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文案>制度>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課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的教學設計

學識都 人氣:2.26W

教學目標: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課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的教學設計

一、識記與理解:科舉制創立的時間和標誌,瞭解隋唐科舉制的主要內容,理解科舉制在隋唐時期的進步作用。

二、能力與方法:通過學習科舉制,認識這一制度既有利於隋唐統治者控制人才,又爲隋唐的繁榮提供了人才,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法;通過比較古今考試製度,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科舉考試製度是促進唐朝繁榮的原因之一,認識符合社會發展的考試製度的進步性,從而理解我國當今改革考試製度的正確性;通過了解我國科舉制度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科舉制的創立及在唐朝的.發展

二、難點:唐朝科舉制的作用

教學方法:

講解、討論、歸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展示唐詩一首孟郊《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此詩反映了古代讀書人登科之後的巨大變化,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隋唐朝的科舉制的歷史話題。

二、講授新課:

(一)、科舉制的創立

1、科舉制產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經不適應需要,許多地主知識分子要求參與政權,隋朝統一全國後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實學的人才。

2、科舉制正式創立的標誌及其產生的作用?科舉制的創立從地主知識分子中選拔了大量的人才,緩和了地主階級內部的矛盾,擴大了統治基礎。隋文帝下令“分科舉人”。

3、科舉制創立的意義:改革了封建選官制度,使科舉制在後世發揮了積極作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隋朝在選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沒。

(二)、科舉制度的發展

先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給學生提供閱讀提綱:

1、唐朝的科舉制度主要分爲哪兩大類?其下設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樣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3、唐代的科舉考場有哪些規定?

師生共同歸納基礎知識:

唐朝科舉制度:常科(明經、進士等)和制舉

明經:重在考查儒家經書的記憶和理解,省試合格後錄用。

進士:重在考覈詩賦、時務策寫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舉:爲皇帝選拔“非常之人”而設,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廣。不再經“省試”直接錄用。

活動討論:古今考試製度比較

相同點:公平競爭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臺;按開始成績選拔人才,擇優錄用;考試紀律嚴格。

不同點:

項目隋唐科舉考試當今學校考試

科目設置偏重文科有文理科,設置較合理

考試內容偏重經書、詩賦,較脫離現實結合學生實際,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考試的根本目的爲封建統治者選拔人才,以緩和其矛盾,鞏固其統治。爲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選拔人才

同學們對我們現在的考試及考試製度有何建議呢?

(三)、科舉制度的影響

先由學生自主學習,然後教師概括講解。

1、讓學生感悟我國科舉制度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確認識科舉制,科舉制在當時具有很大的進步性,但隋唐統治者實行科舉制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控制人才鞏固其統治。隨着時間的推移,科舉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來越突出。

三、鞏固小結:教師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四、學習與探究:P17瞭解曲江盛會與雁塔題名

五、課堂作業:學習輔導該節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