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後感 (集錦15篇)

學識都 人氣:1.5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遊記》讀後感 (集錦15篇)

《西遊記》讀後感 1

對於《西遊記》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這部有趣的書,還被魯迅先生稱之爲“神魔小說”,林庚先生稱之爲“童心之作”。

我最喜歡這本書裏的人物孫悟空。因爲我覺得孫悟空非常的了不起,雖然他生性桀驁不馴,但是他很勇敢。敢於挑戰天宮的權威,不憚於跟十萬天兵天將對陣。單憑這一些就已經讓我敬佩不已。想了想我自己:十分膽小,一點都不勇敢,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但是因爲他的勇敢,也讓我變的勇敢起來,不再害怕別人的目光,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我們應該向孫悟空學習,學習他的勇敢。

我想之所以孫悟空那麼的受廣大觀衆的喜愛,那麼多拍孫悟空的電影,可能是因爲覺得孫悟空是一個英雄,一個真真正正的大英雄,像一些情節: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等,都可以看到孫悟空是一個英雄。他不怕困難,不怕任何的阻擋,樂於助人,真的想一想,我們現實生活中到底有多少英雄,真的不多,結合實際來看,最簡單的就是給老人讓座。但就這麼簡單,也有很多人不會做,我們應該向孫悟空學習,學習他的樂於助人。

其實我喜歡孫悟空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孫悟空身上的一種精神,那就是堅持。他對師父的忠誠的心,儘管被師傅誤解,他還是堅持保護師傅,堅持降妖除魔。另外,那是我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一一上初中前的一個假期。是孫悟空的堅持讓我也堅持了下來,一個假期堅持鍛鍊,堅持學習,堅持練字。每一次想放棄了就想了想孫悟空爲什麼沒有放棄去取經。取經是那麼的艱難,我做的這些事又是那麼的簡單,我爲什麼不能堅持去做呢?

孫悟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儘管他也有許多缺點,但他的優點讓我們受益匪淺。在我心中,孫悟空是一個忠心耿耿、樂於助人,堅持不放棄的可愛形象。

《西遊記》讀後感 2

《西遊記》是我最愛的書,它是一本神話故事,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它講的是唐朝時期,有一位高僧和他的三個徒弟歷經各種艱難險阻一起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這三個徒弟分別是:豬八戒,孫悟空和沙僧。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他神通廣大,樂於助人,還擁有火眼金睛。每次都是孫悟空把唐僧從險境中救出來。

其次就是豬八戒了。他滾着個大肚皮,成天好吃懶做。揹着個大耙子,還天天號稱自己以前是天蓬元帥。雖是如此,但豬八戒也是一個好人,沒有害人之心,並且終於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沙僧老實厚道,一路上都在最後默默挑着擔子,卻從來也沒有一句抱怨。每一個人都有令人深刻的地方,而每一處都被作者表現得淋漓盡致。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爲一個更好的自己。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我看來就像是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有些需要夥伴們一起合作才能克服,有些挫折我們自己也可以克服。那些需要合作才能克服的挫折引導我們與朋友合作,一起經歷風雨,一起成長;那些我們自己可以克服的困難,引導我們自立自強,在生活的磨鍊中逐漸成長。

《西遊記》它雖是一本神話小說,卻教會了我們許多道理,讓我們不斷成長。這樣的一本書怎能讓我不喜歡呢?

《西遊記》讀後感 3

在這個寒假,我反覆閱讀了由明代作家吳承恩編寫的《西遊記》。這是一本關於唐朝法師唐三藏帶着他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從大唐到西天取經的故事。

在取經途中,他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這其中隨便抽出一個,都是兇險萬分。而他們都克服困難通過了,真了不起!我覺得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爲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永不放棄的精神,因爲他們知道堅持就是勝利。不過他們中有一個人最不願意,他就是豬八戒。爲什麼呢?因爲有好幾次師傅或孫悟空被抓了,他就嚷嚷着要分行李,回他的高老莊。不過,後來他就再也不提散夥的事了,一心只爲去西天取經。我覺得他這樣做一是因爲大師兄孫悟空整天拿着金箍棒在他後面打,他不得不走,二是因爲都快走到了,如果回去,豈不被人笑話,我相信他不傻。

