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學識都 人氣:1.97W

【摘要】案例法在高校管理學教學中體現了“以生爲本”的教育理念,可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應積極推進這種教學方式。但是,案例法在教學中也存在案例教學意識不到位,教學案例資源不充分,案例教學設計不合理,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備等問題。爲此,應着力提高案例教學意識,完備教學案例資源,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以進一步提高高校管理學教學質量,培養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案例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關鍵詞】案例法;管理學;問題;對策

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教育大辭典》中定義爲“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某些學科類專業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技能、知識和理論。”國內外普遍認可並效仿的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就是哈佛商學院的管理學案例教學。該模式是一種將工商管理的案例呈現給學生,學生在自行閱讀、研究、討論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引導來討論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這種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的方式把教學內容編成案例形式來進行教學,很受歡迎。哈佛商學院二年制的MBA教育中要求學生要參與500個案例的討論,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幾乎所有MBA課程都是通過案例分析來完成。案例教學方法的成功應用爲美國工商業培養了大批的商業精英,從而教育界將案例教學認定爲未來教育的成功模式。當前,我國高校許多專業開設了管理學課程,許多學校在積極推進應用型教學模式,而案例教學是推進應用型教學的很好形式。不過,在這些專業的管理學案例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必須探討可行對策來促進管理學案例教學提質增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案例法在高校管理學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一)體現“以生爲本”的教育理念

“以生爲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學生爲中心,充分重視學生、發展學生,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存,爲終生髮展奠定良好基礎。管理學案例教學充分體現了這種教育理念。首先,管理學案例教學是一種引導、啓發式教學,改變了傳統以教師、書本爲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配角”變成“主角”,讓學生轉變爲教學中心,成爲主導者。通過學生對案例的理解、思考、討論,能動地將所學的理論與實際問題結合,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獲取與能力培養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其次,管理學案例教學理論聯繫實際,是一種參與式教學。管理學在現實中進行實訓教學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案例教學將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案例呈現出來,實際上也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在某種情境下來思考管理對策,是一種有效的課堂實訓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是一種參與和合作的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到具體案例情境中去思考,同時組成小組討論,在爭論中錘鍊思維,在相互補充中完善認識,並在合作中形成小組共同的解決方案,再通過對比不同小組對該問題發表見解完善知識,提高學生的技能。在案例教學中,還會讓學生開闊視野,學到一些生產生活的生存技能,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就是要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專業技能,並具有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進程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將從現有的55%提高到70%~80%。爲此,我國很多高校將成爲職業性、應用型高校,因此,管理學的教學方法應嚮應用型教育方式轉變,而案例教學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是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管理學案例教學將實際管理中的案例呈現給學生,將學生置身於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爲學生提供一個與實際管理工作接近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分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管理學案例教學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許多問題要求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並在課後進行資料收集整理,進行實際的調查,從而培養學生實際調查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管理學案例教學利於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中經常要求學生組成小組共同討論,分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這有利於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在討論中取長補短,實現對策方案的形成,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此外,管理學案例教學也是促進課堂活躍,實現教學互動的較好方式。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學生之間最大程度的互動;通過教師對任務的佈置,讓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目標與方式;同時,教師在學生的思考與討論中,能及時發現學生討論的問題,可適當進行點撥、調控,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從而形成互助式的教學氛圍,實現教學相長。

