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西藥的中藥特性和功效研究

學識都 人氣:3.27W
試論西藥的中藥特性和功效研究
中藥是具有中藥的特性如四氣五味、升降沉浮、歸經等,並以中醫藥術語表示其功效,從而能按中醫藥學理論體系來使用的藥物,西藥則是以物理學、化學的指標來表示其特性,並以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表示其功效,從而能按西醫藥學理論體系來使用的藥物。有相當一部分中藥,經過現代科學研究,其部分特性,特別是功效方面,已可以用現代科學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來表徵,從而可按西醫藥學理論體系採使用。如大黃,味苦,量少可作苦味健胃藥,有致瀉、利膽、抑菌等作用,從而可治療相應病症如便祕、胰腺炎、膽囊炎、闌尾炎等。筆者認爲,如果將西藥按中醫藥理論體系進行研究,設法標定出其相應的中藥的特性,並用中醫藥術語表徵其功效,那麼,人們就可以按中醫藥理論體系來使用西藥了。然而,迄今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開展,爲醫藥學的未墾地。爲了促進醫藥學的發展,尤其是中西藥的結合,建議開展這方面的研究,現就此項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方法,作一探討。 

一、西藥的“中藥特性”和用中醫藥術語表徵功效的意義 中西藥的結合,應包括兩大方面,就是要對中藥進行現代科學研究,同時對西藥也要進行“中藥特性”的研究,並用中醫藥術語表徵其功效及使用規律,使每類藥均能按兩種醫藥學理論體系使用,各擇其優,進而互相靠攏並使之結合,促進具有中國特點(中醫藥特點)的新醫藥學的建立。 

1.使中藥的現代科學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藥結合的道路前進現代對中藥所進行的科學研究,主要包括藥理、化學和臨牀研究。藥理研究,就是用現代科學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表徵中藥的功效。這應包括中藥的飲片,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的部位或單體化合物。化學研究就是弄清楚中藥有效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學性質,從而爲控制藥物質量、製劑製備、選擇給藥途徑及保證藥物效用提供依據。臨牀研究就是指用中藥所能治療的按西醫診斷的疾病的情況。按上述方法研究的結果尤其是從中分離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往往不能再被中醫按中醫藥理論體系進行使用了,只能爲西醫按西醫藥理論體系進行使用,也就是說,把中藥變成了西藥。長此下去,勢必出現中藥的消亡和西藥的豐富與發展。例如經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黃連中的黃連素可抑制細菌,被西醫用作抑菌消炎藥。然因尚未研究黃連素的中藥特性和用中醫藥術語來表徵的功效, 故中醫不能按中醫藥理論體系來使用它。因此,若將 黃連都用來提取黃連素,則中醫將無黃連可用。這種以中藥的消亡爲結果的中藥現代科學研究,是難於達到中西藥的結合的。即使叫做結合,那也是失去了中藥特徵的結合。出現這種情況的最根本原因,是在於沒有對中藥的現代科學研究的結果,尤其是有效化合物,再進行中藥特性和中醫藥術語表徵功效的研究。如能開展此項研究,則從中藥中所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將能爲中醫和西醫兩種醫學體系使用,從而使中藥的現代科學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藥結合的道路前進。 

