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清明節主題班會教案

學識都 人氣:8.79K

小學二年級清明節主題班會教案怎麼寫?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小學二年級清明節主題班會教案,歡迎大家閲讀!

小學二年級清明節主題班會教案

班會目的:

通過班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瞭解。

活動準備:清明節的有關資料

班會主題:《我們的清明節》

班會地點:二年一班教室

班會時間:20**年4月19日第六節課

活動過程:

一、古詩引入。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清明節知識瞭解。

1、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

2、清明節:清明不僅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24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清明節”。作為節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三、清明節的來源

談到清明節,自然會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傳説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晉文公),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帶了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死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了。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

四、清明節的古老風俗

1、考慮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有了各項野外健身活動。

(1)放風箏,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

(2)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3)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4)插柳、戴柳,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人們為了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説:“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2、清明節除了這些古老風俗外,它還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方式是掃墓。關於掃墓,你知道多少?

(1)讓學生回憶以前跟長輩去掃墓的情形。

(2)掃墓,已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我們為了什麼而掃墓?(緬懷英雄的崇高品質,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五、詩朗誦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六、輔導員總結。

我們緬懷先烈的崇高品質,雖然他們已長眠於地下,但他們的可貴品質卻永遠激勵我們,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以此來告慰長眠地下的英靈。