二、案例法在高校管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案例教學意識不到位

首先,學生參與課堂案例教學的意識不強。我國傳統的初高中教學模式就是講授型模式,教師講,學生聽,“灌輸式”,“填鴨式”說的就是這種模式。在教學中體現了教師、教材和課堂爲主體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看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學生課堂主動參與不足,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儘管目前提倡素質教育,但在高考壓力下,傳統知識灌輸的教育模式改變不多,進入高校的學生適應了這種教學模式,管理學恰好常在大一開設,學生還沒有改變自己傳統的'學習習慣,樂意在課堂聽老師講授,但此時沒有了高考的壓力,聽的動力也不足了,獲得知識的效果明顯低於高中教學。同時適應了聽的學習方式,也不願主動參與課堂。因爲參與課堂討論,要思考,要回答,比較費力,還存在回答不好損害自己尊嚴的風險,也就樂意這種低效率的聽課模式。所以,儘管一些教師也把案例放在教學中,但許多學生並不願意參與。其次,教師積極實施案例教學的意識不到位。接受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的學生逐步成爲了現在的教師,他們沿襲這種模式繼續教育下一代。教師在教學中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不會發生太多麻煩的教學問題。如果進行案例教學,就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案例收集或編寫,並且要設計案例教學環節,回答學生在教學中具有挑戰性問題。可見,案例教學花時間,在教學的成功上也具有風險性;加上教學內容繁多的壓力,省去這些案例教學是完成教學任務最經濟的選擇。爲此,教師案例教學意識不足,如此的教育模式也將導致許多學生有知識,無技能,實際上限制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教學案例資源不充分

要實施案例教學,教師除了要具有案例教學的意識外,還必須要有好的案例資源。目前,一些教師使用的案例主要是來自國外的案例資源,這些案例構建在西方社會背景之下,體現了國外大型企業的管理活動,拿到中國的社會背景下教學,有時會有一種水土不服的感覺,師生雙方都難以在案例中產生共鳴。案例應該儘量本土化,應該以適應具有中國經濟背景的案例爲主,這樣學生才能將理論與實際問題聯繫上,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也才能結合上,才能提高學習的針對性、現實性、有效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爲此,教師需要進行管理學案例的收集、整理或編寫。1999年以來,我國高校開始重視案例教學,也編寫了各自的案例庫,但是案例的蒐集、整理與分析還比較滯後,許多案例直接從報紙、雜誌等上選取,許多案例描述模糊,缺乏足夠的背景介紹,對案例的分析也不夠系統;有些案例情節複雜,內容遠離社會現實,且信息量很大,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要讓師生有效運用好這些案例資源難度大,從而導致師生都不願意使用這些案例資源。如果讓教師自己來編寫案例,則案例教學資源整理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費用。比如在美國,從選題、調研到定稿,形成一篇綜合案例成本約爲2500美元,並且要編寫四五篇才能選出一篇有使用價值的好案例,這樣算來花費更多。而編寫的案例使用有年限,時間、背景變了,案例也就沒有使用價值了。美國哈佛學院正是在案例教材保證的基礎上有效地實施了案例教學,培養出了美國的工商業精英人才。所以,在我們的案例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瓶頸就是案例資源匱乏,尤其是本土化的資源編寫不足,限制了管理學案例教學的有效實施。

(三)案例教學設計不合理

案例教學只有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環節設計,才能得到應有的效果。目前,一些教師在管理學中實施案例教學主要表現爲,在課堂上,講到某些知識、理論時,插入一點案例,作爲對所講的知識理論進行說明和補充,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理解知識。這種教學常常是“案例教學”與“事例教學”不分;另外,所選擇的案例缺乏典型性、針對性和現實性,只是泛泛而談,甚至是講故事,不能準確、有效地說明和論證理論要點,不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案例教學的興趣。通過案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無可非議,但管理學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所學的管理學知識在實際中能應用。一些教師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在一章的教學完結後也附上案例對本章的知識進行實際結合的分析思考,但時間短,許多情況下,沒有讓學生有一個瞭解材料,分析、討論、總結問題的完整過程,往往表現爲教師自己代替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最後說明了這個案例運用了那些知識,要培養什麼技能。但學生參與度不夠,教學環節模糊,學生實際沒有得到知識與技能的提高;當然,一些教師在案例教學中也讓學生參與討論,但討論時間短,形式單一,實際上讓案例教學走了形式,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備

案例教學要獲得應有的效果,應該有完善的評價機制來保證。對學生來說,要把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過程進行記錄,作爲學生過程性評價成績的主要支撐材料。在期末終結性卷面評價中,要讓案例分析作爲主要內容體現,從而在教學和考試中讓案例有充分的價值。目前,許多教師都沒有做到這些,沒有了評價的約束與激勵,學生就缺乏了參與案例教學的動力。同時對教師來所說,要讓教師適應應用型教學背景下的要求,把案例教學作爲教師應用型教學的重要內容進行教學績效評價,但目前許多高校都沒有重視這一點,對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沒有很好的機制,更不要說有對教師應用型教學推進有好的評價機制了。