2.使西藥吸取中藥之長,更好地發揮西藥的優點。中藥的特性如四氣五味、升降沉浮、歸經等,是中藥的特點和長處,它們與機體的“證”相對應,直接指導着臨牀用藥。例如從四氣中的寒熱看,可與“證”對應使用,即熱證用寒性藥,寒證用熱性藥,即所謂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再如歸經,按現代觀點的結核菌感染的疾患看,有肺、腎、腸、骨等結核病,按中醫理論體系分析,這不同部位的疾病,屬於不同歸經,在選用藥物時,是要考慮到的。然而西醫卻一概用抗癆藥物。西醫這種對機體疾病部位不加區分而選用藥物,是因爲西藥無歸經之說所致。如果西藥的此種“歸經”特性被研究確定後,則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選用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再如抑菌消炎藥的抗生素和磺胺藥,都是針對致病菌而起作用的,凡爲細菌感染性疾患均可考慮使用,而對機體狀況、病變部位、病情等考慮較少,但按中醫觀點,不僅要考慮到病源,更要考慮到機體狀況,從而選用相應特性和功效的藥物。就急性腎炎和慢性腎炎、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而言,儘管從西醫角度看均屬細菌感染性疾患,但從中醫看,在急性期屬實熱證(或溼熱證),應選用苦寒藥,而在慢性期,則屬虛寒證(久病必虛、虛易成 寒).是不宜選用苦寒藥的。臨牀實踐已證明,磺胺類和抗菌素類藥物對急性期效果較佳,慢性期效果不佳。這已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些藥物具苦寒之性味。但現在尚未深入研究它們的中藥性味,而仍是同一藥物施治於不同的證。這從中醫藥理論講,是違反用藥規律的,因此,難能更好地發揮這些西藥的功效。如能對磺胺類、抗生素類的性味進行研究,確定其屬性, 那麼,現在這種不分證地使用的情況就會改變。從而可以保留西藥之優,吸取中藥之長,更好地發揮作用。

3. 豐富和發展中藥學 中藥學的豐富和發展,主要應表現在兩個方面, 即數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提高。數量的增加,這好理解。現在中藥(包括草藥)大約有5000 種(中藥大辭典收載5767種),而現在常用的西藥的品種比這更多,如果能對這些西藥按中藥特性分別歸類並用中醫藥術語表徵其功效及使用規律, 使其成爲“中藥”,顯然可以大大豐富和發展中藥學。所謂中藥學質量的提高,就是經過對中藥的現代科學研究,弄清其成分及各成分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同時經過藥理和臨牀研究,確定各成分的藥理和臨牀作用,也包括單味藥(即混合物形式)的藥理和臨牀作用。從而總結中藥的特性及功效和使用規律的現代科學內容。這可包括兩方面內容,就寒熱性而言,在物質上,究竟哪些物質結構呈現寒性作用,哪些物質結構呈現熱性作用;在生物活性上,究竟哪些現代觀點的生物活性表示寒性這一特性,哪些生物活性表示熱性這一特性。這樣就可以從現代科學水平上,闡述中藥的特性和使用規律而豐富和發展中藥學。 

4.促進中西藥結合,進而促進中西醫結合基於如上三點,有可能爲促進中西藥的結合創造有利條件。因爲中藥的現代科學研究成果之一——發現的有效化合物,能被兩種醫學體系使用,西藥的歸屬分類,也能被兩種醫學體系使用。在此基礎上,再歸納和探索中藥的現代科學規律,即物質和生物活性方面的規律,從而促進中西藥的結合。以藥效爲基礎,又能反過來說明疾病的發病本質,從而促進中西醫的結合。例如,中醫所稱的熱證,一般是用寒性藥物治療,若藥物的作用機理弄清了,那麼,就可以說明證的本質。西醫的熱症,是指體溫高於37℃而言;而中醫的熱證,不僅包括高於37℃的體溫,還包括體溫並不高於37℃的熱證,在中醫的熱證中,一般用寒涼性藥物,但對那些假熱真寒證,卻要應用甘溫藥,即謂甘溫有時能祛大熱。這樣,如果對不同類型熱證(或熱症)所用藥物的作用機理搞清楚了,那麼,也就可以把中醫和西醫關於熱證 (症)的概念得以劃分或統一,進而促進中西醫的結合。 

