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年》有感(10篇)

學識都 人氣:1.83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童年》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童年》有感(10篇)

讀《童年》有感1

童年是快樂的,是幸福的,是美好的。我一直都認爲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如此,可當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時,我便改變了這個看法。

《童年》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真實的描繪出了當時的俄國社會,體現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的殘酷、野蠻,以及令人窒息的生活。也表現了新一代人追求光明的崇高思想。

《童年》主人翁阿廖3歲喪父,跟隨母親與外公一同生活,在黑暗、令人窒息的生活中,他慘遭外公毒打,也看見唯一愛他的外婆被人打斷手臂。還要在處處瀰漫着外公的自私殘暴,舅舅們的唯圖勢利的壓抑氣氛中生活下去。

而我的童年是多麼快活,無憂無慮。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叫一聲就得送的,有時還亂髮脾氣,動不動就大吼大叫。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是如此黑暗、壓抑和悲慘。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而正是這充滿污穢的生活,成就了高爾基。也正是《童年》這本書,教會了我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作爲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讀《童年》有感2

這是我第三次拜讀高爾基的經典之作《童年》了,此前由於譯者水平不高,我覺得讀它像嚼枯葉一樣索然無味,直到媽媽又給我換了一本,我才真正開始感受這部小說的魅力。

生活始終是那麼黑暗,每天總有那麼一兩件事把屋裏弄得烏煙瘴氣:兩個舅舅捉弄格里戈裏,爲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外祖父對外祖母大打出手……在這樣一種家庭環境裏,我的心始終是揪着的,喘不過氣來,唯一讓我感受到這個大家庭裏有一點正能量的是外祖母和茨岡尼克,但茨岡尼克後來也被兩個舅舅捉弄而死。

外祖母在這個家裏就像潤滑劑,艱難的支持這個家的運作,她能堅持下去就在於她的心中有一個慈愛的上帝,像她自己一樣慈愛。她向阿廖沙這樣描述上帝:“上帝坐在山岡上,就在天堂草地的中間,坐在銀白色菩提樹下面的藍寶石神座上。那些菩提樹一年四季都枝葉茂盛。天堂裏沒有冬天和秋天,所以鮮花永不凋謝,一直不斷地開放,讓上帝的僕人們心裏高興。”而且外祖母對上帝的早晚禱告也非常用心,她能每次使用不同的辭藻來讚美上帝,禱告時她最精神,彷彿年輕了十幾歲,我想在這時外祖母心中積壓的一些髒東西,不愉快的東西釋放出去了,她可以以一個全新的自己去面對新的一天,哪怕已經知道這一天會很糟。而且外祖母堅信上帝主管着這一切,家裏的是非善惡看在眼裏,家中有生命的東西都知道上帝,存在於生活的每一處這個上帝同樣也給阿廖沙帶來生活動力。

而外祖父的上帝卻是截然不同的,這個上帝感覺有外祖父自己的烙印在裏面。而外祖父的禱告看似比外祖母莊嚴,可我認爲比外祖母敷衍,他沒有把上帝當成他最可靠的主,用外祖母的話說就是從沒有對上帝說一句真心話,因爲他的禱告每天都是一樣的。他這樣描述上帝:“上帝的法力殘酷無情,超越任何的裁判,人們犯了罪就得被淹死,被燒死,毀掉他們的城市。上帝用瘟疫和飢餓懲罰人們,永遠手持利劍來統治人間!”外祖父曾經寬容大度,聰明有爲,那時他心中的上帝又是怎樣的呢?我想定然比現在美好,時代的變遷讓他變成了守財奴斂財鬼,心中的上帝也變得兇狠嚴厲。

如果你是唯物主義者,那麼請守住你心中的那一片淨土;如果你是基督教徒,那麼請守住你心中的上帝。你要堅信世間的美好,上帝的仁慈,因爲上帝影響着你的行爲,而你的所思所想所遇也悄然改變着心中的上帝。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快樂的人生。

讀《童年》有感3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小年紀的阿廖沙失去了爸爸後,又不幸地失去了弟弟,後跟母親一起到了姥姥家,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在姥姥家認識了一羣親人,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爲爭奪家產爭吵打假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在這本書裏可以藉着閱讀,瞭解到世界各民族的風情人俗,生活方式;更可以發現,跟民族幾乎都有想似的善惡觀念,而且會爲相似的事情而感動,感化。

童年,本是我們無憂無慮,可以盡情玩耍,是我們美好的回憶。而在阿廖沙上,童年確是不堪回首的地獄一般,家裏的人只有殘忍和自私,沒有一絲絲的溫暖,生活在這個家中,讓人感到窒息。但幸運的是,還有外祖母,和像外祖母一樣的人去愛護他,保護他,又讓他得到了溫暖。

