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企業家是否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學識都 人氣:7.93K
    最近碰到一位業界知名的企業家,他正準備從自己的大房子裏搬出來,剛剛買了一套80多平米的酒店式公寓。他說住在郊區的大房子裏自己真正活動的空間也就是客廳和臥室那麼一點點,所以不如搬到一個更加緊湊、方便的地方,自己下廚作碗麪,一轉身就能放到餐桌上。此外,他剛剛爲自己找了個CEO,今後準備逐漸從一線淡出,多花時間做一些公益方面的事情。

一個多月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我看好的四大併購主題》,其中之一就是“企業家尋找新的人生方向”。像我這位朋友這樣正在“尋找新的人生方向”的企業家與日俱增。

導致企業家尋找新的人生方向的誘因有很多:可能是做一件事情時間長了感到麻木甚至心生厭倦,可能是自己或者家人身體上出現某種變故忽然間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觀照,可能是自己受到一些挫折與打擊(或者看到別人的挫折與打擊)而心灰意冷,也可能是發現了一件更能讓自己激情澎湃、身心年輕的事情而興奮不已。

無論什麼原因,有一點是很重要的:企業家在做企業的過程中不僅要爲股東和社會創造價值,同時也要爲自己製造快樂。什麼時候企業家做企業不再快樂了,什麼時候他(她)就應該一個人躲到山裏或者海邊面向浩瀚的大自然重新審視和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

我一直以爲,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成功與衡量一個企業家是否成功完全是兩碼事。一個企業是否成功,相對來說是有一些客觀的評判標準的,譬如企業的行業地位、規模、盈利性、增長性、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力等等;而衡量一個企業家是否成功,除了要看他(她)的企業是否成功之外,還要看他(她)在做企業的過程中是否收穫了足夠多的'快樂來抗衡和對衝那些他(她)經常要面對的壓力、問題、苦悶、彷徨,還有那份高處不勝寒的寂寞。

做得成功的企業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活得精彩的人。如果二者之間必須做出選擇,我覺得人生苦短,做一個活得精彩的人比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更加重要,在奮鬥過程中今天收穫到的快樂比明天可能在財務報表上呈現出來的輝煌數字更加真實和動人。

當年臺灣歌手李聖傑曾經有首歌叫《手放開》,其中有句可詞是“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 ”,雖然唱的是男女之情,但其實做企業也是一樣。對花費多年心血一手打造出行業翹楚和心中驕傲的企業家們來說,“最後的疼愛”同樣是“手放開”,是對企業,也是對自己。或者套現了結,或者把企業交到更加富有激情的人的手裏,然後不回頭,開始追求新的人生目標。

有的人像默多克那樣到了80歲還能從工作中找到快樂,那他就應該一直做到180歲。有的人四十不到,已經發現寫一個劇本或者導一部電影比管理一個幾十億銷售額的公司更加讓自己興奮,那他就應該趕緊考慮退出和繼承的問題。這裏面沒有一定之規,全在自己的內心。
TAGS: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