二、西藥是否具備中藥的特性和中醫藥學術語所表示的功能 對這個問題尚未進行深入的研究,但通過對以下幾個問題的分析研究,可以說,還是有一定認識基礎的。 

1.物質的同一性不論西藥還是中藥,都是由物質構成的,即由相應化合物構成,這兩類藥物的化合物具有以下的同一 性:(1)它們大多由天然化合物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構成。例如西藥的利血平,是天然產物,磺胺類藥物是人工合成產物,中藥的絕大多數如麻黃等是天然產物,但也有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爲由雄黃(硫化 砷AsS)煉製(氧化)而成的三氧化二砷(As2O3).(2) 就成分而言,有的爲結構清楚的單體化合物,有的爲結構不清楚的混合物。如西藥阿托品、磺胺噻唑是結構清楚的單體化合物:巴甫洛夫合劑、三溴片等爲成分結構清楚的混合物,而相當一部分格林製劑及一些天然藥物如洋地黃葉、番瀉葉等,其成分結構不完全清楚。而中藥,儘管大多數藥物的成分結構尚不清楚,如天麻、竹茹等,但也有一些成分結構清楚的,如冰片即爲龍腦,相當一部分礦物藥的成分結構大體清楚。(3)中藥和西藥都有中國產的和外國產的。如 西藥所使用的大黃,就是以中國產的爲優,但很多現在使用的西藥爲國外首先研製出並生產的;中藥的番紅花、西洋參等都是由國外進口的,而絕大多數傳統中藥卻是國產的。

2.生物活性的同一性 不論中藥還是西藥,其應用對象是一致的',即都是用來治療或預防人體的疾病,這是生物活性同一性的基礎。用現代科學術語來講;所謂生物活性,就是指藥物對機體生理、生化、病理狀況的影響能力。治療疾病,就是使異常狀況轉變爲正常。只是由於中藥和西藥是處於不同的醫藥學體系中,才具有用不同術語所表示的生物活性。隨着科學研究的深入和醫藥學知識的積累,現在逐漸在取得共同的表示方法。例如,中藥的很多苦寒藥,均具抑菌消炎作用,當然, 並不能由此而完全認爲抑菌消炎作用即爲中藥特性——味苦性寒的表示方法,但起碼這表現了中藥的味苦性寒這一特性的一個方面,又如,很多補益類中藥具有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這就說明,這類中藥與西藥的免疫增強劑具有此方面的共同生物活性。作爲西藥,雖然現在尚未進行其中藥特性和功效的系統研究。但在臨牀使用中,已發現一些西藥表現爲中藥的特性和中醫藥學術語所表示的功效。例如服用阿托品後,呈現顏面紅赤、口乾、口渴等,而這些 表現是中藥熱性功效的一個方面,可見,在這方面來講,阿托品表現爲中藥特性的熱性,又如考的鬆,這是激素類西藥,一些臨牀實踐已經證明,它對腎陽虛病人效果較好,而對腎陰虛病人效果不好,這說明它具有中醫藥學術語的補腎陽的作用。可見二者具有生物活性的同一性。

3.中醫具有研究西藥的中藥特性和功效的悠久歷史 現在使用的一些中藥,本來並不是中國產的,它們在傳入我國之前,即使作爲藥用,因其不具備中藥特性和中醫藥學術語所表示的功效,也只是按西醫藥理論體系或民間藥來使用。但在傳入中國後,由中國的中醫藥人員加以使用和研究,逐漸總結、歸納出它們的中藥特性和用中醫藥學術語所表示的功效,使它們能被中醫按中醫藥理論體系使用,最後成爲中藥,有的併成爲常用中藥;例如番紅花主產南歐及伊朗等地, 乳香產在紅海沿岸至利比亞、蘇丹、土耳其等地,蘇合香主產土耳其西南部,沒藥主產紅海及阿拉伯半島,西洋參主產美國及加拿大等地。西醫在使用這些藥物時,是按西醫藥體系來使用的,而現在它們早已是常用中藥了。就是在近年,這類研究工作仍在進行,如水飛薊,爲菊科植Silybum marianum(L.) Gaertn 的瘦果,原產南歐及北非.六十年代末及七十年代初,國外報道,它可治療肝炎,並進行了化學、藥理、臨牀的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確可治療肝炎。 我國將其引種後(主在華北、西北等地),不僅進行了現代科學的化學、藥理等研究,同時進行了西醫藥學體系的臨牀研究和應用,也證明,確實對肝炎病有一定療效,另一方面,又對其進行中醫藥學理論體系下的研究,經臨牀使用和總結,歸納出了它的一些中藥特性和中醫藥學術語表示的功效。如“性味:苦、涼; 功用:清熱解毒、具保肝、利膽、保腦、抗X線 用”(《全國中草藥彙編》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78) 125).這樣它就成了中藥,可被中醫按中醫藥理論體系使用了。總觀之,過去既已把一些按西醫藥理論體系使用的西藥,經過研究,總結和歸納出它們的中藥特 性和功效,那麼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西藥,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單體化合物,經過研究,總結和歸納出其“中藥”特性和用中醫藥學術語表徵的功效。 

