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文案>制度>

檢測設備管理制度6篇

學識都 人氣:2.38W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制度是維護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們做事的底線要求。什麼樣的制度纔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檢測設備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檢測設備管理制度6篇

檢測設備管理制度1

機械設備安裝、拆卸、驗收、檢測、使用、改造管理制度之相關制度和職責。

一、爲加強對建築施工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施工現場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制定本制度。

二、機械設備安裝與拆卸

1、從事機械設備安裝的作人員及管理人員,應當經省級建設行政及管理人員,應當經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考覈合格,取得建築機械設備作業人員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或管理工作。

2、機械設備安裝應當依照機械設備安全技術規範的要求,進行機械設備的安裝、稱位、頂升、附着、拆卸活動,並對安裝質量及其作業過程的安全負責。

3、機械設備安裝和拆卸前,應當根據產品說明書、施工現場環境和有關標準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安裝或者拆卸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經企業技術人員和施工負責人應當向全體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4、機械設備安裝或拆卸作業前,作業人員應當對擬安裝或拆卸設備的完好性進行檢查。作業時,應當設置警戒區,禁止無關人員進行施工現場。施工現場應當設備負責統一指揮的人員和專職監護的人員。各工序應當定崗、定人、定責。作業人員應當嚴格執行施工方案和拆裝工藝。

5、檢測、驗收、使用。機械設備每次安裝完畢後,安裝人員應當對起重機械設備進行調試和試運轉。在向使用單位進行機械設備移交前,應當委託具有建築機械檢驗、檢測資格的機構承擔機械檢驗檢測機構檢測合格並與產權單位和使用單位聯合進行安裝質量驗收,經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機械設備安裝單位必須建立起重機械設備安裝技術檔案。起重機械設備安裝技術檔案應當包括下列文件:

(一)安裝拆卸合同;

(二)專項安全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

(三)安裝驗收資料;

(四)檢測資料;

(五)移交使用的文件。

機械設備管理人員應當經過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培訓、考覈合格後持證上崗。機械設備作業人員應當持證上崗。機械設備作業人員在作業中應當執行機械設備的操作規程和有關的安全規章制度。對機械設備安全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時,應當立即處理,情況緊急時,待事故隱患消除後,方可投入使用。

6、維修、保養。機械設備的使用單位應當對在用機械設備進行以下維護保養與檢查:

(一)進行日常維護保養;

(二)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檢查,並做出記錄;

(三)對安全保護裝置定期進行校驗、檢修,並作記錄。

(四)按照公司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制度進行維修保養。

7、改造。機械設備改造必須經公司主管部門認可,改造後的機械必須經有關部門檢測合格後方可使用。國家、省、市不允許改造的機械不準私自改造。

檢測設備管理制度2

機械設備檢測管理制度之相關制度和職責

一、凡安裝的各種施工機械設備,都必須經有相應資質的安全檢測部門檢驗合格併發給使用合格後,方可使用。

二、新安裝的各種施工機械設備,由公司設備管理部門組織會同機械設備使用單位和有相應設備安裝資質的企業、單位,設備檢測管理部門,質量管理部門,檔案資料管理部門,設備生產廠家,等有關人員進行驗收。

1、按設備生產廠家出廠檢驗的精度和性能項目進行檢測驗收。

2、設備的空運轉、操縱傳動靈活性、重負荷運轉。

3、電氣控制設備的運轉檢驗。

4、液壓裝置的檢驗。

5、安全防護裝置的檢驗。

6、設備主機及附件的外觀檢驗。

7、按裝箱單清點附件,專用工具,附機備件及技資料文件。

三、經驗收合格後,辦理設備資產移交事項,填寫開箱、安裝、調試驗交記錄,並做好設備的精度檢驗記錄及設備試運行記錄,凡參加設備驗收和設備安裝及設備檢測的人員都應在驗收單上簽字,送交檔案室存檔。

四、屬隨機帶來的附件及專用工具,由公司設備管理部門按設備裝箱清單點清後,填寫設備附件、工具明細單交給設備操作人員進行管理,設備附件和設備專用工具一同由公司材料管理部門進行管理。設備技術資料交公司檔案管理部門進行統一管理。

