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後感13篇

學識都 人氣:2.36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狼圖騰》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狼圖騰》讀後感13篇

《狼圖騰》讀後感1

牧民打完了狼,正要回家時,突然有人報告:“馬倌巴圖在葦叢又發現了狼羣。”這時,軍代表包順貴大叫讓大家去打狼,大家先不同意,後來,畢利格老人讓一個馬倌回去看一羣馬,剩下的人去打狼。到了葦地,包順貴想也沒想,就讓燒葦叢。人們只好燒了,可是,一隻狼也不見出來。火停了後,人們進去搜,先發現了一頭老狗,被燒死了。這還不算什麼,人們竟發現了兩頭被火燒死了的上等草原紅牛,這兩頭種牛生的公牛肉多,母牛奶多。人們都罵包順貴,可包順貴不認錯,還說這全怪狼,根本不是因爲自己。

這個包順貴,想也不想就火燒葦地,再說了,大草原一點火一下子可能全燒起來,那是誰也止不住的。我們幹什麼事情不要太魯莽,要先想一下這樣對不對,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還要有充分的準備。人家畢利格老人去打狼時一句話也不吭,要說話也在大坡後小聲說。不像包順貴又打手電,又大叫大嚷,不把大狼嚇跑纔怪。還有他竟把兩頭上等的紅牛燒成了肉乾,這會給人們帶來超大的損失。

包順貴出了這麼大的錯,至少也知道自己反省,以後改正。可是他不但不認錯,還把錯往狼身上推。我們可不要向老包學習,我們如果幹錯了一件事,一定要自己負責任,更不要往別人身上推。有句話說:做人就要敢作敢爲,就是說這件事你做錯了,既然做了,就要學會主動承擔責任,有勇氣認識到自己做錯了,承認錯誤,擺正態度,並改正,這同樣也是君子,男子漢。

我以後一定不像老包,遇事推卸責任,我要做一個遇事不急不躁,敢作敢當的男子漢。

《狼圖騰》讀後感2

看了《狼圖騰》,我的心頭怦然一震。在童話中,狼總是充當壞人角色;可這本書,卻讓我清晰地看見狼嚮往自由的精神、超常的智慧、不屈不饒的高貴靈魂以及相互間的親情和團隊精神。

看了這本書,我對狼的認識徹底改變了。它不再是可惡的壞人,而是草原鼠的剋星,是爲草原而戰、爲尊嚴而戰的高貴動物。在書中,令我記憶最深的就是狼所擁有的那種不屈不撓的高貴靈魂。

“小狼”是一隻出生在知青下放年代,被陳陣和楊克撫養的一隻蒙古草原狼。它雖然沒見過其他草原狼,卻和其他草原狼一樣有着不屈不饒的高貴靈魂。對動物而言,被牽着是一隻極大的恥辱;但爲了生命,大象、老虎等叢林勇士也被馴服。可是,高貴的草原狼決不會低頭!小狼也一樣,它絕不允許任何人牽它!因爲這樣,小狼被車子拖着,最終失去了生命。在臨終前,它也沒有屈服。對草原狼而言,這不是偶然!

狼歌雖然悲慘,卻不是狼在發泄心中的痛苦;命運的不公只會使它們更堅強,更瘋狂地向命運作鬥爭!它們死不屈服,死不受辱,這樣高貴的動物,世間罕見。

小狼的堅強令我感動,可千萬年來人類的表現使我慚愧。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跪在了敵人面前;有多少人因“一不小心”跪了下來;又有多少人敢正眼望權威!古代時,人們懂得了做人要有尊嚴,因而一本本名著誕生了。許多人背了又背,卻還是跪在敵人面前;許多人看得書都破了,卻在危險時忘了真理。狼雖然不會寫字,但是卻能把真理銘記在心,靠着基因及行動一代又一代的流傳。我敢保證,你一定沒有見過低頭嚎叫的狼,卻經常望見低聲下氣說話的人。狼是如此偉大,人卻如此渺小,你不能小看狼。

