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弟子規讀後感11篇

學識都 人氣:2.14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弟子規讀後感11篇

弟子規讀後感1

《弟子規》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一個人要充滿愛心,要愛護他人,這樣才能成長爲一個賢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

通過下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瞭解到有愛心是多麼的重要。

一個出身貧苦的男孩,爲了積攢學費而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餓,可身上只剩下一角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一口飯吃。可是,當一位天使般的姑娘打開大門時,他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張口要飯吃,只求姑娘給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他的疲憊和飢餓,微笑着給了他滿滿一大杯牛奶。男孩飢不擇食地喝完牛奶,囁懦地說:“我應該付您多少錢?”姑娘仍舊微笑着對他說:“您不用付錢。媽媽經常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淚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輕輕地說:“那麼,就請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如今,他彷彿看到上帝在朝他點頭微笑,他覺得渾身有勁,男子漢的豪氣又迸發出來了。若干年之後,有一位來自小城鎮的姑娘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束手無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請專家們會診治療。一位有名的醫生參加了會診。當他看到病歷上記載的家庭地址時,他馬上直奔病房。來到病牀前,他一眼就認出了這位病人就是當年送過滿滿一大杯牛奶給他喝的天使。他回到辦公室,決心竭盡所能,回報這位“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的姑娘。經過艱辛的努力,手術成功了。姑娘漸漸康復。這位醫生要求醫院把賬單送到他的辦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費用,並微笑着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姑娘堅持要知道她應該支付多少醫藥費。可是當賬單送到她的手上時,她又不敢看,因爲她確信這筆費用將會花去她所有的積蓄,或許還不夠。最後,她還是鼓起了勇氣,顫抖着翻開了這沓厚厚的賬單。末尾的簽字鎖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輕聲讀出來:“醫藥費―—滿滿一大杯牛奶霍華德·凱利先生。”

也許我們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做出一件感天動地的事情,但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是不會拒絕任何一次傳遞愛心的機會的。我們曾經向貧困小學捐書,我們幫助老人過馬路,這都是愛心的體現。然而你可知道,借閱學校或別人的書時不亂塗、亂畫,不折角、撕頁,按時歸還,擺放整齊,這也是一種愛呢?孔子說,仁者愛人。愛,無所謂大小,它也不必掛在口頭上,它存於心裏,它體現在一言一行中。

良言一句三冬暖。對他人多一些寬容與微笑,對他人多一些理解與關心,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溫馨的校園、一個溫馨的班級。願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都陽光般的明亮,每一個人的笑容都陽光般的燦爛。

弟子規讀後感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是每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啓蒙讀物,也是傳承數百年而不衰的人文經典。《弟子規》是由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文章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三字韻文,極易成誦;流傳甚廣,意義頗豐。

我初讀《弟子規》,是在上小學時,學校統一組織安排各班在下午上課前的唱讀時間學習背誦文學經典,《弟子規》便是其中一種讀物,我那時並未領會其中的深義,只覺三字韻文通順易背。後來上初中時,學校又要求背誦《弟子規》,因爲練習背誦反覆讀背的次數多了,我漸漸開始思考其中的意思和內涵。之後由於已經背過所以有許多句反覆在心中縈繞,印象深刻。現在雖只記得其中原來經常背誦的幾句,但漸覺其中意義非凡,想來大凡經典便是常讀常新的。

《弟子規》除總敘外,共分爲七個部分,我理解爲對人的七個方面作出規範和要求。首先是談“孝”,中國人有句老話“百善孝爲先”,我們的傳統文化對宗族和家庭關係十分重視,所以對於孝道十分看重。歷史上知名孝子老萊子和李密等人孝親的故事廣爲傳頌。這一部分短短數行將與長輩相處的方方面面寫得極爲詳細,把幾千年中國人對孝子的期待化成對幼子教育的殷殷之言。

但是“弟子規”中間的孝是有理智的,是有節制的,不是盲目地孝親,更不是愚孝,裏面寫道“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無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所以它要求的孝並不是簡單的順從,而是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孩子明辨是非,能夠判斷父母的對與錯,其次要有勇氣指出父母錯誤的地方,第三還要注意勸諫時的技巧與方法以及耐心,所以《弟子規》對孝道要求很高。但它不僅僅是有要求,它還提供了方法和技巧,譬如“怡吾色,柔吾聲”“號泣隨”這些不僅僅可以看作是勸諫父母的要求,也可以看作是規勸父母的技巧和方法。

