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的辛苦一文不值

學識都 人氣:7.69K

       巨大的職場不等式

爲什麼你的辛苦一文不值

  小蔡畢業於名校,聰明、勤奮,對自己要求嚴格,幹什麼事兒都力求完美,追求卓越是他堅定的座右銘。按理說,進入職場之後,他應該備受領導賞識,是個不折不扣的“潛力股”,但從學校到職場,小蔡卻有些水土不服。

  公司最近有個項目方案需要起草,客戶要得不急,有兩週時間充分準備。至於項目內容,小蔡也基本上清楚,而且經過前段時間的一線學習,對公司的產品情況也比較瞭解,領導交代他負責規劃這個《產品實施方案》。小蔡領到任務之後相當興奮,一方面這說明領導看到了他的進步,希望通過項目來鍛鍊他;另一方面他也終於逮到機會表現自己獨當一面的能力,不用再把自己的功勞無私奉獻給職場“老鳥”們。

  興奮之後,小蔡開始了審慎地規劃,細緻調研、認真梳理,然後開始埋頭寫作。3天過去了,領導問起進展,小蔡一個勁兒地說沒問題,進展順利。一週過去,小蔡說快成型了。離約定交付時間只剩3天的時候,小蔡的創作激情來了個大爆發,文思泉涌。熬了幾個通宵之後,直到最後一天,他才把厚厚一沓a4紙交給領導。

  按捺住滿心歡喜,小蔡卻發現領導翻閱方案時,臉上的表情霎時間烏雲翻滾。他指着小蔡的鼻子罵:“這是什麼東西?我讓你寫項目實施方案,用來指導客戶怎麼落地實施這個項目、用多少人、多少時間、多少錢。你這寫的是什麼?可行性分析、用戶滿意度調查、市場研究……拿這些務虛的東西,怎麼讓客戶決策?這些東西客戶不比你清楚?簡直是驢脣不對馬嘴……”

  小蔡遍體鱗傷地走出領導辦公室,通宵修改方案去了。

  小蔡所遇到的這個情景,其實很多職場新人都可能會遇到。爲什麼自己辛辛苦苦、兢兢業業的勞動所得,到了別人那裏卻一文不值?自己費盡心思力求做出完美的作品,被否定也就算了,“您給我一個機會,我還您一個奇蹟”的美好期待也瞬間被粉碎了。就連曾經堅信不疑的“愛拼纔會贏,努力就會成功”的信條彷彿也失去了法力,巨大的職場不等式橫亙在想象和現實之間。

  上司關注的兩個核心問題:速度和信任

  在職場上,有些看起來簡單如數字遊戲的道理,卻需要用多年的.鬱悶糾結換來。在這個情境裏,小蔡糾結的根源在於,他沒有懂得0.1>1這個職場不等式。

  當我還是一個新人的時候,沒有人這麼明確地告訴我這個公式,但當我混跡職場多年並最終領悟到這一點的時候,突然發現,很多事情推行起來,居然變得容易了,與上司的關係也變得融洽了許多。後來我也經常對下屬強調這個職場公式:0.1>1,也就是說0.1比1還要重要。這個矛盾的道理可以貫穿於整個職業生涯,從菜鳥時期起,就應該知道這個公式的真正含義。

  職場菜鳥領到任務,總希望用一個精彩的100分,一個完整的1,甚至是1.5交給上司。按照一般理解,這樣完成任務似乎能夠帶來驚喜,獲得上司的高度評價,以及滿意讚許的眼神。

  也許有時候是這樣,領導交辦一件事情,快速地完成,領導很滿意,給予嘉許;但更多的時候,工作是不可能短期、迅速完成的——你嘗試着悶頭去做,企圖達到100分的精彩,一週過去了,沒有和領導溝通,兩週過去了,沒有向領導彙報。這會引發兩種情況:其一,領導心裏發毛了,不知道你在搞什麼,到底做了工作沒有,不知道進展怎樣了;其二,領導不能及時給予指導意見,糾正方向性偏差,導致最終你有可能南轅北轍。

  說到這裏,你大概明白0.1>1這個公式是怎麼回事了。對於領導交辦的任務,0.1意味着階段性的成果。及時地把0.1呈現給上司,也許它並不是很完美,但這個及時的速度就已經足夠讓老闆滿意。多階段的0.1,會讓上司知道你的進度、你的思路,對你也會給予足夠的放心,或者必要的指導,這種信任往往比看到100分的驚喜來得更實在。

  什麼叫工作得力,及時地交出0.1就是工作得力,在老闆擔驚受怕之後拿到的1,那最多隻能叫石頭落地。很多時候,一些人在悶頭幹到0.9,眼看着就要完成一個大工程的時候,上司的忍耐卻崩潰了,直接走馬換將;或者,有些人完成了一個自認爲100分的成果,拿給上司看,劈頭蓋臉給罵回來,因爲他壓根兒走錯了方向,做的是-1。

  說到這兒,不由得想起一個段子:

  “一來就接了個好活兒,蓋一個70多米的煙囪。”

  “還真不錯!”