現在,有這種堅持不懈精神的人已經很少了吧!更多的是像豬八戒剛開始那樣,做了一半就不做了的人。真是可惜啊!再回來看看我自己:每天要什麼有什麼,溫飽根本就不是問題,大魚大肉已是家常便飯。穿的就更華麗了,什麼安踏、什麼大黃蜂。樣式應有盡有。而他們呢?每天都不知道能不能吃上飯。每天都只能吃青菜和喝稀飯度日,有時候連飯也吃不上。只有到皇宮或旅店裏才能喝到酒。但更多的是深山老林,只能勉強找一個人家借宿。穿的那就更差了:都是一些粗衣麻繩,只有冬天才加點衣物。但就是這樣,他們硬是完成了一項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務。我真心佩服他們,在心裏爲他們默默鼓掌:你們真了不起!

當我把這本書讀完時,我發現這些主角合起來不就是一個人嗎?孫悟空是我們自由調皮的心靈;豬八戒是我們憨厚偷懶的性格;沙悟淨是我們忠心而又謹慎的態度;而唐玄奘是我們的靈魂大腦。你們覺得我說得對嗎?

《西遊記》讀後感 4

總記得對《西遊記》最初的印象是從“86版”西遊記連續劇一樣開始的,箇中學生不知自己多少沒有妖魔鬼怪殆於金箍棒之下,直到可以觸及到了原著後,纔不由得我們感慨:西遊記,多像一個具有荒誕不輕的夢啊。

吳京忠心耿耿,吳能滑頭,唐僧好心,但太相信現在的錯覺,但我最喜歡的是驕傲的悟空——一個叛逆者。

這不是因爲他足智多謀,如果他沒有玄奘,他可能無法得到佛經; 不是因爲他是如此勇敢和勇敢,他被迫進入八卦爐,由各種神和鷹的眼睛; 不是因爲他是如此足智多謀,他使用芭蕉扇作爲手段得到它,白骨精。但是因爲他的固執,他可以爲‘主人有危險’這句話放下心來拯救。他有很多特點。

經過九九八十一個硬盤由該國的女兒,在黑風洞,進行多種危險的寫作盡數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很難獲得聖經畢竟落水,這是發現,翻曬這本書白??皮書,過馬路日曆苦頭,並最終修成正果是一個篩子,所有的悲痛,同時也導致質疑佛悟空,到底是用了這最後的困難。

我有時我們禁不住的想,悟空是吳承恩先生將自身進行情感發展灌注過程中得來的人物,還是一個集合那千百人身上的一部分設計而成的塑性?師徒四人之間總是他最有自己主見,執着努力向着實現目標管理方向,即使到了天寒地凍,路遙馬亡。細數悟空前半生,離經叛道,放蕩不羈,我卻覺得他一直不斷追逐‘自由’兩字,然而研究發現‘責任’纔是最終歸宿,汪國真先生有一問詩,我以爲企業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他們質疑遠處的道路?在路的腳下,夢在遠方。

行者我們踽踽,夢啊,請駐留!

《西遊記》讀後感 5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個暑假,我又翻開那本厚厚的《西遊記》,進入了一個神話世界。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三打白骨精那一回。那一回講的是:白骨精想要吃唐僧,趁孫悟空不在的時候變成一個少女給唐僧送飯。幸好孫悟空及時回來一棒打碎了白骨精的外殼,但是白骨精又變成了一個老太太,孫悟空又打碎了白骨精的外殼。第三次,白骨精變成了一個老爺爺,孫悟空打了一棒,白骨精正想飛走,被孫悟空追上去,一棒打死了。唐僧一生氣,以爲孫悟空打死了一家人,趕走了孫悟空。雖然孫悟空被誤會,但是沒找唐僧報仇。我發現孫悟空不僅很厲害,而且很善良。

