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具有高職特色的英語測評體系論文

學識都 人氣:3.21W

[摘要]針對高職高專英語現有的測評機制, 圍繞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相結合這一原則, 通過對我院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課堂英語學習和畢業生的英語應用情況的調查, 對改革目前的英語能力測評體系提出了建議。

建立具有高職特色的英語測評體系論文

[關鍵詞]現有的高職英語教學測試 課堂英語學習調查分析 畢業生英語應用情況的調查

一、現有的高職高專英語測評機制

在英語學習中,測試是對學生學習狀況和教師教學情況的直接反饋,對學習和教學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現有的英語測試機制仍然是“一張試卷定終身”,對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考察收效甚微。培養的學生英語交際能力低下,致使用人單位認爲高職外語教學整體是失敗的。因爲這樣一種測評機制,目前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似乎存在着這樣一種趨勢:教師和學生忽視那些不直接作用於考試的教學活動與內容。寫作在考試中佔很小的比重,口語普遍不被重視,常見的教學內容是那些最有可能考的語言點而不是語言技能。如此的測評機制使我們的英語教學是否跟上公司的發展?是否跟上用人單位對英語的需求?本文通過對我院非英語專業在校學生的課堂英語學習和畢業生的英語應用情況進行調查, 並對調查數據分析說明, 對建立新的英語測評體系提出了一些建議。

二、對高職在校生課堂英語學習的調查分析

調查目的:本次調查目的就是要進一步瞭解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和需求以及課堂英語學習的具體情況,同時瞭解他們對英語測試體系的看法和建議。

調查對象:對我院某個系某個專業(一), (二)班共發放101份問卷, 回收99份(其中有效問卷93份, 佔92%),

調查方式:主要採用問卷形式。該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單項選擇題組成。第二部分是問答題。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次調查,問卷的問答題的回答要求由中文寫成。

調查結果分析:

表1顯示,有67.74%的學生把通過等級考試和以後能在工作中更好的利用英語兩個目標作爲自己的.學習英語的目的,從這點可以得知他們一方面既要掌握英語的基本詞彙,語法等來應對等級考試,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口語和聽力鍛鍊以便在日後的工作中能熟練地與人進行英語會話和交流。針對學生的英語雙向學習目的, 我們再採用單一的期末考試(主要是以筆試形式體現)就不能夠滿足英語學習的需要了。我們可以適當加入口語和聽力的測試,使測試不在單一化,採用綜合的方式對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全面測試。

三、對高職畢業生英語應用情況調查分析

本次活動走訪企業六家,召開畢業生座談會一次,發放調查問卷400份,收回近360份。其中有效問卷共計352份,調查的對象主要是我院旅管系、工商系和生物系歷屆畢業生,他們工作在不同性質的企事業單位,工作崗位各不相同。

我們所設計的調查問卷共包括了15個問題,以客觀選擇題爲主(部分可複選),所得數據換算爲百分比,其中主要的統計結果歸納如下:

1. 對學習興趣和英語水平的自我評價

很感興趣:29%;較感興趣:32%;一般:37%;討厭英語:0%;無所謂:2%;英語水平很好:2%;好:25%;一般:57%;差:16%

從上看出,61%的被調查者對英語很感興趣或較感興趣,沒有討厭英語的,然而他們對自己的英語水平評價卻普遍較低,爲什麼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卻沒有得到令自己滿意的學習成效?這和目前我們所實行的測評體系是否有關?這點值得深思和研究。

2. 在校所學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適用度

非常適用:3%;基本適用:40%;基本不適用:51%;非常不適用:6%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有57%的人認爲在校所學技能不適用實際工作環境,這是一個較高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們在英語教學和測評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學生在校所獲得的英語知識和技能應更有針對性,更多的着眼於未來的工作需要和發展。

3. 在工作中使用英語的場合和方式

我們列出了在企業中常見的使用英語場合供調查者選擇,其中“日常電子郵件”,“打電話”最多,佔62%。另外“接受外籍專家培訓”及“與外籍人士日常對話”也佔不少比例。

畢業生在工作中使用英語的方式:

聽:63%;說:70%;讀:47%;寫:52%;譯:35%

由此可以看出,在職業環境中,學生使用最多的英語技能是聽、說技能。因此對於在校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及考察除了我們目前所強調的讀、寫能力外,還應加強聽、說能力

4. 英語使用中存在的困難及希望提高的英語技能

詞彙量不足:87%;語法:39%;聽力:79%;口語表達74%;文化差異2%

聽、說能力的提高,詞彙量的擴大應是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今後教學和測評的重點。爲了今後晉升的要求和新的擇業做準備,92%的被調查者希望進一步提高英語技能,而且74%的人將“說”的能力提高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聽”、“讀”、“寫”、“譯”。

綜合調查統計結果,數據呈現出,大部分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後都會使用英語,且涉及到英語的方方面面,而且學生的英語水平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就業水平和薪資水平。我們如何通過改善目前所使用的英語測評體系來培養學生掌握企業所需的英語技能是關係到學院畢業生就業的大事,也是關係到畢業生未來發展的大事。測評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的測評體系對於實現教學目標極爲重要。

四、改革現有的英語測評體系的幾點建議

爲了培養適應新時代的高級實踐性應用型人才,我們有必要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測評方法進行改革、創新,以縮小就業教育與人才需求之間的距離,從而爲社會輸送掌握高級技術的合格的勞動者。建議如下:

1.從測試方面,要以大綱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爲基本依據,着重考覈語言基礎和應用能力,測試內容和形式儘可能多樣化,注重能力與素質。測試內容:聽力佔15%;多項選擇佔整個試卷的10%;兩片段落,一篇要求學生改正格式上的錯誤,一篇要求改進指定的兩至三個句子;命題作文;閱讀除了選擇題型外,可以增加問答、填詞等項目;另外,可適當增設附加題,調動學生挖掘自身潛力的積極性,使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2.在測評體系中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增加平時成績的比重。期末考試的成績具有一定偶然性,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英語能力,也不能真實反映教學效果。因此, 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互相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參與課堂與課外活動的情況等等,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活動,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並且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測評方法。這種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加課堂學習和活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英語教學。

3.考查綜合能力,增設口語考試。英語學習是聽、說、讀、寫、譯的綜合學習,測試也理當兼顧各個方面。增加口語考試能夠促使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英語口語和聽力能力的培養,能夠在平時交流中更好地發現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口語測試可以採用課前6分鐘的對話、演講、小組活動、辯論、角色扮演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並給出成績,作爲期末成績的一部分。教師們要本着由易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重點考察學生的日常英語交際能力和與專業有關的英語口語。

4.培養應用能力:側重對課文的概述,佈置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寫作練習,着重於句子與段落的寫作與操練。補充練習英語應用文的寫作。一學期至少佈置六篇作文,給出分數,作爲評定學習成績的一部分。

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技術、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一線應用型人才,英語教學的測評體系一定要緊緊圍繞這一培養目標,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學生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順利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同時增強他們的自學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文化修養。

參考文獻:

[1]曹 軍.東北師大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與測試改革探討[J].21世紀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5).

[2]曹 軍.大學英語測試改革勢在必行[J].21世紀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5).

[3]胡春洞,王才仁,高蘭生.《英語測試論》 [M]. 南寧: 廣西教育出版社.

[4] 英語測試的理論與實踐.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