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內科醫學教育模式的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2.34W

心臟內科醫學教育模式的研究論文第1篇;心臟內科醫學中教學模式的研究

基於問題的學習(PBL)教學模式是一種嶄新的教育模式,其通過主動的問題挖掘,主動的問題思考和主動的問題答疑爲核心鼓勵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改變過往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的傳統模式,而代之以學生髮現問題、老師引導問題、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新教育模式。目前PBL方式已經在國外多所院校中普及和應用,而中國對於PBL的教學則剛剛開始,缺少正規的流程與規範,因此PBL的深入研究與推廣應用對於內科學,尤其是心臟內科醫學這種知識涉及面廣,實踐性較強和發病機制複雜的課程更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以第四軍醫大學2009級本科生爲教學對象,通過前後兩個階段的教學對比和分析來綜合判斷學生對於PBL模式的適應程度和PBL對於見習學生的實際效果,爲後續本院進一步開展其他學科PBL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心臟內科醫學教育模式的研究論文

1方法

1.1教學階段試驗階段:第四軍醫大學2009級80名學生第1?9節課(2012年11月26日至2012年12月17日)。對照階段:第四軍醫大學2009級80名學生第10?18節課(2012年11月26日至2012年12月17日)。

1.2教材和教學大綱所有教學不涉及教材差異問題,都是採用本院統一心血管教材,教學內容採用《內科學》第7版及《診斷學》第7版,均爲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1.3授課時間及學時數每組見習學員在心內科的見習時間是6d,學習分爲上午和下午兩部分。上午所有學員均進行臨牀觀摩、學習、討論,下午進行每天3h的理論授課,內容爲心血管疾病的常見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肌病、瓣膜病等。將對比時間設定爲1:1,即對照階段9節課,PBL課程探索9節課,設定相同的課程長度和章節內容。

1.4教學目的培養見習學生對於心臟內科常見疾病與相關病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包括常見心血管疾病的案例分析能力和病理解析能力,使學生在見習期間,通過老師講授、學員提問、小組討論及臨牀觀摩的方式掌握心臟內科常見疾病的基本理論知識,並靈活運用知識,以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1.5任課教師本課程在對照階段和PBL階段老師沒有任何變化。

1.6教學實施方法

1.6.1實驗階段採用PBL教學模式,施行16個學時,包含3個環節:(1)學員分組,每8人分成1小組,共分10組,每組學員在心內科見習時間爲6d,每組組長負責組織討論和記錄。(2)自學討論,6d時間分別選擇可以將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瓣膜病、心包炎相關知識點貫穿起來的6?12個病例,每次選擇1?2個案例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討論,並由學生相互提問和答疑,教師只負責提醒相關理論知識和病理基礎知識。(3)討論流程,學生可以先將自己的問題彙總,並跟大家分享問題內容和問題的疑問點,隨後由組長分配任務進行資料查詢及安排組與組之間的討論,討論後由每組的代表進行問題答疑交流,老師不對問題和答案本身進行過多主觀判斷,而是引導學生思考方向,最後由理論授課教師根據病例涉及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性總結。

1.6.2對照階段採用傳統模式授課,即授課教師在9學時內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循環系統疾病的基本知識。

1.7教學效果評價

1.7.1問卷調查主要在課程結束後0.5學時進行,採用問卷調查形式讓學生對實驗階段和對照階段進行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綜合掌握能力和觀念的評價,瞭解PBL教學模式對於培養學生思考主動性與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並聽取學生對於PBL教學模式的認識、看法和希望。

1.7.2學生座談選擇10個組長與10個隨機組員參加座談會,在召開座談會之前,要求組長提前廣泛收集全體同學對本次PBL教學的看法。

2結果

2.1學生對於PBL的效果評價(1)PBL可接受度:包括教學效果和教學適應性;2)PBL可參與度:包括合作意識和合作行爲;3)PBL適應度:包括學生主動參與性與積極性。