我不禁爲阿廖沙的童年感到惋惜,原本快樂的童年,卻是這樣。不過,我相信,阿廖沙是一個堅強的人,他一定會好好地努力,擺脫這樣的生活,畢竟,向他這樣的童年誰都不願意去過,他真是一個可憐的人啊。

這本書也告訴了我一個道理:人活着就要向善,就要誠實,正直,就要勤勞,勇敢,要永遠追求美好的事物,去好好度過一個屬於自己的童年。

讀《童年》有感4

《童年》寫的是高爾基小時侯的真實故事。他從小就受盡了恥辱,還先後失去了父親、小弟弟和母親,除了外祖母疼愛他之外,全家人都憎恨他。在這種情況下,高爾基仍然堅強地活下去,還能夠忍受狠打、訓斥和恥辱,最後還自己獨立在“人間”生活。

從這部小說可以說明高爾基是一個堅強不屈的人,就因爲他的這一品質,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獲得成功。

當我讀到“他輕輕地用手掌拍了一下我的額頭,把我一推。‘活像他爸!滾開……’”時,我不禁淚落如珠,一個年紀幼小的孩子居然可以忍受如此大的恥辱……

想到這裏,我的心感到了怨恨。記得有一次,由於我做錯事,所以遭到了媽媽的訓斥。事後,我既傷心,又怨恨媽媽,心想: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媽媽爲什麼要那麼狠地批評我,即使我做錯了,只要教育一下我不就行了,這簡直就是對我的一個莫大的恥辱,我豈能忍受呢?這時,媽媽好像也想起了這件事,她立刻用她那親切的聲音對我說:“女兒,對不起,上次媽媽不應該罵你,這是我的錯。”爸爸也接着話說下去:“其實,父母的訓斥只是善意的批評,這不算是恥辱。你們這些孩子受到的批評與高爾基相比,根本就是天淵之別。”頓時,媽媽道歉的話語像暖爐一樣,暖在我的心中;爸爸的話語也像引路燈一樣,使我得以啓示。

現在,每當我受到批評時,就彷彿見到高爾基被人恥辱的情景……高爾基一直在我身邊不停地告訴我:“要做一個堅強不屈的人!”作文

讀《童年》有感5

有一種東西,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再不見它的蹤跡,只餘下記憶中模糊的往事。那便是童年。

手捧着高爾基所寫的三部曲之一——《童年》,細細的品讀起來。《童年》是高爾基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爲原型創作的一部小說,故事是從男孩阿廖沙的父親去世時開始寫的:阿廖沙的父親去世了,阿廖沙目睹了母親與外婆的悲傷。他們一起搬到了外公的家裏,加入到一個富裕而噪雜的大家庭裏。然而,在這個大家庭裏生活並不好,因爲這個家庭一點都不和諧,兩個舅舅強烈地要求外公分家,以獲取自己的財產。成天雞犬不寧,只有慈祥﹑善良﹑樂觀的外婆,帶給他些許的溫暖。一次次的災難降臨到這個大家庭上,終於,貧困和爭吵使這個家四分五裂……而母親的去世更是給了他更沉重的打擊,但他依舊堅強的活着。不久,他離開了家,踏上了“人間”這條道路。於是,便有了第二部《在人間》。

在整個故事中,給我留下影響最深的一個人就是阿廖莎的外祖母。她,又胖又圓,大腦袋,大眼睛,鼻子軟塌塌的,總穿着一身黑衣服,顯得線條柔和,十分有趣。外祖母總是跪在那裏,一隻手按着胸口,另一隻手偶爾不慌不忙地畫着十字。還總說她是有罪的,愚蠢的女人。可我卻不這麼認爲,我覺得外祖母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有一個寬大的胸懷,對誰都很忍讓的人。我想,在高爾基的生活裏,如果沒有外祖母的呵護,那這個世界上或許就不會有高爾基這個偉大的作家。

讀完這本書,我頗爲唏噓。回想着我的童年,那完全是在吃喝玩樂中度過的,無憂無慮根本沒受過心驚膽戰的滋味,更不用說被捱打﹑捱罵,限制自由,總是一有不順心的事就哼哼,賭氣,比起他來真是不值一提。我小時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阿廖沙不是,他必須自己養活自己,放學一有時間就和小夥伴們去撿袋子,拿來換盧布,每當陰雨天氣時,便一起到河邊的草木房旁撿薄木,在大街旁尋找釘子,鐵片等,拿來換成盧布,不僅如此,它的外婆病了,他將自己的獎品(自己一直珍藏的書)都賣了,換成錢,交到外婆手上,維持生計。不久之後,他被外公趕出了家,獨自一人踏上了人間,流浪,謀生。

他的命運是那樣的坎坷,無人心疼,無人憐憫,成長這一路,只是他一人默默的走來,那是多麼的堅強啊!雙親死了,他雖然很傷心,卻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更堅強的活了下去,從沒停下遲緩的腳步。

