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比較法教學芻議

學識都 人氣:8.01K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比較法教學芻議
【摘 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比較法教學,可使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思路寬廣,能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和思維能力。它的實用範圍極爲廣泛,在文學、法學、政治、經濟等領域中早就普遍廣泛地運用了。有比較纔能有鑑別,有別纔能有發現有創造。運用比較法教學,可使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思路寬廣,能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和思維能力。
【關鍵詞】:比較法 單元標題 思想內容 文章結構
        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所以,語文教學在完成“授業”任務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比較就是確定事物同異關係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它的實用範圍極爲廣泛,在文學、法學、政治、經濟等領域中早就普遍廣泛地運用了。有比較纔能有鑑別,有鑑別纔能有發現有創造。運用比較法教學,可使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思路寬廣,能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和思維能力。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嘗試,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途徑和方法。
        一、每個單元課文的比較法教學
        課文的單元組合,是由專家精心設計的。同單元的課文一般體裁是相同的。有的內容上是同類的。將單元裏的課文進行比較,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北京立交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兩篇均屬說明文,我就先引導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文體知識,然後輔導學生根據這些知識點設計一個對比表格,內容有:“事物特徵”、“說明重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上課時只抓住說明的重點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了立交橋、人民英雄紀念碑這兩建築的不同性質,而且課堂效率極高,學生吸收掌握的也極好。
        二、文章標題的比較法
        文章的標題是文章的綱。它分三大類:①限定文章表現的範圍;②點明文章的中心;③確定文章的表現形式。爲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綱”,教會學生審題,將一些典型的標題作比較分析,能讓學生領會作者命題的嚴密性。如我在教《春》、《海濱仲夏夜》、《秋魂》、《濟南的冬天》這四篇文章時,就將這一組題目作了比較教學,讓學生一起參與討論,使學生明確下列問題:①四篇文章的題目都揭示了時令(春、夏、秋、冬);②四篇文章的標題都揭示基本的表現手法——繪景抒情爲主;③四篇文章的標都在時間和空間上作了規定;《春》的時間和空間最大,從時間上看,可以從初春寫到暮春,從空間上看寫整個大地;《濟南的冬天》,從時間上看,可從初冬寫到深冬,而空間上,只能寫山東濟南市;《海濱仲夏夜》從時間上看僅限於仲夏的夜晚,而空間上看只限於海濱;《秋魂》時間限定爲秋天,且主要的表現點是抒發對秋的喜愛。
        三、不同體裁課文比較教學
        同一類型的內容,因體裁不同,其表達方式是不同的。爲讓學生理解體裁與表達方式之間的關係,我在教學中常將內容相似而體裁各異的課文進行比較。如:在教《蜘蛛》、《無題》(李商隱)時,就先讓學生回顧散文《荔枝蜜》中有關“蜜蜂”一段描寫,然後導入新課。通過比較法教學,學生對說明、描寫、抒情這三種表達方式在不同體裁中的作用有了較爲清晰的瞭解。       四、思想內容的比較教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文道結合”是語文教學必須遵循的教學原則。實踐證明運用比較法教學還能強化課文的思想內容。如在教學《短文兩篇?陋室銘》一文時,指導學生與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陳毅的《梅嶺三章》進行比較,組織學生反覆進行討論有關劉禹錫提出的“德馨”問題,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清廉固然要,但要以“國”爲重,要居安思危,不能只安貧樂道。也明確了:不同時代,德的標準是不同的,當今我們提倡的是共產主義道德規範。
        五、課文與學生習兒的比較教學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其中“寫”的能力尤爲重要,因爲作文是學生各種能務的綜合體現。在教學中,努力做到教學爲寫作服務,將課文與學生的習作進行比較。如:寫人記事的作文,小學裏就開始了,可相當一部分初中生還是寫不好,常是輕描淡寫,幾筆帶過,不具體、欠生動,枯燥得很。針對學生這一情況,我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抓住“冬天地捕鳥”這一節,與學生的一篇沒有具體描寫的作文進行比較教學。通過逐句比較,學生們認識到:課文之所以感人,是因爲作者挑選了一系列富有表現力的動詞,將捕鳥的過程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焦急等待心理、專心致志的神態、詳細準備的動作具體形象地展現出來了。通過比較,學生受到很大啓迪。
        六、文章結構的`比較教學
        結構是文章內容的表現形式,採用什麼結構,要取決於文章內容。一個完美的藝術結構,是最能表達文章的思想內容的,而且是最能引人入勝的。我在教學中,對結構精巧的文章常常愛不釋手,總要引導學生到精巧的藝術殿堂裏去領略一番。如《驛路梨花》所表現的內容是“學雷鋒,做好事”,在教這篇文章時,我引導學生將順敘與倒敘兩種結構形式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領略那完美的藝術結構,明確作者這安排結構的用意是使文章曲折、委婉、懸念環生。
        七、表現手法的比較教學
        表現人物,可從正面來表現,也可以從側面來表現。這兩種表現手法的藝術效果各有千秋。但作者在選擇表現手法上不是隨意的,而是經過酌斟再三的。我在教學中,常常抓住一些典型的課文進行比較法教學,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我在教《哦,香雪》時,就對香雪有關的側面描寫,及鳳嬌進行比較分析,經過比較,學生認識到:對鳳嬌的人物描寫,更能突出香雪的精神和性格。由於作家思想素質、文化修養的不同,在文章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是不相同的。爲能把握文章的思想特徵,領略文章的藝術特色,我們運用比較法教學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