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興趣爲王

學識都 人氣:1.42W

職業規劃興趣爲先

職業規劃興趣爲王


目前在中山大學某人文學科讀博士的女生阿文(化名)是個低調踏實的人。因爲讀的專業實在太冷門,她一路走來“頂”住了很多懷疑或輕視的目光。她的職業規劃,正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


“說實話,我沒有仔細想過畢業以後做什麼,只有一個大概的方向。”阿文的方向是找到一所好的大學當老師,能長長久久地與書相伴。“短期目標的.話應該是完成好博士論文。”阿文說,如果博士論文通不過或延期都會帶來麻煩。一是影響獲得博士學位;二是對於打算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博士論文相當於其在專業領域內的第一次“亮相”。


對當下流行的“職業規劃”,阿文的見解比較獨特。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夢想的人生。在可能的情況下做計劃並且執行,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很多事情不可以太強求,達到目的並不是只有一條道路。而且所謂目的、目標、夢想,也可能隨着世事變遷而變化,最重要的自己心裏要清楚——此時此刻的人生在哪裏。不要浪費生命就可以了。”


做職業規劃切忌“一步登天”


學生開始具備職業規劃的意識,並能結合自己的願望及條件主動進行,是一個顯著的進步。當前有許多高校已將職業規劃放到了新生的入學教育之中,甚至是入學第一天!“這樣做,不僅讓學生知道上大學是要學什麼,更促使他們思考以後要做什麼。”何小雄認爲,職業規劃對學生的目的性、主動性、積極性都有正面影響。而且現在的職業規劃更具備科學性,如引入了以心理學等學科爲基礎的職業測評。“從前的職業規劃是比較籠統的,比如服從國家、組織的需要等。但現在越來越注重個人的追求、個性的發展。”那麼,大學生該如何科學地進行職業規劃呢?何小雄表示,這因人而異,但仍然有大原則可以遵循。


一是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如用工市場的情況等;二是學生要培養自己對專業的興趣,將所學與今後要做的工作掛上鉤;“第三點,也是很多學生容易犯的錯誤是,想着一步登天。”何小雄指出,職業的發展是動態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應該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