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臟腑經絡與婦人天癸

學識都 人氣:2.79W
探析臟腑經絡與婦人天癸
摘要:天癸是中醫學特有名詞,男女皆有,是男女青春發育期所產生的與生殖有密切關係的一種陰精物質。它來源於先天,藏於腎,在腎氣盛的前提下逐漸成熟泌至,與月經、生殖密切相關,可促使女子任脈流通而衝脈盛滿,胞宮行使蓄藏和排出經血的功能,因而出現月經來潮並以時而下。與天癸關係密切的臟腑經絡主要是心、肝、脾、腎、胞宮及衝任二脈, 其正常與否影響着天癸的功能。

關鍵詞: 臟腑 經絡 天癸

  天癸一詞最早見於《素問·上古天真論》。天癸,源於先天,藏之於腎,受後天水谷精微的滋養。在《諸醫家》論述中,明·馬蒔《黃帝內經·素問·靈樞·注證發微》:“天癸者,陰精也,蓋腎屬水,癸亦屬水,有先天之氣蓄積也,故爲陰精爲天癸也”。明·張景嶽《類經》說:“天癸者,言天一之陰氣耳,氣化爲水,因名天癸,其在人身,是爲元陰,亦曰元氣人之未生,則此氣蘊於父母,是爲先天之元氣;人之既生,則此氣化於吾身,是爲後天之元氣。第氣之初生,真陰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王(旺),故女子二七天癸至,天癸既至,在女子則月事以時下……”女子二七以後,腎氣漸盛。腎精漸充,天癸漸盛,天癸達到一定的量,即可在發揮促進生殖機能,胞宮按時行經,孕育胎兒,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並維持性系統功能的作用。
《景嶽全書·傳忠錄·陰陽篇》曰:“無陰者,既無形之水,以長以立,天癸是也,強弱系之”。天癸在一定年齡時期,促進任脈通,太沖脈盛,調節月經依時來潮,表示已具有生育能力;又在一定年齡時期,隨着腎氣的漸竭,天癸亦漸竭,月經亦不再潮至,生育能力亦衰退。
  1 天癸與臟腑的關係
  天癸的產生依賴於五臟,《素問·上古天真論》:“腎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五臟皆衰……天癸盡矣”。五臟六腑之精氣藏於腎而爲之腎精。先天腎精,須賴後天臟腑的供養。《明·萬全》:“腎之精不足,取給於臟腑”。
  1.1 腎與天癸明·馬漪注曰:“天癸者,陰精也。蓋腎屬水,癸亦屬水,由先天之氣蓄積而生,故謂陰精爲天癸也。”因而,天癸即來自先天之腎水(陰精),腎中精氣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和竭。腎藏精,腎精是天癸的物質基礎。天癸來源於腎之先天之精,又靠腎所藏後天之精的不斷滋養,並藏之於腎,故腎精是天癸的物質基礎,腎主生殖的功能由天癸來實現。《靈樞·決氣》“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只有腎精充足,腎氣盛,才能天癸泌至,衝任通盛才能經調孕子。
  天癸的至和竭與腎中精氣的盛衰緊密相關。《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期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腎氣衰,形體皆極”。 腎氣初盛天癸亦微,腎氣既盛天癸蓄積而泌,腎氣漸衰天癸亦漸竭。
  1.2 肝與天癸足厥陰肝經在關元、中極處直接與任脈交匯外,肝血之餘納入衝脈,故“衝脈受肝血調養”肝藏血,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鬱。肝具有儲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作用“臟腑所化生之氣血,除營養周身外,則儲藏於肝,其有餘部分,在女子則下注血海而爲月經”,肝血是女子經血之本,女子以血爲本,以血爲用,經、孕、胎、產、乳是其具體表現形式。故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說:“女子以肝爲先天”肝血充盈,藏血功能正常,餘血方可下注血海,使衝脈滿盛。”若肝血不足,血海虧虛,則直接影響月經的生化,胎兒的滋養。但肝的藏血功能和疏泄功能必須相互協調,才能使月經如期來潮,經色、經量、經質正常。
  “腎主生殖的`功能就是通過天癸來實現的”。天癸雖受腎氣盛衰的支配,但與肝亦有密切關係“肝與天癸的關係,在生理上表現爲肝血與腎精的關係上”。精能化血,血能化精,肝的疏泄功能影響着精血蓄溢,肝血依賴腎精的資助而充實,下及血海使月經按時來潮,若腎精不足,天癸匱乏,肝血亦虛;血能化精和養精,腎中生殖之精依賴肝血化生之精來補充,若肝血虧虛,天癸減少,則生殖機能減退。所以肝與天癸有密切關係,故有“肝司血海”“女子以肝爲先天”之說,意在強調肝與女子生殖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