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聯村聯戶民情日記2篇

學識都 人氣:8.69K

民情日記必須要跳出紙上談兵的怪圈,不但要記,更要去做,對羣衆所反映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想方設法儘快幫助解決。對暫時不具備條件和能力解決的問題,也要耐心向羣衆解釋清楚,給羣衆一個滿意的答覆。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精選了2篇甘肅聯村聯戶民情日記,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甘肅聯村聯戶民情日記2篇

  甘肅聯村聯戶民情日記一

今天是20xx年4月10號,天公作美,一改這幾天的寒冷、沙塵漫漫,今天風輕雲淡,讓人們感覺到了久違的春天的氣息。我們隴東地區今春普遍乾旱,而且旱情持續加重,加上老天也不眷顧,從開春到現在從來都沒有下過一場透雨。隊領導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今天剛一上班就召集大家前往我隊幫扶的鄉村——西峯區顯勝鄉毛寺村。

雖然沒有貴如油的春雨的潤澤,但沿途的樹木已吐露細細的嫩芽、迎春花、海棠花、玉蘭花,還有油菜花都競相開放,路邊上還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也毫不示弱的競相鬥豔,原野上到處是嫩嫩的綠色,讓人一下子融入到這個綠色的世界、鮮花的海洋。一時間竟忘記了那乾旱的麥田、等待滋潤的禾苗,還有焦急的農民。

一到幫扶對象毛仲學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他們去年剛新蓋的房子,深藍色的房頂、磚紅色的房體,屋內窗明几淨寬敞舒適。毛仲學雖然已年逾古稀但身體卻很硬朗,走路說話不像那麼大年紀的人。他和老伴帶着一歲多的孫子,兒子兒媳都在西峯城裏打工,離家較近,春種秋收都能回來,加上現在國家對農機用具的大力補貼,播種收割基本不需要人力了。他很健談,對黨的惠農政策瞭如指掌。他說在他的有生之年要帶着孩子們跟着黨步入小康生活,他有信心。談到今年的致富計劃,他說有黨的政策做保障,去年他已經蓋起了6間新房,今年還準備加蓋三間,除了往年種的小麥、玉米、黃豆、油菜、甜瓜等作物外,爲了彌補今年乾旱造成的減產,他還栽植了新品種核桃樹,核桃樹地裏還可套種黃豆、紅小豆,小麥收割後回差種些糜子,蕎麥。養殖方面,去年養殖的絨山羊今年就要產崽了,奶羊也要產崽了,另外要引進些新品種的絨山羊,養殖規模也將擴大。對於今年的乾旱少雨,他說這地方几百年來都是靠天吃飯的,雖然離蒲河很近,以前只有眼睜睜看着它流走,現在不一樣了。前幾年政府已經給每個村子配備了灌溉設施,所以必要的時候就用蒲河的水澆地了。聽到這裏我終於放心了。是呀,只因有了這想民、爲民的政策纔有了年逾古稀的老人一如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滿腔熱情的.敢想、敢幹。

看着鄉親們會心的笑容、聽着的孩子們歡快的笑聲、我真想放聲高歌一曲,唱響我們中國農民新時代的夢想、屬於我們的“中國夢”。

  甘肅聯村聯戶民情日記二

炎熱的七月,驕陽似火。省人防辦一行8人,頭頂烈日行進在“雙聯”扶貧點甘肅省慶陽市寧縣宮劉村對接戶的路上,利用一週時間,深入到宮劉村、郭坊村、渭峪口三個村子,走訪了15戶最基層、最貧困的農民家,瞭解一年來幫扶對接戶的家庭生產、生活變化,瞭解他們的經濟收入和種植、養殖等情況以及存在的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我一直生長、生活在城市裏,這是第一次下到農民家中,這麼零距離接觸到農民,直接看到貧困農民的家庭生活,感概萬千!平日裏總是感覺農民辛苦、生活的不容易,但沒有親身體驗和真實的、真切的走近他們的生活,感受不深、觸動不大。通過這一週的走訪,真正的體會到了他們的艱辛。在農村的這幾日,幾乎看不到40歲以下的年輕人,能夠碰到的也只有老人和上學的孩子。這裏山高、溝深、缺水,路難行、河難過,種的莊稼僅夠口糧,遇上今年受凍,莊稼不但收不了多少,投入的本錢都收不回來,甚至還要費時、搭力,倒貼錢,真的是不易!大多數貧困家庭的經濟來源都是靠那些外出的年輕人打工掙來。

在這裏,我們看到了至今還住土窯洞的貧困農民的生活。同時也看到了不少一磚到頂的磚瓦房,房屋、庭院都很氣派,生活較好的農民家庭。經過了解,相對富裕的家庭,他們生活的地方交通比較便利,加上有技術能力,不是搞建築包工的,就是跑運輸的。由省人防辦出資修建的沙石路兩邊的農戶,因道路好走,大部分農家都配有農用車、摩托車等小型車輛。相比較那些較貧困的農民,大部分都住在深溝裏,土窯房,上山爬坡的土路較窄,交通不便,吃水要跑7~8公里以外去挑,也沒有什麼致富或發展的門路和空間,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種植莊稼缺水,養羊缺乏技術指導,羊生病也看不好,有些地方人、畜共用一個醫生。有些人家還要養着1~2個喪失勞動能力的癡呆傻人。

這裏的種植主要以小麥、玉米爲主。今年小麥受災,1畝地僅能收穫200餘斤,能賣200餘元,投入的化肥都要300餘元,所以沒什麼收入。去年有些人家引進了藥材牛籽的種植,這種藥材從種到收需要兩年時間,1畝地估算能賣2500~3000元。

這裏遠遠看去山清,走近卻不見水秀。遠遠的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走近一看河水污黑,惡臭。橫跨在20多米寬河面上的小橋,只有一米寬,且兩邊沒有護欄,橋面距離河面約有20多米深,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很不安全。

經過進村入戶,和農民掏心窩子交流,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苦樂甘甜。每到一家,我們都能深深的感受到農民的期盼。我們聯繫的特困戶中,絕大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由於沒文化,啥事都幹不成,外出打工也受人歧視,只能忍受貧窮。但他們很純樸,要求也不高,就是期盼能幫助他們解決行路難、吃水難、過河難等實際問題。

七天的調研生活,雖然進村入戶走的很辛苦,一路勞累,腳磨破了、打出水泡了,返回住地還要自己做飯,沒水還要到10幾公里以外的地方買水拉回,甚至接雨水洗臉等,遇到困難都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不給老百姓添麻煩,也沒有一位同志叫苦喊累。總的體會,如果我們不下去,就不知道農民的困難,就不瞭解農民的疾苦,就不知道他們需要獲得什麼樣的幫扶。只有面對面的入戶瞭解,才能獲得第一手資料,掌握實情,爲更好地解決問題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