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後感(集錦13篇)

學識都 人氣:6.51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西遊記讀後感(集錦13篇)

西遊記讀後感1

西遊記非常好看,想必大家都看過。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吳承恩。西遊記講述的師徒四人奉命去西天取經,遇到了很多妖魔鬼怪,他們都想吃唐僧的肉,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師傅的故事,接下來就講講《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吧!

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一天,他們在荒山中遇到了一羣強盜,孫悟空不顧唐僧的阻攔,幾下就把強盜打死了。唐僧怒髮衝冠,把孫悟空趕走了,悟空委屈的回到了花果山。可是,沒過多久,“孫悟空”又從雲層裏跳出來,搶走行李,把唐僧退下了馬。沙僧找到悟空,一問才發現不是真悟空強的行李。悟空覺得是妖怪變成他的模樣,於是去了花果山,果然有個假悟空在那裏佔山爲王。

真假兩個美猴王都說自己是真的,他們爲分辨出誰真誰假,就去東海找龍王,然而,在南海觀音那裏都沒有辨認真僞。最後,他們打到佛法無邊的如來佛祖面前辨認。佛祖只用手一指,假悟空就現出了原形。假悟空原來是隻七耳獼猴。這隻獼猴慌慌張張想逃跑,結果被悟空一棒打死了。最後唐僧原諒了悟空,師徒四人戰勝了又一道挫折,他們更加團結的上路了。

從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誠實,不能撒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西遊記讀後感2

《真假美猴王》出自於神魔小說《西遊記》,是其中一個經典的典故。它說的是悟空因爲把幾個土匪殺死而被師父逐出師門,而由六耳獼猴假扮的孫悟空又乘虛而入,妄圖偷走聖經自己去西天取經。最終,在真孫悟空以及衆神仙的幫助下,六耳獼猴被如來佛祖繩之以法,師徒二人也就再一次重歸於好。

通過閱讀,我認爲唐僧是一個沒有用正確的角度看待事情的人,悟空助他除妖,他都不領情,還一味的認爲是悟空殺人不眨眼,連百姓的生命也不放過。

在文章當中,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唐僧趕走悟空的那一段。雖說悟空對師父的做法感到十分的不滿,但他寧可被師父念緊箍咒也不肯離開師父,非要護送師父去取經,而不分青紅皁白的唐僧卻聽從了八戒的胡話硬生生地趕走了悟空。

讀完這篇文章,我明白了要多方面的去思考問題,要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情。

西遊記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一個故事,叫《真假美猴王》。它描述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一路上遇見了很多妖怪,孫悟空奮力保護師父和師弟們,把很多妖怪都一一殺死,但是卻也經常被唐僧指責,還時不時地趕他回花果山的老家。這一次悟空又是被唐僧唸了緊箍咒而趕走他。悟空遭此冤枉後,忠心不改。爲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於觀音菩薩。但六耳獼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領,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孫悟空掀起了一場場惡鬥,兩個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領和渾身的解數,一直打上了凌霄寶殿,玉皇大帝令他們二人停止,但六耳獼猴竟然不服從玉帝的命令,鬧得玉帝也無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廝打到靈山,要讓如來佛辨個真僞,說出是非。在佛法無邊的如來面前,六耳獼猴最終鬧了個原形畢露,自食惡果。唐僧師徒四人在戰勝了六耳獼猴以後,又踏上了去西天取經的漫漫長路。

這個故事讓我感覺唐僧太不相信孫悟空了,而對妖怪們卻心懷慈悲,導致了孫悟空經常被冤枉。但是我很敬佩孫悟空,他對師父的忠心永遠不變。

西遊記讀後感4

暑假,我讀了一本故事書,這本故事書的名字叫《西遊記》。這本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人保護唐僧去西天如來佛祖那裏取經的故事,沿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回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孫悟空能打敗妖怪,保護好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是妖怪們的剋星。下面,讓我來介紹這四個人物。

孫悟空:有無窮的本領和智慧,無論是活還是死,都保護唐僧打敗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會噴火的紅孩兒,黑水河妖、比丘二妖和金鼻白毛老鼠精。

豬八戒:好色好吃好玩,遇到困難時,只想着退縮,別忘了,他就是這樣被玉帝貶下凡來的。

沙和尚:忠厚老實,一心跟隨着師父取到真經,她的決心和態度令人讚頌。

唐僧:囉嗦,取經路上不顧勞頓、是非不分、慈悲善良、不爲財色迷惑;不畏困難退縮,她又性情和善,連兇殘的敵人也可原諒,偏聽偏言。

《西遊記》這篇故事讓我領會到了許多道理:做一件大事並不是非常容易,而且還可能困難重重。就比如我們自己:從小到大,雖然沒有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但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應該取長補短,讓自己更進步,這樣才能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

