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周瑜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2.36W

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周瑜讀後感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三國演義周瑜讀後感

三國演義周瑜讀後感一

對於周公瑾這個人,公認的看法是: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我的看法是,從大方面來看。公瑾的卻是嫉賢妒能,心胸狹隘;但是單從東吳的角度來看,其實是因爲各爲其主,他之所以要害死諸葛亮,是因爲要維護本國的利益。所以,周公瑾只是要忠於自己的主公——孫權,纔要害死諸葛亮的。

其實,在車壁之戰中,周公瑾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單憑他諸葛亮,根本無法打出這赤壁之戰,曹操南下,也就隨他去了。沒有周公瑾,就不會有草船借箭、火燒連營的典故。有一個有名的歇後語說: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如果沒有周瑜,曹操又怎會相信黃蓋投降?又怎會敗走華容道?

在赤壁之戰之後,諸葛亮從七星壇上下來後,周公瑾對魯子敬說:“諸葛亮竟會妖術,此人不除,必有後患。”從大體上看,周公瑾試看諸葛亮比自己厲害,要殺諸葛亮,但是細看一下,其實周公瑾是爲了東吳的後來着想,他認爲,一旦孫劉兩家鬧翻,一旦劉備哪方有諸葛亮在場,那將是麻煩重重。所以說,當時是各爲其主,如果讓周公瑾在劉備營中,定不會這樣。

說周公瑾間接害死了關雲長,這是事實,他逼着劉備還回荊州,同時也增加了孫權討回荊州的決心。終於,劉備在取西川之時,孫權親自率兵奪取荊州,在麥城殺死了關雲長。其實,只有一半是關雲長自己的錯誤,他剛愎自用。而周瑜呢,他也是爲了討回本國的城池。可以看出,這完全是因爲他忠於自己的主公。

其實,在歷史中,周公瑾確有其人,歷史上的他是一位儒將,所謂儒將,就是那種風流倜儻、瀟灑帥氣的將軍,歷史上的他:

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楊,發衆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

——裴松之《三國志注吳書九周瑜傳》

歷史中的周公瑾既是如此,但在《三國演義》中,爲了突出諸葛亮,不免把它寫成了一個論謀略,其策略被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得料到;論心胸,他心胸狹隘,遠不及諸葛亮豪放的人,不免被諸葛亮氣死的一個失敗的人。

所以,我們要看清一個古人的真面目,就要遵從歷史,多看看正史,多動腦研究研究野史,就會看到:往日裏在野史中是個英雄的人,他可能默默無聞,或是個卑鄙小人;在野史中是個小人的.人,他可能是個英雄。

三國演義周瑜讀後感二

一代文武雙全的名將、江東有名的大都督,於赤壁戰場上用火攻的辦法將曹操敗得敗走華容,使天下形成三分之勢,但他卻又因爲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使得其遭世人所唾罵,而遺臭萬載。

既生瑜,何生亮?沒錯,此人便是《三國演義》中的江東水師大都督、雄姿英發的周郎,論其本事,他曾於“談笑間”使“檣櫓灰飛煙滅”,將縱橫天下、逐鹿中原、不可一世的曹家軍打得望風而逃;而論其地位,他年紀輕輕就身掛帥印,執江東六郡兵權;再論之功績,他在赤壁大戰不但保全了江東大地,更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勢。這樣一位功高爵顯之人,因嫉妒諸葛孔明,而數次謀害於諸葛亮,多次鬥智後,他帶着失敗和“既生瑜,何生亮”的惱恨奔赴黃泉,成爲後世笑罵的人物。

說實話,是人就有嫉妒心,則在於是否能控制,若不能,則會悔恨終生而帶着像周瑜那種失敗和“既生瑜,何生亮”的惱恨離世。嫉妒乃人生之大敵。有許多歷史慘劇皆可證明:曹操出於嫉妒殺害楊修留下千載罵名;小萬曆出於嫉妒逼死了張居正,是大明王朝朝不保夕;李自成出於嫉妒斬殺了李巖而是事業中路夭折......看見了嗎?這就是嫉妒造成的一切。

《弟子規》言:“人說能,勿輕訾。”我們不能有嫉妒之心,若有,也必須控制,嫉妒他人的人終將失敗。我班有兩名同學成績比我好,但我從不嫉妒與他們,只是以他們爲一個目標,努力學習,使自己超越於他們,上學期期末年級排名雖只是第十五名,但比以前要好得多,我總將超越他們;而說起這位,則是有嫉妒心的一位,以前呢,成績一直在我之下,上學期半期考就開始嫉妒與我,但嫉妒有用嗎,期末時,他仍舊在我之下。

中華民族現在要復興,就應徹底根除存於人身上的嫉妒。歷史的教訓應該牢記。我們要摒棄“既生瑜,何生亮”的念頭,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復興,國家大業才能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