《狼圖騰》讀後感3

草原是美麗的,一眼望去,是無邊的牧草,時不時夾雜着散落的蒙古包,大羣的牛羊悠閒地吃着草。姜戎老師30多年前作爲一名知青自願來到蒙古,開始了11年的蒙古生活。他用第三人稱的方式寫出了世界上唯一一部關於狼,研究狼的“曠世奇書”《狼圖騰》。

在草原的生活,充滿情趣。每天的事都很有趣,而且與草原精靈——狼有很多關係:抓狼,驅趕狼,與狼戰鬥,掏狼崽,還養了一隻小狼。在沒事的時候“阿爸”畢利格便給他講狼的好處:狼會將草原的幾害遏制住,給牛羊留出新鮮好草來,所以不能殺盡狼。

可是當中原領導來了以後卻使勁地打狼,當把狼打跑後,又開始使勁地打旱獺,獺子山上的旱獺差不多都被打光了,就連一個百年老洞也沒了動靜了,不管畢利格老人怎麼勸也不聽……後來老人死了,知青們也回去了,很多年後,作者又來到了這片他曾喜愛的土地,只是變化太大了,很難再找出茂密的草叢了,只有冷清的沙地,他從蒙古好友口中得知許多農民在這裏一養就養20xx多隻羊,草都被吃光了後,就賣了羊,搬到城市了。看着光禿禿的草原,作者實在太心痛了。

是啊,中原人民永遠不會懂草原牧民和蒙古狼的規矩,什麼資源都不能浪費的太絕了,不能那麼貪婪,要有節制,纔能有源源不斷的資源給你用。也許就是中原人民的貪心導致了草原的沙化。

草原人民所有的經驗都是向狼學習的,我們其實也有必要向草原以前的居民學習,不能再浪費資源了。

《狼圖騰》讀後感4

《狼圖騰》這本書講的是主角陳陣從北京到蒙古學習的事。陳陣到了蒙古,對蒙古狼產生了興趣。蒙古人崇尚狼,他們認爲狼是騰格里(也就是咱們所說的天)派來的,他們每回長嘯時,鼻子都朝着天上;他們每回打完了一大批獵物都要轉幾圈圓形才吃飯。蒙古人認爲他們是再向“騰格里”報告。在蒙古,人們把打狼認爲是最羞恥的事情。是侮辱上天。因爲狼被蒙古人信奉,所以蒙古人死後要裹上毛毯放到馬車上在土坡上讓馬奔馳直到死者被顛下來纔回到家裏。死者被狼吃了以後,人們認爲狼會把死者帶到天上,所以每當死人,都要讓狼吃了。在蒙古,蒙古狼很有耐心,一般伏在草叢中,一呆就是四五個小時纔出手。蒙古狼被蒙古人信奉還有一個要點。是他們保住了草原,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每當春天,嫩草綠油油的,黃羊就成羣結隊地出來吃草,它們吃草跟收草機一樣吃的極快,極乾淨,被啃過的草地沒一片不是光禿禿的。因此,陳陣掏了一窩狼崽又養了一隻小狼進一步觀察。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受是蒙古狼精通每一樣兵法,真讓人感慨萬千,蒙古狼彷彿有神助一般,每一次狩獵必成功!他們有團結意識,不丟棄每一個同伴,他們團結一致幹什麼事都一起幹。所以戰無不勝。我們要向蒙古狼學習,團結一心不吵架。

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很敬佩狼呢?

