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劉姥姥有感

學識都 人氣:1.67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紅樓夢》劉姥姥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紅樓夢》劉姥姥有感

讀《紅樓夢》劉姥姥有感1

在榮華富貴的理想世界中游歷許久,反而更加期待一個“平平無奇”的角色產生。於是——她小心謹慎又自帶“非凡氣場”映入讀者眼簾。所謂一人一世界,她的出現爲我們帶來了那個最真實的社會模樣,平庸世俗與富麗堂皇的交織碰撞,給單一的華麗點綴了頗有姿色的筆墨。十二釵兒女情長,大觀園愛恨無常,詩情畫意間溫婉綿長,承蒙她的出現引得笑聲朗朗。

書中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一部《劉姥姥正傳》揭開了帷幕。身爲鄉下人的她第一次來到了名門貴族拜訪,欲求些銀子貼補過冬。一早梳洗打扮出了門的她帶着板兒站在賈府大門前擡頭仰望匾額,再度整理了襤褸衣衫,不斷叮囑板兒見人禮貌打招呼。初進賈府的她眼中盡是新奇,旁人眼中的一塊磚也足以稱作白玉爲堂的如夢如幻。有求於人使年邁的她出口盡是美言稱讚,見人尊稱相待。也許初次進入大衆視野的她會被誤認爲是虛僞,但當我們接着讀下去的時候,會發現她的出現爲賈府增添了最爲清澈的質樸氣息。她會不斷地突出地位尊卑擡高他人,她會小心翼翼地接觸自己不熟悉的世界,她不會因爲家境的貧寒而忽略了對板兒的教導,她也時時記得收斂自己平日的習慣去迎合大衆。當鳳姐給她了20兩銀子欲打發她走時她不忘“留些銀子給府裏的孩子們買些果子吃”,賈府落難時她會出手相助,救了巧姐。人人的目光不盡相同,難能可貴是她能夠堅持最真實的自我,不會因爲一次請求便失了原則。大觀園女孩衆多,唯有她,純粹得可以看到眼底的渴望。

珍惜她的淳樸,更是珍惜這個書中無他人能及的角色。可憐她沒有鋒芒的善良,心中處處所想是他人,自己願做快樂的提供者,時而忘了“真我”。黛玉取笑她是“母蝗蟲”,丫鬟們看她摔跤忍俊不禁,她笑稱自己“吃一個老母豬不擡頭”,猜謎時顯露出的無知更是衆人的笑點。

劉姥姥不同於賈府和大觀園的其他人物,世間良辰在她眼中沒有脫口而出的詩句能夠形容,也不會像衆女孩一樣打扮得精緻仔細。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她一出場便使讀者難以忘懷。欣賞她骨子裏透露出的平凡樸實,眼中的目光都是清澈明瞭的模樣。世間美景甚多,儘管腹中無詩書,她發自內心的讚歎便是彙集了所有讚美春天的詩篇。也許很久以後我們會記不起十二釵各自的華麗,卻不會忘了園子裏這個獨作一枝花的劉姥姥,不會忘了她的窘迫、面對陌生世界的忐忑、宴會上博衆人一笑的坦誠利落,和那個永遠秉持在內心深處不會被遺忘的“真我”。

讀《紅樓夢》劉姥姥有感2

《紅樓夢》作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百科全書式的博大精深讓國人摧眉折腰, 其中的人物塑造生動形象,窮形盡相。 書中描述的劉姥姥,是一個風趣、幽默、健談、裝瘋賣傻、精明的老婦人。 拜讀和研究有關劉姥姥的片段,能讓人感悟到清醒達觀的處世哲學。

劉姥姥本是粗鄙的鄉野村婦,年遇大旱,生活難以爲繼,因與侯門旺族 ——賈家沾親帶故,於是勇敢地來到賈府求助 。這是她初進賈府。在這珍珠如泥金如土的豪門, 是不缺銀子的,稀罕的是這位見多識廣的窮婦人給足不出戶的女人們帶來一些新奇的見聞,以供大家茶餘飯後取樂玩笑。於是,劉姥姥開始在榮國府粉墨登場。

賈府府第森嚴,秩序井然。人人都得小心翼翼遵守禮儀規範,行動處事言談舉止都要三思而後行。位卑的丫頭奴才怕失言失禮被責罰,有頭有臉的.主子小姐怕失禮被人恥笑,就連賈府的大當家賈政也得小心行事,生怕壞了賈母興致、失了上下禮儀,晨昏定省、打躬作揖、請安問好樣樣不敢懈怠。 而劉姥姥卻以垂垂老者的睿智、村居人的健談幽默和鄉間的奇聞趣事,在榮國府上上下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雖然賈府日日鐘鳴鼎食,但高牆深院外的熱鬧世界,裏面人並不知一二,於是劉姥姥胡諏白道的假語村言,趣聞趣事輕而易舉地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上至賈母下至丫環都像小孩子一樣圍着劉姥姥、盼着劉姥姥、求着劉姥姥講講新奇的人和事。衆人越喜歡,劉姥姥越曲意逢迎,講得天馬行空,衆人聽得異常認真。

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適逢賈母和衆女輩在大觀園宴飲作樂。 精明的王熙鳳暗議捉弄劉姥姥爲賈母開懷,於是便有酒席上的各種刁難,各種諷刺,衆人笑的前仰後合,劉姥姥心知肚明卻不以爲意。侯門深似海,好不容易進來了何不瀟灑走一回?於是,吃酒行令隨便亂說, 滿桌的山珍海味盡入劉姥姥之口。衆人玩得開心,劉姥姥吃得得意, 以至於酒醉意醺,遊山玩水,誤入怡紅院,誤臥寶玉牀,打嗝放屁更像在自家一樣,好不自在。倒是衆人不見了劉姥姥,興師動衆地去尋找,見她把寶玉的屋子弄得臭氣熏天,急急忙忙說謊搪塞,清理打掃。想來也十分可笑,賈母的酒飯親子親孫尚不敢亂動杯著,而劉姥姥卻大吃海喝;衆人金嬌玉貴原爲服侍賈母貴體金安,卻不得不爲劉姥姥打掃戰場,這實在是妙不可言!

劉姥姥第三次進賈府,此時,在賈府的接濟下,劉姥姥家已經衣食寬綽,反而賈家被抄,衰危傾頹。各人已是死的死,嫁的嫁,貶的貶,賣的賣,剩餘人各懷鬼胎,相互算計。這時劉姥姥已不是誠惶誠恐的求助者、曲意逢迎的取悅者,而是從容大度的安慰者、報恩救難的慈悲者。 只有她此時願接近賈府,也只有她才能救巧姐兒於危難。前前後後鮮明的對比,使我們爲賈府的昔盛今衰而悲哀,爲世事的無常而感慨,也爲劉姥姥的知恩圖報而敬佩。

縱攬全書,靜心思考,劉姥姥三進賈府,一次是一次的鋪墊,一次是一次的前因後果。儘管她無心爲之,但她的確徹底玩轉了整個大觀園。在這裏,她顛覆了富貴與貧賤的差距,展示了她智慧與幽默的聰慧,讓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