弟子規雖是出自清代的作品,但它的現世教育意義很高,以爲其中蘊含的不僅僅是當時社會的要求,它也能體現出中國人幾千年秉持的那種優秀和偉大的思想觀念,如在“泛愛衆”部分中間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高尚品質已經流行了數千年,再比如其中“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體現的謹慎端莊和君子慎獨的品質。可見其中體現的偉大品質不勝枚舉,還需我們不斷品讀和靜心思索。

《弟子規》短短數頁,字裏行間無不體現着中國人幾千年積澱的大智慧和先人對子孫後代的無數期許。它是一本啓蒙讀物,但它勢必對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起着指導作用。朗朗上口,弟子成誦;寥寥數頁,紙短“道”長;諄諄教誨,化育人心;經典傳承,文化大光!

弟子規讀後感3

今年7月份的生日一過,就是33週歲了,還好,現在還能說自己是32歲,這是個讓人尷尬的年齡。每年的生日都沒有一份自己送給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但是今年我覺得自己應該可以送給自己一份大禮。

昨天去看中醫,是王總帶我去的,看到我因爲病痛愁眉苦臉,熱情備至,十分感謝。其實雖然排了好多人來看病,但是對我而言,並沒有把這個醫生看得多麼神奇,因爲我知道根在自己,不在他人。不過,在看病的間隙,我聽到醫生和別的病人說,成了家的女人應該看看"弟子規"我能夠看到這個女醫生的氣定神閒,我覺得女人就得有這種氣質,我覺得我應該看一下。回到家,我就開始查閱相關資料。仔細閱讀後覺得自己的確需要好好虛心的學習一下,其實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得與失和個人修養是很有關係的。

我很要強,從小各方面都希望自己能比別人強,但是小的時候模仿能力也很強,無法甄別哪些是應該學習的,哪些是應該擯棄的。從小任性的我對於父母的教育也是熟視無睹,加之父母管教不嚴,所以有很多不良的習性。比如,從小就是學習好就行,其他都不加註意。比如女孩子應該有的整潔,條理,我都不具備。自己也從來沒有認爲這些沒有會怎麼樣,就是個性使然。再後來就是學會和父母頂嘴,這是和同學學的,他們說不論是誰,不對的就要提出來,爭論清楚。雖然長大以後爲人父母之後知道了對父母的順要大於孝,但是在個別問題的處理上還是不好。太多強調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忽視了父母的感受,這是一個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不應該的。還有就是衝動。因爲從小我就是一個很一般的女孩子,但是心裏我不希望自己是個普通人,很多時候我喜歡跳出來,讓自己成爲焦點,對於後果從來都不加考慮,這一點在30年的歷程中,有不少時候被人讚賞,但是自己也承擔了很多爲衝動而付出的代價。現在想想一個人要想出人投地,一定要有真本事或優秀的品行,只靠衝動不是能夠真正被人認可的途徑。作爲一個女人,我遭遇了婚姻的失敗,我現在的男友也經常讓我反省,雖然我表面上很固執,其實我內心一直在反省。女人血足則性柔,男人氣足則方剛。宇宙陰柔陽剛纔是和諧之道。我的性格太過剛,所以與宇宙規律相悖,所以大多數時候不能順利。在婚姻中我對自己的定位也發生了偏差,這一點是需要我認真調整的。女人要強和男人要強一樣重要,但一定要分清主次,權衡利弊。女人和男人一樣要有個性,但一定是成熟理性,能夠爲結果負責,不要盲目大膽,無法爲孩子做出榜樣。與男人的相處要收放自如,不要採用單一的方式處理問題。

我現在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方面還很多,繼續努力。一定要做個優秀的女人。

弟子規讀後感4

在寒假裏,老師讓我們通讀《弟子規》,開始我覺得沒什麼意思也看不懂,後來,媽媽讓我上網看了《弟子規》電腦版說明,讓我讀一句看一句註解,慢慢得我終於明白了。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兒童的啓蒙讀物,是約束兒童的行爲,明確道理的規範讀本。這本書無論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爲等方面都給予了正確的解說。主要是讓我們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爲。