《狼圖騰》讀後感5

《狼圖騰小狼小狼》是一本由作家姜戎寫的關於蒙古小狼的奇書,原本我以爲不怎麼好看,可是看着看着,感覺就好像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完全把我吸引住了,讓我欲罷不能。

這本書主要寫了北京大學生陳陣養了一隻小狼,並與它結下了生死之情的故事。在陳陣養育過程中,小狼的自由獨立、小狼的強悍卓越、小狼超強的智慧和才能、小狼不屈不撓高貴的靈魂、小狼堅不可摧的團隊意識、小狼的親情和友情以及小狼和草原萬物的關係……,讓我一次次的感到震撼和感動。

這本書時而讓我笑得前仰後合,時而又泣不成聲。我特別佩服的是小狼的聰明才智。小狼爲了刨出一個洞避暑,居然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好辦法,就是利用自己的屁股和尾巴。只看見小狼在沙圈裏撅着屁股和尾巴,拼命地刨土掏洞,頓時沙土四濺,就像禮花似的從地洞裏噴出地面,不一會兒,一個完美的避暑地洞就造好了。看到這裏,我被小狼的生存能力和智慧所震撼,想想自己平時每次遇到不會做的題目,都不先去思考,而是第一時間讓爸爸媽媽來教我,真是慚愧呀。我應該像小狼那樣遇到難題不是先想着去依賴別人,而是迎難而上,通過自己的思考去獨立完成。

狼的智慧、勇氣是我最敬佩的地方,狼的熱情、豪邁也一次次的激勵着我,我一定要像狼一樣,培養自己獨立、自尊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狼圖騰》讀後感6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狼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就不高,從描寫狼的成語、詩句中就可以看出,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爲奸、狼吞虎嚥、狼嚎鬼叫”等等,可以說,中國成語詞典上記載了許多相關批評狼的成語,而讚美的卻少得可憐。在外國童話裏,狼的形象再一次被貶低,狼竟成了邪惡的象徵,妄圖吃了“小紅帽”。即使你從沒看見過,僅憑這些,就讓我們已經不寒而慄了。

但是,當我最近看了一本叫《狼圖騰》的書後,我對狼的形象給予了重新的認識。起碼在這本書裏,狼已不在是殘忍的、粗暴的……而人類卻扮演了狼的角色。在皎潔的月光下,在內蒙廣袤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狼,它們在這兒自由地奔馳、與人類鬥智鬥勇。然而,一羣見識短的人竟然闖進這個屬於狼的世界,進行了一次殘酷的殺戮,多麼慘無人道!多麼淋漓盡致!

這就是《狼圖騰》中講述的故事。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陳陣與幾名知青,去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看到了草原人民與狼的搏鬥,看到了狼的興衰起伏,由開始的害怕狼,到最後與遊牧民族同化,近乎到了崇拜狼的地步。這幾十個緊張離奇的與狼相關的故事,將我吸引到了一個狼的世界,似乎真的與這些狼共同生存在一起。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的狼是智慧的、頑強的。它們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以團隊的名義,與人類進行抗爭。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羣中的友愛與親請無不震撼着我的心靈。狼在捕食時表現的確極爲殘忍,但狼只在飢餓時才捕食,只有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去攻擊牲畜和人,狼天性怕光、怕火、怕人,卻惟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這種精神不正是強悍進取的精神嗎?我也深深地被這種 “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所折服。

《狼圖騰》讀後感7

讀完這本《狼圖騰》,我被震撼了,頭一次,一種靈魂的震撼,就像是平地上驀地飛出一道驚雷。讓人來不及思考,只能呆立在那兒。

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陳陣的普通青年,在蒙古“上山下鄉”時與草原、與狼、與騰格里的交流。

陳陣是熱愛草原的,他對狼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在春天時,掏了一窩狼崽,並且留下了一隻養。陳陣原本打算等小狼長大後就放生,以後只要自己喊“小狼,開飯嘍”,小狼就會帶着妻兒來與自己親近。一切顯得如此美好。只可惜,他的願望終究落空了。因爲從小被人圈養,小狼不懂“狼語”,無法與狼羣溝通,即使放生也會被殺死。在一次搬家中,小狼的喉部受了重傷,連吃東西都艱難無比。又在一個夜晚,小狼跟着狼羣,連夜長嗥,舊傷又添新傷,終於倒下了……

