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管理精細化探新

學識都 人氣:2.94W
出口退稅管理精細化探新
一、源頭監管精細化:實行企業分類管理,引入退稅評估機制
  
  (一)出口企業的分類管理
  
  對納稅企業實行分類管理,有利於稅務機關集中使用有限的資源.提高管理和退稅的效率,降低企業的納稅成本與稅務機關的徵稅成本,營造出一個稅企雙贏的局面。因此,通過合理的分類,建立出口企業分類管理檔案是從源頭落實出口退稅管理精細化的重要舉措。 新西蘭等國家也有類似實行按企業類型採取不同方式辦理退稅的辦法;希臘稅法規定.大型企業每月申請一次出口退稅,中型企業兩個月申請一次退稅,小型企業3個月申請一次退稅。國家稅務總局早在1998年6月就下發了《關於出口貨物退(免)稅實行按企業分類管理的通知》(國稅發[1998]95號),對出口企業的分類標準作出明確規定,但由於該制度本身缺乏較強的操作性,在實際工作中,爲了規避偷、騙稅風險,稅務機關一般不願將企業評定爲較高的等級,或者即使評定了較高的等級,仍然採用與較低等級企業一樣的審覈、審批方式.這不僅加大了稅務機關自身的工作負擔,也影響了大企業的資金週轉,因此,當前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家稅務總局對出口企業按信用等級分類管理的辦法。
  
  本文從縱向時間發展和橫向相互比較相結合角度對出口企業提出進行分類管理的思路。
  
  1.單戶縱向考察.按信用等級實現分類管理。單戶縱向考察是指僅就某一企業,對其性質、規模、出口額、賬證健全程度、歷史發展或變革、有無偷逃稅記錄等情況進行綜合考察和評價,從而將企業劃分爲不同的類別,相當於給企業評定一個信用等級,稅務機關則視企業的不同信用等級,對其採用不同的方式辦理出口退稅審覈、審批手續。
  
  2.多戶橫向比較.建立多指標分類管理體系。所謂多指標分類管理,是指預先建立全部企業的基本情況信息庫和一系列指標體系(如註冊地址、所處行業、主要出口貨物、適用的退稅率等),以便退稅管理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根據不同的需要,快速地實現對企業的相應分類和數據提取。對企業按信用等級分類,主要用於選擇應採取的退稅方式,而要更全面地掌握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不同企業間的情況對比分析,提高出口退稅一系列報表的製作效率,必須建立企業的基本情況檔案,並納入特定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平臺。
  
  (二)建立退稅評估機制
  
  退稅評估是一種典型的風險管理方法,它是指運用信息化的科學評價分析方法,對出口企業各種信息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進行比較、分析、論證、測算及評估,密切關注企業的出口貨物、出口金額等基本情況變化,以實現對出口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預防出口騙稅案件的發生。
  
  當前,隨着貿易方式的多樣化,出口騙稅形式也呈現出隱蔽性和複雜性的特點。2004年偵破的福州“9·03”重大出口騙稅案,涉及高報出口金額5.28億元,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52億元,騙取出口退稅5-469萬元,早在事發前,就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該企業的出口存在異常情況,但正是由於沒有建立一定的機制對企業的出口信息進行分析、評估,使得這些異常情況被忽視,最終導致了一起特大出口騙稅案的發生。可見,建立出口退稅評估機制以在源頭上有效抑制出口騙稅刻不容緩。
  
  二、過程監控精細化:完善日常審覈機制
  
  (一)單證審覈的精細化
  
  審覈企業的出口單證是出口退稅的基礎性工作之一,目前對單證的審覈主要是通過比對單證的電子信息和紙質材料,驗證企業每一筆出口記錄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以確定是否准予辦理該筆出口的退稅。 作爲出口退稅的主要單證,報關單包含較多信息.一般較受稅務人員的重視,而覈銷單和出口發票的審覈則相對比較簡單,特別是出口記錄較多的企業,往往只對其單證作抽樣的人工對單審覈。自2004年6月《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4]64號文)執行以來,覈銷單的審覈難度進一步加大,爲此,本文認爲,有必要重點加強對覈銷單的精細化管理。 根據國稅發[2004]64號文件規定,出口企業可以在貨物報關出口之日起180天內,向所在地主管退稅部門提供出口收匯覈銷單,這一措施爲企業收齊單證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但由於其與出口報關單必須於貨物報關出口之日起90天內提供的期限不同,便可能出現企業暫欠覈銷單的情況,如果沒有對該部分暫欠的核銷單進行規範管理,將會使出口退稅必須的要件“出口收匯並已覈銷”和“單證齊全”的規定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