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多信息的長江隧道交通事件管理的探討

學識都 人氣:1.4W
關於多信息的長江隧道交通事件管理的探討

論文關鍵詞:多信息;交通事件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採取決策級融合的多信息融合技術,提出對隧道交通事件的多信息模型,確認完成隧道交通事件,服務於交通事件的管理流程,最終達到長江隧道的安全高效有序的運行。
  目前,我國在建的長江隧道就有三條,分別是武漢、上海、南京長江隧道。在公路中,隧道的使用就更多。統計表明,截止到2005年底,我國己有公路隧道2495座,其中,在建的3公里以上的公路隧道有60餘座,5公里以上的14座,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的國家。
  隧道既能縮短交通途徑,又是簡捷通過險要地段的重要手段之一。與洞外環境相比具有:隧道內外亮度差大、空氣污染嚴重、側向淨寬較小且高度有限、沒有擴展活動的餘地和噪聲高等特點。車輛的迅速增長,使得隧道的優越性大大減弱,交通擁擠現象日趨嚴重,各類交通事件也明顯增加,而且發生事故的嚴重性比較大。交通擁擠和各類交通事件的頻繁發生,不僅使隧道效率降低,而且給人們的生命、財產以及社會和經濟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有的甚至導致了嚴重後果。據有關資料統計,在隧道內發生事故的比率爲每1億車公里發生0.5起。同時,由於交通事件發生的突發性和隨機性,現階段要做到完全預防還存在着相當困難。因而,深入分析當前交通發事件發生後事件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探尋應急救援的高效途徑,對於降低突發事件造成的(傷亡和經濟)損失、預防二次事故發生具有現實意義。
  1目前交通事件管理
  1.1交通事件管理流程
  交通事件指的是不可再現的交通阻塞,它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
  ①道路交通事件(撞車、拋錨、道路維修等)。
  ②特殊社會活動、集會等。
  ③區域性災害(洪水、颶風、有害物質泄漏等)。
  上述原因均可造成道路最大服務交通量的減少並增加某些路段的服務負荷。
  面對客觀存在、隱患日重的道路安全問題,在採取預防措施的同時,必須儘快建立交通事件處理系統,以快速、準確地檢測事件發生,有效地指揮、疏導交通提供緊急救援服務(包括消防、救護、環保、車輛牽引、起吊、供應燃油等),用最短的時間排除事故,恢復交通,同時及時採取告警、勸誘、疏導、控制或調節手段避免後繼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死亡率爲司乘人員和通行車輛提供最佳服務是交通事件緊急救援系統的基本任務,有效地降低事故損失,減少阻塞和延誤,有效減免產生二次事故,保障道路安全、暢通、高效運行。
  現有的交通事件管理系統歸納起來主要包括運用人工和機械的處理完成交通緊急事件檢測、事件確認、事件的評估及響應、事件處理四個方面的內容。救援資源主要配備有交通巡邏車,負責巡視交通狀況,事故報警;路政牽引設備,負責清除事故現場車輛;路政設備,負責養護維修逋路設施;公安部門、消防部門、醫院救護部門、環衛部門等。在及時獲取發生交通緊急事件信息的基礎上協調消防、救護、環保、路政、公安等部門迅速溷集救援資源採取適當的緊急救援行動,進行現場處理。
  1.2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交通事件處理系統起源於交通管理的實踐,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較簡便的可操作性,但由於系統涉及的內容多,學科面廣,在許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如:在系統的涵蓋範圍上目前的體系結構突出了“救”忽略了“防”考慮的是在事件發乍後如何儘快的發現、確定和處理,對一些可能引發交通事故的苗頭缺乏應有的預見性;在事件的自動柃測技術上,國內的研究基本處於理淪階段。

  2多信息模型的建立
  2.1多信息採集
  現有的交通信息如下表1所示。
  通過對隧道交通運行的特殊情況,以及對信息、採集器的分析,隧道交通的多信息採集如下圖1所示。
  2.2多信息融合的種類
  交通事件的確認主要是對事件屬性的確定,其多信息模型主要是完成屬性層融合,又稱目標識別。它是將各信息源獲得的各種有關曰標的屬性信息進行綜臺處理,以使交通事件特徵更加清晰,進而進行屬性判決,識別目標。根據融合數據源的特徵。屬性層融合又可分爲三級:數據級融合(像素級融合)、特徵級融合、決策級融合。
 
  2.2.1數據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