狼,是草原上最神祕的動物。他們團結、不屈、有勇有謀,將各種兵法運用自如。他們是和騰格里最親密的孩子,亦是繞勇善戰的草原人的導師。

狼羣團結,捕獵成功,絕不會落下任何一隻老狼、病狼、殘狼,絕對是一起撤離,一起吃食。

狼也是不屈的,他們不會被任何東西馴服。我看過馬戲的表演,有虎、獅、象、熊,卻從來不會有狼,它們有着自己的尊嚴。

本書的最後,深刻地揭示了深受儒家文化的漢人的羊性和草原人的狼性。即便是狼性十足的草原人,也有可能被儒家文化所羊化。

《狼圖騰》是一部小說,但又史詩般真實存在。它給我們的教誨不亞於一部《論語》,值得品味!

《狼圖騰》讀後感8

這幾天沒有電視可以看,就開始讀書了。

被大家傳爲曠世奇書的《狼圖騰》就這樣成了我的精神食糧,顯然,這次我「吃」得很飽!

這確實是一本很好很難得的好書。細緻的刻劃了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巨大性格差異,深深的剖析了狼性的堅韌團結與偉大,更說出了農耕民族的略根性與「羊」性,現在,中國絕大多數後代都是農耕民族的血統,所以,這本書更顯出了他的珍貴與蓉智。所以,強烈建議大家有時間一定要仔細認真耐心完整的讀一下這本書。

遊牧民族英勇善戰,都是狼教官練出來的,如果我們能有狼智慧的一半,就一定不會被美國日本等國家欺負了;如果我們有狼的團結與靈活,就一定不會在早年間變成殖民地,變成奴隸了;如果我們有狼的遠見,這個地球就不會變暖,不會有那麼多人爲的沙漠,就是一個和諧的大花園了。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可是聰明的`人雖然早就明白這些規律,卻蓄意破壞,這樣下去,騰格里會生氣的,所有的人都會得到報復。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纔是永恆的定律。

堅韌的狼,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會英勇善戰,讓自己集中最強的體力,即使是身爲囚徒照樣吃得香睡的足,他們是在等待時機逃跑呢,這種堅韌與聰明是來自原始的力量,沒有同類會先教給他們要怎麼做。勝不驕敗不餒,永遠堅強,永遠向上,永遠不服輸,永遠是騰格里的守護神,中國的龍圖騰定要再加上狼的精神纔會騰飛,纔會是這個世界的頭狼!

像狼一樣,加油!

《狼圖騰》讀後感9

這是發生在內蒙古的一段真實故事,展現了主人公陳陣與小狼的真摯友情故事。

陳陣放假時在內蒙古當了回知青,與他的阿爸生活在一起。在廣闊的草原上,狼是他們相伴一生、甚至來生的朋友。草原狼生來很野性,繁殖快,常常威脅到村民的生活,所以每隔幾年,村裏人都要去掏狼窩,並將狼崽們剝皮殺死,放在狼經常出沒的地方。陳陣與阿爸掏了狼崽後,私自養下了一隻,陳陣希望草原狼能夠被馴服。但結果並不理想,小狼渴望自由,用自己脖子勒繩子,結果將自己的傷勢搞得越來越重。在最後一天晚上,在最後一聲虛弱地呼喚之後,這隻小狼就這樣爲了自由而死去了。草原狼是多麼地嚮往自由啊!它們可以爲了自由不惜犧牲性命,它們是那樣的神祕、不可馴服、有毅力呀!令我們無比敬畏!

