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三國演義》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1.62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1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爲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讀到了一些爲人處世之道。先來說仁者劉玄德,雖然在三國中,劉備是勢力最弱的一國,但是,他很仁慈,對百姓如同自家親戚一般的關心,也很會用人,在桃園三結義和關羽、張飛成爲義兄弟,後來又有趙雲、馬超、黃忠成爲大將,還有諸葛亮、姜維等人支持,所以劉備佔盡了“人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很會用人,我對劉備的重視人才的、對百姓無微不至的關心感到佩服。和劉備相反,曹操這個人是唯我獨尊,我“想幹嗎就幹嗎”的人,曹操一生都是十分大膽的人,也是十分奸詐的,所以人們叫他“奸雄”。他還誤殺了呂伯奢的家人,知錯還不改,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如此的無情無義。曹操後來還說了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聽後覺得他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就離他而去了。我覺得曹操這樣是十分壞的,這樣的人是會別人罵他遺臭萬年的!所以不能向曹操這樣“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接下來是孫權,吳國的孫權佔據長江以南地區。孫權手下雖然沒有一流的謀士,但是文有張紹、魯肅、陸遜等,武有周瑜、黃蓋、甘寧等,再加上有長江天險,可謂是佔盡“地利”。孫權也是極爲會用人的人,曾經用陸遜,火燒了劉備800多公里的連營也是以爲不容覷視的。孫權懂得運用兵法中的“地”就是地勢用天險來制勝,所以孫權也是值得學習的。讀了《三國演義》後我從中知道,要用自己的優勢來取勝,或者用敵人的缺點來取勝。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各有長處短處。總的來說,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都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2

看完《三國演義》,書中複雜的故事情節和性格鮮明的衆多英雄人物,我沒能記住多少,但對一個人物印象特別深刻,非常喜歡,那就是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諸葛亮是軍事天才,外交天才,謀略家。但在我看來他更是一位傑出的心理學家,氣象學家。他聚謀膽於一身,口能戰羣孺,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憑三寸不爛之舌不戰而屈人之兵,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大智大勇無人能及,絕對是舉世無雙足智多謀的蓋世英雄。他淡名利隱居茅廬,爲人謙和,爲國爲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實,諸葛亮還是個心理學家。他用激將法讓張飛巧立奇功;借曹操詞賦激公瑾聯劉抗曹;罵死王朗等,都是他對張飛、周瑜和王朗等人心理的準確把握。身處危境時臨危不亂,沉着冷靜完美彈奏了一曲“空城計”,雖說那是不得已而爲之,之所以敢冒此險,是他掌握了司馬懿生性多疑、用兵謹慎的心理。戰爭其實就是交戰雙方主帥鬥智鬥勇。諸葛亮除了足智多謀,還有出乎司馬懿意料之外的膽識。足智多謀大智大勇的諸葛亮多次力挽狂瀾於危難之際。

草船借箭,借東風,並不是諸葛亮能掐會算,而是他對南方地理氣象的把握,熟知地理人文胸有成竹。他了解周瑜的心胸狹窄。所以周瑜知道真相後仰天長嘆道:“既生瑜何生亮!”承認諸葛亮棋高一着。如果諸葛亮沒有氣象知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借不來十多萬支箭;“火燒赤壁”那時正值季節交替,諸葛亮就像天氣預報一樣算準了起東風的時間,使周瑜能把握機會火燒赤壁,促成了戰略戰爭的勝利,開創了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所以說,諸葛亮還是個天文氣象學家。

諸葛亮不僅生前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甚至於死後,還能以“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無不體現他心理學上的造詣,怪不得魯迅先生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今天,我看完了三國演義的原著版本,裏面全是文言文,讓人看了頭暈腦轉,不過,我看過N+1遍白話文版的《三國演義》,所以看起來還不算很難。

《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曹操。

很多人大吃一驚地問我,爲什麼呢,他哪點值得你佩服呢?

我自己也很納悶兒,劉備是英雄,董卓是奸臣,爲什麼曹操是奸雄呢?