五、設備驗收後,由公司資產管理部門和公司財務管理部門開始對設備提取折舊費,設備使用單位應在設備使用三個月內進行一次設備性能的調試和精度的調整。設備在磨合期滿後進行一次一級保養,檢查調整各部位之間的間隙,在設備使用期間嚴格設備管理作業十字法作業。

六、新設備在安裝、使用和驗收中發現有質量問題,應及時上公司設備管理部門,公司設備管理部門應立即組織設備生產廠家、設備銷售單位、設備採購人員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報公司主管設備的領導。

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機構資格認證辦法

發文號:京勞特發[1997]130號

發佈單位:京勞特發[1997]130號

關於下發《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機構資格認證辦法》的通知

(1997年7月10日)

各區、縣勞動局、各有關單位:

現將《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機構資格認證辦法》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對於原已取得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資格的單位可根據本辦法申請增加檢測檢驗項目。

附件: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機構資格認證辦法

附件:

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機構資格認證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爲加強北京市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檢測檢驗工作,保證特種設備安全使用,根據勞動部1997年第7號令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在北京市從事特種設備(包括電梯、自動扶梯、施工升降機、簡易升降機、橋(門)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流動式起重機、廠內機動車輛等)安全技術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

第三條北京市勞動局統一管理全市的特種設備檢測檢驗工作,負責檢測檢驗機構的資格認證工作。

第二章認證基本條件及範圍

第四條檢測檢驗機構必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檢測檢驗機構必須具有法人資格;

(二)檢測檢驗機構應有完善的《質量保證手冊》,並能嚴格執行其中的有關制度和規定;

(三)檢測檢驗機構的技術負責人應具有工程師以上的職稱,熟悉有關專業知識,有一定的工作和組織能力;

(四)技術人員佔全體人員的比例不應少於百分之六十。其中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不少於百分之三十;

(五)每一項目有兩名以上(含兩名)經考覈合格的專職檢測檢驗人員,其中一名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六)負責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檢驗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考覈,取得市勞動局核發的在有效期範圍內的檢驗員證。

第五條檢測檢驗機構應具備與所承擔的任務相適應的儀器、儀表設備等必要的檢測檢驗手段;

(一)檢測檢驗用的儀器、儀表和量具必須具有產品合格證,其性能和精度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並在國家認可的計量部門定期校準的有效期內;

第六條檢測檢驗機構應具備與所承擔的檢驗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國家標準、檢測檢驗質量保證體系和管理制度,並能認真執行。

第七條檢測檢驗機構有固定的辦公地點和聯繫電話,有與承擔的檢測檢驗任務相適應的工作環境。

第八條檢測檢驗機構必須保證在行政、技術和財務管理上獨立於特種設備的製造、銷售、安裝、修理(改造)和使用單位之外。

第九條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檢測檢驗機構的檢測檢驗範圍:

(一)在用橋(門)式起重機定期安全技術檢驗;

(二)在用塔式起重機定期安全技術檢驗;

(三)在用流動式起重機定期安全技術檢驗;

(四)在用電梯定期安全技術檢驗;

(五)新安裝或經大修後的橋(門)式起重機安全技術檢驗;

(六)新購置或大修後的流動式起重機安全技術檢驗;

(七)新購置或大修後的流動式起重機安全技術檢驗;

(八)新安裝、修理(改造)的電梯、自動扶梯、施工升降機、簡易升降機(以下簡稱電梯)安全技術檢驗;

(九)廠內機動車輛安全技術檢驗;

(十)受外單位委託的安全技術檢驗或技術鑑定;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檢驗。

第十條經資格認可的檢測檢驗機構,可以從事批准範圍內的檢測檢驗工作。

第三章認證審查程序

第十一條檢測檢驗機構應按要求填寫《申請書》和有關申報材料,報主管區(縣)勞動行政部門審查同意並簽署意見後,再向市勞動局特種設備監察處提交《申請書》及規定的文件資料。

第十二條其它非勞動部門申請資格認證的檢測檢驗機構,需經主管部門向市勞動局特種設備監察處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領取《申請書》,填寫上報。

