及能力。指導學生自我提問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讀完或聽完作業內容與要求後自己對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如“我知道做什麼嗎”、“我能再說一遍指示語嗎”等等。當學生弄不懂問題時,教師可以減少重複指導的次數,而讓學生自己重新閱讀或複習相似作業的例子,整理出作業中的有關解題線索。指導學生怎樣進行思考,也可促進學生對自己的認識過程進行監控與調節。

5、指導學生概括材料。對知識的概括可反映學生理解的目前水平,教師在指導學生概括材料的過程中,可幫助學生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以及明瞭進一步學習的過程。如作業前教師應指導學生首先瀏覽材料並提出問題,以便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以解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應指導學生不斷地提出一些有助於理解的問題,如:“這一點我弄懂了嗎?”“這一題我做得對嗎?”而在任務完成以後,還應指導學生進行總檢查,回顧以上全部過程。

6、指導學生評估自己的理解力。要使學生對自己的認知活動加以監控、調節,對認知活動的結果加以設想和預估,並及時改正錯誤、從中獲益,教師還應指導學生評估自己的理解力,如提供不同數量、不同種類的知識,使學生對自己的理解程度進行評價等。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將人的智力分爲七種類型,如語言才能、數理邏輯才能、空間關係理解能力等,其中元認知被列爲智力之核心!可見元認知的發展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創新精神,更是完整人的教育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