由此,我想:一個人,無論在多麼艱難的環境下,無論要承受多少風吹雨打,無論有多少次心靈的沉重打擊,都別停下腳步,都別停下前進的方向,要靠自己的堅強,堅韌,撐起烏雲密佈的天空,伸手扒開昏暗的雲層,讓日月重光,讓光普萬物。

相信吧,風雨過後現彩虹,就好像在寂寞無邊黑夜的盡頭一定是光華奪目的白天。

讀《童年》有感6

世界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許多經典而又膾炙人口的著作,如魯迅的吶喊、故鄉,曹雪芹的紅樓夢、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它他不僅涉及傳統文化各個方面,還包括了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這些著作不僅在當時產生過巨大的作用,還對後代的子子孫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智慧已成爲了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隨着人類文明的歷史發展,各種文化越趨繁榮,我們有必要繼承和學習這種文化成果,而且文學作品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但是高爾基童年讀起來又有一種特別的風味,這是有三部曲的自傳體: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描寫了作者從生活底層走向革命道路及勞動者尋找真理的歷程。

阿廖沙的外祖母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的人,而且還很熱愛生活。她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正是因爲這樣使阿廖沙在黑暗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併成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在俄國文學中,我從來沒有讀過比您更完美的作品。您從來沒有如此成功地顯示過你的寫作才能。

每個人連童年中都擁有美好的回憶,而阿廖沙卻沒有。每當他在大街道上尋找賣錢的東西時,而我卻坐在教室裏學習,他每天要被祖父打罵,而我卻能生活在溫馨的家庭中感受着父母的關愛。

阿廖沙每天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下,而我卻能從老師地方汲取知識,但是我們卻沒有他的堅強、勇敢,我讀完後才明白我們必須在一定的時間裏鍛煉出屬於我們自已的戰甲!

童年像初升的太陽朝氣蓬勃,但又像來不及許願的流星一樣,稍縱即逝。

風將記憶中的花瓣,那麼美,天空依然藍的很遙遠,很廣闊。真希望畫面停滯於此停在這屬於我們美好的童年回憶中。

讓我們在童年的尾聲中,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吧!

讀《童年》有感7

高爾基的《童年》讓我印象深刻。剛翻開這本書,我就被這本書給吸引了,我便一口氣讀完了它。《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四歲就失去了父親,跟隨着痛哭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搬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捱到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保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親戚,這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

在捱到外祖父的毒打的時候,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和藹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燦爛的,是多麼歡樂;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爭吵之類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有人說,我們是小皇帝、小公主,這一點也不假。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再奢侈,不能再浪費;我們要開始爲長輩們着想,學會體諒他們;不僅如此,我們更應該開始懂得自己是多麼幸福,自己是多麼幸運呀!

讀《童年》有感8

三年級時我初讀《童年》,只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卻讀不出一個所以爲然,讀到一半便覺得乏味了,不再讀了。四年級時我再讀《童年》,雖讀得一知半解,卻也知個大概。直到如今我再次拿起這本書,我感嘆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童年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無拘無束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不然。它沒有屬於孩子們的天真,活潑。恰恰相反,它充滿了人世間的險惡紛爭,充滿了舊社會的黑暗腐敗......還有每天數不清的工作,以及外祖父的虐待。可他卻更加獨立。完全沒有本該屬於同齡孩子的可愛。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七歲喪父,跟隨母親在外祖父家中度過剩下的童年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目睹兩個舅舅爲爭奪家產爭吵打架勾心鬥角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儘管如此,也還是有許多喜愛他,處處護着他的`人。如善良,慈祥的外祖母;還有那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 ——伊凡。每當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時候都會拼命維護他,儘管也會被打得很慘。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多麼黑暗,他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吶!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燦爛:每天坐在亮敞的教室中,享受良好的教育;每天回家都有享不盡的美食等着品嚐;在外面被人欺負了也可以撒嬌哭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有什麼......相比阿廖沙,我們是有多麼不知足,我們的童年是有多麼奢侈。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多麼容易,絲毫不費吹灰之力。我們是多麼天真啊!的確,我們不必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曾經的奢侈,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讀《童年》有感9

我輕輕合上書本的最後一頁,擡頭望向窗外。一片陰鬱,就像我此刻的心情一樣沉重。我再次品讀完了高爾基先生的著作《童年》,已經是第二次閱讀了,心卻依然是這樣酸楚疼痛。

這本書記敘了主人公阿廖沙童年時候的悲慘生活,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俄國下級階層人民生活的黑暗。阿廖沙自小喪父,跟隨母親和外祖母到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家的生活黑暗殘暴,家人在這裏勾心鬥角,若一不小心還會被毒打一頓。阿廖沙是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面一天天長大成人的。困境與打壓讓阿廖沙迎難而上,成爲一個正義善良的人。在這裏,他與外祖母相依爲命。在黑暗中,他尋找着自己的信念,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一步一步邁進。後來,他不幸地被外祖父趕出家門,失去了歸宿,他開始走向更加險惡多端的人間……