第十三條特種設備監察處收到申請書和申報資料後進行初審,確定是否受理,並於30日內通知申請單位。

第十四條特種設備監察處負責組織有關專家(一般不少於三人)組成審查組對同意受理的申請進行資質審查。

第十五條經審查合格的檢測檢驗機構,由認證單位核發由市勞動局統一印製的《特種設備檢測檢驗認可證》(以下簡稱《認可證》),並予以公佈並報勞動部備案;

第十六條對審查不合格的單位允許其進行整改,並於六個月後重新提出申請。

第十七條已取得檢測檢驗資格的檢測檢驗機構需新增項目時,應向市勞動局申請新增項目的檢測檢驗資格,市勞動局將根據申請單位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予以受理審查並給予增項。

第十八條《認可證》的有效期爲四年,檢測檢驗機構在有效期滿六個月向市勞動局申請換證審查。逾期不提出申請的檢測檢驗機構,市勞動局在其有效期滿後將註銷其《認可證》。

第四章附則

第十九條本辦法由北京市勞動局特種設備監察處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認證中的有關開支費用由被審查單位承擔。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自公佈之日起試行。

附件:1、質量保證手冊的基本內容(參考件)

2、

檢測事故分析報告制度

1.檢測過程中發生下列情況按事故處理:

(1)樣品丟失,零部件丟失,樣品損壞。

(2)樣品生產單位提供的技術資料丟失或失密,檢測報告丟失,原始記錄丟失或失密。

(3)由於檢測人員、檢測儀器設備、檢測條件不符合檢測工作的要求,試驗方法有誤,數據差錯,而造成的檢測結論錯誤。

(4)檢測過程中發生人身傷亡。

(5)檢測過程中發生儀器設備損壞。

2.凡違反上述各項規定所造成的事故均爲責任事故,可按經濟損失的大小、人身傷亡情況分成小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3.重大或大事故發生後,應立即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搶救傷亡人員,並保護現場,通知有關人員處理事故。

4.事故發生後三天內,由發生事故部門填寫事故報告單,報告辦公室。

事故發生五天內,由試驗室主任主持召開事故分析會,對事故的直接責任者作出處理,對事故作善後處理並制定相應的辦法,以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重大或大事故發生一週後,試驗室應向上級主管部門補交事故處理專題報告。

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檢測制度

1、建立從安裝、調試、驗收,到運行、維護、保養、檢測等各環節的檔案,嚴格按規定要求進行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和檢測。

2、制定安全操作規程、維護保養檢測責任制,對操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

3、操作人員須每天對自己所使用的機器做好日常保養工作,生產過程中設備發生故障應及時給予排除。

4、設備運行與維護堅持“設備專人負責,共同管理”的原則精心維護,保證設備安全。負責人調離,立即配備新人。

5、維修人員,每兩週對生產設備進行檢查一次;每半年根據生產需要和設備實際運轉狀況,制定設備大修計劃;每年年底由公司主管領導、設備管理人員、部門經理、維修人員負責,按照事先規定的項目、內容進行檢查打分,評定出是否完好、能否繼續使用,提出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改進措施等。

6、認真做好設施、設備管理全過程中的記錄工作,每個環節的責任人都要填寫規定的記錄表格或圖表,負責人和主管領導簽名確認,存檔保存。

檢測設備管理制度3

一、龍門吊機一般安全控制措施。

1、參加施工的有關人員必須接受入場前安全教育,考試合格後才能上崗。

2、進入現場的施工龍門吊機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着裝,並佩戴好安全防護用品。

3、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非特種作業人員不得操作。

4、開工前負責人應組織施工,技術安全人員對現場情況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後方可開工。

5、施工作業前應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工作,並按要求做好記錄。

6、現場施工人員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相關安全管理規定,正確使用工器具,服從安全人員的管理。

7、高處作業時施工人員必須繫好安全帶,安全帶的固定位置應安全可靠,並儘量高掛低用。

8、爬梯、平臺、通道等必須牢固可靠,臨空面、懸空作業必須掛好安全網。

9、施工設備、工器具等應經常檢查、維護和保養。

10、起重、運輸設備操作人員作業前應對設備的安全性能進行檢查,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11、轉運及起重作業前應對起重或捆綁用具及設施進行檢查,正確選擇和使用,並嚴格執行“十不弔”規定,確保其安全性符合要求。

