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

學識都 人氣:2.23W

上海思南路的梅宅,洋房梧桐依舊卻不見故人蹤影,但能夠與梅蘭芳大師比鄰卻成了周邊新近開發的花園洋房的賣點。80年前,梅大師的幼子梅葆玖就出生在這裡,入讀教會學校,習洋文、學舊禮,10歲那年被認為最像父親,一出《三孃教子》註定了他一生痴纏梅派。

名人故事: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

1934年的春天,梅葆玖出生於上海思南路的梅宅,他是梅蘭芳與福芝芳的第九個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

作為唯一接過父親男旦衣缽的孩子,梅葆玖10歲開始學藝,開蒙老師是王幼卿,又從陶玉芝、朱傳茗、朱琴心等前輩學藝。13歲正式登臺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劇。

18歲,梅葆玖和父親同臺演出,至今還記得父親在藝術上的諄諄教誨。那是在3月20日的一次京崑劇目的活動中,父親跟他說,“要學好了崑曲,京劇才能演得有味兒。”梅葆玖說“大家都管崑曲叫‘困曲’,我雖然學習時也犯困,可是有父親在一旁監督著,那是一點兒都不敢偷懶。”

雖然10歲開始正式學戲,但同戲班的孩子不同的是,梅蘭芳要求梅葆玖白天學習、晚上回家學戲。“那段時間正是抗日時期,父親每日在家裡作畫、不演出,我從1944年開始學戲時,父親就為我請了王幼卿等很多基本功老師。我當時很天真,一門心思就想學《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父親的代表劇目,可是他卻讓我學一些最基礎的老戲,而且要求我必須按老師教的唱,理由是先把基本功打好再學梅派戲,就會按規範進步。”於是,梅葆玖的國小和中學都在上海震旦學校完成,那時的“震旦”是英法雙語教學,不過到今天,梅葆玖謙遜地自稱,“英語能對付,法語全忘光了。”父親的話至今他仍然記得,“戲要學,但與社會接觸的基本知識也得有。富連成這樣的老科班就是吃了這個虧,能出好角兒,但文化上薄弱。”

梅葆玖嗓音甜美圓潤,唱唸字真韻美,表演端莊大方,扮相、演唱都頗有乃父風範父。在青衣、花衫、刀馬旦等諸行當技藝方面,均有較高造詣。常演劇目有京劇《貴妃醉酒》《蘇三起解》《玉堂春》《二進宮》《木蘭從軍》《天女散花》《綵樓配》《武家坡》《三孃教子》,以及崑曲《斷橋》《遊園驚夢》《思凡》等梅派京崑劇目。

乾旦坤生、天各一邊——舞臺前後的陰陽顛倒曾是梨園一景,如今男旦式微卻難掩曾經輝煌。20xx年適逢父親梅蘭芳雙甲誕辰,梅葆玖從去年最炎熱的夏季於祖籍泰州啟程,攜弟子及北京京劇院輾轉香港、臺灣、紐約、華盛頓、莫斯科、聖彼得堡、東京以及津滬等國內京劇重鎮,重走梅大師當年足跡。雖然戲稱眾多兄弟姐妹中只剩他一人“唱獨角戲”了,但能夠在有生之年完成對父輩以及梅派的致敬與承襲,梅葆玖說,“雖然如今我的44個弟子中胡文閣是碩果僅存的男旦,但這是時代使然,我並不怨天尤人,我培養了40多個弟子,父親的藝術沒有斷層,將來上天跟我們老頭兒我也好交代了,我敢說對得起父親。”

所謂梅派

梅葆玖本身是以維護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韻為己任。恰如梅葆玖自己當年擔當起梅劇團時所說的那樣,“父親在臺上是怎樣的,我一定還是要維持他這樣子去演,一點都不敢亂動。”可同時梅葆玖又是一個不斷革新的藝術家,例如梅葆玖前兩年錄製出版的交響樂伴奏版《貴妃醉酒》,還有將梅葆玖父親的《太真外傳》改編成轟動一時的《大唐貴妃》,也包括梅葆玖頂著各方壓力,全力支援陳凱歌拍電影《梅蘭芳》等等。可見梅葆玖也是並不反對創新的。那麼梅葆玖覺得繼承傳統和改革發展的關係是不是就像梅蘭芳先生所說的那樣——“移步不換形”?

父親梅蘭芳是一個喜歡改革、創新的藝術家。他並沒有一味強調味兒要是那個老味,韻還是那老韻……那個時候跟現在,觀眾欣賞的眼光變了,不能說老先生不好,但是跟著時代的變化,也一定得跟著時代走。梅蘭芳身上的很多戲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所以即使他改了之後,也還都是有根有源的。梅葆玖也是這樣的想法,《大唐貴妃》這戲,原來《太真外傳》裡的主腔主調都沒有動!包括《貴妃醉酒》,一個譜位都沒動,加上交響樂為的是豐富一些,在戲劇氣氛上增加一點韻味。但是,不能說加上以後這就不是京劇了,因為還得靠胡琴、二胡、鼓這幾大件。那個指揮,也是聽胡琴,他看那弓一下去的時候,才開始指揮,而非胡琴、二胡聽指揮的。包括梅葆玖錄的那張愛樂樂團伴奏的CD,好多人都說愛聽。當初在找梅葆玖錄的時候,梅葆玖就要求別離開梅派的韻味。如果是梅派加disco,那就麻煩了!一定要還是原汁原味的,但是可以比原來更豐富一些,加上和絃、配器,使得聲腔更優美,更有氣氛。