2.1.1PBL可接受度66.8%的學生給出了非常歡迎的態度(其中分別爲31.1%和35.7%的學生認爲PBL教學模式非常好和良好),對PBL教學模式給出了非常積極和正面的評價,19.6%的學生認爲PBL教學模式一般,13.5%的學生認爲PBL教學模較差。58.6%的學生對PBL教學模式有很快的適應能力(其中非常適應和適應的學生比例分別爲22.9%和35.7%,另有30.3%的學生適應力一般,11.1%的學生表示不適應)。這說明PBL模式對於初次接觸的學生來說可接受度很高。

2.1.2PBL可參與度PBL教學模式對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效果明顯。在合作意識方面,分別有29.%、38.5%、27.5%、4.5%的學生認爲PBL教學中合作意識很強、較強、一般、較弱。PBL教學中合作行爲很高、較高、一般、很少的學生比例分別爲17.4%、40.6%、26.4%、15.6%。無論是合作意識還是合作行爲都有了明顯效果,得到了超過58%的學生積極的評價,充分體現了PBL良好的參與度。

2.1.3PBL適應度PBL對於學生思維能力提升明顯,但是對於擴展到其他課程的關聯影響還有待提高:從問卷來看,學生對於內科學課程的思維能力有了顯着提升,超過55%的同學認可思維能力提升(認爲PBL對思維能力有顯着提升、有提升、略有提升、沒有提升的學生分別佔20.2%、36.4%、38.9%、.5%)。但是提到對其他課程的思維影響時,將近40%的學生認爲影響很小,接近20%的學生認爲沒有影響(分別有13.8%、27.7%、39.9%、18.6%的學生認爲PBL教學對其他課程的思維有顯着影響、有一定影響、略有影響、沒有影響),這說明目前PBL的實施效果還比較有限,需要對其實施範圍做進一步的拓展。

2.2學生對自身綜合能力的自我評價針對學生自我評價的思考力、溝通力、表達力、合作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設計和發放了80份調查問卷,有效問卷75份,結果顯示試驗組多數學生都認爲自身綜合能力有所提高,特別是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見表1。此外,還讓組長根據自己的觀察對於組員在PBL模式實施前後的變化進行了對比,同樣得出了組員在PBL教學模式實施後在綜合能力方面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2.3學生訪談反饋爲了更好地瞭解學生對於PBL教學模式的反饋,設計了學生反饋問題打分表,目的是通過對學生的訪談,瞭解學生對於PBL課程的看法,從反饋結果看,學生對PBL的參與度,學習氛圍和互動性的效果最爲認可,而需要在課程的設計及安排上進一步改善與提高。

3討論

在我國醫學體制教育中,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一直佔據着主流,它的優勢主要是“知識點條理清晰、溝通渠道簡單”,然而對於新形勢下的醫學來說,尤其是對於心臟內科這種交叉性強,發病機制複雜而且緊跟學術前沿的學科來講,深刻的理解和熟練的運用纔是真正的培養要求。而且見習學生是即將走向臨牀的學生,需要能將課堂所學迅速轉化爲熟練應用。

PBL教學模式怡怡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充分適應了新形勢下對於心臟內科人才的培養要求,其特點是以實際問題爲出發點,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獲取新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5]。

爲了更好地借鑑PBL教學經驗,結合第四軍醫大學的教學特點,本組在見習學員教學過程中初步嘗試了這種教學改革。從初步的結果看,學生對PBL教學模式給予了肯定,問卷調查和座談的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能夠適應或基本適應這種教學模式,並且從中有進一步的收穫。學生上完PBL課程後普遍認爲教學就應該以學生爲中心,以問題爲切入點,採取靈活、有效和自由的氛圍進行討論,然後再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就更加可以高效的掌握各種知識點。此外,通過這種學生自主討論學習,還可以培養、開發學生對問題的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既做到獨立思考,又可通過討論吸取小組內、小組間其他同學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集思廣益,及時糾正自身理解的偏差。例如在PBL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瞭如何快速區別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的問題,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引導他們向高血壓臨牀表現與危險分層的細化討論,直至將高血壓綜合治療方案和個體化治療特點通過學生們的討論一步一步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將枯燥的知識點通過他們的討論與思考慢慢深化。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於PBL的試行顯示出巨大的熱情和極高的積極主動性,教師也從學生的調查問卷中瞭解了學生更加渴望在更多科目,更多課程中渴求PBL的呼聲,這都鼓勵更多教師多多嘗試PBL教學模式,從而爲整體的教學樹立高標準的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和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學知識。由於時間有限,在初次嘗試PBL教學改革中,主要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和學生訪談來了解教學改革的效果,只能做一些定性的判斷,如果要對PBL做出更加有說服力的判斷,還需要在樣本數量,課程時間及設計定量考覈體系上做進一步的評估。

