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傳統木雕花板藝術與中國傳統道德文化

學識都 人氣:2.16W
探析傳統木雕花板藝術與中國傳統道德文化
摘要:傳統木雕花板的圖案有着豐富的內涵,處處滲透着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木雕藝術通過不同的題材形式和裝飾手法寄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木雕花板的題材內容體現了民間美術的共性,滲透着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爲準則,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重要藝術手段之一的中國木雕藝術,應該隨着社會的發展,創作出具有時代感的木雕裝飾紋樣,以充實、豐富木雕藝術的裝飾題材,宣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

關鍵詞:木雕花板 傳統文化 內容題材

  在中華民族光輝璀璨的文明史上,木雕工藝是歷史悠久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之一。中華民族的木雕藝術具有豐厚的傳統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可謂雕工精湛、主題鮮明,使人看了驚歎不已,讚不絕口。木雕工藝作爲我國傳統藝術的一絕,早已享譽海內外。
  傳統木雕花板的圖案有着豐富的內涵,處處滲透着中國傳統文化。自古以來人們通過這些雕刻圖案表達對美滿婚姻、子孫繁衍、健康長壽、生活幸福、萬事如意的祝願和希冀。
  傳統木雕花板作爲一種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中國人民特有的文化精神與審美趣味,體現出中華民族追求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內容既有反映中華民族道德進步思想,又有一定歷史、階級和社會侷限的道德舊識。傳統支配人們的習慣,決定人們的思維方式,體現在一個民族觀念和行爲的方方面面。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已經深深融入中國民衆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生活,成爲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存共榮的凝聚劑和內聚力。傳統木雕藝術再現生活的本質,以藝術形象和藝術感染力來展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人們在藝術享受中感受到警醒和陶冶,同時又能感受到古文化的魅力。
  
  一、傳統的木雕花板
  
  傳統木雕花板是生長在我國封建社會的藝術樣式,被廣泛應用在建築和傢俱製造中,俗稱木雕花板。傳統的建築雕刻裝飾,重視牢固與美學協調統一,在選擇材料,確定內容,進行構圖時,都立足於從裝飾角度來確定題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風格,體現出中式家居風範與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蘊。其藝術特色和美學意蘊根植於傳統文化和審美習慣之中。
  木雕花板用在裝飾上的範圍較爲廣泛,主要包括門窗、裙板、雀替、掛落、樑坊、門楣、隔扇、門罩、窗欄,以及牀榻的門罩及檐板、櫥櫃的面板、案桌的牙板、椅凳的靠背與扶欄、盒匣飾件等。
  
  二、木雕花板題材、內容與文化內涵
  
  (一)木雕花板的雕刻題材
  木雕藝人在不同歷史時期留下的木雕作品,蘊含着特定的歷史信息,題材豐富、異彩紛呈。傳統木雕圖案裝飾題材大多是民間生活的內容,一般有吉祥圖案、戲曲人物和傳說故事、山水花鳥、俗民風情等幾大類。根據不同用途,雕刻的題材也不同,主要以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爲主,如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愛國,克己奉公,修己慎獨,見利思義,勤儉廉正,篤實寬厚,勇毅力行等。木雕藝人把這些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融入木雕形象,使得木雕藝術成爲傳承並展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手段之一。
  (二)木雕花板題材內容與文化內涵
  1.吉祥圖案寓意美好願望,提倡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了極爲豐富的倫理道德文化,因此木雕藝術通過不同的題材形式和裝飾手法寄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推崇仁愛、和睦、寬容,倡導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思想品德,來弘揚傳統倫理道德文化。木雕藝人利用漢字多同音字相諧的.特點,巧妙地表現這方面的題材。如在我國明清時代,非常喜歡用蝙蝠形象,因爲“蝠”同“福”音,所以“五蝠捧壽”的圖案較爲流行。在這個圖案設計中,傢俱花板的四周各雕一隻精美蝙蝠,中間雕一隻大蝙蝠,口銜壽字,象徵福壽安康。又如在傳統的寓意圖案中常在畫面上雕有一花瓶,花瓶裏插一根“如意”,以花瓶的“瓶”字代平安的“平”字,加之“如意”,諧心情如意,總稱爲“平安如意”。再如用一大串葡萄爲主題圖案,這是因爲葡萄枝既爲棵也爲本,葡萄粒又多得以萬字才能概括,葡萄“粒”與“利”還諧音,總之含義爲一本萬利。此主題多見於商家,意喻生意興隆紅如火,財源滾滾涌不盡。另外,用動物圖案如鹿、魚、鵲等來寄予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鹿”與“祿”諧音,可寓厚祿;“魚”與“餘”諧音,可寓“年年有餘”;“喜鵲”則寓意“喜事登門”或“喜事連”(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