三、西藥的中藥特性和功效 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徑從我國古代及現代對中藥特性和中醫藥學術語表示功效的研究來看,其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徑是:對藥物進行表觀考察、臨牀效用觀察及邏輯思考,進而加以總結和歸納。那麼,對現代西藥的中藥特性和功效的研究,也應遵從此種方法和途徑,具體如下: 1. 表現特性的考察研究中藥的表觀特性,如氣味、顏色、質地、性狀等, 基本是通過直觀的考察研究,總結歸納出來的,如顏色,就是人們肉眼所見之顏色:質地,就是手觸、牙咬所感受的具體情況;性狀究屬固體、液體,是一目瞭然的;嗅味是用鼻嗅感知的。就是中藥較突出的特性——味,在古代,開始也是由口嘗而確定的。即使在近代,仍有人在實地進行中藥味的考察。據報道, 有人將近300種常用中藥進行口嘗,結果,其味與文獻記載相一致者佔78.6%。當然也有部分中藥難辨其味者,是後來根據臨牀功效按中醫藥理論進行研究的,如有的能解表、歸肺經,往往將其味歸納爲辛等。如上方法,對西藥的表觀特性研究,也是適用 的,即通過實地考察,或聞、或看、或觸摸、或推導,從而賦與西藥以相應的中藥特性。這部分工作,對西藥來講,還是較易進行的,因爲其中很多在文獻上已有記載了。如黃連素,黃色結晶,味極苦,水溶度較小,這實際已使其中藥表觀特性具備了。 

2.通過文獻研究,歸納西藥的中藥特性和功效 中藥的特性和用中醫藥術語所表示的功效,從根 本上來講,是由臨牀療效總結、歸納出來的。就中藥的重要特性一一性味而言,就是這樣進行的。例如秦艽,《本草衍義》雲:“秦艽,《本經》謂之苦平,而《別錄》 加以辛及微溫,以其主治風寒溼痹,必有溫通性質也,然其味本苦,其功用亦治風熱,而能通利二便, 已非溫藥本色,後人且以治胃熱黃疸煩渴等證,是非溫性,更是彰明較著。”可見,作者傾向於此藥爲寒 性。再如雄黃,《本草經疏》雲:“雄黃,味苦平,氣寒有毒,《別錄》加甘、大溫,甄權言辛,大毒。察其功用,應是辛苦溫之藥,而甘寒則非也。” 對於西藥,己進行了大量的藥理學和臨牀學研究,並通過臨牀應用,對它們的功能、主治、毒性、 副作用、禁忌等,都已積累了大量資料;根據這些文獻資料進行研究,並按中醫藥學理論體系來分析和歸納西藥的中藥特性和功效,可以賦與它們相應的中藥特性和中醫藥學術語所表示的功效,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研究方法。 