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真經。一路不是輕言放棄,而是堅持到底,功德圓滿,。而我做事虎頭蛇尾,比如:又一次,媽媽給我報了一個奧數班,留了幾道很難的題。回家後,我迅速做完了那些比較簡單的作業,但是那些很難得作業我做不出來,心想:“我的老師平時對學生很好,隨便找個理由就混過去了。”第二天,爸爸發現了我沒有寫完作業,非常生氣。我想起了《西遊記》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都沒有後退,難道這幾道小小的奧數題就把我難住了?不行,我一定要做完。於是,我在爸爸的幫助下,寫完了作業。從此以後,我真不管做什麼事都以唐僧師徒做榜樣,不在虎頭蛇尾地做事了。

我喜歡西遊記這本書,因爲它既精彩,又讓我受益匪淺,我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讀後感 6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唐朝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共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在《西遊記》中最厲害的人物就要屬孫悟空了。孫悟空的本領可多了:會念避水決,會翻筋斗雲,一個筋斗雲就能行十萬八千里,還有火眼金睛,七十二般變化……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可威風了,玉帝怕他到處惹事就封他爲“弼馬溫”。不久,孫悟空得知這是個看馬的芝麻小官就生氣地回花果山了。於是玉帝又封他“齊天大聖”的頭銜,並讓他掌管蟠桃園。看到這裏,我終於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心想:孫悟空是猴子,天生愛吃桃,讓猴子看桃園,豈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嗎?果真他把桃子吃了個精光,緊接着又到瑤池那兒喝酒,弄得一片狼藉,等喝足了,還把太上老君辛苦煉成的金丹全吃了。玉帝大怒,派十萬天兵捉拿悟空,但卻不是他的對手,最後只好請如來佛祖把他壓到了五行山下。直到五百年後,唐僧的出現解救了孫悟空,師徒踏上了西天取經的道路上,併發生了一段段驚險曲折的故事。

讀了這本書,我再一次重新認識了孫悟空,他真不愧是一個法力高強的神猴!如果沒有他,唐僧也取不到真經、修不成正果。同時,在這本書中,我又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會有很多坎坷,我們要努力克服困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西遊記》讀後感 7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膾炙人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讀完後,使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保護唐僧,一路上降妖伏魔,經過了烏雞國、車遲國、女兒國、比丘國……打敗了黃風怪、白骨精、蠍子精、黑熊精……經歷了千辛萬苦,最後到達了西天。孫悟空也從此被稱爲“鬥戰勝佛”。

在這本書中,有機智勇猛的孫悟空,好耍小聰明的豬八戒,勤勤懇懇的沙和尚,還有“老好人”唐僧。其中,我最喜歡的神話英雄是孫悟空,他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父和師弟有情有義,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但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愣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命;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絕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絕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絕不退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我喜歡的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回想自已的學習,生活中,我有時也和他一樣,喜歡打抱不平。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的'走廊看到有個大哥哥在欺負小朋友,我就理直氣壯地走上去,勸他不要欺負弱小的弟弟妹妹,要幫助他們纔對呀!

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深深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堅強,學習孫悟空的勇敢機智,不論遇到什麼挫折都要努力向前,做一個有膽略的好少年!

《西遊記》讀後感 8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書中主要敘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途中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的過程。故事情節傳奇、驚險,每次閱讀,我都深深沉醉其中。

我覺得最引人入勝的故事是《三打白骨精》。悟空三次痛打變爲人形的白骨精,但是唐僧心地善良,容易被表面所矇蔽,所以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完全不聽悟空的解釋,而是用緊箍咒制止悟空,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着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師傅是十分真心的,而且最後還救了師傅。這些情節都非常精彩,讓我難以忘懷。

《西遊記》除了引人入勝的情節外,還包含了許多道理和啓示,比如唐僧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有時還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懷好意的意見,反而會變得更糟糕。看起來沒什麼用的人,在關鍵時刻也是可以力挽狂瀾的,就像豬八戒那樣。沙僧和小白龍還使我明白了,無論在班級中還是團隊中,都不能沒有默默奉獻者的付出,也許他們沒有什麼能力,但是如果一個班級沒了他們默默無聞的付出,同樣是出不了成績的。從唐僧身上我還知道了,做人要有明確的目標,並且要堅定不移的將目標執行下去。然而,他們師徒四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一定要吸取他們的長處,如果自己也有他們的短處則要改正。

