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村聯村聯戶幫扶民情工作日記

學識都 人氣:1.97W

深入聯繫戶進行摸底工作

南川村聯村聯戶幫扶民情工作日記

爲認真貫徹省、市、縣、鎮“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的會議精神,2月27日我深入自己的聯繫戶南川村張彥平家中,詳細瞭解情況。當踏進他家門的時候我心靈一種震撼,他們竟是如此的熱情,他們的他們渴望富裕的眼神,那稀疏的鬍渣子,都留下了滄桑歲月的痕跡。

我一邊很認真的講着這次行動的有關精神,首先讓他們知道什麼叫“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其次講述了這次行動的最終目的。一邊瞭解着張彥平家的基本情況。

戶主張彥平,現年31歲,全家3口人,母親張娥娃,現年62歲,女兒張雅軒,今年只有4歲,張彥平因和妻子脾氣不和去年離了婚,家裏基本沒有土地,全家靠張彥平在縣城打零工維持生計,家裏有房屋4間,全家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母親張娥娃經常有病,患高血壓,基本上就是個藥罐子,女兒張雅軒在南川上幼兒園。最後我相互記下了電話號碼。在全面瞭解了貧困戶家庭組成、經濟收入、生活情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後,針對實際困難制定了幫扶計劃。一是針對其母親經常患病,我聯繫了中醫院的一個醫生(是我的朋友),叫不定期的給她檢查,二是給張彥平介紹媳婦,這是最根本的幫扶,找到媳婦後,媳婦可以料理家裏的事情,張彥平就可以長期去外地打工掙錢,這樣家庭的貧困面貌就會逐漸改善。三是經常去他家給女兒張雅軒輔導學習,並且讓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孩子的學習是頭等大事,把孩子的教育抓好,等將來孩子考上大學,畢業後再給聯繫個工作,這樣家庭的貧困面貌纔會從根本上得以轉變。

落實政策開展幫扶幫後感觸

3月8日,豔陽高照,帶着一袋大米和水果若干,再次前往張彥平家,去之前我給張彥平打了個電話,以確定家裏有人。當我走近他家時看見一家三口已經在門口等候,我很感動,相見甚歡,相互攙扶着進了房門。在家裏我們聊了很多,前前後後,還給女兒張雅軒輔導了學習,最後我說了我的幫扶計劃,他們很高興,並表示感謝,我說這是我應盡的責任。

雖然相互溝通的時間很短,雖然這次幫扶不能徹底改變他家的貧困狀況,但通過他們的這種熱情,這種心切心的交談,我深刻的感受了我們甘肅老百姓的淳樸與憨厚,生活的來之不易,還有他們手上的老繭,都給我們共產黨人展現着優良作風和不畏精神。給我猶如醍醐灌頂,讓我才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生活的優越,對自己平時生活裏的鋪張浪費,對自己生活的怨天尤人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對我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讓我想到:雖然我國的綜合國力和GDP都排在世界前列,但人均GDP卻排在了世界後面,數據只能表現表面的東西,不能深刻反映我們的實際生活,我們的貧困人口還很多,我們國家要富裕,重點在農村,如果三農問題能解決好,那我們在21世紀中葉趕上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不是癡人說夢。同樣是在爲我們國家做貢獻,有些人就拿着高薪,坐着辦公室,而農民每天辛辛苦苦養着我們這麼多,他們卻拿着低保,穿着破爛的衣服,住着破舊的土坯房,面對這些,我作爲一名大學生村官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就要與農民羣衆一起摸爬滾打,深入瞭解中國社會,培養對基層百姓的深厚感情,其次要放低姿態,坦誠相見,尊重、信任、服務,所以要當村官先當村民,與農民以心交心,打成一片。

趁着“聯村聯戶,爲民富民”活動的春風,我將以最熱烈的情懷,最積極的行動,走出辦公室,走進農村,走向農民,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酸甜苦辣,幫助他們出謀劃策,脫貧致富。

自雙聯行動開展以來,省、州、縣、鄉四級聯動,全省40萬名幹部進村入戶、噓寒問暖,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在此期間,我也聯繫了2戶幫扶戶。

清晨,我和單位同事相約來到了馬家山社,聯繫戶馬玉海家我總是放不下心,特別想去他家看看,馬玉海母子二人相依爲命,母親年事已高,而兒子馬玉海已經48歲了,已離異,肩膀還有些殘疾,身邊無子嗣,只是過繼了弟弟的一個兒子,現在還小,經常不在家,家裏上上下下所有的事情都要馬玉海親自料理。

我總通過電話給馬玉海打氣、鼓勁,希望他繼續做他的木工活,好好照顧母親和侄子,一切會好起來的。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爲他做點啥,春耕的時候爲他家買了一捆塑料,前幾天又爲馬玉海家送去了一隻基礎母羊,希望他們日子能過的舒心一些。

剛走到家門口,就看見馬玉海的母親和同村的一位老人在寒暄,看到我過來,奶奶便笑着跟我打招呼,很熱情地迎我進了她家,她家房子不多,但很乾淨,院子不大,也很整潔,所有的苞谷籽種都晾曬在房檐底下。我和同事一起進了她家的偏房。有時候馬玉海出去做木工活遠了,奶奶連飯都吃不上,只能靠早上或昨天的剩菜、剩飯將就將就。奶奶每次見到我都很高心,笑盈盈的,總是誇自己的兒子(馬玉海)這好那好,還說國家的惠民惠農政策好,雙聯行動好,他們家享受了農村危舊房改造,3個人也都有低保,還爲他們免費發放地膜

塑料,免費發放基礎母羊。完了也發發牢騷,說兒子不容易,到現在還是一個人,既要照顧家裏,幹農活、做飯、餵養,還要到外面做木工,掙錢貼補家用,孫子還小,13歲,還在念書,幫不上忙。我問了問上次奶奶手術後的情況,說都好些了,通過大病救助還報了些,自己花去的錢不多。我說,只要奶奶健健康康,馬玉海在外面補貼些,再加上低保,日子慢慢會好起來的,奶奶聽到我說這些,很高興,一個勁地勸我喝茶,吃糖果。

農村在變化,老百姓的心情和日子也在變化,隨着黨和國家的惠民惠農政策的越來越好,老百姓看病可以報銷了,上學也免費了,油路鋪到了家門上,危舊房也改造了,老百姓的日子便也越來越好了,心情自然也就好了。

在回單位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很替馬玉海家高興,現在我也算是他家的新“親戚”了,只要馬玉海繼續爲家裏整些貼補,奶奶能夠健健康康,小侄子能夠好好唸書,他們的日子過好了,我自然也就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