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鄉鎮幹部走基層

學識都 人氣:6.97K

 鄉鎮幹部走基層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鄉鎮幹部走基層

4月3日 陰

今天,我陪同市委黨校中青班學員一行深入楊家坪村進行實地調研和走訪慰問,我們先後來到該村較爲偏遠的3個小組,與村民一起謀劃今年的各項工作。村民圍繞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議,特別是如何搶抓建設扶貧契機遇,加快全村發展的意見很中肯,很到位。回到辦公室後,我將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整理、歸納,重點將解決公路、飲水等民生問題的設想、方案一併向鄉黨委、政府彙報,在區、鄉領導的支持下,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經納入今年的建設扶貧工作計劃。現今,計劃中的相關內容正在有序實施,羣衆對該項工作很是滿意。

6月15日 高溫

近日,連續高溫,以傳統農業爲主的協合鄉遭遇嚴重旱災,作爲分管農業工作的領導,我坐如針氈。一大早,我就帶領水管站、農業服務中心一行深入協合村,眼前的場景更讓我震驚。秧苗缺水無法耕種,辣椒、蔬菜等農作物開始枯萎,部分村民甚至出現了飲水困難。據統計,該村受災面積約在4000畝左右,佔全鄉總耕地面積的70%以上。解決該村的灌溉和飲用水問題迫在眉睫。我當即召開各村居負責人會議,明確要求把解決人畜飲水問題作爲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定信心、羣策羣力,想盡一切辦法,爭取一切可能,全力戰勝這場災難。會後,我又帶領黨員分頭尋找水源,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鐘。第二天清晨,村民自備的抽水機都在開始抽水,鄉農機站的工作人員也正在逐家逐戶進行災情統計。而這場災難過後,我一直在思索,“靠天吃飯”的傳統耕作模式該如何轉、如何變?看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任重而道遠。

6月29日

馬上要到七一了,黨員生活得怎麼樣,他們生活工作中是否有困難一直讓鄉黨委、政府牽掛。我們班子成員攜帶慰問品前往各個村居進行走訪慰問。我們來到老黨員李長金的家中。他今年已經80多歲了,因爲長年受病,無法站立,但看到我們的到來,他顯得很激動,手足無措。我連忙走近,緊緊握住了他的手,與他拉起家常,鼓勵他堅定生活信心,並表示將力所能及的解決他生活困難。臨走時,老人再次用力握住我的手,好久才鬆開。老人兩次與我握手,這個簡單而常規的動作卻深深打動了我。與羣衆溝通、交流,無需華麗的言語,更不能自高自大,一次真誠的溝通、一些親民的舉動便能拉近感情、消除距離。譬如:一次握手。

10月24日 陰

今天,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部長向罡對我們的民情日記進行了第二次點評,我清楚的記得在第一次點評意見中,向部長明確要求我要全面加強羣衆存在問題的.解決力度。這句話一直在提醒我,工作要敬業,更要務實。當我再次打開日記時,向部長勉勵我:“要把記民情日記作爲自己成長的必修課,認真、長期堅持下去。”對於這一新的服務羣衆方式,村民、百姓也給予了高度肯定,老黨員姚安國說道:“通過民情日記的‘倒逼’,現在已變成了溫暖人心的‘親民行動’,幹部和百姓的心貼得更近了。”的確,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特別是羣衆工作,僅靠熱情是不夠的,好的方式、方法要長期堅持,循序漸進,工作纔會有收穫,羣衆纔會認可和滿意。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民情日記”定將陪伴我日日夜夜。

走基層要善於講“土話”

4月初,我們工作組來到對口基層聯繫點——上慄鎮關上村召開“諸葛亮會”,探尋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新路子。原以爲,事前作了認真調研,討論應該會很熱烈。沒料到大家默不作聲。爲打破僵局,我們改用萍鄉本地方言,重申開會目的。“土話”一對接,氣氛頓時融洽了許多。村組幹部爭相發言,參與討論,既有建議,也有疑慮,最後都把目光投向工作組。我們在改換語音的同時,注意以當地黨員、幹部耳熟能詳的事例和數據現身說法,詳細介紹集體經濟收入好的村特別是臨近村的經驗,並把關上村擺進去,站在村裏角度思考,分析優劣,提出加快土地流轉、創辦特色農家樂、推廣種植紫珠草等增收建議。會後,幾位老黨員和村組幹部都深有感觸:工作組是真心在說村裏話,也是真心幫村裏說話。事實證明,要融入基層羣衆,就要多講符合當地實際的“地方語”。只要多學習、多調查、多與羣衆溝通交流,不繞彎子、不打官腔,講符合實情的話、辦實際需要的事,就能得到羣衆的支持和擁護。

4月中旬,我們再次來到關上村,住進了結對幫扶黨員王明生家,與他在一塊地裏幹農活、一張桌上吃便飯、一個院裏拉家常。交流時,我們認真詢問和傾聽他家的困難、苦惱、需求、願望。王明生是個直性子,感受到我們的不見外,也就打開了“話匣子”,掏出了“心窩子”,一五一十地介紹了自家的詳情和村裏的狀況,並帶着我們走訪了比他家更困難的幾戶羣衆。在王明生家住了短短兩天,相互間就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其實,自2008年始,我們就與他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但以前只是進行節日走訪慰問,見了面就說幾句客套話、場面話,雙方都能感覺到那條隔着肚皮的“鴻溝”。實踐再一次證明,只要你把羣衆當親人,羣衆就會視你爲親人。

鄉鎮幹部不“走讀”

1月2日,2014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上午,西和縣最偏遠的大橋鄉李坪村村民李克鋒來到鄉政府,反映青崗嶺李坪段公路出現塌陷大坑的情況。鄉黨委書記姚續鵬即刻趕往塌陷地點,當天就解決了這裏的交通阻塞和安全隱患問題。

“如今,鎮政府白天、晚上、節假日都能找到人,反映情況不會跑空。”看到反映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李克鋒由衷讚歎,如今鄉鎮幹部下班後不再急着往城裏趕,而是安心住下來,在基層一線紮實開展工作。

西和縣紀委書記王輝說,長期以來,有些鄉鎮的幹部滿足於“上班到崗點卯、下班回城走人”,不夠勤勉敬業;有些幹部藉故有應酬、跑項目、爭資金,長期窩在城裏,堅守基層的定力不強;有些幹部習慣於“手機遙控指揮”,導致日常工作一般號召多,深入實際具體指導少。

爲了杜絕鄉鎮幹部“走讀”,2013年,西和縣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雙聯行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爲契機,嚴格落實鄉鎮幹部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AB崗位制、失職追究制等8項制度,嚴格執行夜間和節假日領導幹部坐班、帶班制度;將駐鄉鎮、請銷假、缺勤等情況納入幹部年度考覈內容,考覈結果記入幹部檔案;明確選人用人導向,樹立向鄉鎮傾斜的導向,加大從鄉鎮選拔幹部力度;定期派出督察組,採取調查瞭解、電話查崗、突擊查訪、不定期暗訪等方式對幹部遵守鄉鎮工作紀律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對個別頂風違紀的“走讀”幹部進行了處理。這些措施的實行,使鄉鎮幹部“走讀”現象得到明顯改變,幹部工作作風、紀律觀念、大局意識、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