我讀了《狼圖騰》後,發現了:狼是自由的精靈,具備人性,更具備人的感情與情誼。說明人和動物是親密朋友。那些絞滅狼羣的人類毀掉的不僅僅是狼,更是草原,失去的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價值觀。狼圖騰代表着自由、獨立、頑強、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決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嚴。

你有沒有發現,動物雖然聽不懂人的語言,不會說人話,但是它們也會思考,也會想象,也會謀略、計劃,它們怎麼不如人呢?它們用行動來表示,有時你施恩一點,它會以十倍奉還。比如,你看見有一條狼被餓得飢腸轆轆,你施一點食物,它就會記恩,在你遇到難關時,助你一臂之力;或是在你遇險時,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你。

其實我們人類應該向動物學習,要學會感恩!

《狼圖騰》讀後感10

前段時間《狼圖騰》這部電影熱播,並沒有去影院觀看。朋友說挺不錯的電影,推薦我有空看看。難得一下午沒課,又沒其他瑣事,便打開電腦悠閒地搜索《狼圖騰》電影。

影片一開始的畫面便吸引了我。廣袤的草原,一望無垠,藍天白雲碧野,色彩分明,又彷彿相融合,清晰恢宏的視野,令人神往,然後不由自主幻想自己如奔馳在草原的馬兒那般自由瀟灑。然而這並不是一部關於草原自由自在生活題材的影片,而是講述文革時期知青下鄉,到了草原,接受草原人民與狼性的洗禮的故事。

影片中並沒有典型的故事發展情節,但是無形之間情感的一步步推進,一步步不由自主深入其中,被深深震撼!片中不少關於狼的鏡頭,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捕捉獵物時,冷靜的眸裏透出的冷厲逼人的氣勢;奔跑時,敏捷的軀體肆無忌憚衝前的氣魄令人感到一種畏懼與敬佩,讓人開始理解草原人民歷久以來把狼當做圖騰的緣由。當狼看見自己孩子被摔死時眼裏流露的悲傷;看見自己的食物被偷走時眼神閃現的憤怒;當它們因爲沒有食物誤入陷阱在死去同伴身邊時眼眸裏僅剩的絕望,都那樣觸動人心,難以忘懷!

記憶中對狼並無好感——狡猾,兇殘,可惡,奸詐,肉食動物,感官裏對狼竟全是貶義象。然而草原上的狼儘管狡黠,但是充滿智慧,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捕捉黃羊,面對敵人時,它們不屈冷靜的性格以及團隊精神,使得它們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鬥力。對影片中的一幕印象最爲深刻:主人公細心呵護,將小狼養大。而在草原上,面對誘惑,小狼竟本能地毫不猶豫撲向主人。主人極爲憤怒,失去理智一般訓小狼:辛辛苦苦養大你,竟落得如此下場!恨不得吃了小狼的樣子。

《狼圖騰》讀後感11

《狼圖騰》這部五十多萬字的鉅作,我花了三天,讀了兩三遍才略知一二。這本書裏主要講了內蒙古額倫草原上人們崇拜狼,敬畏狼,把狼當作神的故事,以及一位北京知青——陳陣在蒙古養狼的經過。

初冬,廣袤的額倫草原又可以見到頗爲壯觀的黃羊羣了。你可能會問,黃羊是什麼羊?其實,黃羊根本不是放牧的羊,而是比放牧的羊長得更高更壯,比狼跑得更快的四蹄動物;即使最好的獵狗,最快的大狼也追不上。黃羊的出沒都是一隊一隊的,每一隊都有頭羊,就像每一羣狼都有頭狼一樣。一隊黃羊少則上千,多則上萬,大多從外蒙來,一來便拼命吃草。好好的大片草場沒幾天就被黃羊糟踏得不成樣子。

怎麼辦呢?靠狼!狼最愛吃又嫩又鮮的黃羊肉了。可是,狼是怎麼吃到比自己跑得快的黃羊的呢?埋伏在黃羊羣遠處的陳陣和老獵人畢利格通過望遠鏡終於發現了狼羣的祕密:

狼羣趁黃羊羣吃草時對黃羊羣形成一個東、西、北三面包圍圈;潛伏着的狼像是死了一樣,一動不動地趴在草叢中大半天。等到黃羊吃得肚子滾圓滾圓的,想跑也跑不動,黑夜轉白天的時候。突然,埋伏着的狼不約而同地一躍而起,沒有一聲狼嚎,從東、西、北三個方向朝睡夢中的黃羊羣猛衝。那些撐得跑不動的黃羊此時此刻都嚇傻了,有的東倒西歪;有的原地發抖;還有的雙腿一軟栽倒在地……只有頭羊領着一些經驗豐富的老羊和沒吃撐的羊拼命逃跑,十幾分鍾過去,狂追的狼羣與黃羊逃失在了地平線上。蒙古族的獵手,包括婦女們一起把幾百頭死傷黃羊運回去,分給每一家。

看到這裏,我忽然明白了草原的“狼圖騰”。狼羣無意中幫助蒙古人保護了草原和牧場,人們纔會對狼頂禮膜拜,死後還把自己屍體喂狼。聰明機智的狼就是真正保護草原的“神”。

《狼圖騰》讀後感1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近日我讀了《狼圖騰----小狼小狼》這本書,被其中的內容所深深吸引,深受啓發,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寫了兩個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爲了探索狼世界的奧祕,因此掏了一窩狼崽,自己留下一隻最強壯的,其它的都去見騰格里了(死了的意思)。書中寫了狼的各種習性、特點,講了狼的自由獨立、強悍,卓越超強的智慧和才能,不屈不撓的高貴靈魂,堅不可摧的團隊精神,狼的友情和親情,狼和草原、萬物的關係……,無不給人心靈帶來強烈的震撼和感動。 《狼圖騰》它讓我讀出:深沉、豪放、憂鬱而綿長的蒙古長調和草原蒼狼的幽怨、孤獨,固執無奈,狼呼喚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壯的勇士面對蒼生如歌的表達;是獻給天堂裏偉大母親的情感……,這本書把狼、牲畜、老鼠、旱獺、黃羊和人之間的關係說得既真切又生動,催人淚下。草原是個大舞臺,演出了狼與人及其他生物的一幕幕。從生態角度看,《狼圖騰》不僅是一部橫空出世的文學作品,還是一部歷史文化和生態教科書。其中有很多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一:不打無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痹對方,出其不意置對方於死地。三:最值得學習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爲了勝利不惜犧牲個人,粉身碎骨!

《狼圖騰》讀後感13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自由剛毅之魂。

合上那本厚重的《狼圖騰》,心中那震驚的情緒還未平息,眼前又浮現出小狼吃食的貪婪模樣,想起那次慘烈的黎明絕殺,還有那孤獨悠長的狼嗥。

狼,一種被漢人厭惡甚至是憎恨的動物,一種被蒙古民族奉爲神靈、擺在圖騰位置上的動物。我只是覺得,它是一種善戰、智慧並且頑強的動物。

狼的剛毅、狼的狡詐、狼的智慧,都令我瞠目結舌,總是聽“狼來了”這樣的故事的我,徹底的改變了對狼的看法。而改變的開始的是那個“飛狼”事件。

一天夜裏,一羣狼在石圈外,打算偷襲羊羣,但石圈很高,光靠單個兒的力量是不夠的。沒想到一條大狼搭在石圈邊上當跳板,其他狼踩着跳板“飛”過去,大殺一通後出來給那條大狼當跳板。就這樣,依靠它們的團隊合作,讓我重新解讀了“狼”這個名字。讓人從心底感到那種團結而智慧的品格。

在金獎挑戰營中,我順利地勝出了。並不是因爲我個人有多麼優秀,而是調節好了與隊友之間的工作與關係,在有的時候甘當配角。而有些沒考出的,往往是個人特別優秀,但沒有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我也認 識了默默爲大家服務也是種極大的貢獻。就如同草原上,狼不是最強大的動物,但狼羣卻可以稱霸草原!

狼是整個草原的霸主,且擁有強大的領袖風範,雖然它喜歡殺那些小動物,但它是爲了生態平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