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機械設計工程師的職業規劃

學識都 人氣:3.12W

機械工程師,必須適應一系列的新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要求、機械製造業結構調整提高素質的要求、機械工程師業務向廣大服務領域擴展的要求以及適應全球化競爭和國際性合作的要求。

關於機械設計工程師的職業規劃

1、機械工程師職業的總體發展趨勢

美國機械工程學會組織了一次有代表性的廣泛調查,對1996~2006年美國分行業機械工程師就業情況作出了預測,其主要結果是:

—1996~2006年美國機械工程師總體上將增加約3.5萬人;

—機械工程師將越來越多地就業於機械製造以外的行業,其中最大部分是在服務行業,首先增加於工程管理服務和專業性服務;

—機械製造部門所佔機械工程師的比例雖將下降,但仍是其最大部門(佔53.7%)。

?香港1993~1999年人力需求的變化情況是:

—製造業人數由868萬人下降到244萬人,特別是操作工減少,而技術及專業人員增加;

—就業職工大量轉向製造業中的電子工業、進出口貿易、交通運輸倉儲業、通訊服務業、金融、保險、房地產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

?我國多數地區目前的情況,不同於發達國家,也不同於國際商業化都市。如上海市發佈的2001年度人才開發緊缺專業目錄中,既有智能儀器儀表網絡系統、數控機牀及機電一體化、微電子裝備,也有汽車製造、發電與輸變電設備、石化設備、冷凍空調設備、現代農業裝備、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與港口機械設備。相應所需的專業則是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生態學、環境工程、安全工程等。上海電氣集團已與中科院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將微電子裝備技術、燃氣輪機技術、循環流化牀發電鍋爐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工程、機牀主軸和交流伺服電機系統等列爲首批合作項目。很明顯,在我國相當長的時期內,融入和結合了信息技術的製造專業仍然是很需要的專業。值得我們參考的是,今年臺灣省統計,高考最熱門五大專業中,電機工程學列在法律、外文、醫學、資訊工程之前,位居第一。

2、機械工程師爲實現價值而塑造自己

根據新時期的新要求,必須擴展思路來定位新時期的機械工程師。例如,已有不少原先的機械工程師在銀行系統裏很好地發揮着作用;不少機械工程師從事經濟工作研究,成爲以切合生產實際爲特長的知名學者;製造業的工程師應用網絡技術比網絡專家尋找應用實體顯得更有成效等。

參考美國所作的`調查,年輕的機械工程師在未來十年中的期望,最普遍的兩項是繼續教育和職業引導(有經驗的忠告、諮詢、榜樣);在中年機械工程師中,未來十年的最大期望是繼續教育、職業策劃和能力更新;而對於有經驗的機械工程師,未來十年的主要期望是繼續教育、尋求新職、策劃前程。由此看出,在美國,新經濟的新要求反映到機械工程師對自己理想和前程的設計,都是首先希望繼續教育和職業轉移,都是要求自己不斷適應、不斷學習提高並尋求更合適的自我實現。這是大大不同於以往的就業觀念、奮鬥目標和擇業理念的。如果稍爲仔細一點觀察我們的周圍,這樣的趨向也在悄悄向我們走來。

3、製造活動的三軸理論

要了解未來的機械工程師需要掌握什麼,必須分析製造活動的實質內涵。有一種關於製造活動的三座標分析,對理解制造活動的實質具有參考意義。這種理論認爲:

X軸-轉變軸,對應各種冷熱加工過程,體現實際生產加工;

Y軸-移動軸,對應物料移動、搬運、裝配、倉儲,體現爲物流;

Z軸-信息軸或時間軸,對應數據獲得、儲存、處理和分析、應用,體現信息功能和自動化。

按照這樣三個座標的分析,傳統的初級製造活動大體上體現爲X和Y的組合,改進物流和改進加工技術同樣重要,即X、Y方向都大,面積才能大,此時再加大Z軸(如CNC、CAD、CAPP、CAM,機器人、自動生產線、ERP),會有最好的效果。

而如果X及Y很小,只是一味在Z軸方向加大,效果不可能好。也就是在加工過程和物流過程很不完善(工藝落後、管理混亂、物流不順)時,單靠自動化、靠信息要素難以發揮效果。

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製造業上超過美國,靠的是生產技術強,加上完善的物流,而在自動化方面投入並不很多,這中間JIT起了主要的作用;後來美國回過頭來加強制造技術和質量控制,使傳統制造業提高到先進生產水平,加上美國原有的完善的物流系統和信息技術上無可置疑的優勢,以三個座標的共同增強構成了當今最強大的製造業。

