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筆試歸來(筆經)

學識都 人氣:1.7W
麥肯錫筆試歸來(筆經)
估計麥肯錫是攢一段時間申請人,然後一次集中比試。 現在這個時間不是集中招聘季,去的人不是MBA畢業還沒確定工作的,就是在職想跳槽的,所以總稱Experienced。一共十五六個。我猜大概攢了一個多月的申請人。 做樣題的時候沒覺得什麼,實際考試時候的題目要難得多,很多信息散落在案例的各處,舉個例子來說,C題的題目本身提供的信息不足以做出答案,還需要倒回去到A題的題目去找信息,這與樣題明顯不同。很多題目相當繞,需要2到3層的邏輯推理,不像樣題那麼直接明瞭。所以這是爲什麼實際考試要比樣題難得多。時間是肯定不夠的,不要指望每題都做的有把握,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把握節奏(時間),爭取每一個案例和每一道題分配的時間比較平均,爭取對的題多一點兒。 三個案例,26道題,60分鐘。第一個案例是一個高端女裝的公司,一直做的不錯,但希望做的更好,所以問你怎樣可以改善營收。第二個案例是一個遊艇的公司,老闆以前在汽車業做過,希望引入租賃(類似汽車貸款)的模式來增加市場份額,問你該不該這麼去做。第三個案例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組織優秀大學畢業生去高中執教),也是如何提高營收的問題,例如怎樣提高收費等等。具體題目記不清了(能答完就謝天謝地了,咱畢竟不是新東方的老師去考試偷題的)。 祝各位去筆試和麪試的好運吧。最後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太迷信麥肯錫,我看了看這裏討論麥肯錫的.人比討論其他諮詢公司的人多了不止一個數量級。其實頂尖的諮詢公司大家差距不大的(這裏的差距泛指名氣、客戶、規模、收入和工作水平),重要得是各家的文化、氛圍和方式習慣明顯不同,所以在我來看最重要的是你覺得你的興趣和喜好和那一家更香味相投。從這個角度來說BCG、Bain和McKinsey是沒有區別的,只是那一家更適合你,所以建議各位多留意麪試中這方面的內容。我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和這三家或者這三家出來的人打過交道。我不是太喜歡麥家,可能是他家的人都太聰明瞭(至少他們自己這麼認爲),所以工作中乖戾之氣重了一些,合作和團隊精神都不好,待人較爲的不寬厚,就是想讓你感受“我比你聰明”,在我來看比較無聊,實際效果來看也不好。舉個例子,我公司裏有一個職位前後兩個人都是諮詢公司出來的,麥家的那位確實聰明,但是功利心太強,不夠踏實。所有與他合作的人可能都覺得他有點兒“聰明過頭”了(別人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不聰明”)。而第二位是從一家前三之外的諮詢出來的,但是人很踏實,勤奮,又相當上道(與人相處方面),所以所有工作過的人對他的評價都非常好,他個人也升的非常快,10個月漲一級,現在已經進入管理層了。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我在找工作跟獵頭接觸的時候,幾乎每一家獵頭都會跟我提起他,可見已經名聲在外了。而反觀麥家那位,跳來跳去,先發而後至,職級已經落後後來這位了。 所以聰明不等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