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醫教育模式調查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2.3W

【摘要】

現代中醫教育模式調查研究論文

採用問卷調查與個案訪談相結合的方法,文章從中西醫課程比例、課堂教學模式、中醫學制問題、考覈模式、師帶徒和臨牀跟診模式等五個方面,以學生的視角,對現代的中醫教育模式進行了較爲全面的調查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對現代中醫教育模式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學生視角;中醫教育;教學模式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中醫藥事業迎來了生機勃發的春天。而且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爲了讓中醫藥事業更好地壯大,使更多的人民羣衆瞭解和掌握中醫學基礎知識,幫助中醫藥領域人員認識和提高中醫理論和技術水平,我國開啓了從傳統的中醫教學模式到現代中醫教育模式的轉變。但是,名老中醫的匱乏,中醫學生畢業後轉行的高概率,中醫教學模式的西醫化等問題也越來越凸顯。爲了全面地瞭解現代中醫教育模式,從學生角度爲中醫教育模式的完善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我們科研小組於2015年1—3月以新中國最早成立的四所中醫院校之一的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醫臨牀、中西醫結合專業學生爲主要調查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另外,北京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中醫藥高等院校從大一至研究生階段的學生也參與了本次的問卷調查,確保了調查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一、調查方法

本研究以中醫藥高等院校在校中醫學生(主要是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生)爲調查對象,採用問卷調查(包含網絡問卷)和個案訪談的方法收集數據,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有效問卷668份;並深度訪談了10個個案樣本。課題組成員認爲,本次調查統計結果與訪談紀錄基本上能夠從總體上體現“中醫學生眼中的中醫教育”。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中醫學專業態度的基本情況

根據回收的668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近70%的被調查者選擇中醫學專業是出於個人意願,“他人勸說”、“高考分數決定”、“接受調劑”、“隨意選擇”等原因加起來不到31%。由此可見,絕大部分的當代中醫學生對中醫專業的學習抱有濃厚興趣。但對比衆多高考狀元削尖腦袋選擇就讀名牌院校經濟學、工商管理學等熱門專業的境況,我們不難看出,中醫學在高考的報考中還是歸爲“冷門專業”。當我們問到被調查者是如何看待中醫時,其中近70%的同學表示自己是相信並熱愛中醫的;另有超過20%的同學雖認爲中醫的一些理論不太能接受,但仍喜歡中醫;而不相信、不喜歡中醫的同學則佔據了很少的比例。我們想通過這一情況來闡明:中醫高校的學生是相信並熱愛中醫的,調查入學前就瞭解中醫又熱愛中醫的學生對現代中醫教育模式的看法是非常有意義的。

2.學生對現代中醫教學模式的看法

(1)中西醫課程分配比例調查顯示,在目前所學的中西醫課程當中,超過50%的被調查者認爲“中醫、西醫均掌握不精”。另有28.07%的同學中醫課程掌握得比較好,7.74%的同學西醫課程掌握得比較好,只有不到8%的同學認爲自己中西醫課程均掌握不錯。在進一步詢問“中西醫課程比例是否合理”時,約40%的被調查者表示“一般”或者“不合理”,只有不到20%的被調查者認爲“合理”。通過以上結果說明,在當今中醫學專業的教學中,“四六開或三七分”的中西醫課程比例導致中醫學生既缺乏中醫思維,又無法很好地掌握西醫知識,最終出現“不中不西”的尷尬現象。由於中醫理論有時是看不見、摸不着的較爲抽象的東西,而西醫有一套我們從小就接觸的科學推算和實驗程序,知識結構的反差與思維方式的衝突在學習中醫理論過程中難免發生碰撞,尤其當中醫理論與西醫知識相矛盾時,懷疑猜測的心理有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喪失對中醫的學習信心。因此,中醫院校是否能通過合理調整中西醫課程比例,進行更多的傳統文化教育,從而使中醫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發生“質”的變化,增強學生對中醫的融會貫通仍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2)課堂教學模式調查學生對目前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時,56.3%的被調查者持“基本滿意”的態度,選擇“滿意”的人佔了近33%,只有10.1%的同學對課堂教學模式持有不滿意態度。有超過30%的被調查者認爲“教學內容不完整,課堂內容不夠充分”、“希望課堂教學方式更生動些”。另外,有超過10%的被調查者認爲“不太認同或不大適應老師的講課方式”、“課程分類過細過多,各學科課程過分強調完整性和系統性,缺乏能夠適應未來醫學臨牀的綜合性課程”。總結上述調查,可以看出,以教師講授爲主的教學模式是受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歡迎的,而且學生也表示此種教學方式對快速掌握大量的知識是卓有成效的,但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有時也會扼殺學生學習中醫理論的積極性和興趣,加上中醫理論本身抽象、學習難度大,學生難免感到枯燥。於是,我們對“在以講授爲主的課堂上什麼樣的老師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數據顯示,95.6%的學生希望教師博學多才,知識面廣博,並擁有豐富的臨牀經驗,能在講授理論時聯繫臨牀,同時注重與其他學科知識交融,讓學生學以致用,並幫助學生掌握比知識更深層面的思維方法。個別學生在調查中,還直接寫明某某老師纔是最受學生歡迎的。除此之外,也有2.5%的學生認爲教師知識點掌握牢固,課堂教學緊扣考點也是增加課堂教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3)中醫教育的考覈模式對如何看待當今中醫教育的考覈模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人對這種考覈模式持“基本滿意”的態度,選擇“不滿意”的同學遠多於選擇“滿意”的同學。誠然,到目前爲止,筆試仍然是檢查中醫教學效果和考覈學生水平的主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因爲它過分強調了知識的作用和地位,偏重知識和記憶,對基於職業勝任力的能力培養關注不足,導致了“筆試成績拿高分,臨牀實踐不過關”的現象。因此,能否實施進一步降低筆試的比重而加重臨牀的考覈,是值得關注和令人深思的問題。