  “起早貪黑把活兒幹完了,人家來一驗收,死活不給我們工錢!還把我們揍了一通。因爲,我把圖紙拿反了,人家讓修口井……”

  有人說,總是以0.1的頻率彙報,這豈不是沒有工作執行的空間了?事實上,當多次的0.1執行過後,老闆對你的信任會逐漸建立起來,逐步從0.1擴大到0.5,甚至延長至0.8,直至無限趨近於1——但永遠也不會是1,這是因爲,上司對下屬的信任永遠也不可能是100%%。

  需要注意的是,當上司對你的信任空間已經達到0.5時,就不必繼續以0.1作爲彙報溝通頻率了,這個頻度需要你自己來把握,上司也會提醒你。頻度過密,上司會認爲你婆婆媽媽,不夠大氣;頻度過寬,上司會認爲你粗枝大葉,對他不夠尊重,此乃職場大忌。

  歸納來說,0.1解決了上司關注的兩個核心問題:速度和信任。完成0.1的時候就進行彙報,也許任務本身整體工期速度並未改變,但在領導的心理速度中,0.1的出現,小成果的不斷累加,給他消除了顧慮,逐漸形成了信任體系。

  一味追求卓越很可能喪失機會

  追求卓越,這是一本著名職場書籍,後來逐漸演化爲一種管理理論。實際上,這不過是一個“騙局”——任何事情,一味地追求卓越,最終很可能喪失所有機會。

  給我這個結論的人是比爾·蓋茨。他賴以起家的windows系統就是典型的0.1策略——不斷推出補丁。用戶們非但沒有怪罪他隔三差五地就要打補丁,反而覺得這是不斷幫助自己避免安全漏洞。比爾·蓋茨就是在這樣一個又一個0.1的積累中,推出了一代又一代並不完美的產品。

  試想,如果他沉溺在追求卓越的泥潭,pc行業也許還停留在矇昧狀態。無論是在飛速發展的市場還是在波詭雲譎的職場,當你發現一個機會,必須快速地推出產品模型(大致思路),讓內外部客戶試用(討論),提出意見,及時反饋,進行修訂,再不斷完善。相反,如果一味地埋頭苦幹,往往會忽略了外在的環境因素,包括客戶、市場、技術等因素的快速變化,當你拿出自己滿意的產品推向市場時才發現,“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以0.1的心態小步快跑

  在學生時代,我們經常有一種“一鳴驚人”的期待,也經常可以見到有些人平日裏不吭不哈、悄無聲息地埋頭苦學,突然在考試時爆發,獲得大家意想不到的好成績。然而,學生時代的這個經驗並不能完全移植到職場。在職場中,“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和一個組織、團隊在配合、溝通、妥協中前進。

  0.1>1的職場不等式,本身帶有很強的高頻率溝通協同的意味。在職場中,想幹成一件事情,必須學會與人協同。曾經有一次,我們在執行一個項目時,由3個同事分工進行客戶需求分析、方案制定和產品實現。其中一個經驗不足的同事通過郵件、電話等方式,在執行過程中與項目經理溝通了幾次,詳細彙報進度,項目經理在肯定的同時,也及時指出了其中一些問題。而對於另外兩個經驗豐富的同事,項目經理並未過多幹涉。等到進行項目彙總拼裝時,恰恰是這兩個“老江湖”的工作結果與項目要求相差很多,原本以爲可控的項目成果,反而成了不可控。

  由此看來,這個“菜鳥”就是採用了高頻溝通、小幅求證的方式,將原本龐大無法控制的1,轉化爲了可控的、可處理的0.1,從而將項目風險摒棄在外,保證了結果的穩定。邁一大步,跨越式發展,看起來的確是令人豔羨的,但邁的越寬,跨的越高,其風險也就越大,不可控的因素也就越多。在職場或商場,很多看起來高山仰止、縱橫捭闔的運作,細究起來無不是基於認真踏實、環環相扣的平穩鋪陳。

  0.1>1的職場法則告訴我們,不要閉門造車、埋頭傻幹,而是要在低頭拉車的同時,不斷擡頭看路,敢於拿出自己並不完美的產品、思路,敢於承受別人對這些不完美的質疑,在質疑中獲得前進的動力和方向。自己看起來不完美的東西,也許在客戶那裏已經基本可以接受,也許存在根本性的架構缺陷。通過0.1這樣的高頻溝通、小幅求證,我們可以獲得反饋,如果求證結果是對的,就繼續前行、加碼,如果是錯的,推翻重來的成本也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