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於供應鏈的網絡交易信息安全探討

學識都 人氣:2.54W

論文關鍵詞:網絡交易 供應鏈 信息安全

淺談基於供應鏈的網絡交易信息安全探討

論文摘要:網絡交易正隨着其交易額的迅猛增長,逐漸成爲當前主流的商業模式。但是,網絡交易信息安全問題也日益嚴重。文章以供應鏈的視角,運用供應鏈思想,探討網絡交易信息安全問題。闡述了網絡交易中供應鏈特性以及供應鏈風險特徵,以供應鏈爲基礎,對網絡交易信息風險因素進行了歸納分析,並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對策。 
  
  一、 引言
  
  隨着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的普及和人們消費理念的轉變,網絡交易作爲一種當今迅猛崛起的商業模式越來越受人青睞與關注。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 年12月,中國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4.57億元,比2009年底增長7 330萬元,網絡普及率達到34.3%。同時,網絡交易額的增長率已達到數倍於傳統實體渠道的銷售額。以2010年手機與筆記本的銷售爲例,傳統實體渠道銷售額分別增長15%和40%,而通過網絡交易的銷售額增長率則達到驚人的64.6%和193.8%。
  與網絡交易快速發展產生鮮明對比的是,由於網絡交易對信息的高度依賴性,網絡交易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據顯示,40%以上的消費者反映在線服務的承諾不真實或不能兌現,有60%的消費者個人信息曾被商家或網站濫用,而更有70%以上的消費者在進行網絡交易活動時懷疑交易網站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
  以上調查只是從消費者角度說明了網絡交易信息安全問題當前的嚴重性,但這只是問題的表象。畢竟,網絡交易活動中是圍繞產品和服務來進行的,只有同時存在供應方、製造方、分銷方、網上商家直至消費者等參與方,網絡交易行爲才能真正實現。以往研究往往只針對上述某一方或幾方來討論網絡交易信息安全問題,顯然這隻能解決部分問題。本文將從供應鏈的角度,運用供應鏈管理思想,探討網絡交易信息安全問題。
  
  二、 網絡交易中供應鏈特性
  
  網絡交易行爲對供應鏈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以往傳統供應鏈相比,主要體現出以下新的特性。
  1. 網絡信息平臺出現。網絡交易中的供應鏈與傳統供應鏈相比,除了由各成員企業構成的信息流交換系統外,還擁有專門應用於信息集成與共享的網絡交易供應鏈信息平臺。網絡交易供應鏈依託這一平臺的信息生成、處理、傳遞與接收,實現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間的網絡交易決策行爲。同時,通過這一平臺獲取與預測需求並做出積極響應,實現供應鏈穩定性與柔性的有機結合。
  2. 網狀結構替代鏈狀結構。供應鏈結構的完整是其正常運營的保證。以往供應鏈是由供應方直至最終消費者的鏈狀結構,物流成爲這種結構下的主要形式,供應鏈中任一成員單位的中斷,都可能對整個供應鏈結構產生破壞,影響整個供應鏈的運行。而基於網絡平臺信息發散性的網狀供應鏈結構,當某一成員出現中斷時,供應鏈能及時通過信息的協調作用,調整供應鏈結構,實現供應鏈結構的修復,保證供應鏈的正常運營。
  3. 溝通與服務方式改變。網絡平臺的應用使供應方與需求方通過直接的信息交流建立溝通關係,消除了雙方的時間與空間距離,提高了響應速度與客戶滿意度。同時,以信息共享爲基礎的生產與消費過程的協同,使得整個供應鏈更加開放、靈活和高效,爲個性化的服務方式的實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4. 供應鏈成員共贏。供應鏈成員的共贏主要體現在供應鏈整體效率的提升。網絡平臺的應用,使成員單位的信息在網絡平臺實現共享,使零庫存、準確的銷售計劃與需求信息獲取成爲可能,將整個網狀供應鏈真正地整合成一個整體,信息在網絡平臺中快速高效的流動,消除了整個供應鏈的多餘消耗和運作,保證供應鏈整體效益的最大化,提高了總體競爭力,實現成員單位的共贏。同樣,通過網絡交易平臺,也爲作爲供應鏈終端的消費者提供了信息便利,節省了交易。
  