不過整體來說,PBL對學生產生了積極效果的結論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在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是顯着的,例如在授課過程中,筆者也觀察到學生開始積極地對問題做出自己的判斷,雖然有些問題還不夠嚴謹,但是問題的提出已經說明學生開始主動思考,並且通過積極思考能夠提出有意義和有創意的問題。比如在高血壓的病例討論中,有同學提出“對於高血壓分類,除了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還有沒有其他分類方式?”而有些同學則根據這一問題引申出“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臨牀診斷的診斷點缺乏更加細緻的規範”這就是通過批判性思維將知識聯繫實際應用的範例。另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原本內向的學生受到性格外向學生的影響,也變得開朗外向。因此PBL模式不但帶給學生們掌握知識的能力提升,還培養了學生交流、溝通、表達的綜合能力,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PBL教學模式的摸索並非短期效應,他對學生思考習慣的改變需要長期和持續的影響纔可以實現[6—8]。並且PBL推廣還受到其他條件的約束,例如課程設計,教師互動效果,教師提問引導等。PBL教學模式的推廣是一個系統工程,效果的出現也必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需要多個學科及多個部門全面的配合,不過這種能力一旦形成則對學生來說終身受益。

爲了更好地對PBL教學模式進行探討,教師有必要對PBL教學模式的考覈指標做進一步的探討,向國外很多成熟經驗借鑑學習[9],針對本校目前的實際情況,大力推行PBL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而制訂科學的評價教學質量的標準是PBL推廣的關鍵,也是教師們下一階段的探索目標和工作'重點。

心臟內科醫學教育模式的研究論文第2篇:心臟內科學中臨牀實習的探討

臨牀實習是醫學生向臨牀醫師過渡的重要階段,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爲實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培養醫學生建立科學的臨牀思維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階段。在我國,臨牀教學採用的是師帶徒式的培訓方式。醫學生在完成基礎醫學和臨牀理論課學習後,有1年時間進行臨牀實習,在各科室由1名臨牀帶教教師帶領1名學生開展臨牀活動,在連貫的臨牀環境中進行學習。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臨牀能力的培養也成爲先進醫學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心臟內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內容涉及面廣,加之心內科疾病發病急、病情重、工作緊張,許多實習生有爲難情緒,感覺無從下手,這對臨牀帶教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有目的、有計劃的加強實習學生的臨牀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着力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方法和創新意識等方面進行探討和實踐,使學生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較好地結合起來,達到由書本知識轉化爲臨牀技能的目的。

1明確目標,穩步推進

心血管內科患者多,病情重,變化快,病死率高,臨牀醫師的醫療工作緊張、繁重,但應始終遵循醫院制定的“教、醫、研”總體方針,把教學放在第一位,無論臨牀工作多麼繁忙,每學期教學小組都要定期討論和制定可行的實習目標和詳細的實習計劃,使實習計劃具有客觀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在每批實習學生到來後,根據科室的具體特點,周密組織、安排,讓學生儘快熟悉心內科日常工作程序及工作環境,並對實習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2德藝並進,注重培養

醫師以德爲本,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醫療技術對優秀醫師來說同等重要。帶教老師應以身作則、爲人師表,急患者之所急,爲患者之所需,全心全意爲患者的健康服務,以及無私奉獻於醫學事業的高尚情操,寓德育於智育之中,爲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帶教不僅要身體力行,爲學生提供醫德的榜樣,還要常啓發學生設身處地替患者着想。換位思考,逐步培養推己及人的能力和善待衆生的美德。必須學會尊重每位患者及其親屬,以極大的耐心傾聽患者及其親屬的陳述並予以足夠重視。一切從患者的實際需要考慮而不是從謀利考慮,醫師只有贏得患者的信賴,才能使治療發揮最好效果,同時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醫療糾紛。