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不能盲目照搬,一味追求信息化手段最先進、買自動生產線、買全套ERP系統管理軟件,想繞過紮紮實實地抓製造工藝和基礎管理,繞過改進物流和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率,必將不能獲得成功。

4、製造技術的五組分學說

同樣有參考價值的是關於製造技術五個組分的學說。這五個組分是:產品與過程設計技術、生產製造技術、信息溝通技術、組織管理技術和材料技術。

產品與過程設計技術、生產製造技術和材料技術是傳統制造技術的組成部分。與機械工程師打交道的材料迅速地從鋼鐵擴展到輕金屬、非金屬、高分子材料、半導體材料、稀有材料以至納米材料,在分子層次創造新材料的方法將使同一零件內材料組成可以不同,大大增加設計變化的空間。機械工程師當然須要及時補充相關新知識。

信息技術在製造過程中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機電一體化技術、微電子技術改造製造業、CAD/CAM技術、數控數顯技術、智能製造、虛擬製造、電子商務等。新時期的製造業必然是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和集成化的製造業。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當今機械工程師最須要加強的新能力。

管理技術在機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和舉足輕重。由於以往組織管理被排除在技術之外,長期以來成爲一般機械工程師的弱項。在技術不斷高速發展、而管理越來越跟不上的情況下,大量傳統制造企業中的問題更多地出現在管理上,形成所謂“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的局面。

把管理技術視爲製造技術的當然組成部分,是未來製造業順利發展的必要的理論基礎。對此,五組分學說中“Orgaware”的提法是一個有用的工具。

這個OrgawareTechnology,組織管理技術,在製造過程中應該包括所有爲實現製造活動所需的組織支撐系統,如行政管理、通信交流、信息溝通、工作協調、組織結構、規章制度、標準規範等。而與組織管理技術密切相關的要素則是機制、體制和制度,管理體系,激勵制度,以及人際聯繫、領導能力、協調能力、綜合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等。

支撐組織管理技術的學科知識是系統工程學、技術經濟學、統籌學、組織學、行政學、心理學、統學、管理學、營銷學等。

5、新型製造業需要複合型人才

時代要求製造技術的疊加融合,21世紀的製造業是以系統集成和交叉融合爲基本理念的新型製造業。

例如,機電一體化、數控機牀、CAD/CAM、FMS、數字化製造技術體現了機械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的複合;精益生產、準時制生產、工業工程、質量控制反映了機械技術和管理技術的結合;現代化的客戶管理系統、庫存管理、現代物流都要求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集成。而一切AMT、CIMS、ERP、虛擬企業、電子商務、網絡聯盟等現代製造理念和模式的實現,必須是機械技術、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三者融合集成的結果。

在美國所作的調查研究中,機械工程師未來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中包括通訊能力、計算機編程能力、業務實踐、工程基礎、團隊工作能力、跨專業理解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學習能力、創造性、多語言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綜合。時代需求越來越向複合型人才傾斜,這是普遍的趨勢。

6、創新和學習——機械工程師的基本品質

在所有未來機械工程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中,結合我國機械工程師的實際情況,應該特別強調創新和學習能力是最重要的基本品質。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國內外有些創新型公司所遵循的理念,例如KODAK公司倡導的“想象的第一規則是不存在規則”、“換一個角度來看世界”、“將你的思維翻個個兒”、“用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等。

終身學習、善於學習是機械工程師的必備品質。我們所處的新時期,最大的特徵就是機遇和挑戰無限,學習永無止境。停止學習,就是被淘汰的開始。已有的知識不更新將快速老化。

此外,對於工程師來說,在創新問題上排除純技術觀點十分重要。“最好的技術不一定能成功,市場最終還是要打敗技術”(錢伯斯)。而且,機械工程師不但要有內容類知識(是什麼、爲什麼)、方法類知識(怎麼做、誰來做),還要有規則類知識(約束着怎麼做和誰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哈佛商學院的傳統是重視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而不是能否得出正確的答案。“會學”重於“學會”,方法比知識更有用。

機械工程師應當保持發揚自己傳統的優良品質:如認真嚴密、邏輯性強、全面權衡、追求準確性、系統性、結合實際、動手能力強等,同時克服機械思維、容易見物不見人、技術至上忽視市場等弱點,全面加強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的學習掌握,塑造成爲新時期機械製造業和非機械產業都需要的複合型工程師,這也正是新形勢下我國機械工程師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