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雙創背景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論文

學識都 人氣:1.96W

摘要: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要僅僅圍繞着“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這一宗旨展開,改變傳統應試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本文主要從教學目標,教學評價,教學模式、教學技能和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分析當前我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優化建議。

探析雙創背景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論文

關鍵詞:高等學校;雙創;創新能力

一、重塑大學物理實驗教育目標體系

當前我國大學物理實驗創新能力教育目標主要存在闡述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的問題。要明晰創新能力教育目標,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主要包含知識結構與認知能力、創新思維、創新人格等要素。其中,知識結構與認知能力是創新的基礎。創新需要的是富有活力的知識,即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被快速而有效提取,並創造性地使用高質量的知識。而創新思維是發現新問題、形成新想法的認知加工過程。創新人格是創新行爲的動力系統,主要表現爲: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勇於探索;求知慾旺盛,知識面廣;人格獨立,不從衆,不輕信;專注力強,不易受周圍干擾。因此,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目標體系中應從知識與認知能力,創新思維,創新人格這三個方面分層次具體闡述創新能力教育目標。

二、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作爲社會選拔優秀人才的手段,體現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另外,教學評價還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教師和學生會根據教學評價標準,調整自己的教學和學習活動的方向。傳統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內容上以客觀題爲主,強調答案規範化、標準化,缺少主觀試題,沒有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利於發散思維和批判思維的培養;方式上缺乏多樣性,多以筆試爲主,主要考察學生對基本實驗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況,忽視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評價。傳統評價方式多以卷面成績來評價學生,忽視綜合能力導向的教育目標設置,直接導致學生過分關注實驗原理的理解和實驗結論正確與否,整個實驗過程只是機械地按照書上的步驟操作,缺少懷疑和探索精神,課堂參與度不高,阻礙了學生創新性的發展。“雙創”社會背景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評價,一要進行終結性評價,筆試要加大主觀試題的比重,不完全以標準答案評價學生,同時還要增加“操作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動手能力;二要進行過程性評價,把學生在平時實驗課堂上的行爲表現(例如是否提出新的實驗方法,是否質疑實驗理論或結論,是否設計實驗改進方案,甚至是否愛護儀器,是否有良好的實驗素養等)納入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評價體系,並進行細化,形成易於操作和把握的具體指導方案。

三、培養合格的教師隊伍

教師作爲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自身的素養對學生成長和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直接決定了教學改革的貫徹實施和成效。因此,要培養學生創新性,首先要打造一支學術過硬又懂得教育的專業教師隊伍。

(一)教師的知識儲備要求

當前由於只有少數高校教師是師範院校畢業,大多數教師都沒有系統學習過教育學方面的知識,而且高校對教師的評價過多地集中在學術水平上,往往把發多少SCI和EI文章作爲評價教師的主要指標,導致高校教師只知“教書”,不知“育人”。“雙創”時代作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只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還遠遠不夠,還應該多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提升教學能力,從學習“如何教”轉變爲“如何促進學生主動而有效地學習”,精通育人之術,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爲此,相關職責部門除了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培訓外,不妨把教學技能納入教師評價系統,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技能。創新人才的教育目標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深深烙印在每一位高校教師的心中。

(二)教師的職業素養要求

“雙創時代”對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師德方面,要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生身心發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二是學生培養方面,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給學生創造相對自由和寬鬆的學習環境,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學會聆聽學生的“奇思妙想”,發現其中閃爍的創新光芒,還要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鼓勵學生對實驗結果大膽猜想,勇於質疑實驗理論的真僞,對書本上的知識,保持懷疑的批判繼承態度,更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給學生適當的獨立思考時間和空間,提供科學研究的平臺和幫助。

四、建立研究性教學模式

傳統大學物理實驗主要教學模式是,教師首先講解實驗原理和實驗內容,實驗儀器如何操作,實驗有哪些注意事項,然後學生動手操作,同時教師答疑。此種教學模式,有利於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阻礙了學生創新性的發展。教學中,由於缺乏教師的有效引導和組織,學生只是機械地按照書本上的實驗步驟操作,以完成實驗任務爲目的,缺少學習熱情,課堂投入度不高,課堂氣氛僵化。爲了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教師不妨把整個教學任務分割成有內在邏輯聯繫的多個小目標,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最終完成整個教學任務。每個教學階段,教師根據任務的特點可以採用提問、小組合作、課堂討論和實驗論證等方式組織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教學中,提問尤其重要,根據教學需要,教師的問題既可以是具有指向性的,引導思考的方向,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也可以是給學生設置障礙的,加強思考的深度。還可以是開放性的,擴展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模式要以研究爲基礎,強調教學過程的探究性,建立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作爲知識的探究者,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現”知識,提升能力,不斷積累方法與經驗,獲得成功與失敗體驗,形成創新意識,最終得到成長和發展。

五、注重小組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

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是在教師的.監督與指導下,小組每位成員承擔一定的工作量,經過所有人共同努力,最終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組織方式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分工明確,根據能力給每位小組成員分配任務,使每個人通過自己努力能夠完成任務,既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又保證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空間,體現個性教育。由於小組之間存在激烈競爭,爲了完成共同目標,強烈的使命感和榮譽心會促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二是合作交流,不同於教師的絕對權威,學生之間是平等關係,在友好融洽的課堂氛圍中每個人都敢於發表自己想法,聆聽他人見解,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主體性得到發展。通過與他人交往,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積累學習經驗,互相促進、共同進步,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小組分工合作學習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特別是在研究性實驗和開放性實驗教學中尤爲重要:一是有限的教學時間和複雜的實驗任務之間矛盾,需要學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二是培養學生自主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三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社會需要具有良好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全面人才。四是創新的需要。創新的產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包括不同個體的分工合作,不同觀點、想法相互碰撞。學生在交流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是不同的思維相互碰撞,形成新想法的過程。綜上所述,“雙創”社會背景下,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要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要進一步轉變教育目標,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爲導向;教師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要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培養思維能力;要通過理論聯繫實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要改革教育管理體制,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梅紅.創新支持是否改變了在校大學生的創新行爲[J].復旦教育論壇,2015(6).

[2]吳淑芳.大學教育與人的創新素養髮展[D].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3]張慶林.創造性研究手冊[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12.

[4]鄭清春.高校創新教育的內涵、問題及路徑選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