曹操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千百年來褒貶不一,蓋棺難以論定。褒者稱他爲“英雄”,因爲他於東漢末年,除穢定亂,統一國家,功可蓋世。而大部分人稱他爲“奸雄”,他“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無辜殺恩人呂伯奢全家。

可我的心裏覺得,劉備纔是真正的“奸雄”。曹操本來也夠奸雄的資格了,但有劉備在,他實在不應該“榮膺”奸雄這一稱號,看看劉備的一生:吞劉璋,迫劉表,坑呂布,騙曹操,懵袁紹,伐孫權,摔阿斗,囑孔明,迎張鬆,欺袁術……無不體現其奸雄的性格。誰都知道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劉備逢人不忘說一句:“我乃漢室宗親。”這難道不是用身份來包裝自己嗎?《三國演義》中說劉備是英雄,明顯是作者自己在擁護劉備,排斥曹操,完全是憑一己之見抑曹仰劉。至少我與我的百度朋友們是這麼認爲的。總結來說,三個君王裏面最有才幹的是孫權,不但年輕而且佔位時間長,他最有象徵意義的性格特點還是頭腦冷靜、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孫權是拒操的決策人物。周瑜稱他爲“神武之才”,曹操也有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歎,更能證明孫權的實力是多麼的強大呀!孫權這種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的性格,是在曲折起伏、發展變化中表現出來的,因而顯得非常細緻、完備,人物形象十分鮮明。這裏,還是要好好表揚羅貫中一下滴~總之,還是頂一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啦!

《三國演義》讀後感4

假期讀《三國演義》讓我有了很深的感悟。而且,我還認識了一些傳奇人物: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呂布......我最敬佩的是人物是諸葛亮。

諸葛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他喜歡作《梁父吟》,他自比管仲、樂毅,就連司馬微都覺得他可以和姜子牙、張子房相比。諸葛亮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他洞悉天下,瞭解天氣,而且忠心耿耿,從不背叛他的主公。諸葛亮,他真偉大,我以後一定要多多讀書,多掌握知識,我也想成爲像諸葛亮那麼聰明的人,以後做大事!

我最討厭的就是呂布了。雖說呂布是個勇猛的人,可是他卻是個見利忘義、有勇無謀的小人。其中有一回,寫董卓給呂布金銀財寶,他馬上殺了他的乾爹,又認了董卓爲乾爹。可見,他是多麼見利忘義啊!

我認爲最有意思的人是曹操。曹操,他很聰明,但是他把這聰明用錯了地方,反倒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我認爲他最有趣。

書中我最喜歡閱讀的是第七回。這一回是講曹操煮酒論英雄,曹操請劉備去喝酒,可是劉備一到,天空一黑,準備下雨了。這時,曹操說:“劉備,當今天下,你認爲誰是英雄啊?”劉備說了幾個他心中的英雄,曹操又說:“英雄一定要胸懷大志,而當今之,只有你我二人才能稱英雄。”劉備以爲他被識破了,嚇得筷子都掉到地上了。這時正好天空中打雷,於是劉備藉着古代聖人聽到雷聲也會害怕爲由掩飾過去了。曹操見他這樣膽小,就不再懷疑。

《三國演義》這本書刻畫的人物形象可真生動,我好敬佩羅貫中呀,我現在要閱讀更多的優秀圖書,將來也寫出像《三國演義》這麼好看的作品。

《三國演義》讀後感5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通過描寫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爭霸之事,體現了天下大勢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

《三國演義》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可以說關羽是義的詮釋。

那麼,諸葛亮就是智的化身。雖然他沒有成功扭轉三國歸晉的結局,但他成功改變了三國。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

其實沒有最後的勝者,也沒有失敗者。司馬炎不是,曹操也不是,劉備孫權也不是失敗者。他們都在自己的舞臺上,綻放出他們最絢麗的光彩。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邊彷彿又傳來了這句富有哲理的話,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讓我們用心去讀《三國》,品《三國》,道《三國》,用心去感受三國的史詩,感受它的悲壯之美!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寫到這時,蜀國已是國力空虛,千瘡百孔,無力迴天。但蜀漢從不缺乏人才,即使諸葛亮逝世,蜀國仍然維繫了近乎30年之久,我認爲這應歸功於蜀國降將——姜維。

話說這三回,說的是魏將諸葛誕義討司馬昭,姜維趁機出師伐魏,被鄧艾擊敗,司馬昭出兵鎮壓諸葛誕,諸葛誕兵敗身亡,姜維只得班師回朝,後姜維再次伐魏,識破鄧艾詭計,大敗鄧艾,鄧艾派人命黃皓散佈謠言,姜維被後主召回。