(4)中醫學制問題中醫的學習是一個積累沉澱的過程,在中醫學習年制方面我們也做了相關調查。針對五年的中醫學制是否能夠培養出適應臨牀的合格中醫生時,僅3%的人認爲五年學習已綽綽有餘,9%認爲五年剛剛好;約56%認爲五年的學習時間不夠,32%認爲遠遠不夠。另外,73%的學生提出中醫學習的年數應延長至10年,24.6%的學生認爲應爲20年。由此可見,如何讓學生充分地利用在校時間學習中醫,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適應“學習型社會”和職業發展要求,如何讓已經離開校園的醫生接受更系統有效的培訓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5)師帶徒和臨牀跟診模式對哪種中醫教學模式更適合學生自身,調查結果顯示,名師帶徒和臨牀跟診是最具魅力的兩種模式,其支持率高達76.3%。另外,39.6%的被調查者選擇師承教育模式,而學校課堂教育、實驗、開設純中醫專業三種模式的支持率約爲25%。除此之外,還有少數人選擇了私塾教育、PBL小組討論等兩種中醫學習模式。60.2%的被調查者認爲“臨牀實踐機會太少”、“缺乏與資深老中醫交流機會”;53.2%的學生認爲現代教育模式在實踐臨牀、與資深中醫交流、中醫學術氛圍三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欠缺。近80%的調查者強烈建議應強化中醫師承製,希望在基礎理論學習期間便有機會跟師出診,“早臨牀、多臨牀”,從而使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由此可見,“師帶徒和臨牀跟診”這種一對一的精品教學是學生心目中最爲渴望的中醫教學模式。

三、思考與建議

現代中醫教育模式是中醫繼承和發揚的一個階段性成果,是我們實現中醫夢、中國夢的必經階段。通過本次調查,我們也發現了中醫教育模式的侷限與不足。通過整理668份問卷中涉及到的對中醫教育模式改革的建議,我們希望從以下方面做些嘗試:

1.實行理論與臨牀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

首先,在教學中做到理論與臨牀有機結合、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其次,聘請名老中醫或某一類疾病治療效果突出的中醫(並不要求是科班出身),加強學生與他們的交流,激發學生的中醫熱情;更可以集百家之所長,開闊學生的中醫視野;最後,在教學中可以採取名師帶徒,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較早步入中醫臨牀的正軌。

2.增加中醫知識的整體性與連貫性教學內容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理法方藥結合的教學內容,改變目前中醫分科教學方式,凸顯知識的整體性與連貫性。再次,可以適當改善中西醫課程比例,增大中醫課程比例;最後,在傳統經典的研讀方面,加強“童子功”(背誦經典)的考查力度,通過增加傳統文化課教育加強中醫思維的培養。

3.實施精品小班的教學模式

縮小招生規模,實行精品小班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畢竟中醫不同於西醫,大規模產業化生產帶來的直接結果是中醫學生知識水平和臨牀診療質量的下降。

4.培養中醫學子的獨立創新能力

增加學生自主探討的機會,組建學習小組,針對特定問題進行PBL討論,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激發學生科研精神。並通過創新思維課程開設、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參與教師科研項目、臨牀見習實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歐志穗.課程組教學模式在中醫教學中運用的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5):60-61.

[2]李豔紅,等.對現代中醫教育模式的思考[J].雲南中醫藥學報,2011,33(3):60-61.

[3]沈玉潔.我國高等中醫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7,4(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