三、案例法在高校管理學教學中有效實施的對策

(一)提高案例教學意識

首先,要轉化學生的意識,讓學生重視案例教學。在大學生入學後,應對學生進行學習方式轉換的教育,尤其強調,在大學的教學中,沒有高考的壓力,學生應注重自己的能力鍛鍊,而案例教學就是較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手段。要向學生宣講案例教學是學科成績評價中的重要部分,給學生增加壓力,倒逼學生提高案例教學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減輕參與課堂的壓力感,增加輕鬆感,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轉變課堂教學灌輸式模式,把學生學習“等靠要”的“要我學”狀態變爲“我要學”能動型學習模式。其次,要轉化教師的意識,讓教師重視案例教學。教師應該認真理解應用型教學的要求,充分認識到案例教學是應用型教學的重要體現,主動在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對於案例教學的組織和設計能力不足的,要主動進行學習。同時,學校或系部應該積極讓教師到案例教學實施較好的大學參觀學習,學習先進的理念和方法,改進自己的案例教學。大學教師要讓學生投入到案例教學中,要重視案例資源準備,應到大學周邊的企事業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形成調查報告,整理成教學案例,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案例結合,增強案例教學的新鮮感,現實性,應用性,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案例教學的成效,從而增強教師案例教學的自我效能感。

(二)完備案例教學資源

一般選用的管理學教材都設有配套的案例資源,爲此,要實施案例教學,又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案例資源收集整理的,可選擇有配套案例資源的教材。如果沒有配套案例資源的,要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準備。應用型高校管理學教學要有針對性,應用性,應將學生社會生活中的管理教學案例收集整理出來,尤其應將學生能進行實訓教學的管理問題進行案例設計。爲此,教師就要對這些管理問題進行調查訪問,設計成案例。案例應該有案例背景,具體包含管理學的相關知識與理論,並提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準備,將這些資源放入到課堂教學中,就會激發起學生無窮的興趣,併產生想了解這些問題的願望,形成想解決問題的動力,必然就會促使學生認真進行學習,努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可將案例教學與學生的實訓結合,從而更好完成問題的分析,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高。在案例選用時應注意:一是案例要有典型性、新奇性。要精心選擇國內企業案例和國外有價值的案例,體現時代特點;二是要有現實性、針對性。要圍繞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圍繞企業的現實問題選擇或收集、編寫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能盲目獲取;三是啓發性。案例中設立的問題應有啓發性和創新性,應當有一定空間,讓學生去思考分析,案例本身也可以引起學生思考,並將學生帶入某種情境,進而分析與解決問題。四是難易適度性。難度要在學生跳起能摸高的範圍內,這樣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五是發展性。對形成的案例資源應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行調整,讓案例與發展的環境相結合,從而增強案例的生命力。

(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成功的管理學案例教學是本着理論與實際有機整合的宗旨,教師以案例爲基本素材,將學習者引入一個特定事件的真實情景中,通過師生、學生之間雙向和多向互動,積極參與、平等對話和研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此,成功的案例教學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周密地組織。

第一,案例準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若干5~7人的學習團隊,將準備好的案例通過紙質方式在課前發給每名學生,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認真閱讀,深入理解,同時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瞭解案例中的人物、地點、背景,思考相關問題,形成初步的案例分析報告,通過任課教師的引導和同學討論來解決完善,從而爲課堂案例教學做好準備。如“巴林銀行倒閉”是管理學控制部分的經典案例。可將該案例打印出來在課前幾天發給學生,讓學生閱讀,查閱資料思考相關問題,如:你認爲巴林銀行倒閉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案例最後,裏森說的一番話有何意義?銀行家及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從中吸取什麼教訓?讓學生各自寫出問題的分析報告。