姜維在隴西一戰中降於西蜀,後被諸葛亮賞識再加上姜維個人的一番努力,在後蜀掌握一定兵權,在北與魏軍拉據。此三回講的便是姜維北伐的部分內容。在諸葛亮死後十九年,姜維逐漸成長起來,成爲蜀國的中流砥柱。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卻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幾乎沒有任何作爲,他的所有心思基本都放在了北伐中原上。在政治鬥爭中爲了躲避黃浩這樣的小人物使自己兵敗而歸,就像這第一百一十三回講的,黃皓在朝中散播姜維降魏的流言,加之後主的昏庸無能,姜維只得被迫回朝,失敗而歸。諸葛亮尚且因爲劉禪聽信讒言,李嚴謊報軍情,六出祁山卻無功而返,何況姜維。

姜維傳承了諸葛亮的北伐意志,面對費?t固守江河,這樣不思進取的上司,他沒有自暴自棄,依舊利用手中不足萬人的部隊多次與魏軍較量。書中這樣寫到:“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千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乎。”這一句話令人爲之一顫。雖說他的才華不及諸葛亮等人,但他那份不畏艱難險阻,不懼犧牲,誓要興復漢室,迴歸中原的決心,那份固執,比諸葛亮都有之而不過及,尤其是他作爲一名降將,無論是爲了自己的事業與名聲,還是爲了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以弱小的蜀國對抗強大的魏國,且幾乎都是主動出擊,從未怯懦,知道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放棄夢想。

可惜的是,如此人才,依舊無法實現抱負。像諸葛亮,杜甫更是評價“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姜維也是如此,這或許是冥冥中註定的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7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知道了先是黃巾起義,後來劉玄德與兩位弟弟在桃園結義,這本書一共五個階段先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大戰、三國鼎立、三國爲晉。這本書裏寫了許多英雄豪傑、忠義之士、文學才官,其中有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忠義的關羽,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等,

其中諸葛亮是個重要人物,他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他在書裏利用火燒了新野,利用天理借了東風,向曹操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神料華容道,妙擺八陣圖,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以假諸葛亮退司馬懿,妙計殺魏延,使我們不由的大振,因爲這是常人想不到的。

書中還寫了劉備的禮賢,對百姓的尊重,還寫了他三顧茅廬。才把諸葛亮請來說明了他的求賢若渴的心裏,使我們對他有了種從心底裏發出的敬佩。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而且我對他的感覺也不好,雖說是一個人才,非常聰明,且善於打仗,但卻挾天子以令諸侯,使有些人對他有着深厚的仇恨。不過他與劉備煮酒論英雄,而且沒有殺劉備,雖當時劉備正是他的“嘴邊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並不是奸惡,畢竟他還有些對人才的敬佩。周瑜這人自以爲是、目光短淺,氣量狹小。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才會太平,但後來被諸葛亮救走,還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話,使周瑜吐血身亡。

後來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黃蓋受罰巧用苦肉計、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經典故事。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有好有壞。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使我大開眼界!

《三國演義》讀後感8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從周朝以來對於天下的定義。而《三國演義》一書所呈現的便是東漢末年分三國的史詩。讀罷後,我陷於遐想之中。

東漢末年,賣草鞋爲生的貴族劉備,與殺人而逃的關公和殺豬賣酒的張飛“桃園三結義”,共創大業。三分天下時,因爲劉備文有臥龍、鳳雛等經天緯地之賢臣;武有關公、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虎將。所以,劉備也有一席之地。

曹操雖然兵少糧少,可是他卻討董卓、伐袁術、殺呂布、降張繡、滅袁紹、攻劉表……可見,曹操他十分聰明,正如他《短歌行》所寫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豪情壯志。劉備他雖然兵也少,但他仁義寬厚、愛民如子、禮賢下士、知人信人……所以有陶謙三讓徐州、臨難時攜民渡江、風雪中三顧茅廬、白帝城託孤……因此,有民心的劉備成就了偉業。