梅葆玖的父親有很多表演是吸收了崑曲、話劇的成分。可現在的京劇似乎在唱功方面特別強調而忽略了表演,忽略了戲曲藝術整體性的美。梅葆玖覺得做演員來說,如何把戲唱好,把人物演好,實際上還是屬於一個文化問題。因為梅葆玖父親雖然小時候是在科班裡學習,但是他大了以後跟畫家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吳湖帆等等,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寫字、畫畫、詩詞歌賦等等,他都進修。所以他演出來的很多題材都是中國文化史上有記載的,或者是文學史上的經典傳奇等等,無論是他的崑曲還是京劇,他都能從文學角度出發,在舞臺上再把它昇華提高。應該說梅葆玖父親的戲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的。

另外,梅蘭芳到世界各地走訪,與當時的許多文化名人都有所接觸,眼光的廣闊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京劇必須有一個大文化的包含,這樣演出人物來就有血有肉了。梅葆玖常常對學生說這個道理,讓他們對此都要有清楚的認知。成功不成功,就看觀眾來不來看你的戲,這是最標準的。

生活中的梅葆玖

20世紀初,京劇是男旦的天下,也是因為有一批優秀的男旦,把京劇發揚光大,發展得紅紅火火。那時人們看待男人演女人,大概不會覺得太特別吧?因為當初四大名旦在舞臺上展現女人的`千姿百態,臺下卻都是颯爽瀟灑的男人,似乎沒有人質問過他們是否有性格倒錯的問題。而今的時代,女人上臺演戲不再受限制,男旦也就越來越稀罕,見得少,難免有人產生出某種好奇的窺視心理。

梅葆玖對此倒是不以為意,他說,男旦比起女旦,其實在體力、嗓子和演技上更有優勢,因為不是女人,所以更加比女人用心揣摩,下的功夫更多。說起當初為什麼學起唱戲,他說沒什麼特別的,大概就是從小在父親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加上父親看他在扮相和嗓子上有條件,便請人給他教戲,培養他做了傳人。

生活中的梅葆玖真有股子說不出的爽快麻利勁兒,說起自己在舞臺和生活中給人的強烈反差,他講起一件趣事。他說因為自己從小喜歡汽車,但父母一直不讓他考車本,怕他出事,待到父母都離世了,沒人管了,他就在上世紀80年代去考車本。考的是卡車本子,練車是在大興郊區,因為天氣很熱,他就光著膀子練車。一位老太太看見了,認得他是梅葆玖,就問:“昨兒還看見你在電視裡演穆桂英呢,今兒怎麼就光著膀子開車了?”他回答:“啊,昨兒是小媳婦,今兒是大老爺們了!”

梅葆玖是汽車、音響以及和電有關的機器的發燒友,他自己打趣說:“我是不務正業。什麼都喜歡,除了汽車、音響,什麼無線電、遙控飛機模型都做得很好,還喜歡運動,什麼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只是沒去參加比賽。生活很充實,不是除了唱戲,回家喝喝茶就完了。”從小他就喜歡看著圖紙自己製作模型、電子管收音機什麼的,他說最高興的就是聽見自己裝的收音機一響那一刻。據說傳奇的是,在上世紀50年代,梅葆玖就自己鼓搗出一臺立體聲音響,相當的前衛。而看梅葆玖那一雙大手,不唱戲,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師。

梅葆玖說,從小,父親就注意讓他們好好受教育,這樣即使不唱戲,也可以做別的。加上父親本身是個開明而相容幷蓄、愛好相當廣泛又相當聰明的人,使得他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興趣也相當廣泛,所以才有今天的“不務正業”。說不完的梅府傳奇父親,也是梅葆玖談不完的話題。有那樣一位出色、開明又可親的父親,有誰能不驕傲呢?

父親去世後,留下了價值幾十個億的收藏和家產,他的藏品中很多是無價之寶。梅葆玖說,母親很聰明,把這些全部獻給國家了。把這些東西留給子女,時間長了難免散失,不如給國家,還能永久地儲存起來。梅葆玖說,那些東西若是給子女,是不得了的財富,但難保他們不會成為“畫販子”,今天這個人找,就東賣一幅,明天那個人找又西賣一幅,然後換寶馬,換別墅,又有什麼意思呢?所以,他們都理解媽媽的決定,沒有爭議。他說,除了父親戲曲方面的一些東西,有一頂父親在美國得到的博士帽也留給了他,那是他永久的紀念,但是終有一天他也會交給國家,他開著玩笑說:“絕不能讓人說梅葆玖把他爸爸的帽子給賣了!”

梅派的衣缽在梅葆玖他們的下一代沒有傳人,他說:“‘文革’耽誤了一代人,我們的子女應該學戲的年代正趕上八個樣板戲,那時男旦靠邊站,老戲不讓唱。”本來他哥哥梅紹武的兒子很有條件,但是那個年代不讓學,最終他選擇出國了。但讓梅葆玖感到欣慰的是,大哥的孫子梅瑋能唱上幾段,梅瑋正上著北大中文系,業餘跟著梅葆玖學學戲。梅葆玖說:“這也算梅家隔代的傳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