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雙盤的練習方法和好處

學識都 人氣:1.49W

雙盤是瑜伽的一種基本體式,也是很多人都選擇練習的一種體式,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瑜伽雙盤的練習方法和好處

 一、關於雙盤

1.雙盤人人可練,即使60歲開始練起,

2.雙盤練得不僅是筋骨,而是把經絡全部打開。

3.如果練成,並每天堅持雙盤坐20分鐘,可保70歲登山如小夥。日常基本百病不生。

4.雙盤練成後,打坐就不會再腰疼。腎氣充足,甚至想弓着腰坐都不可能,氣足的會把脊背頂的很直。

5.開始練幾天之後,就會持續的腿疼,然後會腰疼。不練的時候也一直疼。

6.具體的練法是上座之前做些開胯運動,然後試着雙盤,直到盤上,然後忍痛,直到時間越來越長。

7.練雙盤,能迅速促進胃腸蠕動。即使飯後立即開練,20分鐘後胃就全部排空了。

8.雙盤不僅打開腿部經絡血脈,而且會打開胯關節。

9.雙盤的姿勢其實腳踝壓住了大腿內側的大動脈,為了打通動脈,心臟會加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脈。

10.在打通腿部血脈前,由於雙腿動脈不過血,因此全身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而此時心臟又在加大供血力量,因此,五臟六腑會得到大量的供血,迅速改善臟腑機能,並促進大腦供血。

二、雙盤腿的好處和速成法

雙盤,即著名的“七支坐”、“蓮花坐”。一般認為是高功夫必備姿勢,尤其在密宗中,沒有此基礎,似乎無法繼續往上進行鍛鍊。其實,這種姿勢的好處只不過是:

1.比較穩妥,不易傾倒。

2.下肢盤得緊,氣血主要集中在胸腹,入靜程度高。

3.坐姿威嚴,心理暗示好。

4.利於氣脈調和,是長時間打坐的最佳選擇。

但是,採用雙盤,必須得兩腿有相當的柔韌性,否則會疼痛難當,無法入靜。硬行練習是不行的'。據本人體驗,雙盤在很短的時間就能成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執著此姿勢。別的姿勢往往佔地面積小,身體承受的壓力也比較小,隨時隨地的可以練習。

 三、雙盤的訓練如下

1.平坐於地面上,右腿前伸。左腿盤起,左足搭於右腹股溝上。左手扶左膝,右手扶左足。上下壓左膝,直到左膝碰地。上下壓動5分鐘左右。換右腿。

2.同上,左足從右腿上下來,仍貼於右大腿根兒,兩手攀右足,頭夠右膝蓋,同時呼氣。換另一側。

3.同上,左足搭在右腹股溝上,兩手攀右足,頭夠右膝蓋,同時呼氣。換另一側。

4.同1,將右足也盤迴,只是未搭於左腿上。上下壓動左膝。試着將右腳搬到左腿上。成為雙盤。換另一側。

5.左腿跪,右腿伸,兩手攀右腳,頭夠右膝。

打坐時,採用單盤,同時練習調息功(如清理經絡調息功)。待到熟練後,練習放鬆功。這是練習雙盤的關鍵。過一定時間後,你會感覺到在兩腿、兩腳、會陰等處有種力量(即內氣)在醖釀。此時你可以加以引導,利用“性能量提升法”、“漏盡通”等方法,你會很快打通腿脈、督脈。這樣雙盤極易成功。

四、雙盤蓮花座

雙盤蓮花座,是印度瑜珈的一個重要象徵姿勢,也是古代中國修行人的共同靜坐姿勢。

雙盤是個很有意思的坐姿,兩腿一盤起來,身體便穩坐如泰山,不容易向後傾倒,腰背也不必費力便能輕鬆挺直,心也會立即平靜下來。當然,如果能忍的住接下來的痠痛的話。

雙盤的痠痛其實對身體很好,能刺激大腦分泌許多有益身心的腦內啡,而且兩腿受姿勢影響血行阻塞,身體氣血循環會自動努力向兩腿衝,這會帶來很多附加的好處,不必擔心腿因此受傷。不過並不建議大家為此強忍痠痛,還是慢慢進步的好。

佛教有一句話鼓勵修行人雙盤:「福慧兩足尊」意思是稱讚能雙盤的人兼具福氣與智能。

雙跏趺坐,俗稱雙盤──先將左腳掌置於右大腿上,後再將右腳掌置於左大腿上,這種雙盤的坐姿,又稱“吉祥坐”。假如先將右腳掌置於左大腿上,後再將左腳掌置於右大腿上,也就是反方向,則名為“降魔坐”,或稱“金剛坐”。功能不同,所以名稱有異。

在雙跏趺坐的時候,又發願了,當願眾生,善根堅固:你雙跏趺坐,這要有堅固心;雙跏趺坐又叫金剛坐,金剛坐也就是堅固的意思。那麼我願意一切眾生,善根都種得堅固,不退轉。得不動地:不動地,也就是不改變修行的這種思想,你能繼續發菩提心,練習跏趺坐,不要搖動,不要被痛或是什麼境界來搖動。

