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音樂舞蹈劇教學論文

學識都 人氣:8.62K

中國原創音樂劇的歷史,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經過二十年來的發展,音樂劇這種新型舞臺戲劇樣式,在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從業者隊伍也逐步壯大。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和架構這門課程呢?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淺論音樂舞蹈劇教學論文

一、音樂舞蹈劇的舞蹈專業基訓課。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把基訓與身韻結合起來,並根據訓練的部位不同歸類組合,配以優美輕快的音樂,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同時讓學生欣賞音樂劇和舞蹈的劇目,一邊領略各種舞蹈藝術的魅力,一邊體會基本功在各種舞蹈中的重要性,提高和加深學生對基訓課的興趣。

通過一段時間的舞蹈基訓課的學習,學生們紮實地掌握了基本功,此時讓學生學習中國民間舞、中國古典舞、現代舞等課程,從而進一步完善音樂劇中的舞蹈教學。

因此,在教學方面要以點帶面,突出重點,寓教於樂,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與表現慾望。

二、中國古典舞身韻課在音樂舞蹈劇中的作用。身韻課是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舞蹈表演語彙的重要手段。它以特有的身段、圓場步、花幫步等舞蹈語言來表示猶豫、哀怨、歡快、冷漠等情感。故而,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運動規律和神韻,加強肢體的流動意識和舞蹈的旋律感,從而逐步達到身心合一的訓練目的,同時也達到音樂劇特有的表演藝術能力。

三、配合音樂劇綜合教學的總要求,進行踢踏舞、爵士舞等的強化訓練和學習。

踢踏舞以複雜的節奏和音色變化多端的聲響,給人以輕快、熱烈、狂放的`審美感受。踢踏舞常常具有詼諧、幽默的性質,往往同滑稽表演合爲一體,博得觀衆的喜愛。所以,踢踏舞和爵士舞的學習,啓發培養學生對西方舞蹈形態內在氣質和身體的敏感性,以及對情感表達方式的理解,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表演素質。

四、現代舞蹈的課程設置。

其意義在於突破傳統舞蹈教學中的“技術課”的概念範疇,使其不僅包括肌體筋肉功能的訓練,同時包括對人體運動中文化積澱的認識,注重訓練學生對人體在空間、時間中的運動方式,以及學生運用身體體現現代人的思想文化意識,以此追求學生身體文化運動的意志表現力。現代舞蹈教學主要以技術技巧訓練爲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對現代舞身體運動方式的認識,由淺入深地逐步掌握和傳達出舞蹈動作的訓練方式以及教學規律的獨特語言,爲發展提高時代意義上的音樂劇打下堅實深遠的基礎。經過一段時間舞蹈的學習和積累,初步讓學生通過課堂、課後的編舞練習,引導學生進入舞蹈小品的編排、組合、練習階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強化創意編排難度,提高學生駕馭素材、編排劇情的能力,編排出結構基本完整的作品。

五、要培養學生的表演技巧、臺詞和表演音樂劇小片段的能力。

在音樂劇的表演創作中,語言是揭示思想,傳達情感,刻畫人物,感染觀衆,展示情節的重要手段,所以臺詞課的目的是注重語言基礎訓練、語言表現力、角色語言創造與體現,使學生開始掌握舞臺語言的一些基本技巧。通過文學作品的朗誦,着重在語言上訓練學生對作品的分析、理解、體現能力,以及角色臺詞內部、外部技巧的準確表現力和完善的語言技巧,達到塑造具有鮮明性格特點的人物形象。

表演技巧課是音樂劇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是貫穿學制始終的專業課。它具有較強的系統性、規律性和科學性。充分發掘、錘鍊、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同時牢固地掌握人物創造的方法技巧,在學習中初步掌握人物個性表演,使之達到獨立完成音樂劇人物形象塑造的任務,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按照舞臺行動的基本規律從任務出發,結合劇本規定的情境,增強想像力、感受力、創作力等。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捕捉生活中人物性格特徵的能力,養成從生活中發現、捕捉、吸取創作素材的良好習慣。

六、音樂劇劇目教學力求突出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和實踐性

創立新的音樂劇模式,因此在強化專業教學力度的同時要加大文學、美學等基礎文化的學習教育,努力挖掘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爲培養現代音樂劇的表演專業人才及教育傳播人才打下良好而堅定的基礎。

首先,從一些優秀的舞蹈劇目開始訓練,如:《秦王點兵》、《醉鼓》、《小龍兒》、《關雎》等。還有現代舞:《出走》、《咱爸咱媽》等。民族古典舞:《秧歌情》等。

七、有意識地學習借鑑一些中國傳統的戲曲劇目,如《雙下山》、《岳雲》、《鬧天宮》、《哪吒》等。

通過這些傳統戲曲劇目的訓練,使學生深刻了解中國戲曲的意境美、程式表演美的表演特徵及其與歐美音樂劇的差異,從而可以廣泛地豐富音樂舞蹈劇的創作題材和改編理念。

八、視唱練耳課是音樂劇專業必修的基礎技能訓練課程

通過對學生音樂、聽唱能力的系統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節拍感、音律感、和聲感等,豐富學生對音樂語言的理解、表現,從而通過節奏、力度、速度的變化,使之更融合地鑲嵌在作品之中。

九、音樂節奏和音樂形式表現是音樂劇的骨架和靈魂

因而必須加大、加強對音樂節奏的訓練力度。所以,可開設打擊樂課程,讓學生親自打擊樂器,更進一步地訓練學生的節奏感、節拍感,讓學生明白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性。

十、聲樂課是培養學生掌握歌唱表現能力的必修課

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演唱技能,使學生基本達到能從事獨唱、重唱、合唱、伴唱的能力,以適應於音樂劇的需要。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訓練實踐,要求學生掌握各種風格的優秀聲樂作品,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鑑賞能力和表現力,準確完整地表達作品內涵。爲了使學生保持對音樂劇有着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必須因材施教,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態度較好而基礎較差的學生,應多鼓勵誘導,使他們獲得力量和信心。

最後以本學科的典範劇目爲主導,實踐於教學之中,比如《貓》劇。《貓》劇是歷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劇作者安德魯?洛依德?韋伯充分考慮到兒童觀衆的特點去進行創作,因此《貓》劇更受孩子們的歡迎。所以,音樂劇作者應從觀念上保持常新,跟上時代的步伐,創作出羣衆喜聞樂見的作品。

根據中國音樂劇現狀,在編排音樂劇時應當首先考慮的是立足本土、洋爲中用、推陳出新的主導思想,其次要考慮到題材的廣泛性,如寓言、詩歌等,設置新的教學技術手段去表現音樂劇的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