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

學識都 人氣:9.99K

一個國家對老人的態度,反映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素養。如下是精心爲你挑選的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歡迎大家踊躍閱讀!

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

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1】

20xx年1月6日,星期五,小雨

1月6日上午,我來到了**鎮**村走訪。這天碰巧是小寒,氣溫在5℃以下,還下着濛濛小雨,有點冷颼颼的。**鎮是我掛點聯繫的鄉鎮,也是我基層工作的主陣地之一,想起那些農民朋友以及與我一道幹事創業的同志們,雖未天天見面,但心中總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現有人口2680人,其中貧困人口138人,佔全村總人口

5.1%;耕地360餘畝,人均純收入2200元左右。

一個國家對老人的態度,反映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素養。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弘揚和繼承這一優秀文化傳統。於是,我們首先來到位於鎮政府旁邊的光榮敬老院。鎮民政所長介紹到,光榮敬老院創辦於上世紀50年代,佔地5800多個平方,目前有供養對象52人,管理人員4人。看到我們進來,院裏所有老人都很開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聲。在給老人講明來意並送上春節祝福後,老人們樂開了懷,就彷彿晚輩回家與他們團聚一樣。隨後,我們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詢問了老人們的伙食、住宿等情況。據院長介紹,敬老院現有耕地1.8畝,加上黨和政府每年的補貼、關懷,院裏每年收入超過

2.6萬元,能夠滿足全院正常的開銷。

從敬老院出來後,我們又走訪慰問了農村低保戶謝桂英、貧困戶葉光福和困難黨員謝紹海。在體弱多病的謝桂英老人家裏,我要求鎮裏的幹部,要及時對老人的房屋進行檢修加固,並叮囑 - 1 -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麼困難要隨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報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說。看着老人信賴的眼神,我們離開了謝桂英老人家。在困難黨員謝紹海家中,我瞭解到,他今年67歲,早年曾在部隊服役5年,已患腦溢血多年,生活難於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針服藥維持生命。家裏就老倆口,靠着政府的困難補助及自己的一點養殖收入維持生活。交談中,老人還講出了心裏話,作爲一名黨員,再也沒能力爲黨的事業做貢獻,心裏很愧疚。從他家裏出來後,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深深體會到一名基層黨員信念的堅定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通過今天的走訪,讓我真正瞭解了基層,真正聽到了一線的呼聲。回顧今天的走訪,短暫而又難忘,讓我對走訪有了更深的感觸,同時也有不少收穫。

收穫之一:走訪調研密切了幹羣關係。緊緊依靠羣衆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革命戰爭年代,正是依靠羣衆我們黨才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走訪調研架起了領導幹部與人民羣衆之間溝通的橋樑。通過走訪調研,深入基層、集思廣益,服務羣衆、排憂解難,切實轉變幹部作風,改善黨羣幹羣關係,對進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有着重大意義。

收穫之二:走訪調研發現了真實問題。在走訪慰問中,羣衆說的最多的話是感謝,而我卻親身感受到了困難羣衆生活的不易。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問題依然突出,路難走、水不暢、環境差等現象還普遍存在;雖然我們加大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生活困難的羣衆每年都發放低保資金、一次性生活補貼,但這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看病貴、就醫難等問題,仍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

收穫之三:走訪調研明確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訪調研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促進農民增收?如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這讓我想起了鄧小平同志的那句話: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想,要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發展,造福羣衆。因此,我們要牢記“發展爲先、生態爲重、創新爲魂、民生爲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設。

爲官一任,發展一方。作爲黨員領導幹部,無論居於何職,都要經常深入基層走訪羣衆、瞭解民情。基層是一個大舞臺,更是一個傳遞百姓心聲的平臺。今天的走訪,感人肺腑,受益匪淺。基層是我家,羣衆是親人。我想,身爲一名黨員幹部、人民的公僕,不僅要帶着責任和義務,更要帶着真情和祝福走進基層,走進我們的親人,那樣,才能走的更真、更實、更遠……

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2】

轉眼間,開展“學轉強促”活動已有多日,回顧走訪過程中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頂着風、冒着雨、烤着太陽、流過汗,經常會看到不理解的表情,有時感到很委屈。值得欣慰的是,我們聽到了羣衆內心真正的苦和樂,加上對惠農政策的講解,實實在在辦了些力所能及的事,老百姓的觀念變了——由不理解轉變到理解,由不歡迎轉變到熱情,甚至盛情挽留在家裏吃飯,我們得到大多數羣衆的信任和支持,受到了歡迎。在走訪的過程中,我們看到還有很多百姓的生產生活很艱苦,仍存在因病因殘致家庭貧困的現象,內心感到不安和內疚,在走訪中都一一瞭解和記錄,並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

第一站拒收慰問金的老黨員

當我們到達長潭村的林名其家裏時,老人正坐在輪椅上。聽到我們的'聲音,老人的老伴一個勁地往外搬凳子,似乎把我們當成了貴賓。 老人今年84歲了,他深情地講述了30年前入黨時的激動心情:“雖然自己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多年,但我時刻將黨放在心中,對黨有着深厚的感情,不管是在哪裏,我都是以實際行動履行黨員的職責。黨組織時常來看望我,問寒問暖,傾聽我的意見和建議,使我倍感親切,謝謝組織上對我們這些老同志、老黨員的尊重和關愛,我們將繼續發揮自己的光和熱。”讓人爲之觸動的是,當我們送上500元慰問金時,老人拒絕了:“比我困難的人還有很多,把這錢留給更需要幫助的人吧。”這是怎樣的一種胸懷呵!