 五、七支坐法

最理想的坐姿為“七支坐法”。所謂“七支”是指對身體要求的七個要點:

1.雙足跏趺: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男士用)。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上,稱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傳承,不論男女都採用金剛坐。行者請依自己上師所教為準。雙跏趺坐重心穩定,有利於身的放鬆和長時間靜坐,而且雙足交盤使血液流動大大減緩,減緩生理活動,又增加體腔的靜壓力,有利於最大限度降低新陳代謝速度,便於入靜。初學者一時還做不到則只將一足置另一足上(單跏趺)即可。至於左足在上還是右足在上,請依照自己上師的傳承為準。再不行者雙足交*散坐亦可。

2.脊直

脊椎的每一錐體如珠算珠子疊豎一般,自然正直。由於自然生理彎曲造成的習慣,坐時腰錐易呈後突,應注意糾正。

3.肩張

兩肩應舒張但不挺胸。2、3項的具體做法:坐好後以頭頂上領,整條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張開,然後從上而下順勢放鬆,上半身便處於自然鬆直的狀態。這樣不緊張不懈怠地維持下去即可。2、3項做好了,則可以達到“鬆胸實腹”的效果,便於達到心靜氣沉。

4.手結定印於臍下:右手掌置於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於右手掌上(女),兩拇指輕輕接觸,自然放鬆置於腿上。(按有的傳承,不論男女都採用第一種。行者請依自己上師所教為準。)容易散亂的人可以採用另一種手印:大拇指輕觸無名指根,並輕握成拳,分置於膝蓋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兩肩平衡。

5.頭中正:頭不俯仰,不歪斜,下頦微內收(不是低頭)。這即利於頸錐正直,又可輕微壓迫頸動脈,減緩生理活動,減低新陳代謝,便於入靜。

6.雙眼微閉:雙眼半開,以能見體前三米左右的距離為宜。目光可注視於體前約一肘遠處之一靜物上。

(此靜物應①較小②單色③形狀簡單。如念珠。)如易散亂可閉上只留一絲光線即可。如易昏沉則可睜大眼睛,平視前方。

7.舌舔上齶:舌頭的前半部輕舔上齶(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齶)。具體竅門是:把舌後部的空氣排盡,咽喉部放鬆,舌稍後縮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脣輕閉,嘴部肌肉自然放鬆,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縫隙。按七支坐法做禪修,就能夠調整、保持內氣,讓生命充滿活力,並能產生內在的覺悟。第1、2、4、5項——能引入遍行氣;第2項能引入上行氣;第2、3項能引入等住氣;第七項能引入上行氣;上述四種氣流入持命氣,五氣合一時行者就能體驗到覺悟。

六、注意事項

1.飽脹或飢餓時,不宜打坐。

2.在室內靜坐時應保持空氣流通,但不可當風而坐。

3.在室外打坐時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濕地上。

4.氣候涼時應注意兩膝、脖項和後腦的保暖。

5.肢體形態要求很嚴,但應注意放鬆,細心內調,找到一種身體既合要求又輕鬆舒適的狀態。

6.意識的放鬆很重要。可以想一下“以難得之身修難得之法多可貴”,“我在為度濟眾生而修無上法門”,帶着慈悲喜捨之心態,微笑從心中泛起並形諸於色。特別把眉心和下頦肌肉放鬆。

7.不管雙跏趺、單跏趺或散坐,臀部應墊二、三寸的墊子,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一開始做不到雙跏趺便做單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七、訓練方法

採用下面幾個方法刻苦訓練,一般人均可在幾個月的時間內達到雙跏趺。

1.在看書、看電視、休息時儘可能盤腿而坐;

2.多練習跨鶴坐(臀壓在雙腳上而跪)。在跨鶴坐的基礎上做如下練習:保持臀壓住雙腳,上身向後倒平(一開始可用被子墊成斜面,逐漸放平),儘量維持時間。

3.雙腿併攏伸直,脊椎從頸椎、胸椎至腰椎逐節前彎,雙手摸地,再用手抓腳後跟腱,漸至頭面貼腿。如此反覆多次。

4.作正弓箭步,放鬆下沉。腳不挪位,身轉180度換方向再放鬆下沉。反覆交換下沉若干次,步子自然逐漸變大。至最大限度時,後一隻腳後跟拔起,腳尖着地,再盡力下沉,反覆若干次,收勢。

6.雙腳尖分左右成一直線(重心不穩者,可稍留一角度,還不穩者,可扶樹等),開步過肩寬,雙膝盡力外擺,放鬆慢慢下沉,多次練習。待腿力增強,步子逐漸加大。

6.雙腳踝關節向外突出,用腳掌外沿着力。剛開始練習,應循序漸進並作好防護,以免韌帶拉傷。待踝關節部的力量增強,可練習走路。常作此練習,踝關節不易被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