12、大件吊裝必須嚴格執行吊裝方案,統一指揮,協同配合。

13、構件對接時禁止用手探孔找正。

14、電氣系統通電調試時,必須有兩人同時作業,其中一人監護。

15、起重作業應設專人指揮並佩帶袖標,並且指揮明確,信號清楚統一,參加施工的人員必須服從管理,統一行動。

16、安裝部位應設置安全作業警戒線,並派設安全警戒人員,禁止無關人員進入。

17、施工現場應懸掛必要的安全標識牌。

18、安全人員應堅持現場巡視,發現違規必須及時制止和處理。

19、安裝作業中,遇有六級以上大風和雷、雨、雪、大霧時應停止作業。

二、具體控制指施。

1、技術交底。

2、由項目總工程師組織進行技術交底,使參與安裝項目有關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瞭解本起重設備的特點、結構、施工質量、施工安全和工期進度計劃要求,並對起吊手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和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數,防止因施工人員不熟悉施工工藝而造成各類傷害。

3、在安裝過程中可以組織多次技術活動,但無論何種形式的技術交底都必須做好“施工技術交底記錄”並在生產過程中檢查落實,避免施工人員技術上工藝上的失誤造成人爲傷害。

4、工程技術人員應制定出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並在施工中督促落實,確保措施到位。

5、工程技術人員應當履行本崗位安全職責,深入現場檢查,對直接威脅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重大安全技術問題及時組織處理,避免惡性事故的發生。

檢測設備管理制度4

1、目的

對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有效控制,確保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滿足規定要求。

2、適用範圍

適用於企業使用的所有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

3 職責

3.1 質管科負責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管理。

3.2 使用部門負責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

4、申購

使用部門需增添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時,填寫申購單交質管科。

5、審批

質管科對購置申請進行審查,提出審查意見,報總經理批准。

6、採購

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由質管科組織人員進行採購。

7、驗收

7.1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購入後,質管科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驗收。

7.2 開箱驗收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包裝物是否完好無損;

(2)整機完整性與外觀檢查;

(3)主機、附件、隨機工具的數量與合同及裝箱單的一致性;

(4)使用說明書等技術資料是否齊全。

7.3 質量驗收

根據採購文件規定的技術要求或相應的規程、規範、標準、使用說明書等,對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性能及技術指標進行質量驗收。計量器具須經檢定/校準。

7.4 驗收合格的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方可報銷入庫;驗收不合格的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由質管科負責向供方提出退貨/索賠要求。

8、編號

8.1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由質管科負責編號。

8.2編號方法爲使用部門代號加該部門購置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順序號。順序號由兩位數字組成,從01開始順序編號。

8.3部門代碼規則

a:水處理間 b:灌裝間 c: 化驗室 d:倉庫 e:物料檢驗 f:包裝間

9、登記

質管科對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登記,建立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管理臺帳。

10、發放

使用部門到質管科辦理領用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手續,明確保管人和放置地點。保管人因人事變動重新確定的、放置地點有變化的,使用部門應及時通知質管科進行變更。

11、使用

11.1使用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前,必須檢查其是否有合格或準用標誌,是否在有效期內。

11.2使用人員必須按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操作規程或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

11.3主要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使用後,使用人員應及時予以記錄。

12、檢定/校準

12.1質管科在每年年初制定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週期檢定/校準計劃,經廠長批准後,組織實施。

12.2當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狀態發生變化(如停用、重新啓用、報廢)時,質管科對週期檢定/校準計劃進行更改。

12.3 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檢定、校準週期,根據計量檢定規程、校準規範、製造廠建議、使用頻繁程度和嚴酷程度、使用環境的影響、測量準確度要求等由質管科確定。

12.4 週期檢定、校準週期可根據實際情況作相應調整。使用部門因工作需要確需修改週期的,由使用部門說明變更理由,質管科修改週期檢定、校準計劃。

12.5 對於因特殊情況不能按計劃進行檢定、校準的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經質管科同意,可超週期使用。一經工作結束後,應立即組織檢定、校準,同時根據檢定、校準結果對此期間出具的數據的有效性作相應處理。

