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當代藝術中的藝術家與網絡

學識都 人氣:2.97W

在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中不難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所謂的“網絡模式” 。實際上,這種現象吸取的是20世紀90年代關於藝術是社會互動和政治參與的一個平臺或實驗室的理念。在網絡模式中包括了視覺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但是其創作又遠遠超過了視覺藝術的範圍。而且,網絡模式不僅僅促進當代藝術的發展,同時也模擬網絡博客的方式,在社會傳媒中得以廣泛地應用。在這個模式的影響之下,傳統藝術和藝術家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變革,同時也吸引更多跨學科的人員參與其中。因此可以這樣說,網絡模式推翻了藝術家的權威。

淺談當代藝術中的藝術家與網絡

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是融合不同的領域與渠道。因爲網絡模式促進了越來越多藝術家的合作以及合作社形式的出現。這些組合的`創作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之上,通過作品反映出當今社會的情況。例如,現在人們真正感興趣的不再是設計師如何設計,而是他們如何在城市的生活空間開展工作。日本的藝術家們就以這個理念設計出24小時開放的實驗室,在其中組織研討會,包括放電影和做演講等等。設計師、裝置藝術家、城市理論家、音樂家、視覺藝術家還有工人們共同努力,在網絡模式之下進行跨學科合作。

合作社也採用這種方法,他們涉足的領域更加寬泛。既做紀錄片,包括雙年展的策劃、出版圖書、計劃相關活動,也與建築設計師、劇院院長、計算機程序員進行合作。他們的作品會將圖像、文本、聲音、視頻、雕塑等各種類型的藝術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像一個叫做“無形邊界”的藝術家小組,他們在非洲各國徒步旅行,然後再進行創作,小組成員每天更新博客、發佈攝影作品。同時,他們也與當地的藝術家們進行互動與交流。每次旅行結束,都會再出版一部厚厚的書,來全面展示非洲的真實面貌。

網絡模式給每一個人帶來全新的體驗,使得藝術家們放下權威,成爲合作中的一分子。當然,不僅僅是藝術家們會如此,其他領域也同樣有這樣的合作出現。藝術的趨勢,跟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是一致的。因此,藝術家們一定要與時俱進,無論你喜歡與否,變革已經發生了,藝術家必須要走在時代的前端。變革的到來,誰都無法阻止,藝術家們需要去領悟變革背後的深意,並通過新的藝術形式表達出自己的思索。藝術一直都需要平臺和載體去傳播它,新的藝術形式則需要更多的參與者,更會涉及到互聯網的成分。在古根海姆博物館寶馬實驗室的項目中,互聯網就是其中舉足輕重的要素。可以說,互聯網如今不再僅僅是促進藝術的拓展,它已經成爲了傳播藝術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

在協同合作與網絡模式的背景下,藝術家們展示作品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但是他們的角色不應改變。藝術家們應該是詩人,始終是詩人,把所有的信息記錄下來轉化成詩。他們通過自己的作品,展現當今社會中人們思想的轉變、感受的轉變,並幫助大衆去理解這些轉變,思考在這些變化中該何去何從。

文交所十字路口:生存還是毀滅

作爲金融創新載體的文交所本該發揮其應有的方便、效率、安全的作用,但是由於缺乏必要監管,多家文交所深陷價格操縱,股東違法違規、侵吞客戶資金、捲款逃跑等各種指責,近期甚至傳出文交所該慘烈落幕的觀點。文交所該何去何從?

著名經濟學家、立法專家朱少平對文交所的發展始終關注,對於文交所該退出歷史舞臺的說法,他明確表示無法認同。對於文交所的整頓問題,朱少平曾用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將政府面對文交所的矛盾心態展示了出來:“文交所就像一個孩子,身上髒了,交由大人洗澡。洗着洗着,孩子又將穢物拉至盆中,自然是惹得大人不高興。那麼,是將帶穢物的水倒掉,還是將孩子連水一起倒掉,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