第一部分“守孝悌”。這三個字看似很簡單,其實內容很豐富。這裏包含了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師長”這裏指“長輩”“老師”及“兄長”。一個人首先要孝順父母,烏鴉尚知反哺,作爲人更應該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加以報答。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不熱愛自己的家人,長大以後就談不上熱愛故鄉,熱愛祖國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結合我的生活,我發覺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夠,當媽媽爸爸批評我的時候,有時我明知道不對也要反駁;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時我會對他們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通過了解此句的真正含義,我明白這是對父母的不尊不敬。

其次,這本書還講述了日常起居的行爲規範。比如“衣貴潔,不貴華”穿的衣服乾淨整潔就可以了,無需高檔、華麗,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誰的衣服及用具貴重、奢華,這都是不正確的行爲。這也是我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的,學生要以學習爲主,互相攀比對我們的成長是無意義的,只有害而無利。犯錯誤是難免的,有了錯誤要勇於承認,即使遭到斥責或打罵,也應該拿出勇氣面對。“過能改,歸於無”,只有知錯,才能改錯。不能因爲掩飾犯下的錯誤,就撒謊,而犯下另一個錯誤。我從小媽媽就教育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長大以後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牢記媽媽的教誨,牢記古人的尊尊教導。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這本書還在道德方面教育我們明辨是非的觀念。別人的東西不能佔爲己有,不能私動,私動是可恥的行爲。我記得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曾經說過: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因爲那不是自己的,如果喜歡回家跟媽媽爸爸說,我們給你買。至今這句話還印在我的腦海裏,永遠不會忘記。“不如人,當自勵”、“見人善,即思齊”,如果思想、學習上有不如別人的地方,應當努力下功夫趕上,以好的榜樣激勵自己。上學期我的數學因爲不認真、馬虎,成績不理想,得100分的時候很少,於是我暗暗下決心通過努力我一定要得到提高。

這本書產生的時代畢竟是封建社會。有它的歷史侷限性,我們要站在現今時代的高度評判學習這本書。有繼承,有摒棄,傳承健康的歷史文化精髓,維護民族文化遺產,使中華民族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弟子規讀後感5

這幾天一放學,我就急匆匆地趕回家。你可能會想:“莫非她是有急事不成?”——“NO!”我是趕着回家看爸爸前不久送給我的《弟子規》!那是幾個星期前的事了。我在家中上網,無意中看到了一本名叫《弟子規》的書,我想這本書的名字挺怪的:這“弟子”指的是什麼呢?那“規”又是指什麼呢?“規範”嗎?一連串的好奇心驅使我把它買下來。可我沒這麼多錢!怎麼辦?我只好向爸爸“求助”。沒想到爸爸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但是爸爸給我提了一個條件——要我對照自己平時的行爲閱讀這本書。哈!這還不容易!我平時在學校是尖子生,在家裏是大人誇的好孩子,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吧!

我每天認真閱讀《弟子規》,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還是存在着許多缺點的。

《弟子規》中說:“房室清,牆乾淨,几案潔,筆硯正。”可是我呢?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我的房間永遠不會和書中所說的有相交點——我的房間裏亂七八糟的,地上一塊橡皮,牀上一個文具盒,桌子上又胡亂地攪和着幾本書。要讓我的房間做到“窗明几淨”,簡直是天方夜譚!

《弟子規》中還說:“列典籍,有定處,看完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我雖然學習不錯,可偏偏和書“作對”。你只要翻開我的語文書,就會發現一些“不堪入目”的字跡映入眼簾。各式各樣的抄寫本也難逃“此劫”。有的被我打上了草稿;有的被我用來畫上了不三不四的畫;還有的就是被我撕下當摺紙了。一本新書用不了多久就會在我的手下變成“爛書渣”。別人向我借作文書我也拿不出手——因爲作文書上滿是我“琳琅滿目”的“草書”!

《弟子規》中還有一條使我更加慚愧:“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我吃東西可是出了名的挑:什麼冬瓜呀、白菜呀、蘿蔔呀、茄子呀,我從不入口。任憑媽媽怎麼說,我就是不吃,最後惹得媽媽拿着雞毛撣子在我後面“窮追不捨”。但是,一碰到大魚大肉,我就暴飲暴食,到頭來受罪的還是我的肚子。想起來還真後悔,現在我已經改變了食譜,葷素兼容,這樣不僅讓我口感豐富,還使我營養搭配均衡,我的身體也慢慢地棒了起來,如此好事何樂不爲呢?