第二站送給我們錦旗的老人

我們再次來到紅旗分場蘭凡成老人的家中,他滿臉笑容地招呼我們進屋。

當我們問老人還有什麼困難要向政府反映時,老人激動地說:“我這輩子做夢都沒有想到,這麼多領導會親自到家裏噓寒問暖,謝謝政府,我沒有困難了。現在的政府好,不僅將我門前的出入路修成水泥路,還讓我享受了低保,中國共產黨好,挺好!”老人送上自己做的錦旗表示感謝。看到滿臉寫着滿足和感動的老人,我們覺得爲他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第三站黑暗的土屋

這家人住的是老式的土磚屋,共有四間屋子,只有一間屋子有“傢俱”(兩張牀),屋內陰暗潮溼,散發着一股黴味。園藝分場的幹部告訴我們,這家男主人有40多歲了,母親、妻子和大女兒都是弱智,唯一讓家裏充滿希望的是小女兒,今年考上了大學。可是男主人因以前在煤礦上班摔斷退,基本喪失了勞動力。小女兒陳鍊跟我們說起了家庭的情況。當談到工作組爲她籌集到1.2萬元現金,給她當學費時,陳鍊幾次忍不住落淚,她說,很感謝黨和政府以及村委會對她家的照顧。

第四站:滿眶熱淚的郭斌香

這並不是一個特別的名字,但這卻是一位特殊的老人。 老人今年70歲,老伴因患肝癌去世了,兒子患有肝病,還需要老人的照顧,兒媳已經改嫁,把孫女扔給了老人。工作組當場捐了1000多元。“感謝你們過來看望。”臨走時,老人滿眶的熱淚和無數次的謝謝,激起了我們心中的千層浪:我們做了什麼,能夠讓老人家如此感激?

當我們向困難家庭走訪慰問的時候,他們的感激,甚至是感恩之情,讓我們覺得,我們的幫助實在是微不足道。對於這些困難羣衆來講,一點慰問金,一句溫暖的話,甚至是一次握手,都有着無比巨大的力量,能給他們傳遞溫暖,帶來希望。今後我們要做好傳幫帶工作,下功夫沉到羣衆當中去,靜下心來在羣衆工作中汲取養分,增長才幹,在本職崗位上幹出熱情、幹出感情、幹出成就。

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3】

大店子村5組的徐福生屬於五保戶,家裏就一個人,由於貧窮,前幾年還住着茅草屋。今年,村委會爲解決貧困戶住房問題,幫助他家修了新房。對法院“三萬”活動工作組專程前來入戶調查、看望,徐福生表達了最質樸的感激。臨行,我拉着他的手囑咐他好好生活,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我代表法院送上了慰問金,徐福生感動得熱淚盈眶。

同組的曾慶祝是搬遷戶,家裏3口人,僅有的承包地支持了國家的鐵路建設。由於男主人常年生病,再加上小孩正在念初中,家裏一貧如洗,村委會今年同樣幫他家建起了新房。我們看望了生病中的曾慶祝,鼓勵他戰勝病魔,同時送上了慰問金。曾慶祝感謝法院對他的關愛,對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衷心擁護,對法院“三萬”活動工作組紮實、務實、踏實的工作作風表示欽佩。

今天的走訪讓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淺。農村工作和法院工作雖然不一樣,但在本質上也一樣。不一樣的是經濟地域條件和生活工作環境,一樣的都是爲人民服務,爲人民造福。我真心地希望,我院“三萬”活動工作組的同志們繼續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把本次“三萬”活動真正落實好、完成好,建成一座幹部和人民羣衆們的連心橋。我默默地祝福,讓幸福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壯大、傳承。

關於鄉鎮幹部走訪民情日記範文【4】

4月11日 陰天 有小雨

早上8點多,我帶着縣法院“三萬”活動工作組的14名同志,驅車前往高坪鎮大店子村。雖然天空中下着小雨,但一路上美麗的鄉村風景讓我精神抖擻。的確,“三萬”活動的這場“春雨”正在滋潤着廣大農民的心靈,這讓我對今天的工作充滿期待。

拜訪村支書

上午9點30分,我和工作組一行人來到大店子村村支書黃靜家中,他熱情接待了我們。在相互交談中,他對法院近幾年的審判執行工作表示了由衷的讚許,對法院在新農村建設、扶貧幫困、“雙聯雙爭”等活動中做出的樁樁實事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同時建議,法院今後要進一步增強執法辦案的透明度。我們就大店子村村級經濟、治安狀況、老百姓對政法工作的意見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對村幹部們積極配合我院“三萬”活動工作組家家到、戶戶落進行民情訪談,我表示真誠的感謝。

在談到如何發展村級經濟時,黃靜說,大店子村計劃在五年內發展三個以上規模企業,解決村剩餘勞動力三、四百人的就業問題;利用村裏豐富的水資源養魚、養鴨。

走訪村辦企業

從村支書家出來之後,我們一行人來到了上海採鈺科貿有限公司建始食品廠,在該廠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生產車間,瞭解車間的生產衛生條件,慰問了農民工,詢問了該廠的發展情況。

隨後,我們又來到恩施天之賦鞋廠。當了解到這是一家外出打工人員回鄉創辦的企業時,我十分高興,向企業負責人提出了一些企業發展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