《西遊記》不愧爲一本名著,既讓我看到它那精彩紛呈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告訴了我做人的道理,使我終生受益。

《西遊記》讀後感 9

“吃俺老孫一棒!”想必一聽到這句話大家一定會想到一本書——《西遊記》,這是由唐明朝作家吳承恩所著的一本書,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這本書主要講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一路上他們團結一心、互幫互助,一起斬妖除魔。他們面對困難毫不畏懼,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後,在西天取得了真經。看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感嘆到:原來團結的力量是如此巨大,要不是他們師徒四人在取經的過程中互幫互助,哪能取到真經呢?

這樣的事例不光他們師徒四人有,我也深有感觸。

記得那是一次運動會,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迎來了大家最期待的一項比賽——五十米迎面接力賽。到了比賽場地上,大家個個都磨拳擦掌,躍躍欲試了呢!只見樑致騁重心向前,右手拿着接力棒,還豎起耳朵認真聽,生怕自己的耳朵聽錯了哨音了呢!緊接着,只聽見一聲哨響,樑致騁像一陣風似的“嗖”的地一聲跑了出去。過了一會兒,站在旁邊的我突然聽見了一聲叫聲,原來是王泰元掉棒了,郭笑言一見馬上撿起地上的接力棒,然後邁開雙腿向前衝去,她的雙眼緊緊盯着前方,生怕出了什麼差池,這時,反應慢半拍的胡洵源才發現郭笑言已經替他跑完了最後一棒,他大吃一驚,眼睛睜得可大了,他還是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最終我們班取得了第一名。

可真是一要筷子容易折斷,一把筷子難折斷呀!我們班也是一個團隊,缺一不可!

《西遊記》讀後感 10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作者在書中大膽想象,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絢麗無比的神魔世界。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斬妖除魔,走了十萬八千里,最終取得真經,受封爲佛的故事。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自然是唐僧的三位徒弟。

大徒弟——“齊天大聖”孫悟空,後被封爲鬥戰勝佛,也是書中的亮點人物。孫悟空敢於鬥爭、英勇無畏,擁有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作爲武器。他忠心耿耿,屢屢被唐僧誤會卻從不怨恨;他嫉惡如仇,死於他棒下的妖怪不計其數。二徒弟——豬八戒好吃、好玩、好色,原爲天蓬元帥,被貶下凡投錯豬胎。他性子懶散,可以說是孫悟空的另一面,但若沒有他,唐僧師徒就會陷入更大的危機。比如在孫悟空借芭蕉扇與牛魔王打鬥時,若非八戒趕到,定無法拖延到哪吒等趕來。所以,小人物也有大作用。唐僧三位師徒中,沙僧最小,也最忠厚。一路上,他爲唐僧挑着重擔,承擔辛苦的工作,同樣是功不可沒。可以說,唐僧西行取經的路上,三位徒弟任何一人都不可缺失,他們的團結一致才讓唐僧平安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在生活中,我們要像悟空一樣敢於鬥爭、嫉惡如仇;要像八戒一樣在關鍵時刻幫助別人、鼓勵別人;也要像沙僧一樣忠厚老實、不惹事生非。最重要的是要像師徒四人一樣團結一心、各司其職,就像接力賽一樣,一人發揮不好,就影響了一隊的人;兩人配合不好,一隊就會失敗;唯有團結一致,上下一心,才能走向人生的巔峯!