漸漸地,我反覆讀了《弟子規》,感觸頗深。其中許多警句我都能脫口而出,更重要的是他常能給我的言行舉止敲響了警鐘,並時時督促我用規做事,用規做人。《弟子規》不但使我改掉了學習和生活上的許多不良習慣,他還將成爲我一生的座右銘

弟子規讀後感6

中國文化五千年源遠流長,從古時候起中國就作爲一個強國屹立於世界強林之中。“禮儀之邦”這個輝煌的稱號一直是中國獨有的標誌,而其中《弟子規》作爲一本傳世經典,不僅僅影響着古人,同時也影響着現代人;它不僅僅是一本啓蒙讀物,同時也是所有人規範行爲的經典讀本。

總敘“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中,包含衆多深刻理念,其中最基本的便是“孝”、“信”。所謂“百善孝爲先,萬惡懶爲首”,“孝”乃是我們爲人子女所要做到的最基本的。但隨着科技的不斷髮達,文明的高度進步。這些似乎正在悄悄地發生着一些變化。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是《弟子規》中講孝的。但是,縱觀大千世界,真正做到的能有幾人。就說我自己吧!“翊嘉,幫媽媽把垃圾拿出去倒了!”“啊?哦!”過了五分鐘,我纔去倒了垃圾。這時,媽媽便對我笑了笑。再看,我晚自習回到家,洗完澡,便對媽媽說:“媽,你去幫我把杯子的水換了吧!我要吃藥了!”媽媽則立馬放下了手中的事情,馬上去給我倒水了,當媽媽回來時,我卻連一句感謝的話也沒有,把這當做了媽媽本來就該要做的事似的。現在想來,還真是愧疚啊!王祥都能臥冰求鯉,閔損也能勸和,我們卻連倒個垃圾也拖拉,真是慚愧啊!在我們真應該把這句話改成“子女呼,應勿緩;子女命,行勿懶”啊!唯有“孝”才能報答我們對父母的感恩,應時常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多多幫助親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無信則不立”、“民無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都是講誠信的,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人如果失去了“信”,那人生必定會有缺憾!宋慶齡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她在小的時候,就知道不能失信於人。從小具有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終成一代偉人,深受人們愛戴。所以,只有做一個誠實守信之人,纔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如一個失信於人還不知自責的人,只會被別人鄙視。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似乎明白了很多事。這本傳世經典,還在深深地影響着一代代的人。它讓我們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如何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所幫助、有所貢獻的人。

最後,再送給大家一句影響名人一生的名言——“讚美別人的善行,就等於自己在行善!”

弟子規讀後感7

說起《弟子規》的風采,對於我們來說一點兒也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很熟悉。因爲在我們這個書香滿溢的校園生活中,她不僅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朋友,是她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言慎行。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記得剛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就認識了這位特殊的“老師”,每天課前我都會搖頭晃腦地讀着她的“弟子規,聖人訓”的話語,雖然,我還不明白她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從心底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

漸漸地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她的話有了一點理解,同時我也有了很多的變化。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爲先。孝從古流傳至今,可是,我們這一代人卻因爲父母的溺愛、呵護,忘記了孝。《弟子規》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以前,媽媽叫我幫忙做一些事時,我總是慢吞吞的,非常不情願,媽媽叫我動作快點,我還是拖拖拉拉;做作業的時候,媽媽指出了我的'不足,我卻是置之不理,有時還覺得很煩;犯錯時,媽媽責備我,我還經常頂嘴。想想過去的自己,真是覺得非常慚愧。自從學了《弟子規》之後,我經常用裏面的話來指導自己的言行。現在,媽媽叫我,我就會趕緊到媽媽身旁,並且做事也不拖拉了。媽媽教導的時候,我不敢再頂嘴了,而是低頭反省,虛心接受。我的這一改變也讓我嚐到了甜頭,不但媽媽說我懂事了,變孝順了,而且自己的各項學習也進步了許多,這可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啊!你說她是不是我的“老師”?

