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珠三角產業集羣發展模式的轉型

學識都 人氣:1.73W
論珠三角產業集羣發展模式的轉型
內容摘要:循環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理念,它旨在科學辯證地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短缺之間的關係。當前我國珠江三角洲產業集羣的發展受到了環境、資源、能源等諸多問題的制約,選擇以循環經濟模式發展產業集羣成爲主要發展方向。  關鍵詞:循環經濟 產業集羣 珠江三角洲
  
  循環經濟的概念和本質
  
  循環經濟,是指在社會、經濟和自然資源所構成的複合生態系統內,產品的資源投入、生產流程和產後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資源消費→產品→廢物排放”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爲“資源消費→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生態型發展的經濟。整個物質流和能量流在生產過程中幾乎沒有廢物概念,只有資源概念,各環節實現了充分的資源共享,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循環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理念,它旨在科學辨證地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短缺之間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循環經濟的提出,是在全球人口劇增、資源環境壓力日益突出的形勢下,人類重新認識自然的產物。
  目前,我國進入重化工業階段,資源依賴型或資源密集型產業快速發展,加大了資源與環境的負荷。與此同時,人們追求生活的質量,對環境資源質量的要求卻越來越高。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越來越靠近資源和環境的約束邊界。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珠三角產業集羣發展現狀
  
  (一)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產業集羣得到了快速發展。在珠江東岸,以深圳、東莞、惠州及廣州爲主體,形成了著名的電子信息產業走廊,經濟規模近4000億元,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羣。在珠江西岸,以佛山、中山、江門、珠海、廣州爲主體,形成了電器機械產業集羣,經濟規模達1000多億元。珠三角地區404個建制鎮,以產業集羣爲特徵的專業鎮佔了1/4。產業集羣以專業鎮爲依託,具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在東莞、佛山、中山等地,產業集羣銷售收入相當於當地GDP的40%以上;在順德、東莞、中山等地,產業集羣對縣域經濟、鄉鎮經濟的貢獻在70%以上。產業集羣已經成爲珠三角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和競爭優勢的重要方面,對珠三角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發展過程中環境資源問題凸顯
  珠三角地區是廣東環境污染負荷最重的區域。珠三角工業化程度較高,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2002年珠江三角洲水量僅佔珠江流域的6.67%,但珠三角廢水排放量34.1億噸,佔全省69.7%;城市生活廢水排放量24.1億噸,佔全省70%,廣州、東莞、深圳三市污水排放量佔全省的46.9%,污水排放過於集中,城市附近水體,尤其內河受到嚴重污染。
  珠三角城市羣的大氣污染也十分嚴重。據廣東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近年珠三角城市空氣質量雖然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但珠三角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降塵的濃度均明顯高於粵東、粵西和粵北,2000年全省空氣污染較重的10個地級市有7個在珠三角。由於集中了全省70%的火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致酸雨物質排放量巨大。
  另外,珠三角的土地和能源資源也構成了發展瓶頸。珠三角土地面積僅有4.17萬平方公里,目前可供開發的土地相當有限。2005年,珠三角每平方公里承載的GDP達到4331萬元,是全省(1248萬元)的3.5倍。深圳、東莞、佛山等市,已基本沒有土地可供大規模開發。珠三角能源資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保障能力不足。2004年以來珠三角已多次出現了全年性電力負荷和電量雙缺、煤炭和油品庫存量遠低於維持正常生產的安全警戒線。
  近年來由於土地、資源、能源、動力和人才等條件的約束,珠三角地區有的產業集羣發展已呈相對下滑態勢。比如佛山南海羅村製革業久負盛名,但皮革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重金屬和廢氣對水及空氣的污染十分嚴重。雖然當地大部分皮革企業採取了一定的污染處理措施,但廢水排放難以達標。根據國家和廣東省對環保的要求和行業的長遠發展,羅村皮革企業加大了對污水處理設備的投資使用,對於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採取了強行的關、停、並、轉措施。但由於大部分的皮革企業生產規模較小,難以承擔高額的環保設備的成本,只能面臨搬遷、關閉、轉行生產其他產品的選擇。經過一番治理後,羅村生存下來的製革企業目前不到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