12.6質管科根據週期檢定/校準計劃,提前一個月把即將到期的.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送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或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進行檢定、校準。

12.7檢定、校準有關記錄、證書由質管科歸檔。

檢測設備管理制度5

檢測設備管理制度之相關制度和職責,1、生產技術科負責對公司檢測設備的登記,建立設備一覽表,歸檔管理。2、生產技術科負責定期按計劃要求將公司的檢測設備與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聯繫送檢或校檢。3、中心室負責人加強對國家強制檢驗。

1、生產技術科負責對公司檢測設備的登記,建立設備一覽表,歸檔管理。

2、生產技術科負責定期按計劃要求將公司的檢測設備與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聯繫送檢或校檢。

3、中心室負責人加強對國家強制檢驗設備的監督工作,確保使用的檢測設備在合格的有效期內。

4、操作人員對檢測設備應愛護使用,進行維護保養、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做好記錄並報告公司主管部門。

5、操作人員負責檢查使用的檢測設備是否在合格有效期內、是否標有合格標識,反之則報告公司主管部門處理

6、操作人員未經授權人同意不得折裝重要檢測設備。

7、生產技術科負責組織對各分廠的計量、檢測設備的使用、管理情況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8、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檢測設備的操作規程進行操作。由於人爲原因造成檢測設備故障或損壞,責任人應按損失及維修費用20—50%進行賠償。

檢測設備管理制度6

1.目的

對檢測設備的管理作出規定,爲了確保對檢測設備的測量精度和適用性滿足使用要求,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特制定本制度。

2.範圍

適用與本公司檢測設備的控制(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計、電熱鼓風恆溫乾燥箱、酸度計、旋光儀等)

3.職責

2.1質管科負責檢測設備的歸口管理。

2.2各使用部門負責本部門的檢測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保養。

2.3使用部門負責新購進的檢測設備的貯存和保養。

4.內容

3.1使用部門應根據產品的質量要求及安全衛生要求選用配備相適應的檢測設備,對使用的檢測設備,質管科應做好週期送檢工作,加強對檢測設備的管理,保存好各種檢定、校準記錄。

3.2檢測設備的購置

3.2.1根據生產工藝配備要求、產品質量測量要求和安全衛生監測要求,使用部門提出購置檢測設備的計劃。

3.2.2購置計劃報請上級主管領導審批,同意後由使用部門負責購買。

3.3檢測設備的驗收

3.3.1質管科負責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對購置的裝置進行驗收。所購裝置應具有產品的合格證書以及使用說明書等相關資料。

3.3.2驗收不合格的檢測設備,由購置部門負責退換。

3.3.3驗收過程應包括對檢測設備的檢定或確認,在用的檢測設備應由質管科送法定得計量部門進行檢定,出具合格證書。對檢定部門無法檢定的,應制定企業的自校準方法,對裝置進行自檢,合格後出具認可報告,貼上準用證使用。

3.3.4驗收合格的檢測設備由質管科納入統一管理,建立《測量監控設備一覽表》。並在裝置上作好標識標記,應註明該裝置的檢定或校準狀態、本公司編號檢定或校準時間等。

3.4檢測設備的使用和維護

3.4.1質管科應制定檢測設備的操作規程、維護保養制度並實施。

3.4.2重要的檢測設備應由專人使用和保管,嚴格按照規程操作和使用。

3.4.3檢測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有偏離校準狀態時,應立即停止使用,作好停用標識,並對已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審。

3.5檢測設備的管理

3.5.1質管科負責檢測設備的使用並作好記錄,編制《測量監控設備一覽表》,並註明裝置的名稱、型號、編號、檢定週期、使用地點等。

3.5.2質管科負責編定《校驗記錄表》,並按計劃將檢測裝置送法定計量部門或授權部門進行檢定。保存好各種資料和記錄,包括檢定的合格證明、出廠的相關資料,這些資料和記錄應長期保存,直至該裝置報廢爲止。

3.5.3對準確度不符合要求或有故障的監測裝置,經檢定維修後仍不合格的,應報廢處,並作好標識,防止誤用。

3.5.4應確保檢測設備在校準及使用時有適宜的環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