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就業方向怎樣

學識都 人氣:6.95K

傳播學就業方向怎樣?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傳播學就業方向怎樣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傳播學就業方向怎樣

傳播學就業方向怎樣

1.理論傳播與傳播史方向

在經濟、社會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研究人類信息傳播活動及其規律的傳播學已經成爲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本研究方向在傳播學學術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是該學術體系的基礎理論。

本研究方向的特點是在從傳播歷史發展入手研究傳播活動的普遍規律的基礎上,側重於研究代表傳播發展方向的,以廣播電視、互聯網爲主體的傳播活動及其規律。傳播學所具有的跨學科特徵決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綜合與多元。宏觀上,本方向研究有助於我國經濟、社會信息化過程中把握傳播活動的過程、機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規律,從新的學術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討、開拓傳統學術領域;微觀上,本研究方向結合我國傳播業,尤其是廣播電視業、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實踐,研究廣播電視等電子媒體傳播的手段、受衆、改革等重大問題。

本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爲包括廣播電視在內的各級各類傳播媒體、政府相關機構、企事業宣傳或公關部門等培養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同時兼顧學生理論、科研及教學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習,學生將形成寬厚的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全面掌握傳播學原理、理論框架和實踐技能,具備對傳播現象、媒介實踐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爲具有現代傳播理論素養、適應當前信息傳播業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領域實際需要的專業化的應用人才。

本方向的專業複合性要求具有相對寬泛的知識基礎,爲學生開設了傳播全球化研究、基礎統計學、傳播學理論研究文化與傳播研究、傳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傳播學基礎課程,同時也爲學生世界政治與中國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體傳播形態與傳播規律研究、跨文化傳播研究等選修課程。這些課程不但加強了傳播理論課程的比重,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課程之間的延續性和連貫性。

2.應用傳播學

本研究方向爲應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宏觀層面的媒介產業政策和產業規制的研究、媒介發展戰略研究,中微觀層面的媒介策劃、媒介品牌、媒介營銷等研究。本方向研究依託傳媒大學的綜合學科交叉平臺,如與傳媒經濟研究、受衆研究、媒介市場調查研究、廣告學研究等的有機結合,依託長期以來形成的與各種強勢媒介的有效關聯,使媒介經營管理研究具有學科延展性、專業貼近性和內容實用性的優勢。

本研究方向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新聞傳播學和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通過理論學習及深入傳媒一線參與實踐,通曉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紙等媒介的經營管理實務。媒介經營管理作爲新興的交叉型應用型學科,研究方法較爲綜合,總體強調第一手資料的佔有,着重與傳媒產業發展需要結合,和本學科理論發展相聯繫。

本研究方向爲傳媒產業培養應用與研究並重型人才,碩士生具備傳媒專業素養以及經營管理的素質和技能,同時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教學能力。對學生量才側重培養,畢業學生可爲傳媒產業領域經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可爲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媒介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可爲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教學或研究型人才。

 3.媒介與女性方向

媒介與女性研究是媒介研究與性別研究的交叉領域。在媒介傳播蓬勃發展的當今社會,性別意識已經成爲媒介研究的重要關注點,媒介與女性研究也逐漸成爲跨學科研究的核心課題之一。媒介與女性研究以傳播學和性別研究爲理論基礎,既是用性別的角度研究媒介、傳播和大衆文化,也是通過傳播理論和文化研究解讀社會性別的發展。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點包括:本領域學術研究和傳媒實踐的歷史脈絡、現狀特徵和發展趨勢;從性別角度分析媒介工作者、媒介內容和媒介受衆的發展與特點;以及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本領域學科框架和理論體系的建構和完善等。促進大衆傳媒生產無性別歧視和性別刻板印象的媒介產品,推動大衆傳媒成爲宣傳社會性別意識、促進社會平等和社會文明的社會輿論平臺;還可以爲黨和政府、新聞媒體、關注婦女、消除性別歧視現象提供理論支持,在促進性別平等方面發揮理論指導作用,建立有利於婦女爭取“平等、進步、發展”的媒介環境。本研究方向依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的優勢國際平臺,研究生可以開展多渠道、多領域的研究、實踐工作,推動產學研綜合發展。

本研究方向爲各級各類傳播媒體、企事業單位、政府機構、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培養具有較強性別意識和豐富傳媒知識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傳播學的知識和社會性別研究的視角、方法,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進行創造性工作的能力,具備較好的媒介實踐和思考能力,適應當前信息傳播業實際需要的專業化人才。