3. 臨牀研究設想如下:給同一病人,按兩套醫藥學體系進行診斷,隨採用一套醫藥學體系進行治療,而後再按不同醫藥學體系進行交叉總結歸納。如先由中醫作出診斷,並開具所應採用的藥物,但並不讓病人服用,然後再由西醫進行診斷和治療,並且讓病人服用所開給的藥物,然後根據服用西藥後的功效進一步分析,歸納總結這些西藥的相應的中藥特性和功效,例如黃連素這個西藥,在西醫藥學體系中,主要用作抑菌消炎藥,治療胃腸炎等,近年又瞭解它具降低血壓和機體氧耗量的作用等。胃腸炎可分爲急性與慢性胃腸炎,從中醫藥學體系來分析,急性胃腸炎系屬於溼熱證, 用苦寒燥溼藥治療爲宜,而黃連素正是對此病證療效好,因此可以從中醫藥學體系認爲黃連素具苦寒之性味,其功效爲具清熱燥溼作用。這是初步的結果分析。如果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黃連素確是如此,那麼它對慢性胃腸炎就不宜使用,因爲慢性胃腸炎是久病,久病易虛,虛易成寒,寒性證是不宜使用苦寒藥的(配方中屬另一情況).事實上,臨牀上也證明,黃連素用於治療慢性胃腸炎效果並不好。黃連素的中藥特性和功效,還可從它降低血壓和機體氧耗量方面作進一步分析歸納。機體內氧化作用是機體產生能量的重要生化反應,氧耗量降低,說明氧化作用減弱,能量產生減少。機體能量產主的減少,從機體來講,應表現爲寒證;從藥物採講,則表現爲寒涼性。血壓升高,往往屬於陽亢,陽屬熱,故能降低陽亢型高血壓的藥物,應爲寒涼性。如果對黃連素再進行更多方面的臨牀研究和總結、歸納,使得它具備中藥的特性和功效,那麼就可在中醫藥體系中使用了。

4.創立適合研究中藥特性和功效的實驗動物模型和指標來進行研究 這種方法是一種很重要、並且很有前途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有很多優點,如能控制條件,進行對比研究,能將動物處死,作深入研究等。但就目前情況看,這樣的模型和指標,還僅處於探索建立的階段,也就是說,還不能很有效地用來研究中藥的特性和功能.儘管如此,到目前爲止所取得的進展還是鼓舞人心的。例如,用大劑量考的鬆所致小鼠腎陽虛模型,用溫補腎陽的藥物治療時,有較好功效。如果何種西藥能治療的話,則能說明此種西藥具有溫性這一中藥特性及補腎陽這一中藥功效。再如用大黃所致小鼠的脾胃虛寒證模型,如果何種西藥能使動物的這種症狀得以緩解或消除,那麼它就是能對抗大黃苦寒性,而本身爲溫熱性的藥物了。在進行研究時,可設立多種藥物的多種劑量組,又可將動物處死後進行深入研究,故爲一種應當引起重視的研究方法。 

5.重點選擇一些西藥和對更多西藥相結合而開展研究工作 西藥藥物種類很多,到底先研究哪些西藥的中藥特性和功效,依研究者的具體情況而定。筆者傾向於先研究如下兩類藥物:第一是那些已開始顯露某些中藥特性和功效的西藥,如前面提到的考的鬆、阿托品等,再進一步進行全面研究,系統總結和歸納其中藥特性和功效。第二是那些原是從中藥中得到的有效化合物,然後又已作爲西藥使用的藥物。因爲它們是中藥中的成分,又往往表現中藥的一定功效,因此易於反映中藥的一些特性和功效,研究起來會更方便一些. 對所有現代所稱的西藥,都可進行其中藥特性和功效的研究。但對更多藥物來講,這種普遍性的研究,目前還是以積累有關資料爲主,以後再深入地總結和歸納其中藥特性和功效。西藥的中藥特性和功效這一領域的研究,將會爲醫藥學打開一個新局面,同時也將會是中醫藥學對世界醫藥學的新貢獻。
 

作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