第二,案例討論。在課堂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團隊按圓桌型坐好,提出案例分析任務,如提出“巴林銀行倒閉”案例分析任務,讓每個團隊成員根據自己的準備暢所欲言。每一個團隊由一名小組長負責,讓一名學生做重要觀點記錄,最後通過大家的討論,形成本團隊的討論報告,並確定本小組的問題陳述人。查爾斯I格蘭哥認爲:“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對一個工商管理人員曾經面對過的實務問題的記錄,還包括該管理者做出決策必須依據的那些事實、觀點和偏見。把這些事實和特別準備的案例交給學生,讓他們進行分析、自由討論並最後決策應該採取的行動。”可見,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其質量直接影響到案例教學的效果。在案例討論中,當學生分析偏離主題時教師有必要提醒學生,引導學生按照討論程序進行。

第三,案例陳述。如每個學習團隊對“巴林銀行倒閉”案例討論完畢後,團隊的陳述人要在全班面前進行陳述,當所有小組陳述完後,可讓學生重新結合其他小組的意見整理自己的分析報告,完善其內容。

第四,案例辯論。針對案例中某一爭論較多的問題,可將其提出,通過不同小組進行辯論,相互反饋互動,達到讓學生對問題更深入的理解。如在“巴林銀行倒閉”案例中,可讓學生針對“假如我是巴林銀行的管理者,如何避免銀行倒閉的控制方式”問題爭論點進行辯論,也可提出事前、事中控制對防治巴林銀行倒閉有效性進行辯論。通過爭論分析,達到對控制問題的深入理解和相關管理技能的運用。

第五,案例總結。教師要在案例討論結束後,作一個簡短的點評和總結,指出案例分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幫助學生們加強記憶,把握要旨;對案例中討論不充分地方進行延伸拓展,幫助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教師的點評和總結不是學生分析的簡單綜合,而應在中肯點評總結的基礎上有所昇華。如在“巴林銀行倒閉”案例中尤其要指出“銀行家及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從中吸取哪些控制的教訓?”

此外,還可說明案例教學目的是否已達到,案例選擇、案例討論分析程序是否恰當,哪些方面仍需改進,這些總結可爲以後案例教學提供借鑑。同時,對在案例分析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表揚,對錶現不足的進行鼓勵,並及時進行學生案例分析參與成績的評價與記錄。

(四)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首先,要完善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評價機制。對學生平時參與課堂案例教學的情況做詳細的記錄,進行量化打分。如採用百分制,按團隊進行評價。課前每位學生初步的書面案例分析報告佔30%,要根據完成的整體質量給分;課堂討論參與佔30%,根據學生討論中表現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反應能力給分;學習團隊討論形成的書面分析報告佔10%,根據完成的質量給分;團隊問題陳述人的陳述佔20%,根據陳述的邏輯性、清晰性、合理性等給分;對各團隊陳述後提出質疑,進行積極反饋互動佔10%。其次,對教師案例教學也應量化考評。可採用百分制評價,其中,教師的教學計劃要體現案例教學目標,同時要有完備的案例教案,可佔30%;認真執行了課堂案例教學佔30%,可根據教師的案例課堂教學記錄、學生評價綜合給分;教師在試卷設計上要體現案例教學思路,有一定權重的案例分析題佔20%;對教師積極投入到企事業單位進行管理問題調查,並整理成案例資源的,應給予20%以上,甚至於更大分值的激勵。對較好實施案例教學,踐行了應用型教學模式的教師進行物質激勵。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教師實施案例教學的積極性,促進高校應用型教學的整體推進。

【參考文獻】

[1]陶建格.案例教學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8):59-61.

[2]餘忠淑.班級“生本”管理的理論與對策思考[J].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12(10):101-105.

[3]教育部副部長魯昕:600多所本科院校轉做職業教育[EB/OL].[2014-03-22]

[4]楊曉燕.發達國家創業教育模式對河南高校的啓示[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6(3):67-71.

[5]楊峯,王豔花,員曉哲.對目前管理學案例教學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2(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