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述中藥藥理的研究方法

學識都 人氣:2.52W
評述中藥藥理的研究方法
【關鍵詞】 中藥藥理
  傳統中藥藥理和現代中藥藥理的研究各具特色。前者是從整體出發對中藥作用的總結和歸納;後者則是以實驗生物學爲基礎深入研究其作用機制,是深入發展和認識傳統中藥的重要途徑之一。
  近年來,國內外對中藥藥理的研究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抗癌藥物、心血管藥物、免疫藥物及抗生育藥物方面的研究,獲得了顯著的成績。如抗癌藥物冬凌草甲素和乙素、仙鶴草、刺五加等;心血管藥物丹蔘和健心靈注射液(生黃芪、丹蔘、川芎、桂枝)等;免疫促進劑人蔘、海寶、生薑、黃芪、女貞子,免疫抑制劑土貝、大蒜、花椒等;抗生育藥棉酚、尋骨風、姜等[1,2]。近年國內外學者對中藥複方的研究越來越重視。這是因爲中藥複方具有療效高、副作用少等優點。通過對複方的研究,可以證明中藥配伍的合理性,以便發現新用途、新劑型。有的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新技術、新方法,使中藥的研究提高到了現代醫學的分子和細胞水平。下面筆者就中藥藥理與歸經和中藥複方的研究談談個人的看法。
  1 中藥藥理與歸經的關係
  實驗表明,中藥的歸經學說對臨牀有指導意義,並廣泛應用於臨牀,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如在研究用環磷酰胺使小鼠白細胞下降爲指標,再給予藥物治療中發現,升高白細胞的中藥多歸肝、腎經。如補益藥中的女貞子、山萸肉、熟地黃等[3]。
  五味歸經如酸、苦、甘、辛、鹹分別入肝、心、脾、肺、腎經。中藥五味根據其歸經的不同,功效也就不同。如黃連、黃芩、黃柏均具清熱燥溼、瀉火解毒之功,然黃連瀉心火而除煩,黃芩瀉肺熱而解肌,黃柏瀉腎火而堅陰。蒼耳子少量輕宣走至巔頂,重用通下走足膝。白朮中劑量健脾止瀉,大劑量則益氣治老年便祕。又如中醫術語中的“引火歸原”、“引熱下行”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可通過對中藥歸經學說的深入研究更科學的加以解釋。值得注意的是,中藥的歸經理論是中醫臨牀療效的總結和歸納,在研究中藥藥理與其歸經關係時,不能僅侷限於古人的歸經學說,在通過大量實驗有所創新,以使中藥的歸經學說得到更科學的解釋。
  2 目前對中藥複方的綜合研究
  中醫用藥的特點之一是複方用藥,即按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組方,很少單味用藥。如四君子湯中的黨蔘補氣益胃爲主,白朮燥溼健脾爲輔,茯苓滲溼爲佐,甘草健脾和胃爲使,合而補氣健脾養胃之功。有的方劑中藥物的配伍經研究具有很高的科學性。
  四逆湯(附子、乾薑、甘草)具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之功,有顯著的強心升壓作用。複方研究證明,附子能使離體蛙心收縮力增強,而甘草、乾薑均無這一作用;但附子加甘草後,比單用附子更能增加心收縮力,附子加乾薑在一短暫的心縮加強之後即消失作用;而三藥合用組成本方,則可使心收縮力短暫下降後逐漸增強,在強度和時間上均超過附子。還證明單用附子具較大的`毒性,但與甘草、乾薑組方後則毒性下降了4.1倍,這說明本方組方的科學性。
  白虎加人蔘湯劑250mg/kg口服,可使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50%,單味知母50mg/kg,人蔘370mg/kg口服,也有相同的效果,其餘三味藥均無明顯的降血糖作用。複方研究表明,知母或人蔘與石膏組合,均使降血糖作用增強。但知母與人蔘組合反而削弱,人蔘量越大,作用越弱。知母∶人蔘原爲5∶3時尚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而改爲1∶18時則作用幾乎消失。此時再加石膏,又可使作用恢復,石膏用量增大,在一定的範圍內,作用相應增強;再依次加入甘草、粳米,作用亦有提高。這說明知母和人蔘間有拮抗作用,但通過石膏的協調,甘草、粳米的輔佐,仍可發揮降血糖作用[5,6]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研究中藥複方也有很大意義。如對瀉心湯的分析表明:黃柏能抑制細菌RNA的合成,黃連抑制其呼吸,大黃抑制乳酸脫氫酶,甘草抑制其DNA的代謝[7]。綜合這些藥物的作用,都是通過細菌代謝的不同環節而達到抗菌作用。單味藥僅作用於某一個環節,當然抑制細菌的作用要弱得多。這就證明了中藥複方瀉心湯配伍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