《西遊記》讀後感 11

今天我讀了《西遊記》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感悟,裏面的片段讓我記憶猶新、流連忘返……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去西方取經途中遇上了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這三個神通廣大、本領高超的徒弟,爲保證師傅的安全,捨身去斬妖除魔。說到這裏,相信大家都想起了那些片段如:《三打白骨精》、《三戰紅孩兒》、《巧借芭蕉扇》……而這三兄弟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首先三個人有團結的精神。然我記憶猶新的片段當然就是家喻戶曉的《三打白骨精》了。師徒四人路過荒山野嶺,突然有一個少女來到了師徒四人的面前,孫悟空利用火眼金睛早已看破了白骨精的詭計,食物中全都是有毒的蠍子與蛤蟆。頓時金箍棒一下,將白骨精的靈魂打走了。突然一個老婆婆看見了屍體,辨認這少女就是他的女兒,但是白骨精的第二次詭計也被他識破了,孫悟空有殺害了一條生命,白骨精還是沒有善罷甘休,因爲只要吃了唐僧肉就可以長生不老,於是白骨精有僞裝成一個老爺爺的模樣,但是孫悟空爲了保護師傅,就將白骨精的魂魄打飛了,但是唐僧就是不相信,就是認爲孫悟空殺害了三條人命。死念緊箍咒。但是白骨精從中得到了捕捉唐僧的時機,最後還是孫悟空將它打死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白骨精是很奸詐很狡猾,但是孫悟空是一心護主,唐僧被白骨精的詭計給迷惑了,但是孫悟空的表現,讓我們覺得說孫悟空是齊天大聖一點都不爲過。

《西遊記》讀後感 12

忘不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勇氣,忘不了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毅力,忘不了孫悟空斬妖除魔的勇敢。看完《西遊記》,我深深地明白了一個道理--再大的風雨也要勇往直前!

《西遊記》講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激勵着我,孫悟空的形象也躍然紙上。

最讓我難忘的是《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講的是在取經路上,白骨精三次變成村姑、美女、老翁迷惑師徒四人,都被孫悟空識破了,打死了妖怪。可唐僧以爲孫悟空誤打好人,連念十遍緊箍咒,讓孫悟空痛苦難耐。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在成長的途中,一定會經歷許多困難,歷經許多艱險。但在腳步蹣跚時,我們不能退縮,而是要勇於面對種種困難,堅持不懈,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如果遇到困難就退縮,怎能成功呢。

想想我自己,一遇到困難就退縮,還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實在慚愧萬分。我以前學吉他,本來很喜歡。但我一彈,就覺得手很痛。吉他太大,不好掌控。學到三四節課時,我實在忍受不住按弦的痛苦,還沒學幾首音樂就馬上放棄了。看別人彈吉他,又不禁十分地羨慕。在《西遊記》中,當孫悟空在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時,他依然有着堅定的信念,並且勇往直前。遇到妖怪時,他也能想辦法,努力制服妖怪,我感到由衷的敬佩。相比孫悟空,再看看自己彈吉他。我想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選擇堅持學下去。

落日的餘暉照進屋裏,我彷彿身臨其境,深深融入在《西遊記》的場景中了。再大的風雨也要勇往直前,希望我遇到困難不退縮,成爲生活中真正的強者!

《西遊記》讀後感 13

《西遊記》中的人物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們的性格卻是迥然不同——有堅韌不拔又有點兒固執的唐僧,本領高強、性格叛逆的孫悟空,愛貪小便宜卻心地純良可愛的豬八戒,還有忠厚老實、本本分分的沙悟淨。

《西遊記》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孫悟空。

孫悟空是從石頭裏孕育而成的,是一隻天產石猴。孫悟空爲求長生不老,歷經數年拜到菩提法師門下,由於他天資聰穎,學會了七十二變等高深的法術,學成法術後,他拜別師傅,回到了花果山。孫悟空天性放蕩不羈,又在種種原因下向玉帝發出了“皇帝輪流做 ,明年到我家”的狂語,後被如來佛祖關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直到唐僧的到來。因爲唐僧救了他,於是,他歷經重重艱難險阻,一直保護着唐僧到了西天,修成正果。