說她是“老師”,卻更像是我的“朋友”。現在,我每做一些事情時都會想到她的話。無論什麼時候出家門時,我都會告訴爸爸媽媽,因爲她告訴我:“出必告,返必面”;乘車時,每當我看到老年人沒有座位時,我會主動給他讓座,因爲她對我說:“長者立,幼勿坐”;每當在學校時,每當我玩得很瘋狂時,她就會耳邊輕輕地提醒我“幼不學,老何爲”,我頓時明白小時候要好好學習,否則,長大就不會有所作爲。在學習方面,我想着快快寫完,去看我的遊戲攻略,字寫得歪歪斜斜,老師批評了我。回到家我的“朋友”告訴我:“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這使我明白了學習不能浮躁不安,看對自己沒有益處的書會敗壞人的意志。我的這位“朋友”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教育着我,提醒着我,改變着我。

在我成長的歷程中,她就像一泓清泉,清洗着我的心靈,讓我變得懂事,變得慧智,她就是我喜愛的老師、朋友——《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8

最近父母讓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細讀《弟子規》後,我才發現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卻是我們最無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訓誡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關懷朋友,都因爲心懷感恩,正因爲感恩,所以對人對物多了虔誠的敬仰之心,尊敬發至內心,而後謙虛謹慎的做人。時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輕人,強勢的自我,對人對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後標新立異,自由散漫而後無法無天。《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童年的讀後感300字西遊記讀後感100字童年的讀後感500字

弟子規讀後感9

在我的腦海中,《弟子規》是一本經典之作,是一個生活的典範,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金牌導航員,這本通俗易懂的書籍,看起來每句平淡無奇,但只要用心感受,就會發現《弟子規》中的每一句都宛如金玉良言般深入人心;細細品味,更能發現它們當中的每一個字眼中都蘊含着一種獨特的韻味兒,同時在簡潔中又把知識的甘露撒向了我們。

讀了《弟子規》後,我豁然開朗,更知道了處身於這個社會上,我們一定要學習誠信待人。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只有守信,我們的人格纔會變得更加完美。“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這一句說得多好啊!它告訴我:凡是自己親口說出的話,都要講信用,欺混矇騙、胡言亂語絕對不行的。所以說,《弟子規》就像我的啓蒙老師般一針見血地教導我信用是代表一個人的心胸,尊嚴。

說到講信用,我就想起了一件發生在我與朋友小雅之間的故事,那是一年級時的事了,本來我和小雅約好了在星期六到我家做作業的,而到了星期六,天空卻不合時宜地下起大雨,眼看這傾盆大雨嘩嘩下不停,凜冽的寒風中,小樹、花兒都被大雨衝得搖搖晃晃的。突然,一道銀光從天空中閃爍而過,繼而“轟隆”一聲,一個響雷在空中炸開,我被嚇得心驚肉跳。我呆呆地凝望着窗外,看着這場下不停的大雨,心想:小雅一定不會來了,這麼大的雨……唉!當我心灰意冷時,小雅卻闖進了我的眼簾;她身上穿着一條繡滿碎花的裙子,手裏撐着一把雨傘,雙腳馬不停蹄地向我家奔來,臉上灑滿了疲憊,卻又隱隱約約地閃爍着歡樂的神情。我瞪大了眼球,真的是她?我都不敢相信了?我連忙奔出家門,迎接那個溼漉漉的身影……我想如果是我,我一定不會像她一樣那麼守信,何況是那麼大的暴風雨,又何必爲了一個小小的承諾。我想,不僅僅是我,世界上恐怕也沒有多少人像小雅那般執着了吧!或許,有人會說她很傻,但是,這樣的“傻”,很值得,不是嗎?這就是誠信的表現吧!誠信誠信,誠實守信,學會誠信的人,纔是一個“真人”!

我徜徉在《弟子規》的世界中,像一條稚嫩的小魚,是《弟子規》讓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是《弟子規》讓我在雲霧中找到自我;是《弟子規》讓我在生活中找到真理。我就像一個“飢餓”的人,吮吸着知識的甘霖。是《弟子規》教會我做人,所以,“導航員”這個稱號非它莫屬。

我在陽光的淋浴下成長,我在《弟子規》的臂彎下學會做人。《弟子規》的教誨,我永遠銘記在心!

