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師教學的反思能力探討

學識都 人氣:1.09W

一、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要求

英語教師教學的反思能力探討

1.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

“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必修課程,它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學英語教師在課程講授時,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英語語言爲媒介來傳授西方的文化知識。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既要保證基礎弱的學生能夠打牢基礎知識,聽說讀寫方面都有所提高,又要使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能在原有基礎上在聽說讀寫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昇華,爲他們今後的學歷深造,專業知識領域的拓展提供更大的空間。總之,在學生的整個英語學習期間,要保證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

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英語教師應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大學英語的教學中來,改變傳統英語教學的模式,使大學英語教學更具趣味性與實用性,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該充分利用教學網絡,增強英語教學的靈活性,擴大英語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的範圍,更有利於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英語,體現英語教學的個性特徵。然而,新的教學模式的重點是促進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和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作爲指導和協助學生學習的英語教師更應將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作爲大學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使得新的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的教與學生的學上得到更加高效的實施。”

3.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特點

①大學英語的'分級分層教學

近些年,由於高校擴招,學生生源參差不齊,而大學英語作爲一門公共英語課程面臨着教學時數多、學生英語水平或高或低的現象。針對這一現實狀況,全國大部分高校都採取了分級教學的模式:即將學生在入學初期根據學生成績分爲快、中、慢班或高、中、低班。從而使得英語教學能夠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出不同的要求,以使學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針對這一情況,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學生羣體設計出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這表明大學英語教師需要有較強的教學反思能力,有效地開展大學英語的分級教學。

②大學英語教師教學中獨特的教學魅力

當代大學英語課程是以聽說優先,讀寫跟進的模式展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要求中強調了“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聽說能力培養的要求”,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以聽說爲主的教學模式中起到引導的作用。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需求,善於根據學生需求確定和調整規定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並善於根據目標組織教學;善於在課堂上抓住契機爲學生創造學習機會;更需要教師擁有獨特的教學魅力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大膽展示自己的英語水平。然而,這種英語教師特有的教學魅力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教師在教學經驗不斷積累與反思中得來的。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必將促進教師的教學魅力的提升。

③大學英語教師是跨文化交流的引導者

英語作爲英語文化的載體,大學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成爲中西方文化間的使者,培養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認知以及綜合運用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幫助學生實現由語言準確性向語用恰當性的過渡。此外,英語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學習英語的過程也即是學習先進的外國文化、傳播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進行愛國主義和全球觀教育的過程。大學英語教師只有不斷地反思自身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才能使學生在學習大學英語的過程中既獲得了知識,又增強了人文素養。

④大學英語教師是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者。當代大學英語教學是在網絡環境下開展的英語教學,它要求教師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熟練運用先進技術和網絡手段展開教學。教師只有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才能使網絡技術更好的爲教學服務。例如:藉助計算機多媒體數字技術來營造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爲學生創設良好的第二語言習得的外部條件;教師通過基於網絡的實時通訊軟件、E-MAIL等方式進行答疑、指導教學,幫助學生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學習計劃,並通過網絡參與學生的討論,與學生進行互動。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教學模式完美地相結合,從而更高效地開展英語教學。

二、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結構

美國學者布魯巴克(acher)認爲反思能力可分爲三類:一是實踐中反思(reflectioninpractice)。所謂實踐中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邊實踐,邊反思,並能對教學中的突發情況作出及時的反思。實踐中反思可使教師在反思中解決問題,改進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行爲。二是對實踐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對實踐反思是指教學活動後的反思,主要是評價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策略,教學行爲。三是爲實踐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爲實踐反思是指在教學實踐開展之前的一種預先反思,這種反思有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實踐,有利於教師形成教學前深入思考的習慣。鑑於以上的理論分析,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能力主要分爲教師自我監控能力和教師教學調控能力。

1.教師自我監控能力教師自我監控能力是指大學英語教師對所講授的英語專業進行的一種自我審視、自我評估和自我規劃的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①自我審視。是指大學英語教師對自我進行審視和觀察後所產生的一種自我概念。具體地說,就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教學成效的評價與反饋,從而確立的自我價值感。

②職業意識。是指在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教學所起的作用,以及教師對自身的教育事業和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的期望。

③自我規劃。是指教師在自我審視與自我職業意識的基礎上對教師這一職業進行的設計和規劃。

2.教師教學調控能力

教師教學調控能力就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根據所講授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實際知識水平以及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的組織安排、評估反饋與調節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①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在備課時對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對教學目標的確定,對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程度,實際需要的思考與設計,並對由此而產生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進行預先的估計。

②課堂組織與管理。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準確的解讀課堂氛圍,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於課堂中出現的突發情況或事件能夠做到有效的處理。

③學習活動的促進。學習活動的促進即是對教學活動的促進,教師應將其視爲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及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做出的反應,師生互動等情況,並根據反思的內容對具體的教學情況及時調整和改進。

④語言和身體語言。語言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不可取代的,而肢體語言在語言交流中則發揮着重要的促進作用。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間溝通的主要媒介更是離不開語言與身體語言,尤其是身體語言發揮着英語語言所無法代替的作用。因此評價調整課堂溝通效果對於教師和學生都是很重要的,教師應始終對師生之間的交流保持應有的敏感性與批判性。

⑤評價學習行爲。是指教師,學生或學生間對學生的各種課堂及課後學習行爲的評價,即,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聽課的注意力,學習興趣,教學活動的實踐情況以及課後作業完成的情況,課下與教師交流和學生間的交流情況等。⑥教學後反思。是指教師對所授課程進行的綜合性的評估與反思。教師的教學後反思能力,因教師的個性特徵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教師的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觀念,教學動機以及教學意識與態度是主要的影響因素,當然教師所處的教學環境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

三、結束語

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的研究重點強調的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爲進行深入的反思,在反思中完善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方法,進而促進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