西遊記讀後感5

讀了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西遊記》,受益匪淺。小說中我最喜愛的人物是孫悟空,他的本領大得很,會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便是十萬八千里,善使一支可長可短可大可小威力無窮的金箍棒,尤其令人羨慕的是他有一雙火眼金睛,識別妖魔鬼怪,易如反掌。

在小說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裏,孫悟空火眼金睛的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爲吃唐僧肉長生不老,白骨精千方百計接近並迷惑唐僧:第一次變作“月貌花容的女兒”,徑奔唐僧;第二次變作年滿八旬的“老婦人”,一步一聲的哭着走來;第三次變作一個白髮蒼髯的“老公公”,路都走不動了還唸經。三般變化,加上花言巧語,哄得唐僧善惡不分賞罰不明,那豬八戒更是神魂顛倒醜態百出,卻難瞞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終於“棍起處,打倒妖魔”,“斷了靈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觀察事物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裏煉出來的。我們要想擁有孫悟空那樣的火眼金睛,也必須在現實生活這座大熔爐裏磨鍊自己,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立於不敗之地。

西遊記讀後感6

西遊記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作品。故事以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去真經爲主。一路上他們遇到了各種妖魔鬼怪,他們歷經艱辛,跋山涉水最後終於取得了真經。故事把堅忍不拔的唐僧,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忠誠又老實的沙僧,貪生怕死好吃又懶惰又可愛的豬八戒等人都描繪的栩栩如生。

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因爲他是從石頭裏蹦出來,從小就沒有人約束他,他就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但是他勇敢,而且忠心地保護着師父。一路上和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做鬥爭,歷經磨難和艱辛終於他們到達了西天,也取得了真經。他頭腦很機靈,而且很有正義感。但他有一個缺點,就是很衝動對取真經的目的也不明確,偶爾會犯一些小錯誤或者打退堂鼓缺乏恆心,所以師傅就會念緊箍咒來約束他和教育他。

其實我們有時也像孫悟空一樣會衝動,和貪玩,老師上課時我們有時也會三心二意心不在焉,等到考試時才發現對知識的理解都是一知半解。老師要求要背誦的和熟記的知識有些難度的我們就會敷衍了事。所以我的成績就永遠得不到提高。因此學習知識和做任何事情只有像他們一樣,只有歷經磨難和付出努力纔會成功。

西遊記讀後感7

《西遊記》除了這幾個主要形象之外,還用大筆勾勒出一個井然有序的天上世界,一片莊嚴神聖的西天佛土和一批各具體態的神魔形象。像玉帝、太白金星、太上老君等,明顯地反映出現實社會統治者的某些特點:色厲內荏、暴虐詭譎,千方百計地鎮壓、欺騙反抗自己的人。

對西天的諸佛菩薩,作者的基本態度是肯定的;但是並不妨礙他在卷末對佛教的一片讚頌聲中,特意安排下阿儺、迦葉“要人事”的場面,把神聖不可侵犯的佛祖寫成一個創業守成、傳子傳孫的老財主。在一個宗教題材的故事裏,居然諷刺教主,這又是作者相當大膽的嘗試。至於妖魔鬼怪雖只有幾筆漫畫,依然輪廓鮮明:青獅怪的愚蠢兇狠、大鵬怪的陰險狡猾、九頭蟲的殘忍粗暴都各具特色。這些形形色色的“大王”、“將軍”,或潛伏水府,或盤踞山洞,或幻化人形,大都稱霸一方,殘害生靈。

西遊記讀後感8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寫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師傅唐僧西行取經的故事,唐僧從投胎到西天返回,共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難,途中降妖伏魔,歷經磨難,化險爲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我讀了這本小說後,深刻地認識到:遇到困難不能輕易放棄,要堅持奮鬥到底才能取得勝利。回想起自己,一直以來有個不小的缺點——做事缺乏毅力,常常打退堂鼓。

在體育訓練上,記得剛進學校跳繩隊時,我覺得還挺新鮮的,每天還能早起到校訓練,可是不久後,我就覺得跳繩既枯燥又乏味,慢慢地就沒勁了,最後沒有堅持下去,自己退出了訓練;在學習上,有時候一遇到難題就想放棄,不願意思考,給自己找藉口。哎,現在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從今以後,我暗下決心要鍛煉出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取經路上遇到的種種困難就像我們在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各種挫折。人生中會有許多困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取經之路,這條路長而曲折。讓我們像唐三藏師徒那樣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去取屬於自己的真金吧,就如詩句所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西遊記讀後感9