弟子規讀後感10

總評:讀後感關鍵在感,如果“感”的內容不深入、具體,就很可能成爲書的推介。在本文中,作者用流暢的語言,以“入則孝”、“出則弟”爲重點概述了讀《弟子規》的內容,也談了自己的感想。但倘若能以書爲鏡,通過自身生活實際展示來說明,更能突出自己的感想,讓人身有同感。

寫讀後感,讀是基礎,其次情是紐帶,而感是核心。每位同學如果能在讀上下功夫、在情上求共鳴、在感上做文章,就一定能寫出好的讀後感來。

《閩南·同學少年》專輯指導老師:吳曉婷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如:講孝順、講禮貌……就讓我說說讀完這本書的感受吧! (以總述的方式,簡要介紹所讀的書及其內容和自己的感受。)

首先看的是,【入則孝】,主要講要孝順父母、親人,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父母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我們好的,我們應當聽他們的教誨,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傷心、生氣。《弟子規》還提到“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或找藉口推辭偷懶。這裏讓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爸爸媽媽吩咐我的事,總是不能按時完成,有時還找藉口推辭,爸爸媽媽批評我、責備我時,不僅沒有虛心接受錯誤,還強詞奪理,常常是父母生氣、傷心。現在真後悔,真想對爸爸媽媽說一聲:“對不起,讓您們傷心了。”

接着看的是【出則弟】它主要教我們如何與家中的兄弟姐妹或長輩在一起相處,如何尊重別人。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姐妹要和睦相處,當哥哥姐姐的要能愛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要能恭敬哥哥姐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處,減少之間的衝突,我們的父母看了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父母少操心,少了一點擔憂就等於我們在孝敬父母。 (以上兩段以簡潔的語言概述了書的內容,敘述清晰,由閱讀引發思考,自然真實。)

《弟子規》這本書一共分了5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個(面讓)人反省的鏡子,都是個(讓)人反省的指南針。讀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了,真是受益匪淺!但我們光懂永永遠遠是不夠的,還要行動起來,認真實踐起來! (通過截取“入則孝”、“出則弟”的介紹,自然引出全書的內容概要,但應該結合自己的生活事例或感想把怎麼“受益匪淺”、如何“認真實踐起來”具體表述出來,這樣才能讓人身有同感。)

《弟子規》它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能讓我明白人生許多道理,它還能教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體會這本書,共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吧! (既是結尾也是自己從《弟子規》中獲得的最大感受。)

弟子規讀後感11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優秀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而光輝的文明歷程。自古以來傳統文化就是一本集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百科全書。

在我剛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學校就發了一本漂亮而精緻的書——《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寫成的。開始時,我只是隨隨便便地讀一下,但是,在每日的經典誦讀中,我漸漸發現文中內容雖短小,但展示的是千年文明的先賢風範,一個個小故事生動演繹着小學生應該恪守的行爲規範,並且我還發現原來身邊就有這樣良好品質的人。

記得一個星期天,我去奶奶家玩。到了奶奶家,我飛快地向奶奶打個招呼,就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邊啃麪包邊看電視,一不小心手上的麪包突然掉到地上,我看了看,撿起麪包,飛快地跑向垃圾桶,正準備往裏扔的時候,奶奶連忙按住我的手,說:“文聞,這並不髒,只要吹一吹,就可以吃了。”說完,奶奶就把麪包遞給了我。我什麼話也沒說,只是嫌棄地看了麪包一眼,再也沒有吃。

開始吃飯了,我像廚房奔去,這時,爸爸叫住了我,說:“吃飯前要洗手,不然會生病的!”儘管我恨不得快些吃到飯,但我還是更怕生病。於是,我連忙跑到水龍頭旁。就在我正要開水龍頭時,奶奶又連忙叫住我,說:“水盆裏有水呢,不要開水龍頭!”我聽了心裏怒氣衝衝地想:這根本就是不讓我用水龍頭裏的水呀,真是個小氣的奶奶!”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對我說:“這並不是奶奶小氣,而是奶奶很節省。再說那麪包還可以吃呀,水盆裏的水不是和水龍頭裏的水一樣嗎……總之你是誤會奶奶了!”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弟子規》中的話語忽然浮現在我腦海,對飲食不挑剔,知道自己過錯就欣然接受,那麼正直誠實的人不越來越喜歡和我們親近。《生活儉樸的堯》這則故事裏,堯用土碗盛着野菜湯招待大家,津津有味地談天下事,各部落首領再也不講排場了。今天,爸爸、奶奶不正用他們的言行告訴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

我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鼓起勇氣,站在奶奶面前,說:“奶奶,對不起,我不應該誤會您。”

傳承中華文化,守護精神家園。同學們,讓我們繼承併發揚優秀的中華文化,在綿延萬里的文化之河上泛起一葉文化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