  三、 網絡交易中供應鏈風險特徵
  
  1. 複雜性。首先,造成危機的原因是複雜的,既有供應鏈外部因素,也有供應鏈內部因素。其次,網絡交易平臺中供應鏈網絡結構的特性,造成鏈上成員不僅要面對單個成員企業的風險,還要面對成員企業之間的風險。再次,信息風險發生過程和產生後果也是複雜的,使得供應鏈成員難以評估風險並準確及時地做出決策。總體來看,網絡交易下的供應鏈風險的複雜性相對傳統供應鏈更高。
  2. 虛擬性。網絡交易是以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爲基礎的網絡平臺信息共享的形式存在,這使得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和供應鏈成員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關係具有虛擬性的特徵。基於網絡交易虛擬性特徵,它所帶來的供應鏈風險同樣也具有虛擬性特徵。網絡交易服務器流量限制,軟件設計的合理性以及網絡病毒的等等潛在風險,都會給網絡交易中的供應鏈運營帶來虛擬性風險。
  3. 傳播性。網絡交易平臺中供應鏈風險的傳播性特徵,是由網絡平臺中供應鏈自身的網狀結構決定的。通過網狀結構供應鏈把從供應方、製造方、銷售方以及顧客有機的聯繫起來,環環相連,互相依賴,彼此影響,每個成員的信息風險都會通過網狀結構傳播給其他供應鏈成員,影響到整個供應鏈的運作。在網絡交易平臺的環境下,這種影響的破壞性更加突出,傳播的速度也更加迅速而難以應對。
  4. 易變性。供應鏈整體與成員績效的提高都離不開成員之間的合作互補,以提高競爭力,實現多贏。但是在市場理性的競爭規律下,供應鏈中的每個成員又是獨立覈算的利益主體,彼此都以利益最大化爲出發點。以此競爭規律,我們不難得出供應鏈成員企業的合作關係必將隨着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博弈結果的變化而變化。同時,在網絡交易環境下的供應鏈內部和不同供應鏈之間,成員企業可能同時處於鏈內與鏈間的網狀結構之中,由於面對的`環境和充當的角色不同與變化,其利益關係也隨之變化。因此,由於這些變化而帶來的不確定風險顯而易見。
  
  四、 基於供應鏈的網絡交易信息風險因素
  
  1. 供應鏈成員內部信息風險因素。
  (1)信息不暢。信息在供應鏈中的高效流動才能保證供應鏈運營的高效。其前提是應保證信息在成員企業內部的高效有序流動,形成鏈內企業之間的高效有序的信息流,實現信息的及時可靠交換。但是,供應鏈成員內部的種種不利因素如組織設置往往會制約其信息效率,引起內部信息不暢,更無法形成有效的鏈間信息流,給整個供應鏈的穩定運營帶來信息風險。
  (2)信息虛假。網絡交易條件下的供應鏈是由信息連接的各節點企業組成的網狀動態組織。相比傳統供應鏈,由於成員內部信息的可視性差,其合作關係的不穩定性顯而易見。特別是在鏈內成員企業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都會存在隱瞞或虛報商業信息的情況。其中誇大需求信息以增加對供應鏈上游企業的議價能力的虛報需求信息情況尤爲突出,這無形中擴大了整個供應鏈的牛鞭效應,使整個供應鏈失去有效協調,必然帶來信息風險。
  2. 供應鏈成員間信息風險因素。
  (1)逆向選擇。供應鏈成員之間主要爲委託代理關係。鏈內企業的開展合作、共享信息等行爲都是以供應商與製造商、製造商與銷售商之間形成一種合作協調和委託代理機制爲基礎。然而,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委託代理關係往往引起逆向選擇風險。一般來說,代理方通常處於信息有利地位,它能通過信息不對稱性的加劇,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會降低供應鏈的整體利益。這種逆向選擇風險產生於信息不對稱,同時由於逆向選擇的存在也會擴大信息不對稱,加劇信息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