讀完書後,我並未感到孫悟空任何的喜悅,反而讀出了他的淒涼和孤獨。是的,孫悟空是本領高強,近乎無所不能的。但,他一直很孤獨。一直以來——在被關壓在山下的五百年,他不曾有過一個聽他說話的知己;取經路上,他一次次的獨自面對着危險,他一次次被誤解,一次次被唐僧驅趕,所有的苦楚與委屈無人傾聽,他也無法說出口,因爲他是孫悟空,無所不能、天生嘻嘻哈哈的孫悟空,在困難時,沒有人伸出援手,他只能去求他人幫助,他從一個放蕩不羈的猴王變成了一個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一次次的懇求,是他一次次被粉碎的尊嚴;一次次的驅趕,是他無法消失的傷疤。修成正果後,也沒人傾聽他的心事吧,唐僧?他是旃檀功德佛,過於迂腐了點兒;豬八戒?他是淨壇使者,正忙着享受吧;沙悟淨?他是金身羅漢,可以傾聽自己的心聲,卻無法安撫他一絲一毫的傷疤。

幾百年過去了,孫悟空也應該還是孤身一人吧。

《西遊記》讀後感 14

唐僧收服孫悟空,一起去西天取經。在路上,他們遇到了一夥兒強盜,悟空將強盜打死,唐僧怪悟空太過頑劣,悟空賭氣離開。一個筋斗雲去了東海。

龍王聽完悟空的抱怨,勸告悟空:“大聖不可以只圖自在,而誤了前程。”悟空聽了龍王的話,思索了半天,他回覆龍王:“不要多話,老孫還去保他便了。”

讀到這裏,再聯想到取經結束後,悟空封得鬥戰勝佛,我突然覺得聽別人勸告是多麼重要!若是不聽他人好言相勸,會發生什麼事情?看看《曲突徙薪》。

有一個造訪主人的客人,他看到主人家的煙囪砌得太直,一燒火就直冒火星,而且煙囪旁邊還堆着很多柴火。他便好言相勸主人:“這樣太危險,會失火的,你把煙囪改造成彎曲的,再把這些柴火搬得遠些,以免發生火災。”主人默不答應,過了幾天,果真失火了,鄰居們都來幫忙救火。

如果主人能夠聽從客人的建議,那麼這場大火就不會發生。我們也一樣,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善於採納他人的建議,凡事做到未雨綢繆,很多不幸的事情就可以避免了。

這點武則天就做得很好,武則天晚年時期,想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侄兒。狄仁傑勸他:“如果你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那麼,你故去之後可以享受李家祠堂的香火。如果你傳位給自己的侄兒,你聽說過侄子給姑母供奉嗎?”最後,武則天聽從了狄仁傑的建議,把皇位傳給你兒子李顯。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們每個人要勇於接受批評,善於聽取建議,千萬不能諱疾忌醫啊!

《西遊記》讀後感 15

說到我們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吧。這部名著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個經歷九九八十一次磨難終於上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然而,他們師徒四個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

孫悟空愛打抱不平,伸張正義,天不怕地不怕。他有一身高超的本領,敢作敢爲。他敢於大鬧蟠桃會,砸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還多次大鬧天空,與妖魔鬼怪鬥。

唐僧過於迂腐,但也是一個老好人,善於被善意的外表所迷惑,還多次錯怪孫悟空,一有空就打坐,柔弱的外表下透露堅定。

沙僧是一個和唐僧一樣的老好人,雖說他本是不大,但他勤勤懇懇,甘做後勤。在重要關頭也能發揮作用。

而豬八戒呢?你們別看他好吃懶做、好色、怕死,其實他也挺聰明的,其中有一回孫悟空回花果山還是他給叫回來的呢。雖說他本領沒孫悟空大,可他也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

在這部名著中,我最喜歡孫悟空了。他身上那種伸張正義、愛打抱不平的性格、作風是讓我崇拜的。

《西遊記》 爲我們描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奇異的場面。其實啊裏面的每一個人物都代表當時社會的事與人物,孫悟空代表敢作敢爲不向惡勢力低頭的人民;唐僧代表過於迂腐、容易聽信讒言而誣陷人的人;沙僧代表普通老百姓;豬八戒代表貪生怕死的人;而那些妖怪則代表社會上種種醜惡的現象。表達作者吳承恩諷刺當時的黑暗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