4.國際傳播方向

國際傳播是中國傳媒大學根據本校學科基礎及其優勢而開創的一個較爲成熟的研究領域,其特色在於把傳播學與國際關係學兩者結合,從傳播學和政治學的雙重透視角度,並結合傳播學和國際關係學與其他人文科學(歷史學、人類學和哲學)和社會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的交叉關係來對信息的跨國流動進行整體性研究和案例性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在國際傳播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其研究特色和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傳播學理論和國際傳播理論形態的研究,(2)基於實證方法的政治傳播和國際關係的研究,(3)國際傳播學理論範式研究;(2)全球傳播(傳播的全球化)研究;(3)國際傳播效果比較研究等。

本研究方向要求學生從政治、歷史、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層面,去了解和掌握國際傳播的歷史進程、行爲主體、基本特徵及其社會效應,從傳播主體、內容、渠道、受衆和效果等多個維度闡釋國際傳播現象,並注重運用量化性質的內容分析和受衆調查方法以及質化性質的文本考證和田野方法,注重思考傳播的主體性問題。

本研究方向的專業複合性要求學生具有開闊的學術視野和較爲深厚的理論基礎,同時具備運用國際傳播的基礎理論和廣博的專業知識解決國際傳播現實問題的能力,承擔起對外傳播領域的學術研究、行政管理和專業技術等工作。

本研究方向的師資隊伍完備,大多具有國際學術背景,理論修養高,業界經驗豐富。在課程設置上,本研究方向以理論修養爲核心,以實際應用爲導向,以職業需求爲目標,除了爲學生開設國際傳播史、國際傳播理論以及國際傳播方法論等方面專業基礎課程外,還開設中國政治與外交、文化外交、國際政治傳播、奧運傳播、視覺傳播、社會傳播(或INGO傳播)、跨國媒介經營與管理、傳播全球化、國際政治營銷(建設中)等課程,並開展生動活潑的專業實踐活動,使學生既能夠從宏觀上把握國際傳播的總體態勢,又能夠運用多種理論範式對信息跨國傳播的具體案例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和說明,併爲國家的對外傳播戰略決策提供理論支持和政策建議。

5.媒介素養方向

本研究方向是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內、傳播學二級學科中的一個三級學科,也是新聞傳播學與教育學交叉的一個新興研究領域。本研究方向緊緊依託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學科教學和研究優勢資源,以提升全體公民媒介素養爲最高理想目標,通過課程學習、科研訓練、學術交流和社會實踐,爲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創新型、複合型的媒介素養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人才,爲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

本研究方向採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世界範圍內的媒介素養教育現象及其規律和特點,主要包括國內外著名媒介素養教育學者的基本理論及思想,世界各國媒介素養教育產生和發展的來龍去脈及特點,媒介素養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特點、組織、經驗和教訓,國際和地區媒介素養教育比較,媒介素養教育產品設計和開發,公民媒介素養水平提升的途徑和方法等。目前,本研究方向在理論研究、人才培養和實踐推廣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本研究方向師資力量雄厚,教風、學風嚴謹,教學經驗豐富。除傳播學史、傳播學理論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等傳播學專業課程外,還開設有傳媒教育史、傳媒教育理論、媒介素養教育研究前沿、國際與比較媒介素養教育、媒介產品設計與開發、媒介研究、媒介製作、媒介與青少年等課程,同時以問題或議題爲中心組織方向課程。通過專業課程和方向課程的學習、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學習和實踐活動,學生將能夠掌握媒介素養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具備在傳播學和教育學相關領域拓展研究和創新實踐的終身學習能力,能夠承擔高等院校、基礎教育學校、科研機構中媒介素養教育的開發研究,能夠承擔媒體和媒體教育欄目的策劃評論,能夠承擔政府機關、社會教育機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機構的教育、宣傳、管理、推廣等相關工作,以及其他可能的更廣意義上的相關社會工作。

6.傳播研究方法方向

傳播研究方法研究方向是傳播學的核心研究領域之一,着重關注如何利用現代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傳播學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尤其是實證研究。其中包括如何進行研究方案的設計;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分析;結果的描述、解釋以及理論模型的檢驗和修正等,從而達到綜合地、深層次地、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地探索和研究人類傳播活動的客觀規律及其傳播效果的目的。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點主要包括三大類:研究方法類(科學的基本原理、抽樣調查原理、計算機輔助調查技術、實驗、內容分析、定性研究法、媒介研究、數據處理等)、統計分析類(初級分析法、高級分析法、時間序列分析、結構方程式模型,等)和實用軟件類(數據錄入軟件、統計分析軟件、問卷調查分析軟件、專業分析軟件,等)。研究特色是文理綜合、學科交叉;既研究定性研究方法,又重視定量研究方法;既強調基本的理論和框架,又注重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計算機軟件;既要與國際研究方法和研究規範同步,又要適應我國本土的傳播實際。