當我看到東吳和曹操打“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收了十萬有餘的箭時,我覺得諸葛亮十分聰明,而周瑜是多麼驚訝,又多麼想殺了諸葛亮呀!他以爲諸葛亮日後會成爲江東大患。當看見“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時,馬上在腦海中想到:江東的將士們對周瑜如此忠心耿耿,“赤壁之戰”的勝利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三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關公了,他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單刀赴會……可惜關公敗走麥城,被東吳殺之,一世英明畫上了一個句號,可惜、可嘆、可恨。

在三國的最後時候,三分歸一統,司馬炎成了這個世界的主人。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三國演義》讀後感9

書香伴暑假,這個暑假,我有幸見到了劉少康的兩本《三國演義》。看着封面的四個大大的字,我不禁有點兒欣喜,而又害怕。

《三國演義》取材儀東漢末年魏,蜀,吳的歷史。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一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吳亡爲止,將近一個世紀。曾經,我也看過《三國演義》,但只是草草看了幾個著名的故事而已。但今天這兩本長達989頁。充滿古文的書使我恐懼萬分,完全看不懂。

幸虧老爸有着高中學歷。他引引我看到第二章。便開始把不會的劃下橫線,由他講解。直到第五,六回,我已能自主看了。古文版比白話文版難的多的多。成千上。擺個不會的字,變成了第二大攔路虎。謔(xue第四聲)傕(jue第二聲)譎(jue第二聲)拚(pan第四聲)攸(you第一聲)蹇(jian第三聲)……繁體字儁(俊)更是使我大跌下吧。但是難不倒我們的字典一一查出。我還做了一個錯題集。

古文的《三國演義》似乎比白話文厲害得多。密密麻麻的蚊子,若不仔細看,根本看不懂,這就大大鍛鍊了我的耐心。一點點看下去,我時而熱血澎湃,時而毛骨悚然,彷彿已經成了孫權手下的一名小兵。我禁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若渴的慾望。我驚歎關雲長刮骨療毒的勇氣……。但我敬佩的還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竟然能通過觀星判斷人的生死。巧借東風,火燒新野,三氣周瑜,巧布八陣圖,七擒孟獲,空城計等。爲《三國演義》增了不少色彩。

讀完《三國演義》,我人是有很多疑問,既然是歷史,爲什麼之中有不少妖法,靈魂?“如第二回”張寶馬上披髮仗劍,作起妖法。只見風雷大作,一股黑氣從天而降。黑氣中似有無限人馬殺來。“第七十七回”卻說關公魂不散,盪盪悠悠,直至一處。後來關公魂附呂蒙對着孫權大罵一番後,七巧流血而死。類似還有很多也不知道是作者瞎想還是怎麼地。

讀了《三國演義》,我不僅學了許多生字,而且能大致看懂古文了,怪不得老爸總說讓我多學古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我早知道《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當我拿到這本名著後,就如飢似渴地讀完了。

這本書講述了從東漢靈帝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直到武帝太康元年西晉統一,期間近百年的歷史故事。展現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發生與被鎮壓的過程,集中描繪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奪取政權,統一中國而展開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

書中描寫的人物衆多且十分生動形象,個個鮮活的人物都打動了我,我挺喜歡張飛的,他高八尺,豹子頭,圓眼睛,滿腮鋼須,他的聲音亮如洪鐘,威勢如奔馬,書中描寫張飛曾在戰場上大吼一聲,震倒敵方一員武將,可見張飛的勇猛。

除了武將張飛外,我也喜歡關羽。他九尺高,丹鳳眼,兩條臥蠶眉,胸前長鬚飄飄,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張紅臉,就想紅棗一樣。據說關羽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紅臉,有一次他受了箭傷,華佗爲動手術爲他刮骨療毒,他一邊下棋,一邊療傷,直至最後手術全部做完,由於古代麻醉技術不好,關羽忍痛繃臉時間太長,從此就變成了紅臉。

小說裏,我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又叫孔明,人稱臥龍先生,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飄飄然,猶如神仙下凡般。他足智多謀,是智慧的化身。

這本書不僅人物描寫得好,故事情節也設計得很好。我最喜歡描寫赤壁之戰的章節了。赤壁之戰分三個環節寫的:“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火殺赤壁”。周瑜火燒赤壁,張飛和關羽圍追堵截,曹操擁兵幾十萬最後只剩三百,足見當時戰爭的慘烈。

我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我感覺在不同的時期讀它,會有不同的感受。

現在,讀少年版的《三國演義》,我對裏面的人物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我最崇拜的偶像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計”。都顯現參觀出他的才華橫溢、雄才大略······