心臟內科疾病發病急、病情重、變化快,需提高警惕,觀察病情變化是每位心臟內科學實習生必需時刻牢記的原則。只有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實習生纔會自覺自願地投入到艱苦辛勞的醫療活動中,以患者的安危爲己任,在密切的觀察中不斷進步。臨牀知識繁雜,在日常醫療工作中易使實習生產生疲憊厭倦心理,強烈的進取心是支撐其度過瓶頸期的關鍵。在每天的醫療活動中,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並積極思考,主動詢問,記錄成長的果實,堅持不懈。

3改革創新,提升能力

實習生實習的時間僅有1年,在心臟內科的時間可能只有1個月,要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全面深入地接觸專業知識,難度較大。傳統以師教爲主的教學方法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學生所接受的知識僅是見習階段知識的重複,是一種被動學習,實習學生對所授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都會受到限制。因此,在臨牀教學中通過引入啓發式教學、對比式教學、問題式教學、案例式教學,並以儘量多的典型病例討論方式進行教學,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並重點加強三方面的能力培養:(1)病史採集能力及人際交流能力的培養。通過用患者能理解的語言和接受的方式傾聽和提出問題,深刻關心患者的需要和權利,瞭解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理解和心理狀態,以獲得客觀的病史資料。而目前的臨牀帶教中多重視臨牀醫學知識的掌握和臨牀技能的訓練,忽視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使實習生缺乏與患者溝通的心理準備,在醫患溝通技巧上缺乏應對策略。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法律意識的增強,對醫療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醫療糾紛成爲了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因此,在整個醫療的過程中要和患者進行認真溝通,充分考慮患者的願望,給予患者較多的決定權。(2)體格檢查能力的培養。臨牀教師首先應熟練掌握完整的體檢內容,要求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體檢。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示範,嚴格遵守診療規則和程序,動作要適宜,注意患者軀體和心理保護。檢查動作要輕柔、準確、快速。冬天要注意保暖,對女患者要注意隱私保護,檢查後要對患者和家屬表示感謝。示範完畢回辦公室討論,避免發生當面討論時可能出現的不該有的醫患糾紛。(3)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就採集病史和體檢獲得的信息,訓練學生自己綜合各種資料,將已掌握的知識和與他們正在學習的知識有機聯繫和融合起來,以獲取對疾病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診斷意見。這些方法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4以人爲本,夯實基礎

從書本知識到臨牀實踐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一般來說,書本知識是明確的、分類的、條理的,臨牀疾患卻是不明確的、未分類的、非條理的。因此,良好的臨牀思維訓練是造就一個合格醫師的關鍵所在3。帶教醫師應避免代替學生思維,多給學生以思考鍛鍊的機會,重點抓好疑難病會診及死亡病例討論。對這種會診和討論一定要精心準備,並要在事先提前告訴學生,要求他們採集臨牀資料、查文獻、擬發言提綱、做好充分準備,討論時必須發言。並通過傾聽其他醫師的分析來學習有經驗的醫師是怎樣利用病歷、文獻,又是怎樣進行歸納和具體分析。從中找出自己的疏漏、失誤和差距,從而建立正確的臨牀思維模式。臨牀基本功的練習一要有楷模,二要有實踐機會。因此,對實習學生除了詳細講解,要求他們平時勤練外,還應注意:(1)仔細觀察帶教醫師的每_個檢查步驟,以對高標準的查體有直觀的認識;(2)就所有陽性體徵進行反覆練習,以獲得直接體驗,並在離科前組織考評。

總之,心臟內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實習階段加強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培訓和學習是基礎。臨牀實習教學不僅是爲了理論聯繫實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養醫學生正確的臨牀思維方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能動的解決問題,併爲將來的臨牀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