本研究方向致力於培養掌握現代科學語言,熟悉邏輯思維模式,能夠運用歸納、演繹、分析、建模等方法從事傳播學研究的複合型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綜合運用現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種計算機輔助手段,進行有關傳播學前沿課題和實用課題研究。本方向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包括:高校相關專業的教師,國家機關、科研機構、媒體、市場研究公司和企業從事調查、數據分析和諮詢的研究人員或實際工作者。

本方向擁有國內一流的研究團隊,成果豐碩,科研項目多,學生參加實習實踐的機會多。

7.傳播心理學方向

傳播心理學是一門傳播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吸納心理學和傳播學的研究方法,採用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相結合的多元化研究取向,探索人類傳播活動中心理現象的規律。本方向重點研究傳播心理基礎理論和傳播心理應用。着重於運用現代心理學理論分析傳播活動中認識主體的行爲表現和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尤其重視研究在新聞、廣告、影視、網絡等傳播領域中傳者與受者特定的心理活動規律,以及提高大衆傳播活動效能的心理依據與策略等。通過揭示這些特有心理現象的規律,幫助傳播活動的.參與者運用這些規律去預測和控制傳播實踐領域中心理現象的發生與發展,從而提高傳播效果。

本方向要求學生掌握傳播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具備創新開拓的研究意識,擁有健康的心理,並能夠與傳播實踐密切結合,具有良好科研素養與從事傳播實踐的能力。畢業生適合進入科研機構、高校及傳播業界等領域從事相關理論研究和傳媒實踐工作。

本方向師資隊伍實力雄厚,擁有國內首創、並保持領先地位的傳播心理研究團隊。除了開設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傳播學等基礎課程外,還開設了傳播心理理論研究、傳播心理應用研究以及新聞傳播類理論與實務課程。

 8.傳媒政策與法規方向

本方向立足於傳播學,同時與政治學、法學、公共管理學交叉的新興學科領域。 本領域的研究既包括關於有關傳媒政策與問題的基礎理論研究,也包括相關政策問題的應用研究,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包括對於學生的相關實務方面的訓練。

本方向研究內容,在政策方面,主要包括國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對於傳媒政策的影響、各國傳媒政策的歷史與現狀、一國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媒介政策和具體媒介制度、傳媒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和作用、未來媒介政策的走向與預測、公共政策的制定與評估等。在法律方面,主要包括與傳媒相關的基本理論問題,基本權利問題,以及在傳媒管制、運作、信息傳播實踐中的各種法律問題。具體有民主憲的政理論、表達自由理論、公共利益理論等理論問題;公民的表達權、人格權、經濟文化權利等基本權利問題;媒體管理體制、管理手段等問題;傳媒領域各種利益衝突的法律調整問題;版權問題;自律問題等。 通過長期的教學與研究,本方向形成了自身的研究優勢和特色,專業組導師對於傳媒政策法律具有較爲全面的把握,對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傳媒政策有系統比較研究,與國際傳媒法同行保持經常性交流。本研究方向的任課教師具有英語、德語、日語優勢。

學生通過本方向的學習、研究和訓練,能夠具備較寬闊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能力,形成紮實和深厚的理論基礎,側重法律學習的學生,能夠養成處理傳媒法律實務問題必需的素質與技能。畢業生可以從事媒體組織的法律實務工作,以及主管機關的相關崗位工作、各種與媒體內部管理和維權相關的業務工作、與法律相關的媒體業務工作等。側重政策學習的學生,對於傳媒政策和公共政策制定具有專門和較爲深入的研究。畢業生能夠勝任國家管理部門和相關公共機構的相關崗位工作,能夠從事專門的戰略性、諮詢性、應用性研究,也可在媒體組織和相關行業從事一定的管理和業務崗位的工作,也可繼續在相關專業深造。 本方向也爲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基礎

主要課程爲:傳媒法基本理論、傳媒法實務、傳媒行政法研究、傳媒侵權法、傳媒產業法、傳媒與著作權研究、傳媒模擬法庭、傳媒政策基本問題、傳媒政策史、各國傳媒政策比較研究、傳媒法基本理論、公共政策研究、各國傳媒體制研究、傳媒倫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