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知到詮釋初中歷史教學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3.15W

一、培養學生重視史料的意識,提高學生運用史料的能力

從認知到詮釋初中歷史教學的論文

研究歷史必須掌握大量材料,進行艱苦細緻的研究工作,而不能撇開研究對象空發議論。孔子曾說:“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恩格斯曾指出:“即使只是在一個單獨的歷史實例上發展唯物主義的觀點,也是一項要求冷靜鑽研的科學工作,因爲很明顯,在這裏只說空話是無濟於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審查過的、充分掌握了的歷史資料,才能解決這樣的任務。”傅斯年更是直言“史學便是史料學”,要“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這些都強調史料對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認知到詮釋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通過收集資料、構建論據學習歷史。綜合專家的研究,以史料爲基礎展開歷史教學的作用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能夠以具體形象的資料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有利於轉變傳統學習方式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關注學習過程,有助於史學研究方法的習得和歷史思辨能力的提高;

4.能夠有效促進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道德修養的提升。運用史料教學的方法很多,根據英美學者的歸納,主要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着手:

1).展現敘述與證據之間的關係。常見的提問形式是:“在這段材料中可以得到什麼樣的證據來說明……”

2).鼓勵學生分析史料內容,從中引出推論,說明自己的觀點,以及支持此觀點的證據,而不是讓他們重複或摘要史料內容。

3).時常要求學生針對不同材料的證據,就內容和可信度做比較。

4).明確針對相互衝突的證據進行討論。

5).對同一歷史事件之不同歷史論述加以比較。

6).選出一個主題(如拿破崙的性格),給予學生多段來源不同的材料,讓他們對照整理,並且解釋其中的差異,進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結論。

7).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眼光找出史料中的問題,並用自己的方式處理。比如:根據“雖有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於之爵,重於之祿,任之以事……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歸納墨子有關官員選拔的觀點是什麼。

二、豐富學生的.歷史想象力

“所謂歷史想象,是將自己放入歷史之中,進入歷史的情況,進入歷史的時間,進入歷史的空間,然後由此想象當時可能發生的一切”。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在歷史的空白處展開豐富的想象;二是要在歷史發展的延伸處展開合理的想象。歷史事件就像一個個點,是斷斷續續的、不完整的,而要形成完整的歷史全貌,需要我們張開想象的翅膀,把這一個個點連起來,而我們構思所用以連接這些點的曲線卻不止一條。可能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象,只要合乎邏輯,都可以接受。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何樂而不爲呢?如教學了北京人以後,可以根據北京人居住的環境、使用的工具和生活規律等對北京人完整的一天生活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是在歷史空白處展開想象。那麼在歷史發展的延伸處展開想象指的又是什麼呢?歷史本身的發展是連貫的,從古到今,從現在到以後。當下是由歷史發展而來的,現在發展又將會把我們帶往何方呢?就個人而言,現在所做的努力能夠實現夢想嗎?就國家而言,當前實行的制度政策會有怎樣的前景呢?就社會而言,當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對未來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這些都需要我們展開合理的想象認知到詮釋。如講“‘一國兩制’的構想”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港澳迴歸祖國後,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你們能否想象其發展趨勢?五十年後,中國將會變成怎樣的情形?你們敢不敢設計一下中國理想的社會制度?讓學生充分張開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王國裏翱翔。提高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和充分調動學生的歷史想象力只是賦予歷史教學以生命的基本前提,目的是讓學生克服歷史認識上的“拿來主義”,根據自己的見解,通過自己的思考,結合自己的體驗獲得自己的歷史認識,並且在重複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增長、理解的深入和情感的昇華。而現在認知到詮釋初中歷史教學很多都是失去靈魂或者說沒有生命力的,失去學生包括教師對認知到詮釋歷史史實的理解和詮釋,缺乏歷史理性的重建,留給我們的只不過是一堆沒有生命的數據而已。可悲的是,這些數據還是含有不少水分,目的是趨向既有的理解和闡釋。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歷史教學者更需要有衝破牢籠的勇氣和任重道遠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