這學期,按老師的要求,我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

這本書裏主要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分別有誠心向佛的唐僧,膽大包天的孫悟空、貪財好色的豬八戒、心地善良的沙僧。在取經途中,他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從西天取回了真經。在這本書中,我最敬佩的人物是孫悟空,因爲他忠心保護師傅到西天取經,雖然在取經途中他常被師傅誤會趕回花果山,可是隻要在師傅遇到苦難時,他就會一個筋斗雲翻到唐僧的所在地,與師弟們會合。

故事最後,師徒四人取回了真經,這些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缺少了任何一個人,取經就不會成功,缺少了唐僧就沒有最好的領頭人;缺少了悟空就沒有火眼金睛來及時發現妖怪;如果沒有了八戒,取經路上就沒有了歡笑;如果沒有了沙僧,就沒有人任勞任怨的挑擔子了。這讓我知道,做事情要團結,遇到苦難要堅持,只要團結努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我喜歡讀書,更喜歡像《西遊記》這樣的書,它豐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讓我在神話故事的海洋裏遨遊,汲取知識的力量……

西遊記讀後感10

《西遊記》是吳承恩所寫,是四大名著之一。

書中的孫悟空擁有七十二變,令人驚歎不已,但他頑皮活潑,經常和豬八戒吵架。豬八戒和孫悟空比起來可差遠了!豬八戒好吃懶做,孫悟空學的是七十二變,他卻學了個三十六變,所以才嫉妒孫悟空的。唐僧雖然沒有孫悟空那樣的武功,也靠白龍馬做腳力,但他性格正直善良,是個好師傅。沙僧像頭“老黃牛”,每天任勞任怨的揹着重重的行李,但他從不叫苦叫累,比八戒要強

我最喜歡的是《西遊記》中的“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知道孫悟空有火眼金睛,可以一眼看出自己。於是她用唐僧善良的性格,讓唐僧自己把孫悟空趕走。白骨精先後變成了老頭,老太婆和小姑娘這三個人,這三個人都被孫悟空識破,並被他打死。唐僧說他殺了無辜的平民百姓,把悟空趕走了。臨走時,悟空和唐僧,滿臉都是淚,悟空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後來白骨精把唐僧一行人抓了去,白骨精正準備吃掉唐僧時,多虧悟空出手相救,才倖免於難。

在學習中,我們要像沙和尚一樣刻苦學習,這樣才能取得好成績,千萬不能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做。

西遊記讀後感11

又逢寒假,我最終能夠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了,讀了好多本經典之作,但最讓我心動的就要數《西遊記》了。

《西遊記》是我國一部傑出的長篇神話小說,它以唐僧取經的故事爲線索,卻以神猴孫悟空爲主角,整部小說充滿了敢闖敢拼的大無畏精神和俠膽義腸。書中不管是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懶惰貪吃的豬八戒,還是各顯神通的.神仙妖魔,在我眼裏都是如此可信,如此活靈活現。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唐僧最終取得了真經。

我不禁想到,我其實又何嘗不是孫悟空呢?嚮往着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可卻又偏偏逃不出媽媽的“五指山”,時時被教師的“緊箍咒”所困擾,可嘆啊!可轉念一想,悟空要是沒有了這些束縛,他又怎能取得真經,步上成功之路。人啊!必定是這樣,有所得必有所失。教師和媽媽對我的這些約束,何嘗又不是一種關愛和望子成龍之心呢!看來我還是最幸福的。

好書能帶我遊遍天涯海角,嚐盡天下美味,卻更能讓我受到無數啓迪,教會我如何成爲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西遊記讀後感12

提到《西遊記》大家肯定能將其中的一些片段記得滾瓜爛熟,我我一樣,再一次拿到那本紮起書架上已經微微發黃的《西遊記》,愛不釋手,倒一杯香茶,每翻幾頁,隨着吳承恩也有的精彩描繪,就被其中性格不同的任務給吸引住了。 孫悟空是西遊記第一個主人公。他有無窮得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的機智勇敢,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之高至尊的玉皇大帝鬥,愣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覺得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絕不推介地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做鬥爭。蛋撻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很可愛。 唐僧經歷了一個磨難又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一種學習的精神。

西遊記讀後感13

“你挑着擔,我牽着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音樂一響起,我眼前就會蹦出那隻孫猴子。閃着金光的他很狂妄,想做猴王,想學最大的本事,還想……總之,他神通廣大,可還是被佛祖的五行山收了一回心。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唐僧——誠心向佛,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各有各的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的高超。我喜歡愣頭愣腦的八戒,也喜歡一心護師任勞任怨的沙和尚。不過最喜歡的還是保護師父斬妖除魔的孫行者。

嚮往自由的孫悟空這個形象激發了人們內心潛在的,根深蒂固的嚮往——對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石而出,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是達到人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就是自由的化身,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爲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困難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讓我學習的精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