讀一年級時,它在我的心中是一個個傳奇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

在三年級時,我看《三國演義》,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那一個個好漢,一個個英雄。料事如神的諸葛亮,英勇、善戰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的曹操······

它裏面有許多讓我敬佩的人物。關羽單刀赴會、水淹七軍、亂骨療毒······關羽的忠義之舉。其實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哪國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鬆······或許在當時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澱到了今日,他們都已經暗淡無光了。一巨待二主可以長安無樂的,但關羽寧死不降說:“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

有一集叫白馬坡,關羽降曹操,曹操對武藝高強、非常守信譽的關羽十分敬佩。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還選了十個美女和許多禮物給關羽。

關羽把美女、禮物全送給了他嫂嫂,曹操十分感動,就認爲關羽是個義士。曹操送給了關羽一件新戰袍,關羽把新的穿在裏面,把舊的穿在外面。曹操又把呂布的赤兔馬送給關羽,關羽十分感謝。

曹操說:“我以前送你美女都不說謝謝,這次卻十分感謝,爲什麼呢?”關羽說:“馬一天可以走一千里,我要是知道了哥哥的下落一天就可以趕到那!”

《三國演義》是本好書,我建議大家看一看。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今年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求才若渴的劉備,也不是粗中有細的張飛,也不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而是有情有義,赤膽忠心的關雲長。

一提起關羽,毫無疑問,他是一位有情有義的猛將,他可是以劉備爲首的義兄弟的老二,因爲在家鄉殺死一個惡霸,逃到劉備這兒,便和劉備,張飛結爲異姓兄弟,從此便爲劉備肝腦塗地,只因他心中住着一個大大的“義”字。

說起關羽的義,人們必定會想到“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個俗語,想到他爲了投奔劉備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關羽在被曹操俘獲時,不論送他多少金錢和美女他都是默默接受,但是有一次曹操見關羽的馬瘦骨嶙峋,便把呂布騎過的赤兔馬送給關羽,關羽是連連道謝,曹操問爲何?關羽說如果我知道了哥哥劉備的下落,便可以飛快地找到他。果然當他知道劉備在袁紹大營的時候,他立刻動身,路上遇到了各個關卡,他不顧一切的斬殺任何擋路的大將。讀到這裏,我彷彿看到了一位面若重棗長鬚飄飄,手拿青龍偃月大刀的,一位猛將不顧一切的廝殺,只因他心中有一個“義”字。

關羽不僅對劉備忠義,其實他還是一位心中有情,知恩圖報的人。就在曹操走投無路之時,遇到了關羽,關羽回想起之前曹操對自己的恩情,他不顧自己立下的軍令狀,斬殺操六元大將便放了曹兵過去。這樣有情有義的人,怎能不值得我敬佩?

古代有像關羽這樣的忠義之士,現在也有這樣的一批人,還記得2020年庚子新春新冠肺炎肆虐中華大地,醫護人員們逆行而上,爲國是爲忠,爲同胞是爲義,在遇到危難的時候,總會有一批忠義之士,在保護着我們這個民族。其實生活中也有忠義的身影,記得,在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不小心扭傷了腳,一個六年級的陌生的大哥哥,二話不說送我去醫務室,導致耽誤了聽課,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義”吧!

關羽這一英雄豪傑,讓我終於明白了忠義二字該怎麼寫,我想,其實不管是哪個時代,都需有心存忠義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今年我讀了很多書,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不但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每個人都非常厲害,特別是劉關張三兄弟,曹操和孫權,每個人都是叱吒風雲的超級高手。

《三國演義》講的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蜀國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在他的幫助下,蜀國變得強大起來。諸葛亮可以說是天才,是當時的智多星,他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彷彿所有的戰爭都在她的意料之中。“諸葛亮舌戰羣儒,魯子敬力排衆議”這回中,諸葛亮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講諸葛亮被魯肅請到孫權的大殿上,大殿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他們看見諸葛亮,都認爲他只是軍師,沒什麼才能,都瞧不起他,就故意出一些難題讓諸葛亮出醜,先問的人是孫權的第一個謀士,諸葛亮就想,如果不先難道他的話,就說服不了孫權。他若無其事,他知道他們想問一些難題讓他答不出來,而且還想嘲笑她的國家。於是他就進行反駁,當然,這並不是一般的反駁,他在回答的過程總,說出了吳國的笑話。讓那些文人招架不住。諸葛亮可以說是智慧的化身,沒有什麼能難得到他,他真的是神機妙算,有超出常人的頭腦。