真是個讓人閱讀千百遍也不會覺得厭倦的故事,真是種讓人品味千百遍也不會幻化的悲壯。也許這就叫做經典,經典總是讓人們過目難忘,經典也總是讓人們百讀不厭。阿廖沙是個悲慘的孩子,他的身上有種看不見的光環,緊緊束縛着他,讓他動彈不得。這種光環的名字叫做命運。他的命運如此悲慘,他的命運把他的自由都給禁錮,他經歷的一次又一次牽絆皆是由於他被命運捆綁。

我本來覺得阿廖沙是個值得可憐與同情的孩子,但是看到後來,阿廖沙斬釘截鐵地說:“各人不過有各人的名字,而權利人人都一樣.。”我忽然覺得他是如此堅強。我意識到,阿廖沙是強大的,比我們任何一個孩子都要強大的。他的尊嚴,他的堅守,他的不屈,他的每一個舉手投足,都在證明他的頑強。而這些,並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他的命運固然悲慘,可是他經得起風吹雨打,又是那麼值得欽佩的。

懷着各種各樣的情感讀到全書的末節時,當看到阿廖沙被外祖父趕出家門時,我心裏的一塊大石頭卻好似突然落地。也許是爲阿廖沙能逃離虎口感到慶幸。他可以出去尋找自己的生活,他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再也不用寄人籬下,再也不用任人宰割。也許外面的社會是更加黑暗險惡,但是我相信阿廖沙敢於去闖蕩,以一個人最基本的尊嚴活着,然後逐步強大起來。讀完最後一句話,我似乎看到了阿廖沙從地上奮力站起來,一步一步,緩慢而堅定地走向那未知的世界,所經歷過的所有不幸,恍若前世,再也不會施加到他的身上。

我忽然想到了我們這些不食人間煙火孩子們。不曾經歷過磨難,遇見困難時不知所措,風浪過去後當做是過眼雲煙。想到這些,我不由得輕輕嘆了一口氣,若世界已經輪到我們這一代來做主宰了,會是多麼慘不忍睹?每天錦衣玉食過生活,想想,也許只能滿足孩子們物質上的需求,但是精神上,卻永遠只能停留在那懵懂無知的孩童年代了。

擡頭看向天空,烏雲化成滔滔天水,如瓢盆傾瀉了。重讀《童年》,仍然是如此催人淚下的經典。我看着窗外飄飄灑灑的雨絲,心中暗暗爲阿廖沙祈禱:

“讓所有的不幸都化作紛揚大雨過去吧。”

讀《童年》有感10

我理解的童年應該是幸福的,無憂無慮的,父母精心呵護下度過的。但寒假裏我讀到的高爾基寫的一本《童年》的課外書,讓我不禁對童年有了新的認識,它讓我的心情隨着書中的情節此起彼落,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童年》講述了一個叫阿廖沙的孩子,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的家裏,和兩個舅舅,舅母以及表哥表姐一同住在了一起。可是外祖父卻是個兇殘,貪婪的人,經常折磨小阿廖沙,有一次竟把小阿廖沙毒打的失去了知覺,導致他大病一場,兩個舅舅爲了分奪家產,也相互謀害,小小的阿廖沙也成了他們的泄恨對象,幾乎每個星期都要毒打他,在這麼悽慘,惡劣的生活環境中,阿廖沙慢慢長大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充滿了矛盾和爭吵的外祖父家度過的,在這麼個大家庭裏,小阿廖沙目睹了外祖父和舅舅之間,舅舅和舅母之間,表兄妹之間爲一己私利爭吵不休,勾心鬥角,甚至鬥毆等等手段,他幼小的心靈每天面對的都是貪婪,殘忍和愚昧,小阿廖沙是多麼的悲慘和不幸啊!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也有一份正義的力量鼓舞溫暖着阿廖沙,不幸的阿廖沙卻有個慈祥的外祖母,她熱愛生活,有寬大的胸懷,在這個冰冷的世界裏,她疼愛,關心着阿廖沙,經常給他講故事並教導他,外祖母的關愛給阿廖沙的心靈增添了溫暖的陽光,外祖母的知識和戰勝黑暗的力量使他成爲一個堅強,善良的人。

讀完這本小說,讓我深刻體會到我的童年是多麼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我才過得這麼快樂和健康,書中的阿廖沙和我過的真是有天壤之別啊,我應該去珍惜這份美好的幸福,不管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也要堅強勇敢,努力進取,敢於面對一切困難,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TAGS:有感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