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名老中醫學術傳承培養新一代名醫的對策與思路

學識都 人氣:1.33W

1 當前中醫藥人才的現狀和促進名老中醫學術傳承的意義

現今的中醫院醫師隊伍中中青年醫師佔很高的比例,他們都接受的是院校教育,大多是高學歷者,以碩士或博士爲主。由於培養模式的問題,他們在讀碩士或博士期間主要從事實驗研究,未系統進行過臨牀工作,缺乏傳統知識,中醫功底不深,臨牀能力差,而且西醫多,中醫少,對中醫藥的理解膚淺,在臨牀上不能很好地運用中醫藥治療疾病。與之相比,名老中醫是當代中醫藥學術發展的傑出代表,其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是他們數十年或幾代人理論研究、臨牀實踐及與前人經驗相結合的結晶,代表着當前中醫學術和臨牀發展的最高水平。其鮮活的臨牀經驗和學術思想,是中醫藥薪火相傳的主軸,也是中醫藥創新發展的源泉。

但我國着名中醫專家已從20世紀8O年代的五千餘名驟減到現在的不足500名 ,且大多已年逾古稀,致使中醫藥的傳承陷入危機。因此,促進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總結、繼承是提高當前中醫臨牀水平、培養造就新一代名中醫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關係到中醫藥前途和命運的大事。

2 促進名老中醫學術傳承,培養新一代“名醫”的策略與思路

2.1 加強名老中醫論着研讀,把握其學術淵源回顧中醫藥發展史,歷代名醫大師都是通過大量的理論研讀、醫療實踐、着書立說逐漸形成自己的學術觀點和流派,推動着中醫臨牀水平的提高和中醫理論的發展。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都包含在其醫案、論着等內容之中,因此熟悉名老中醫成才過程,研究其師承的學術流派,熟讀名老中醫推崇的經典着作及其自身、弟子的着作,明確其學術淵源,是做好名老中醫學術傳承的基礎。

筆者在對杜雨茂名老中醫學術思想整理繼承時,即從源頭開始梳理,收集相關資料,研究其成才之路;熟讀杜老文章、着作及相關書籍,對其學術源流有了大致的瞭解,發現杜教授學崇傷寒,融通各家,技精雜病,尤致力於腎臟病的中醫診療研究。其較早將《傷寒論》的六經辨治體系系統、靈活地運用於 腎臟病的辨治中,提出“腎病之變,可分屬六經,累及五臟六腑,決非腎之一端。”之說,形成理、法、方、藥一線貫穿的腎病六經辨證方法,尤善用經方治療慢性腎臟病。所以把握名老中醫的學術淵源,能更好更快地領悟其學術特點及臨證精髓,加快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傳承過程。

在此過程中,筆者深深體會到學經典、做臨牀的重要性,並在科裏興起了學經典、用經方的熱潮,大家都做到能用經方就不用時方,能用成方就不自擬方,青年醫師嚐到了用經方治病的甜頭,學用相長,相互促進,不斷提高青年醫師的中醫基礎理論水平和對經方的把握、領會及運用能力。

 2.2 熟讀醫案,定期跟診,總結臨證經驗,凝練學術思想中醫強大的生命力在於臨牀,獨特而優異的療效是中醫學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基石。繼承名老中醫學術首要且主要是爲臨牀服務。名老中醫都是臨牀大家,總結並運用其臨證經驗,是促進中醫學術傳承、培養新一代名醫的基礎。跟師隨診及病房查房,開展名老中醫指導下的科內病例討論,是傳承名老中醫臨證經驗,提高中醫師臨牀水平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雖然現今的青年中醫師在其讀碩士或博士時已有跟導師臨牀的基礎,但是當時作爲學生時對繼承的主動性和領悟程度不足,而工作數年之後,對中醫理論知識有了更深的掌握與理解,再次跟師學習時,積極性更高,領悟能力、總結歸納能力更強,易找出經驗性、規律性的東西,且易將名老中醫的臨證經驗自覺地運用於自己的臨牀實踐中,促進名老中醫學術思想指導實踐的可持續發展。

醫案是中醫診治疾病思路歷程的表述,名老中醫醫案是指導後學者的臨證範本,其將中醫理論和實踐融爲一體,集中體現了名老中醫臨證經驗和思辨、用藥特點。章太炎先生曾說:“中醫之成績,醫案最着,欲求前人之經驗心得,醫案最有線索可尋,循此鑽研,事半功倍”。張山雷在《古今醫案評議》亦云:“多讀醫案,絕勝於隨侍名醫”。多讀中醫專家醫案,選擇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的名老中醫醫案深度解讀,對於提高中青年醫師的臨牀技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促進名老中醫學術傳承,其核心是凝練名老中醫學術思想。

