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以上的大學畢業生沒有做職業規劃

學識都 人氣:1.84W

首先,區域人才一體化趨勢明顯。

六成以上的大學畢業生沒有做職業規劃

《白皮書》指出,區域經濟與區域人才一體化存在着互相推動、共同發展的關係。隨着用人制度的進一步市場化和戶籍制度改革,大學生就業的跨區域流動速度加快,範圍更廣,異地求職、全國網絡招聘、跨區域就業、跨區域流動成爲大學生就業趨勢。同時,各地政府爲吸引人才,也大力開展區域人才服務合作,實現人才資源合理配置。

其次,訂單培養,實訓與就業相結合效果良好。

7樓網發佈的《白皮書》分析,不少企業逐步從注重“現貨”向注重“期貨”轉變,和學校簽訂了人才智力合作協議,設立學生實訓就業基地,建立了學生實訓就業合作關係。這種訂單式的人才培養,將改變企業“即缺即用、即招即用”的傳統引才模式。根據上海人才市場發佈的《長三角地區企業用工狀況調查報告》,有超過74%的用人單位傾向使用具有一定經驗的社會從業人員

第三,多次就業代替一次就業成主流。

近年來,深圳等地的一些廣告及諮詢企業一直爲員工流動太快而大傷腦筋,員工流動已成爲企業最不確定的風險。未來社會中,一輩子做一份工作的機率大大降低。一方面,企業會優中選優,另一方面,一些大學生因爲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暫時性地選擇就業,然後擇機跳槽。

第四,人才派遣進入大學生就業方式。

隨着全球金融危機的加劇,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找工作的競爭變得空前激烈起來。人才派遣企業一方面可以實現畢業生和企業進行求職願望與用人需求的“雙匹配”,幫助更多大學生了解就業信息,調整擇業策略,更有效地跨出職業生涯發展的第一步;另一方面,目前中國的人才派遣多側重於輔助性崗位,這正好和沒有什麼經驗的大學生能扮演的角色相吻合,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樂意通過人才派遣的方式錄用畢業生,可以說人才派遣的就業形式快速促進了“學生軍”向高績效“職業人”的轉變。

第五,內外職業生涯匹配與兼修。

內職業生涯指從事一項職業所需具備的知識、能力、經驗和內心感受的組合及變化過程;外職業生涯指工作內容、條件、待遇、職務、地點等因素的組合及變化過程。職業生涯早期,大學生此時在組織中的主要角色是初學者,最大的'收穫應是在內心與外界的碰撞中使內職業生涯發展大於外職業生涯發展。

第六,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新模式。

中國人民大學唐鈞的研究表明,對自己將來的發展做出規劃的大學生只佔37.7%,還有60%以上的畢業生對自己的發展沒有做出規劃。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鳴政認爲,隨着大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現行偏重於“成品包裝”的就業指導模式將被“產品設計”式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提升就業力的新模式所代替,大學生將更加關注個人發展的持久性,而非把重點放在可就業性上。

第七,就業力培訓將由社會共同承擔。

在國外,幾乎沒有大學生不去接受心理或者就業、職場的專業輔導。《白皮書》稱,就業力培訓將會從學校獨自承擔過渡到由學校、社會共同完成,職前教育和生涯管理培訓將掀熱潮。到目前爲止,就業力及人生規劃在中國還處在一個啓蒙的階段,各高校的教育改革將會如火如荼展開,大量職業設計及能力提升課程和培訓將進入大學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