諸葛亮可以說是我最佩服得人,無論在什麼方面,他都由於其他人。《三國演義》對我來說,是一位帶領我前往成功的導遊。如果他們還在的話,我想我們的智慧是可以超過他們的。我們應該回到那個時代學習,哪裏可以把我們丟失的東西找回來。《三國演義》是一本有靈性的書,它告訴了我們很多的啓示。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書,是人類文明的長生果。”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閱讀,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這本書出自明代作家羅貫中,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數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與鬥爭爲本書的主要內容,形象生動,豐富多彩,令人回味無窮。書中有狡詐的奸雄曹操、智勇雙全的趙雲、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心不二的關羽、寬厚愛民的劉備等人物。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爲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兩則典故便盡顯其能。

《草船借箭》講述了周瑜因嫉妒諸葛亮而逼其在十天之內造成十萬支箭,諸葛亮便借大霧之天用裝滿稻草人的船開往曹操水寨,因大霧天曹操不讓冒然出兵,命令弓箭手向船射箭,而中計的事情。從中反映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七擒孟獲》是民間廣爲流傳的一個故事,那麼諸葛亮爲什麼對孟獲七擒七縱呢?其中有何隱情呢?原來劉備病故後,諸葛亮爲了完成統一大業,想要出師北伐,而在這個節骨眼上,南蠻入侵,諸葛亮爲了有一個穩定的後方,爲了讓孟獲心服口服,永不叛亂,只得七擒七縱,最後孟獲投降了。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深謀遠慮,也看出了他的自信。

讀完整本書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寬宏大量,有上進心,不可心懷鬼胎,更讓我明白了戰爭之亂,讓老百姓流離失所,痛苦不堪!

我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雖然現在疫情還沒結束,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衆志成城,相信疫情終會被打敗!白衣天使們身穿防護服,抗擊在一線,他們舍小家爲大家,是我們心中的明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雖然我不能像他們一樣抗擊在疫情第一線,但我會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長大後成爲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劉備(劉玄德):性格謙遜,一心善良,漢室後人。造福百姓,順應民心。

關羽(關長生後改爲關雲長):性格豪邁,丹鳳眼,臥蠶眉(人稱“美髯公”)爲人厚重,也有“戰神”之稱。手持青龍偃月刀。

張飛(張翼德):性格粗暴,魯莽,有勇無謀,手持仗八蛇矛,驍勇善戰。

這是一個烽火連天的時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世界,這是一段笑談飛灰的歷史。

那就是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割據。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也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

大浪淘沙,數風流人物中,我個人認爲張飛性子急,不易成事,但他英勇善戰、豪邁自信,曾三聲嚇退夏侯惇,聲音震得山崩地裂,好飲酒。其不得與他談論天下大事。而關雲長被譽爲“戰神”,討伐了甚多地帶,斬了華雄。可到後面因驕傲,兵敗,失荊州也,當然,當時敵多我寡,臥龍先生出策遺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而那時荊州屬孫權,曹操兵力強勢,不宜攻破。痛失荊州。劉玄德可成大器也,下有關雲長,張翼德二弟,英勇善戰,德高望重。爲人厚道,謙遜,很容易治理國家。有雄宏大志,集中人才,惜—“爛泥扶不上牆的阿斗。”沒繼承他父君一點好。

但說要論起曹孟德,在軍事方面一把看家好手,最後也成就了霸業。可又有多少英雄好漢爲他犧牲,冤死。不僅殺了華佗,又除了與父結義的好友伯奢。人心狡猾。但論起董卓來又不同,棄了漢少帝封陳留帝爲皇,且殺了唐妃及皇母。其行爲頗誤。曹操忠於皇帝一來得皇上重用,二來得官臣心服,其卓也行討官臣所惡,不利朝廷。再論起呂布有眼不識珠,其董卓養子,若趁早殺了董卓,便可獨立天下。再說以董卓之性何會給他頗大的利益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若有生可復回古代,便是“橙紅桔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