名老中醫學術思想是名老中醫通過長期的臨牀、科研與教學,對中醫學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問題,經過長期思考與總結而形成的學術觀點或理論,是比較系統的、能夠指導實踐的新理論。名老中醫學術有着鮮明的學科特點和無可替代的學術地位,是中醫理論創新發展的源頭。每一位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都有與衆不同的特質。與臨牀經驗相比,學術思想更抽象、更活潑。學術思想的研究和繼承是傳承的核心和關鍵,學術思想植根於臨證經驗和名老中醫的醫療活動中,離開臨證經驗的總結,學術思想研究則是無源之水。在臨證實踐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凝練名老中醫的臨證思維特點,研究歸納其組方用藥規律,有利於後學者學習與傳承,並能夠縮短其成爲名醫的時間。

2.3 科研傳承科研傳承是一種全新的傳承,是通過科研立項專題研究的形式,開展名老中醫的臨牀經驗和學術思想研究工作。

如對杜教授學術思想研究、傳承中,筆者申報了陝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名老中醫杜雨茂教授經驗傳承研究課題,以科研立項的方式,對杜教授的臨牀經驗、思辨特點、學術思想等進行全面傳承研究。在此過程中可以對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精華(包括臨牀有效經驗方)提出科研假說,一方面結合現代醫學技術,進行實驗研究,探討其靶向作用機制;另一方面運用現代流行病學(DME)研究方法,開展前瞻性臨牀研究(包括RCT研究),系統觀察這些方的臨牀療效;並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將其總結昇華爲學術理論,發揮對臨牀的廣泛指導作用。

科研傳承是科研的創新,也是傳承模式的創新。運用中醫藥理論和方法,對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臨證經驗進行實驗研究及前瞻性臨牀研究,不僅有利於名老中醫臨證經驗和學術思想的研究總結,促進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的`發展,提高傳承研究質量和效率,而且通過原汁原味地研究中醫,培養中醫藥人才包括臨牀醫師、碩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培養他們對傳統中醫科研的實際能力;其次科研有利於將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轉化成科研成果,而且科研成果能很快推廣應用於臨牀。總之,通過科研,有利於培養高素質的中醫人才,是一條更快、更多培養新一代名醫的捷徑。

2.4 建立病歷數據庫,挖掘新知識,提出新理論繼承和發揚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應從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去挖掘、探索。既往對名老中醫臨證經驗的研究過多倚重研究者個人的認識與經驗,主觀性較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而現代科技的發展,能克服上述弊端,利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等方法,建立名老中醫醫案病歷數據庫,既能保存名老中醫的診療資料,又可通過採用不同方法挖掘提取名老中醫臨牀辨證規律等經驗精華,並在發現新知識,提出新理論方面已經成爲一個最有效的途徑。同時中醫治療疾病,最終都要落實到方藥上,名老中醫的有效經驗方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臨牀案例的基礎上,療效肯定,結合數據挖掘技術對其處方組成藥物、配伍及劑量進行分析,能客觀而科學地把握名老中醫方劑配伍規律和臨證用藥規律,有利於後學者繼承和應用,並能促進中醫學現代化的研究和發展。

筆者通過對杜教授的醫案及病歷資料進行收集存儲,建立病歷數據庫,真實、詳細錄入原始病歷資料,選擇特色與優勢病歷,以疾病病名爲關鍵詞進行檢索,從四診、辨證、論治、組方用藥、複診時隋況等方面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每個方劑中的藥味組成、增減及劑量變化進行歸類整理、統計,分析使用藥物的類別、頻率、劑量及其與證候、治則變化的相關性,從理、法、方、藥等方面全面總結杜教授的辨證思維特點、臨牀診療規律和遣方用藥規律,總結其臨證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的凝練和昇華,爲進一步傳承研究杜教授的思辨規律、學術思想奠定基礎,併爲將來杜教授更多經驗方走向“專病專方專藥”的“二次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總之,中醫藥的生命力在於臨牀療效,社會對中醫藥的需要也在於臨牀療效。現今“中醫學正處於行將消亡的邊緣,也處在新的突破的前夜”。傳承研究名老中醫臨牀經驗和學術思想,核心就是要培養一批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及“名醫名師”。學術傳承過程就是中青年醫師臨牀技能和中醫科研能力不斷提高過程,就是學科團隊凝練過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是當前中醫學發展、臨牀水平提高的關鍵,也是培養新一代中醫名醫的有效途徑。實事求是地進行、加快名老中醫學術繼承和創新,促進新一代名醫的誕生,中醫學一定會走出百年困惑,得到振興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